六、来源及供给量 畜、禽、鱼类10%~20% 奶类、鲜奶1.5%~4%、奶粉25%-27% 蛋类12-14% 干豆类20%~24%、其中大豆含量最高 50% 硬果类,蛋白质15%~25% 谷类6%-10%、薯类2%~3% 供给量:0.8g/kg体重为宜 我国为1.0~1.2g/kg体重 供热比10%~15% 动 物 性 植 物 性
六、来源及供给量 畜、禽、鱼类10%~20% 奶类、鲜奶1.5%~4%、奶粉25%-27% 蛋类12-14% 干豆类20%~24%、其中大豆含量最高 50% 硬果类,蛋白质15%~25% 谷类6%-10%、薯类2%~3% 供给量:0.8g/kg体重为宜 我国为1.0~1.2g/kg体重 供热比10%~15% 动 物 性 植 物 性
Section 2 脂 类
Section 2 脂 类
一 .概述 (一)分类 Ø甘油三酯 (triglycerdes 动脂 ) 磷脂 (phospholipids) Ø类脂(定脂) 固醇类(sterals) 胆固醇
一 .概述 (一)分类 Ø甘油三酯 (triglycerdes 动脂 ) 磷脂 (phospholipids) Ø类脂(定脂) 固醇类(sterals) 胆固醇
2.类脂:又称定脂,其在体内的含量一 般不随人体的营养状况而改变。 磷脂:含有磷酸、脂肪酸、甘油和氮的化 合物 鞘脂类:含有磷酸、脂肪酸、胆碱和氨基 醇的化合物 糖脂: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和氨基 醇的化合物 固醇类:含有环戊烷多氢菲环化合物 脂蛋白:脂类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2.类脂:又称定脂,其在体内的含量一 般不随人体的营养状况而改变。 磷脂:含有磷酸、脂肪酸、甘油和氮的化 合物 鞘脂类:含有磷酸、脂肪酸、胆碱和氨基 醇的化合物 糖脂: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和氨基 醇的化合物 固醇类:含有环戊烷多氢菲环化合物 脂蛋白:脂类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3. 脂肪的营养学意义 1)体内能量贮存形式 2)维持体温正常及保护作用 3)内分泌作用 4)节约蛋白质作用 5)机体重要的构成成份 6)其它作用: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
3. 脂肪的营养学意义 1)体内能量贮存形式 2)维持体温正常及保护作用 3)内分泌作用 4)节约蛋白质作用 5)机体重要的构成成份 6)其它作用: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