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见于下列那种情况 少。 A.缺铁性贫血 D.粒红比值增高是由于粒、红两系平行增高所致 B.百幼红细胞性贫血 E,粒红比值威低是由于粒、红两系平行城低所到 溶血性贫血 5品.下列显示骨髓稀释的选项是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 下 或极度低下 E.正常骨髓 B.未见骨髓小粒及脂肪滴 46.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能确诊的疾病是 C.含有大量幼稚细胞,骨髓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与中性 A.各类型白血病 分叶核粒细胞的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与 BC 再生障碍性贫血 分叶核粒细胞的比值 多发性骨髓 镜下见到浆细胞 组织细胞等骨髓特有细 D.类白血病反应 涂片中以成熟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 E.慢性白血病 54.骨髓穿划部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47.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能确诊的疾病是 A.2一3岁以下的要幼儿可选取胫骨穿 A各类型白血病 骨后上棘为临床上首洗的穿制部位 巨幼细胞性贫血 取材部位不同, 骨髓检查结果可能也不同 缺铁性贫血 因胸骨骨通液丰高, 临床胸骨穿刺最常用 D.类白血病反应 E。定位穿刺临床上常用于骨髓转移癌、多发性骨毓瘤 .再生隨碍性贫血 等疾病 48.下述符合正常骨髓特征的是 55.下列话于做骨髓检查的员 A.粒细胞系占骨髓有核细胞的50%-60%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有核红细胞 骨随有核纸 的 0%左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正常骨髓原淋巴罕见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骨髓增生活跃 D.妊娠中晚期妇女 E.原单核细胞占骨随有核细胞的3%-8% E.血友病 49.下列不应作为观骨穿是否成功的指标有 56.通过骨酷检验能作省定结论的疾病是 可见骨髓小粒及脂肪滴 巨幼细胞贫血 抽出骨髓瞬间病人有特殊疼痛感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骨髓杆状核/分叶核小于外周血杆状核/分叶核 C,自身免疫性贫血 D.镜下可见骨髓中特有细胞成分 D.恤中每贫血 E.粒/红比值小于2:1 E.缺铁性贫血 50.以下指标符合正常成人骨随的是: 57.粒红比例<2,通常出现在下列何者 粒细胞系统总和占骨菌有核细胞50%~60% 侵性粒细胞白血病 淋巴细胞占20%左右 B.急性化脓性感染 浆细狗占10%左有 急性拉细陶白而寅 有核红细胞占20%左右 D.巨幼细胞性贫血 . 始红细胞约占9% 缺铁性盆血 下列选项不符合正常骨髓象特点 58. 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形态变 一般规律的是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凯 A.胞体由大到小 B.粒红比值(2~4):1 B。核染色质由粗颗粒密集到细致疏松 C.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和肥大细胞 C.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胞浆由少到多 原粒细胞<2 早幼粒细胞<5 核浆比例由 59.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降低,可能是 A.粒红比值正常肯定是正常骨髓 A.再牛货得性然而 B.有核细胞增生亢进,粒红比值增大多由于粒细胞增 高所致 地中海贫血 有核细胞增生低下,粒红比值增大,则多为红系减 D. 急性粒细胞白血
6 45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A. 缺铁性贫血 B.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正常骨髓 46.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能确诊的疾病是 A. 各类型白血病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多发性骨髓瘤 D. 类白血病反应 E. 慢性白血病 47.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能确诊的疾病是 A. 各类型白血病 B. 巨幼细胞性贫血 C. 缺铁性贫血 D. 类白血病反应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48.下述符合正常骨髓特征的是 A. 粒细胞系占骨髓有核细胞的 50%- 60% B. 有核红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 20%左右 C. 正常骨髓原淋巴罕见 D. 骨髓增生活跃 E. 原单核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 3%-8% 49.下列不应作为观察骨髓穿刺是否成功的指标有 A. 可见骨髓小粒及脂肪滴 B. 抽出骨髓瞬间病人有特殊疼痛感 C. 骨髓杆状核/分叶核小于外周血杆状核/分叶核 D. 镜下可见骨髓中特有细胞成分 E. 粒/红比值小于 2:1 50.以下指标符合正常成人骨髓的是: A. 粒细胞系统总和占骨髓有核细胞 50%~60% B. 淋巴细胞占 20%左右 C. 浆细胞占 10%左右 D. 有核红细胞占 20%左右 E. 原始红细胞约占 9% 51.下列选项不符合正常骨髓象特点 A.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B. 粒红比值(2~4):1 C. 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和肥大细胞 D. 原始淋巴细胞占 8% E. 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 52.下列关于粒红比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粒红比值正常肯定是正常骨髓 B. 有核细胞增生亢进,粒红比值增大多由于粒细胞增 高所致 C. 有核细胞增生低下,粒红比值增大,则多为红系减 少。 D. 粒红比值增高是由于粒、红两系平行增高所致 E. 粒红比值减低是由于粒、红两系平行减低所致 53.下列显示骨髓稀释的选项是 A.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 B. 未见骨髓小粒及脂肪滴 C. 含有大量幼稚细胞,骨髓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与中性 分叶核粒细胞的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与 分叶核粒细胞的比值。 D. 镜下见到浆细胞,组织细胞等骨髓特有细胞 E. 涂片中以成熟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 54. 骨髓穿刺部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2~3 岁以下的婴幼儿可选取胫骨穿刺 B. 髂骨后上棘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C. 取材部位不同,骨髓检查结果可能也不同 D. 因胸骨骨髓液丰富,临床胸骨穿刺最常用 E. 定位穿刺临床上常用于骨髓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 等疾病 55.下列适于做骨髓检查的是 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巨幼细胞性贫血 D. 妊娠中晚期妇女 E. 血友病 56.通过骨髓检验能作肯定结论的疾病是 A. 巨幼细胞贫血 B.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 自身免疫性贫血 D. 地中海贫血 E. 缺铁性贫血 57. 粒红比例<2,通常出现在下列何者 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 急性化脓性感染 C.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 巨幼细胞性贫血 E. 缺铁性贫血 58. 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形态变化一般规律的是 A. 胞体由大到小 B. 核染色质由粗颗粒密集到细致疏松 C. 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D. 胞浆由少到多 E. 核浆比例由小变大 59.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降低,可能是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化脓性感染 C. 地中海贫血 D.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自身免疫性贫血 9、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意义? 60.血细胞发有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 A.细胞体积由大到小 一、选择题 1.B.2.C.3.A.4.C5.A6.B.7.A.8.A.9.A.10.B. 核染鱼 质结构由 糙到疏松细致 10.B.11.C 12.C13.D.14.B.15.D 16 C17.B.18. 核仁从无到有 19.B20.R21.A2.n28.A24.A25.D26.27.D E,胞质中颗粒从多到少 28.D.29.C.30.D.31.C.32.B.33.B.34.A.35.B 61以下哪些疾病拉红比例>4 36.B37.B.38C.39.D.40.D.41.A42.C43.ABCDE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44 ABCD 45 ABC 46 ABCE 47 ABE 48 ABCD 49.CE 类白血病反应 50.ABD.51.AD. 52.BC.53.ABE. 54.ABCE.55.ABC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56.AB. 57.DE 58.ACD. 59.CE 60.A5 61.ABC D.缺铁性贫血 62.ABDE E.溶血性贫血 二、名词解释 62.血细胞发有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描述不正确的是 1.是指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位置不当而抽不出骨髓液或 A.胞质嗜碱性逐渐加强。 只抽到少量血液】 胞核由小到大变化 各阶段粒细胞百分数的总和与各阶段幼红细胞百分 核染色质结构由疏松细致到粗糙 数之总和之比即粒:红比值(myeloid/.erythroid,.M/E) D.核仁从无到有 3.具有特异性细胞学变化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细胞学 E,胞质中颗粒从多到少 特征都典型时,或是细胞学变化既特异又非常典型,而 二、名词解释 无相应的临床表现者,可作肯定性细胞学诊断。 1、于抽 4.排除性诊断:常见于临床已初步诊断为某种血液病 2、粒红比值 但骨随象不支持或骨髓象大致正常时,可供临床考虑是 3、肯定性诊断 否排除此病 4、描述性诊断 5.有特征性细胞学变化但特异性不强的疾病,其临床与 5、符合性诊断 骨髓象符合,或骨髓象有其部分改变,又可以解释其临 床表现时,可提出支持某病的诊断的意见。 骨髓活 6.它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是以细 8、透射电子显微镜 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 9、核不 的各种化学物质、代谢成分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 10佰体 的方法。 11。垫色体喳变 7即骨髓活体组织检杏,骨活能观反映骨随造血 微小残留白血 细胞的实际增生情况,切片取材体积大,观察范围 13.易位 对骨髓结构及增生程度的判断较准确,特别对再生障碍 14.核酸分子杂父 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及其他疾病 15.道转录PCR 合并骨纤维化签疾前的诊新更具客观性。 6.基因芯片技 8.又称诱射电镜或电镜。诱射申镜与光学显微镜的成俊 问答题 原理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前者用电 束 光源,用电 骨髓穿刺有哪些注意事项,怎样判断骨髓取材是否 磁场作透镜,由荧光屏显像代替用肉眼直接观察。透射 成功? 电镜的分辨率为0.1~0.2m,放大倍数最高可达近百万 2、为什么血液病电者要做骨髓穿刺检杏? 倍。 3、简球血细胞的发育及成熟规律 9,是一个电子诱明的环,呈圆形、椭圆形或长环形,位 4、简述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于核的边缘部位,环内和环外均为染色质,核环与核膜 简述PON SBR PAS a-NE等几种细胞化学染色 间由一条细长的异染色质相隔。 在急粒、急单和急淋中的应用(可用表格回答)。 10.有些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可见一个球形小体, 6、骨髓活检的临床应用? 称为随体,在正常人类染色体中,可以出现随体的有13 7、Auer小体的透射电镜下形态特征? 14、15、21和22五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时出现 8、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技术? 1山,染色体数量异常和结构异常。 >
7 E. 自身免疫性贫血 60.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体积由大到小 B. 核浆比例由大到小 C. 核染色质结构由粗糙到疏松细致 D. 核仁从无到有 E. 胞质中颗粒从多到少 61.以下哪些疾病粒红比例 > 4 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 类白血病反应 C.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 缺铁性贫血 E. 溶血性贫血 62.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胞质嗜碱性逐渐加强。 B. 胞核由小到大变化 C. 核染色质结构由疏松细致到粗糙 D. 核仁从无到有 E. 胞质中颗粒从多到少 二、名词解释 1、干抽 2、粒红比值 3、肯定性诊断 4、描述性诊断 5、符合性诊断 6、细胞化学染色 7、骨髓活检 8、透射电子显微镜 9、核环 10. 随体 11. 染色体畸变 12. 微小残留白血病 13. 易位 14. 核酸分子杂交 15. 逆转录 PCR 16. 基因芯片技术 三、问答题 1、骨髓穿刺有哪些注意事项,怎样判断骨髓取材是否 成功? 2、为什么血液病患者要做骨髓穿刺检查? 3、简述血细胞的发育及成熟规律 4、简述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5、简述 POX、SBB. PAS、α-NAE 等几种细胞化学染色 在急粒、急单和急淋中的应用(可用表格回答)。 6、骨髓活检的临床应用? 7、Auer 小体的透射电镜下形态特征? 8、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技术? 9、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意义?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C. 5.A. 6.B. 7.A. 8.A. 9.A. 10.B. 10.B. 11.C. 12.C 13.D. 14.B. 15.D. 16.C. 17.B. 18.D. 19.B. 20.B. 21.A. 22.D. 23.A. 24.A 25.D. 26.B. 27.D. 28.D. 29.C. 30.D. 31.C. 32.B. 33.B. 34.A. 35.B. 36.B 37.B. 38.C. 39.D. 40.D. 41.A 42.C 43.ABCDE. 44.ABCD. 45.ABC. 46.ABCE. 47.ABE. 48.ABCD. 49.CE. 50.ABD. 51.AD. 52.BC. 53.ABE. 54.ABCE. 55.ABC. 56.AB. 57.DE. 58.ACD. 59.CE. 60.AB. 61.ABC. 62.ABDE 二、名词解释 1.是指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位置不当而抽不出骨髓液或 只抽到少量血液。 2.各阶段粒细胞百分数的总和与各阶段幼红细胞百分 数之总和之比即粒:红比值(myeloid/erythroid,M/E)。 3.具有特异性细胞学变化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细胞学 特征都典型时,或是细胞学变化既特异又非常典型,而 无相应的临床表现者,可作肯定性细胞学诊断。 4.排除性诊断:常见于临床已初步诊断为某种血液病, 但骨髓象不支持或骨髓象大致正常时,可供临床考虑是 否排除此病 5.有特征性细胞学变化但特异性不强的疾病,其临床与 骨髓象符合,或骨髓象有其部分改变,又可以解释其临 床表现时,可提出支持某病的诊断的意见。 6.它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是以细 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 的各种化学物质、代谢成分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 的方法。 7.即骨髓活体组织检查,骨髓活检能客观反映骨髓造血 细胞的实际增生情况,切片取材体积大,观察范围广, 对骨髓结构及增生程度的判断较准确,特别对再生障碍 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及其他疾病 合并骨髓纤维化等疾病的诊断更具客观性。 8.又称透射电镜或电镜。透射电镜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 原理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前者用电子束作光源,用电 磁场作透镜,由荧光屏显像代替用肉眼直接观察。透射 电镜的分辨率为 0.1~0.2nm,放大倍数最高可达近百万 倍。 9.是一个电子透明的环,呈圆形、椭圆形或长环形,位 于核的边缘部位,环内和环外均为染色质,核环与核膜 间由一条细长的异染色质相隔。 10.有些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可见一个球形小体, 称为随体,在正常人类染色体中,可以出现随体的有 13、 14、15、21 和 22 五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时出现。 11.染色体数量异常和结构异常
12.是指白血病经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达到完全缓 色),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仍保持嗒碱性:胞浆颗粒 解。而体内残存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 从无到有,由少到名,再到少。细的核一般由大变小, 13.是指染色体断裂的断片离开原来位置而接到同一条 后核细胞系例外:核质比例一般深渐成小:细胞核的 一条染色体上 从而造成染色体的 细胞系变化不明显 14,是依据核酸碱基配对的原则,可与其相互补的核酸 构由细致到粗糙,排列由疏松变为紧密,并进一步浓 分子形成复合物的原理,用一段已知的核酸作为探针检 缩成块,其至脱核(红细胞系):核膜一般由不明显 测出标本中存在的相互补的核酸分子的方法,简称分子 到明显:核仁由明显到模糊,最后消失 细胞化学染色临床上常用于:①辅助判断急性白广 15 以RNA为原始模板,将RNA通过逆转录酶将其逆 病的细胞类型 2辅助血液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转录为CDNA,然后再进行PCR反应。 新。③观察疾病疗效和预后。④发病机制的深时。 16.基因芯片技术是基于核酸分子碱基之间互补配对的 原理,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信总技术、微电子 急粒 急单 急淋 结密机根和光申子技术将一系列短的、己知序列的宾 OX染色 阳性或阴 阴性或弱 核拌酸探针排在特定的固周相面物成微占降。后将 阴性 阳性 标记的样品分子与微点阵上的DNA杂交,以实现对多到 SBB染色 阳性或阴 阴性或弱 数万个分子之间的杂交反应,并根据杂交模式构建目标 阴性 A的序列,从而达到高通量大规模地分析检测样品中 阳性 AS垫鱼阳性(均匀阳性(细面阳性(知要 多个基因的表达状况或者特定基因(DNA)分子是否右 红色) 粒状) 粒状) 在的日的。 a-NAE染 阴性或阳 阴性或强 阴性或阳 1,()穿刺过程中应注意: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 阳 (1)可确切地了解骨髓的组织结构、间质成分的变 骨髓感染:2、初诊病人治疗前进行:3、死亡病例需费 6. 化,对相关疾病的诊断、骨髓造血微环境及骨髓移植的 作骨髓检查时一般要在半小时内进行:4、抽取骨髓液 研究有重要意义 时,量不宜过多 般以小于0.2ml为宜:5、某些疾 病须进行多部位穿刺和特定部位穿刺, 以提高诊断率 可真实地反映骨髓增生程度,粒/红比例及骨髓内 口骨髓取材满意指标:1、抽吸骨髓液时病人有特殊的 铁储存情况,对于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铁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及化疗后骨髓增4 痛感。2、抽出的骨髓液中有较多的骨髓小拉和脂肪滴 低下程度有明确的诊齿断价值 3、显微镜下涂片有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 (3)可以发现骨髓穿刺涂片检查不易发现的病理变化 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肥大细胞 网状细胞、网状纤维等。4、骨随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如骨随纤维化、骨髓坏死、胶样变性及肉芽肿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杆状核 细胞 《④对各种急 常综合征的 诊和预后判定有重要价值,对骨髓转移癌、恶性组织细 中分叶核粒细胞比值 2.骨髓穿拾查是血液病最基本、最币要的拾查。担 胞病、戈谢病和尼曼-匹克病等的诊断阳性率比骨髓涂 片高 髓是造血的主要器官,结合骨髓象、血常规、临床资料 对某些血液病可作出肯定性诊断, 加型白血病、多发 (⑤)可协助诊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 性骨髓瘤、 戈谢病 病转移癌」 某些传染病 多症 原发性血 板增多症 骨随纤维化」 皮克 提出符合临床的诊断,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小体 态不尽相同 有杆形、环形 或分叉形等。电镜下一般有三种形态:①透明的棒状体, 血小板减少性紫藏。骨髓象确实有某些改变,虽对临床 内右盗松的纤维状物历:②内含申子密度低的缅拉,右 表现不能提供支特或否定性意见,但总可作为进一步检 膜样结构:③电子密度高的杆状或裂片状包体。胞核 查的参考。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血液病治疗过程中, 骑形 也常通过骨髓检查来分析疗 明原因发热,肝 常见 异染色质增多,聚集在核周 脾及淋巴结肿大的疾病通过骨髓帮助明确病因 明 该技术的原理是将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 3.原始细胞发育至成熟细胞,细胞体积逐渐变小。巨 核细胞系发有例外:粒细胞系中,早幼粒细胞体积 入DNA分子,DNA双链如经两次复制均掺入BrdU则染色 变浅,其方法是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BU,它作为胸背 原粒细胞路大。细胞质的量由少到多,但林巴细胞系伤 外:胞质嗜碱性(深蓝色)逐渐变弱直至嗜酸性(粉红 的类似物在DNA双链中均有一条链被取代,因而两条单
8 12.是指白血病经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达到完全缓 解,而体内残存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 13.是指染色体断裂的断片离开原来位置而接到同一条 染色体的另一处或另一条染色体上,从而造成染色体的 重排。 14.是依据核酸碱基配对的原则,可与其相互补的核酸 分子形成复合物的原理,用一段已知的核酸作为探针检 测出标本中存在的相互补的核酸分子的方法,简称分子 杂交。 15.以 mRNA 为原始模板, 将 mRNA 通过逆转录酶将其逆 转录为 cDNA ,然后再进行 PCR 反应。 16.基因芯片技术是基于核酸分子碱基之间互补配对的 原理,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信息技术、微电子、 精密机械和光电子等技术将一系列短的、已知序列的寡 核苷酸探针排列在特定的固相表面构成微点阵,然后将 标记的样品分子与微点阵上的 DNA 杂交,以实现对多到 数万个分子之间的杂交反应,并根据杂交模式构建目标 DNA 的序列,从而达到高通量大规模地分析检测样品中 多个基因的表达状况或者特定基因(DNA)分子是否存 在的目的。 三、问答题 1.㈠穿刺过程中应注意: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 骨髓感染;2、初诊病人治疗前进行;3、死亡病例需要 作骨髓检查时一般要在半小时内进行;4、抽取骨髓液 时,量不宜过多,一般以小于 0.2ml 为宜;5、某些疾 病须进行多部位穿刺和特定部位穿刺,以提高诊断率。 ㈡骨髓取材满意指标:1、抽吸骨髓液时病人有特殊的 痛感。2、抽出的骨髓液中有较多的骨髓小粒和脂肪滴。 3、显微镜下涂片有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 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肥大细胞、 网状细胞、网状纤维等。4、骨髓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分叶核粒细胞比值。 2.骨髓穿刺检查是血液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检查。骨 髓是造血的主要器官,结合骨髓象、血常规、临床资料, 对某些血液病可作出肯定性诊断,如各型白血病、多发 性骨髓瘤、戈谢病、尼曼-皮克病转移癌、某些传染病。 提出符合临床的诊断,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象确实有某些改变,虽对临床 表现不能提供支持或否定性意见,但总可作为进一步检 查的参考。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血液病治疗过程中, 也常通过骨髓检查来分析疗效。一些不明原因发热,肝、 脾及淋巴结肿大的疾病通过骨髓帮助明确病因。 3.原始细胞发育至成熟细胞,细胞体积逐渐变小。巨 核细胞系发育例外;粒细胞系中,早幼粒细胞体积比 原粒细胞略大。细胞质的量由少到多,但淋巴细胞系例 外;胞质嗜碱性(深蓝色)逐渐变弱直至嗜酸性(粉红 色),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仍保持嗜碱性;胞浆颗粒 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再到少。细胞核一般由大变小, 巨核细胞系例外;核质比例一般逐渐减小;细胞核的 形态由圆形或卵圆形逐渐变为有凹陷甚至分叶,淋巴 细胞系变化不明显,成熟红细胞核消失。核染色质结 构由细致到粗糙,排列由疏松变为紧密,并进一步浓 缩成块,甚至脱核(红细胞系);核膜一般由不明显 到明显;核仁由明显到模糊,最后消失。 4.细胞化学染色临床上常用于:①辅助判断急性白血 病的细胞类型。②辅助血液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 断。③观察疾病疗效和预后。④发病机制的探讨。 5. 急粒 急单 急淋 POX 染色 阳性或阴 性 阴性或弱 阳性 阴性 SBB 染色 阳性或阴 性 阴性或弱 阳性 阴性 PAS 染色 阳性(均匀 红色) 阳性(细颗 粒状) 阳性(粗颗 粒状) α-NAE 染 色 阴性或阳 性 阴性或强 阳性 阴性或阳 性 6.(1) 可确切地了解骨髓的组织结构、间质成分的变 化,对相关疾病的诊断、骨髓造血微环境及骨髓移植的 研究有重要意义。 (2) 可真实地反映骨髓增生程度,粒/红比例及骨髓内 铁储存情况,对于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 铁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及化疗后骨髓增生 低下程度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3) 可以发现骨髓穿刺涂片检查不易发现的病理变化, 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坏死、胶样变性及肉芽肿等。 (4) 对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确 诊和预后判定有重要价值,对骨髓转移癌、恶性组织细 胞病、戈谢病和尼曼-匹克病等的诊断阳性率比骨髓涂 片高。 (5) 可协助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 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 7.Auer 小体,其大小与形态不尽相同,有杆形、环形 或分叉形等。电镜下一般有三种形态:①透明的棒状体, 内有疏松的纤维状物质;②内含电子密度低的颗粒,有 膜样结构;③电子密度高的杆状或裂片状包涵体。胞核 较大,畸形,常见核袋,异染色质增多,聚集在核周, 核仁大而明显,多数核仁接近核膜或与核膜接触。 8.该技术的原理是将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 入 DNA 分子,DNA 双链如经两次复制均掺入 BrdU 则染色 变浅,其方法是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 BrdU,它作为胸苷 的类似物在 DNA 双链中均有一条链被取代,因而两条单
体没有什么不同,但到了第二次复制之后,染色体的 E:糖类 条单体的双链中仍有一条未被取代,而另一条单体的两 2、下列哪个不属于红细胞膜的功能? 条链却均已为BrdU取代。此时如用Hoechst-33258荧 A:维特红细胞的正常形的 光染色染色,DNA双股均含BrdU的染色单体的荧光强度 B:维持红细胞的变形性 一股DNA含BrdU的染色 单体】 现在己可用Giems 清除免疫怎 合 染色显示SCE,而不需要用荧光染色。该技术为肿瘤细 维持凝血的平衡 胞遗传学、染色体分子结构、DNA复制、DNA损伤修复 E:向机体各部分输送氧气 细胞周期及检验多种致癌剂的致癌机制等研究提供新 3、下列哪种铁的存在形式在体内分布最多 的方法。 A:血红蛋白铁 9。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改变了血液学研究的手段,从分于 上描述血液疾病的发生机制已成为可能。分子生物 C:肌红蛋白 学检验技术在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 D:易变池铁 融合基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pL-RARa种合 E:转运铁 基因、血红蛋白病、血友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 4、衰老红细胞的消亡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PCR方法检测IH基因重排,有助于系和淋系白血病 A:红细胞碎裂 的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及微小残留病灶的 渗透性溶解 测。己建立了Northern印迹法、RT-PCR法、原位杂交 补体诱导的红细胞溶解 法从RN水平对患者肿瘤细胞的耐药特性进行测定, D:噬红细胞作用 在治疗、预后判断方面有显著意义 E:红细胞变形能力增西 第四意 造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红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红细胞膜发生如下改变 问答题 衰老的红细胞膜脂质含量降低,膜表面积增多 1、简述造血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衰老的红细胞膜脂质含量增多 膜表面积减 2、简述造血细胞检验在造血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C:发老的红胞膜指责含量降氏,膜表面积减少 3、造血细胞检验可辅助诊断哪些非造血系统疾病? 0. 衰老的红细胞膜脂质含量不变,膜表面积减少 答案 E:衰老的红细胞膜脂质含量增多,膜表面积增多 1.①可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 对于大多数干细形 红细胞在体内破坏的场所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 疾病,依賴造血细胞检验可以得出比较确定的诊断,对 统。 首要器官为 于红细胞疾病诊断也有参考价值:②对非造血系统疾病 A: 脾脏与骨髓 的诊断有辅助价值:®可用于血液病的治疗监测,比如 B:牌t与肝肿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监测,各种治疗的疗效评估等。 C,脾*与批田结 2.①可以确诊大多数干细疾病,比如:确诊白血病 D:骨与肝胖 并分型,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 E 骨随与淋巴结 尿症和浆细胞疾病等:@在诊断大多数非干细胞性造血 维生素B:和叶酸缺乏, 导致 系统病变时也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尤其在红细胞疾病诊 红细刷膜变形能力下降 渐中有较大参老价估 B:RNA合成意积 3.可用于:①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肾脏病的诊断:③ C:蛋白质合成质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恶性痘的诊断。 外科及妇产 DNA合成障碍 科疾病的诊断 E 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第五章红细胞基础理论 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是 一、洗择题 A:碳酸戊糖途径 4利斯 B: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代谢支路 1、红细胞膜的结构符合“流动嵌模型”理论,以下 列哪种物质为主要支 D: 谷胱甘肽途名 A:脂质双层 E:硫酸戊糖途径与谷胱甘肽途径 B:蛋白质 9。下列选项中被称为“双向呼吸载体”的是: C:酶 A:膜脂质 D:无机离子 B:膜蛋白
9 体没有什么不同,但到了第二次复制之后,染色体的一 条单体的双链中仍有一条未被取代,而另一条单体的两 条链却均已为 BrdU 取代。此时如用 Hoechst-33258 荧 光染色染色,DNA 双股均含 BrdU 的染色单体的荧光强度 比仅一股DNA含BrdU的染色单体弱。现在已可用Giemsa 染色显示 SCE,而不需要用荧光染色。该技术为肿瘤细 胞遗传学、染色体分子结构、DNA 复制、DNA 损伤修复、 细胞周期及检验多种致癌剂的致癌机制等研究提供新 的方法。 9.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改变了血液学研究的手段,从分子 水平上描述血液疾病的发生机制已成为可能。分子生物 学检验技术在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 融合基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PML-RARa 融合 基因、血红蛋白病、血友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 PCR 方法检测 IgH 基因重排,有助于髓系和淋系白血病 的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及微小残留病灶的检 测。已建立了 Northern 印迹法、RT-PCR 法、原位杂交 法从 mRNA 水平对患者肿瘤细胞的耐药特性进行测定, 在治疗、预后判断方面有显著意义。 第四章 造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问答题 1、简述造血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2、简述造血细胞检验在造血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造血细胞检验可辅助诊断哪些非造血系统疾病? 答案 1.可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对于大多数干细胞 疾病,依赖造血细胞检验可以得出比较确定的诊断,对 于红细胞疾病诊断也有参考价值;对非造血系统疾病 的诊断有辅助价值;可用于血液病的治疗监测,比如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监测,各种治疗的疗效评估等。 2.可以确诊大多数干细胞疾病,比如:确诊白血病 并分型,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 尿症和浆细胞疾病等;在诊断大多数非干细胞性造血 系统病变时也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尤其在红细胞疾病诊 断中有较大参考价值。 3.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肾脏病的诊断;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恶性肿瘤的诊断;外科及妇产 科疾病的诊断。 第五章 红细胞基础理论 一、选择题 A 型题 1、红细胞膜的结构符合“流动镶嵌模型”理论,以下 列哪种物质为主要支架? A: 脂质双层 B: 蛋白质 C:酶 D: 无机离子 E: 糖类 2、下列哪个不属于红细胞膜的功能? A: 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B: 维持红细胞的变形性 C:清除免疫复合物 D: 维持凝血的平衡 E: 向机体各部分输送氧气 3、下列哪种铁的存在形式在体内分布最多 A:血红蛋白铁 B:贮存铁 C:肌红蛋白 D:易变池铁 E:转运铁 4、衰老红细胞的消亡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A:红细胞碎裂 B:渗透性溶解 C:补体诱导的红细胞溶解 D:噬红细胞作用 E: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 5.红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红细胞膜发生如下改变 A: 衰老的红细胞膜脂质含量降低,膜表面积增多 B: 衰老的红细胞膜脂质含量增多,膜表面积减少 C: 衰老的红细胞膜脂质含量降低,膜表面积减少 D: 衰老的红细胞膜脂质含量不变,膜表面积减少 E: 衰老的红细胞膜脂质含量增多,膜表面积增多 6. 红细胞在体内破坏的场所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首要器官为 A: 脾脏与骨髓 B:脾脏与肝脏 C:脾脏与淋巴结 D:骨髓与肝脏 E:骨髓与淋巴结 7.维生素 B12 和叶酸缺乏,导致 A: 红细胞膜变形能力下降 B: RNA 合成障碍 C: 蛋白质合成障碍 D:DNA 合成障碍 E: 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8.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是 A:磷酸戊糖途径 B: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代谢支路 C: 无氧糖酵解 D:谷胱甘肽途径 E:磷酸戊糖途径与谷胱甘肽途径 9.下列选项中被称为“双向呼吸载体”的是: A:膜脂质 B:膜蛋白
C:膜酶 三、名词解释 D:血红蛋白 骨骑中百焱细的内外的含铁血苗素和铁蛋白,由于其在 E:膜骨架蛋白 幼红细胞外,被称为细胞外铁。 10. 四、问答题 子组成 1、①膜骨架蛋白组分和功能状态②膜脂质的流动性: B:血红素由珠蛋白和亚铁原子组成 ③细胞表面积与细跑体积的比值④血红蛋白(Hb)的质 C:血红素由原卟啉X和珠蛋白组成 和量⑤膜的离子通透性 D:血红素由珠蛋白和三价铁原子组成 2、 :血红素由原卟啉以和亚铁原子组成 为了保持体内铁的动态平衡 脱氧尿苷 正常成年男性每天需吸收铁 A:1 5 mg B:0.51mg 脱氧尿苷酸 脱氧胸苷酸→脱氧胸苷三磷酸→DNA (dUMP) (dTMP) (dTTP) C.25 ma D:35g E:510g 亚甲基四氢叶酸 二叶酸一叶酸 12。下列哪项指标可排除缺铁性贫 血? 氢叶酸还原酶 A:细胞外铁的存在 B:细胞内铁的存在 四氢叶酸一 甲硫氢酸 含铁酶的存有 维生素B12(甲基钴胺) D:肌红蛋白的存在 E:转运铁 半胱氨酸 5-甲基四氢叶酸 13.人和各种动物的血红蛋白 A:其血红素部分和珠蛋白部分都是相同的 第大章红细胞检验方法 : 其珠蛋白部分是相同的, 而血红素部 分则不同 多选题: A型题 其血红素部分和珠蛋白部分都是不相同的 D:其血红素部分是相同的,而珠蛋白部分则不同 1.下列哪项检查是诊断溶血的最可靠证据 E:其珠蛋白部分是相同的,而血红素部分只有高铁离子 A,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 与亚铁离子之区别 B 网织红细胞 5%(0.05 骨随红系明显增生 1、红细胞膜由 等 D,红细胞寿命缩短 E。尿朋原强阳性 组成 2、红细胞的膜脂质主要由 组成 2.诊断慢性血管内溶血最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是 三、名词解释 网织红细胞升高 细胞外铁 B.尿胆原阳性 四、问答思 C.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1,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D.血清间接阳红阳性 2.简述维生素B:和叶酸在DNA合成中的作用 E.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诊断急性血管 答室 3. 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是 ·、选择题 1、A.2、E3、A.4、E.5、C.6.B.7.D.8.C.9.D B.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 10.B C.红细胞成少 11.B.12.A.13.D D,可见畸形红细刷 一、填空期 E.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 1、蛋白质、脂质、糖类、无机离子 4. 下述哪项不符合血管外溶血 2、磷脂 、胆固壁 A.脾肿大 0
10 C:膜酶 D:血红蛋白 E:膜骨架蛋白 10.下列关于血红素构成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血红素由原卟啉 IX 和三价铁原子组成 B:血红素由珠蛋白和亚铁原子组成 C:血红素由原卟啉 IX 和珠蛋白组成 D:血红素由珠蛋白和三价铁原子组成 E:血红素由原卟啉 IX 和亚铁原子组成 11.为了保持体内铁的动态平衡, 正常成年男性每天需吸收铁: A:1~5 mg B:0.5~1 mg C:2~5 mg D:3~5 mg E:5~10 mg 12.下列哪项指标可排除缺铁性贫 血? A:细胞外铁的存在 B:细胞内铁的存在 C:含铁酶的存在 D:肌红蛋白的存在 E:转运铁 13.人和各种动物的血红蛋白, A:其血红素部分和珠蛋白部分都是相同的 B:其珠蛋白部分是相同的,而血红素部分则不同 C:其血红素部分和珠蛋白部分都是不相同的 D:其血红素部分是相同的,而珠蛋白部分则不同 E:其珠蛋白部分是相同的,而血红素部分只有高铁离子 与亚铁离子之区别 二、填空题 1、红细胞膜由 、 、 、 等 组成 2、红细胞的膜脂质主要由 、 组成 三、名词解释 细胞外铁 四、问答题 1.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简述维生素 B12 和叶酸在 DNA 合成中的作用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E. 3、A. 4、E. 5、C. 6.B. 7.D. 8.C. 9.D. 10.B 11.B. 12.A. 13.D 二、填空题 1、蛋白质 、脂质 、糖类 、无机离子 2、磷脂 、胆固醇 三、名词解释 骨髓中巨噬细胞内外的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由于其在 幼红细胞外,被称为细胞外铁。 四、问答题 1、①膜骨架蛋白组分和功能状态②膜脂质的流动性: ③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值④血红蛋白(Hb)的质 和量⑤膜的离子通透性 2、 第六章 红细胞检验方法 一、多选题: A 型题 1.下列哪项检查是诊断溶血的最可靠证据 A.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 B.网织红细胞升高>5%(0.05) C.骨髓红系明显增生 D.红细胞寿命缩短 E.尿胆原强阳性 2.诊断慢性血管内溶血最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是 A.网织红细胞升高 B.尿胆原阳性 C.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D.血清间接胆红素阳性 E.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3.诊断急性血管内溶血最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是 A.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B.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 C.红细胞减少 D.可见畸形红细胞 E.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 4.下述哪项不符合血管外溶血 A.脾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