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心理学 英文名称: Psychology 课程编码:1411lD3A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72学时 总学分:4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先修课程:无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课程性质与任务 该课程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育法等 课程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方法 和基本用途,同时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的兴趣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6学时 (一)基本要求 识记:心理学研究对象、具体内容。 理解:能陈述心理学的任务与性质 能掌握心理学的原则 能阐述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能用自己的话陈述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应用:能结合实际说明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重点) 2、心理学的任务(了解) 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解)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
1 《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心理学 英文名称:Psychology 课程编码:14111D3A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72 学时 总学分:4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先修课程:无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该课程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育法等 课程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方法 和基本用途,同时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的兴趣。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6 学时) (一)基本要求 识记:心理学研究对象、具体内容。 理解:能陈述心理学的任务与性质 能掌握心理学的原则 能阐述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能用自己的话陈述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应用:能结合实际说明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重点) 2、心理学的任务(了解) 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解)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
1、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理解掌握) 2、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了解) 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了解)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4学时) (一)基本要求 识记: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神经元 理解:能说明为什么脑是心理的器官 能陈述人脑的结构和功能 能举例说明各种反射活动 能阐明为什么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应用:能用所学的知识论述心理的实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 1、神经系统的起源(了解 2、无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了解) 第二节神经系统(难点) 1、周围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第三节心理是脑的机能(重点) 1、脑是心理的器官(理解) 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一一反射(理解)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理解) 第四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 1、内分泌腺的概念(掌握) 2、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掌握) 第三章感知觉(8学时 (一)基本要求 识记: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 理解:能说出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2 1、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理解掌握) 2、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了解) 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了解)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4 学时) (一)基本要求 识记: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神经元 理解:能说明为什么脑是心理的器官 能陈述人脑的结构和功能 能举例说明各种反射活动 能阐明为什么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应用:能用所学的知识论述心理的实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进化 1、神经系统的起源(了解) 2、无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了解) 第二节 神经系统(难点) 1、周围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 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第三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 重点) 1、 脑是心理的器官(理解) 2、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理解) 3、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理解) 第四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1、内分泌腺的概念(掌握) 2、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掌握) 第三章 感知觉(8 学时) (一)基本要求 识记: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 理解:能说出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能说出感觉和知觉包括的具体类别 能举例说明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应用:能应用感知规律设计板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自己的讲解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感觉概述 1、感觉的含义(重点) 2、感觉的分类(了解) 3、感觉的规律(掌握) 第二节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重点) 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掌握) 3、知觉的种类(了解) 4、知觉的特性(掌握) 第三节错觉 1、错觉的定义(识记) 2、错觉现象(了解) 3、怎样看待错觉(理解) 第四章意识和注意(5学时 (一)基本要求 识记: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注意 理解:区别无意识、意识和注意 能够说明引起和维持各种注意的因素 能够阐述注意的外部表现和功能 能够说出注意的分类及注意的品质 应用:知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学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意识的概述 1、意识的含义及特征(重点掌握) 2、意识的分类(了解)
3 能说出感觉和知觉包括的具体类别 能举例说明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应用:能应用感知规律设计板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自己的讲解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感觉概述 1、感觉的含义(重点) 2、感觉的分类(了解) 3、感觉的规律(掌握) 第二节 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重点) 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掌握) 3、知觉的种类(了解) 4、知觉的特性(掌握) 第三节 错觉 1、错觉的定义(识记) 2、错觉现象(了解) 3、怎样看待错觉(理解) 第四章 意识和注意(5 学时) (一)基本要求 识记: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注意 理解:区别无意识、意识和注意 能够说明引起和维持各种注意的因素 能够阐述注意的外部表现和功能 能够说出注意的分类及注意的品质 应用:知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学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意识的概述 1、意识的含义及特征(重点掌握) 2、意识的分类(了解)
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第三节注意的概述 1、注意的概念及特征(识记) 2、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 3、注意的功能(了解) 4、注意的分类(了解) 5、注意的品质(了解) 第四节注意的认知一一神经机制 第五章记忆(6学时 (一)基本要求 识记:记忆、记忆表象、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理解:知道记忆过程由哪些环节组成 能描述记忆的作用 知道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 掌握什么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应用:能够将记忆规律应用到教学中;能对某人的记忆品质进行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记忆概述 1、什么是记忆(识记) 2、记忆的作用(了解 3、记忆的分类(了解) 4、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重点、难点) 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自学) 第三节记忆的分类(1学时难点) 1、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第四节内隐记忆 1、内隐记忆的概念(掌握 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理解)
4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第三节 注意的概述 1、注意的概念及特征(识记) 2、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 3、注意的功能(了解) 4、注意的分类(了解) 5、注意的品质(了解) 第四节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五章 记忆(6 学时) (一)基本要求 识记:记忆、记忆表象、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理解:知道记忆过程由哪些环节组成 能描述记忆的作用 知道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 掌握什么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应用:能够将记忆规律应用到教学中;能对某人的记忆品质进行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记忆概述 1、什么是记忆(识记) 2、记忆的作用(了解) 3、记忆的分类(了解) 4、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重点、难点)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自学) 第三节 记忆的分类(1 学时 难点) 1、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第四节 内隐记忆 1、内隐记忆的概念(掌握) 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理解)
第六章思维和想象(8学时) (一)基本要求 识记: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表象、想象、概念 解:理解思维的特征表象的特征 能叙述思维哈感知觉的关系 能结合实例分析思维的基本过程 能结合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能阐述想象的功能 能明确概念的分类 掌握概念形成的策略 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 应用:在教学中依据思维规律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思维的概述 1、思维的概念及特征(重点掌握) 2、思维的过程(掌握) 3、思维的种类(了解) 第二节表象与想象 1、什么是表象及特征(理解掌握) 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难点理解) 3、什么是想象及功能(理解掌握) 第三节概念与推理 1、概念的含义及种类(重点掌握) 2、概念结构理论(了解) 3、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了解) 4、推理(掌握) 第四节问题解决 1、什么是问题解决(掌握) 问题解决的策略(掌握)
5 第六章 思维和想象(8 学时) (一)基本要求 识记: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表象、想象、概念 理解:理解思维的特征表象的特征 能叙述思维哈感知觉的关系 能结合实例分析思维的基本过程 能结合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能阐述想象的功能 能明确概念的分类 掌握概念形成的策略 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 应用:在教学中依据思维规律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1、 思维的概念及特征(重点掌握) 2、 思维的过程(掌握) 3、 思维的种类(了解)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1、 什么是表象及特征(理解掌握) 2、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难点理解) 3、 什么是想象及功能(理解掌握) 第三节 概念与推理 1、 概念的含义及种类(重点掌握) 2、 概念结构理论(了解) 3、 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了解) 4、 推理(掌握) 第四节 问题解决 1、 什么是问题解决(掌握) 2、 问题解决的策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