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特点 骨髓和淋巴结:B细胞成熟的场所,起到类囊的作用。 颈和肠系膜淋巴结发育最早(胚胎10周);足月新生儿能 扪及腹股沟浅表淋巴结;2岁后扁桃体增大,后稍缩小,67 岁又增大。12~13岁淋巴结发育达顶点。 B细胞:比T细胞发育较迟。 胎儿B细胞对抗原刺激可产生相应的1gM类抗体,而有效的 IgG类抗体应答需在3个月才出现。 足月新生儿外周血B细胞量略高于成人,小于胎龄儿出生时 B细胞数量少
16 ¾ 小儿体液免疫( 小儿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特点 细胞免疫)特点 骨髓和淋巴结: 骨髓和淋巴结:B细胞成熟的场所,起到类囊的作用。 细胞成熟的场所,起到类囊的作用。 颈和肠系膜淋巴结发育最早(胚胎 颈和肠系膜淋巴结发育最早(胚胎10周);足月新生儿能 周);足月新生儿能 扪及腹股沟浅表淋巴结; 扪及腹股沟浅表淋巴结;2岁后扁桃体增大,后稍缩小, 岁后扁桃体增大,后稍缩小,6~7 岁又增大。12~13岁淋巴结发育达顶点。 岁淋巴结发育达顶点。 B细胞:比T细胞发育较迟。 细胞发育较迟。 胎儿B细胞对抗原刺激可产生相应的 细胞对抗原刺激可产生相应的IgM类抗体,而有效的 类抗体,而有效的 IgG类抗体应答需在 类抗体应答需在3个月才出现。 足月新生儿外周血 足月新生儿外周血B细胞量略高于成人,小于胎龄儿出生时 细胞量略高于成人,小于胎龄儿出生时 B细胞数量少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lg): 1.IgG 1)含量最多: 2)可通过胎盘,孕期32周进入胎儿循环的母亲IgG明显增 加,出生时脐血IgG水平甚至可高于母亲IgG水平10%: 3)早产儿、小于胎龄儿IgG水平低于母亲; 4)来自母体的gG在生后6个月内起重要抗感染作用; 5)生理性低丙球血症:生后3月虽然自身合成能力增加,但 来自母亲的1gG大量衰减,至6个月时全部消失,故36月 龄婴儿血清1gG水平降至最低点。 17
17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mmunoglobulin,Ig ): 1.IgG 1)含量最多; 2)可通过胎盘,孕期 )可通过胎盘,孕期32周进入胎儿循环的母亲 周进入胎儿循环的母亲IgG明显增 加,出生时脐血 加,出生时脐血IgG水平甚至可高于母亲 水平甚至可高于母亲IgG水平10%; 3)早产儿、小于胎龄儿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IgG水平低于母亲; 水平低于母亲; 4)来自母体的IgG在生后6个月内起重要抗感染作用; 个月内起重要抗感染作用; 5)生理性低丙球血症:生后 )生理性低丙球血症:生后3月虽然自身合成能力增加,但 月虽然自身合成能力增加,但 来自母亲的IgG大量衰减,至6个月时全部消失,故 个月时全部消失,故3~6月 龄婴儿血清IgG水平降至最低点。 水平降至最低点
L 10 总1gG 6 盘自¥ 来自新生儿 月 18
18
IgG含4种亚类成分, 1gG亚类所占比例半衰期达到成人水 针对抗原 平的年龄 IgG, 70% 3W 5岁 细菌、病毒的蛋白质抗原 IgG. 20% 3W 14岁 抗多糖抗原(肺炎球菌荚膜) IgG: 6% 7-8天 10岁 IgG 4% 3W 14岁 与过敏症有关 若仅为某一种1gG亚类生成障碍将会产生比较特殊的病原 反复感染
19 IgG含4种亚类成分, 若仅为某一种IgG亚类生成障碍将会产生比较特殊的病原 亚类生成障碍将会产生比较特殊的病原 反复感染。 IgG亚类 所占比例 半衰期 达到成人水 平的年龄 针对抗原 IgG1 70% 3W 5岁 细菌、病毒的蛋白质抗原 IgG2 20% 3W 14岁 抗多糖抗原(肺炎球菌荚膜) IgG3 6% 7-8天 10岁 IgG4 4% 3W 14岁 与过敏症有关
2.IgM 1)虽然胚胎12周时已能合成IgM,但因缺乏抗原刺激, 胎儿自身合成的IgM量极少,母亲IgM不能通过胎盘; 2)因而出生时脐血IgM水平很低,若发现脐血IgM水平 升高(>0.2-0.3L),即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 3)是抗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抗体。 20
20 2.IgM 1)虽然胚胎12周时已能合成IgM,但因缺乏抗原刺激, 但因缺乏抗原刺激, 胎儿自身合成的 胎儿自身合成的IgM量极少,母亲IgM不能通过胎盘; 不能通过胎盘; 2)因而出生时脐血 )因而出生时脐血IgM水平很低,若发现脐血 水平很低,若发现脐血IgM水平 升高(>0.2-0.3/L),即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 即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 3)是抗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抗体。 )是抗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