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程网站 机械设计基础_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XJTU-1001595002 机械设计基础重庆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QU-I205802836 机械基础实景教学_哈尔滨工业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e/course/HIT-1002492007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攀 课后作业(10%) 挥程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主要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文献查阅和先进工 平时成绩(30%) 具分析和评价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口头和文 课堂表现(10%) 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分,如参与课堂 时论、课章发言的蹈跃程度及正确率。 出勤(10%) 对出勤情况评分。 实验操作(5%) 对学生实验仪器使用及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及 准确性,回答问题准确性等进行评分 实验(10% 对实验报告完成质量、内容完整、书写规范、计 实验报告(5%) 算准确、结论正确等进行评分。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愿、简答题、 期末考试(60% 闭卷考试 计算颗和综合分析颗第。其中,基础知识颗约占 60%,能力题约占40%
18 (2)课程网站 机械设计基础_西安交通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XJTU-1001595002 机械设计基础_重庆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QU-1205802836 机械基础实景教学_哈尔滨工业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IT-1002492007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30%) 课后作业(10%)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 握程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课堂表现(10%) 主要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文献查阅和先进工 具分析和评价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口头和文字 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分,如参与课堂 讨论、课堂发言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 出勤(10%) 对出勤情况评分。 实验(10%) 实验操作(5%) 对学生实验仪器使用及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及 准确性,回答问题准确性等进行评分。 实验报告(5%) 对实验报告完成质量、内容完整、书写规范、计 算准确、结论正确等进行评分。 期末考试(6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 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60%,能力题约占 4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 主要 对应的 章节 课程 内容 教学要求 时 方法和手段 课内 课后 目标 1.本课程研究对象和 内容: 学生对本课程研究 第零章 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 的对象和任务,机 讲授 阅读并查阅 0 绪论 求: 根设计的一般步图 相关文献 3.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有 定的认识。 和应注意的事项。 使学生能够根据需 第一意 要选取合适的机械 机械罗 1.机械零件常用材料 在阅读课和 零件常用材料,并 及其选用: 解 完的热外理 1 拼授 内容的基础 用材料 2.机械零件的结构工 1、3 法 上完成课后 工:对零件的 和结构 艺性。 作业。 工能够推出出合理 工艺性 的结构工艺。 第一意 1.机械零件的工作能 机械零 使学生能够应用 件工作 2.机械零件强度及相 劳接触强度的理论 讲授 能力计 应计算准则: 解决零件的工作能 M00C学习。 法 算的理 3.耚劳强度概述: 力强度计算问题。 论基础 4.接触强度概述 第三章 使学生能够绘制简 单的机藏运动荷 机构运 在阅读课程 1.机构的组成: 图,能够对平面机 内容的基 动简图 2.机构运动简图: 讲授 构的自由度完成独 2 上完成课后 及平面 3.平面机构自由度 立计算,并判断出 机构自 作业:MO0C 由度 机构能不能有确定 学习。 的 通过对平面连杆机 L,铰链四杆机构的基 构的概念及特性的 讲授 法、 学习,使学生能够 在阅读课得 第五 本型式及其演化: 根据要求选取合 内容的基 面连 2.较链四杆机构的几 法 个特性: 的 平面连杆机构的 上完成课后 1、2、3 案伤例 杆机构 类型,并能根据已 作业:O0d 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 法、 知条件设计出所需 计简介。 学习。 要的平面连杆机构 课堂 尺寸 练习 第六章 1.凸轮机构的特点 通过对凸轮机构的 讲授 在阅读课程 应用和分类: 概今及特性的学 内容的基研 凸轮机 法、 、2、3 2.推杆的常用运动规 习,使学生能够根 讨论 上完成课后 构 律: 据已知条件选取 法 作业 19
19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 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第零章 绪论 1.本课程研究对象和 内容; 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 求; 3.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和应注意的事项。 学生对本课程研究 的对象和任务,机 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有一定的认识。 1 讲授 法 阅读并查阅 相关文献。 3 第一章 机械零 件的常 用材料 和结构 工艺性 1.机械零件常用材料 及其选用; 2.机械零件的结构工 艺性。 使学生能够根据需 要选取合适的机械 零件常用材料,并 了解一定的热处理 工艺;对零件的加 工能够推出出合理 的结构工艺。 1 讲授 法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后 作业。 1、3 第二章 机械零 件工作 能力计 算的理 论基础 1.机械零件的工作能 力; 2.机械零件强度及相 应计算准则; 3.疲劳强度概述; 4.接触强度概述。 使学生能够应用疲 劳接触强度的理论 解决零件的工作能 力强度计算问题。 1 讲授 法 MOOC 学习。 1 第三章 机构运 动简图 及平面 机构自 由度 1.机构的组成; 2.机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自由度。 使学生能够绘制简 单 的 机 械 运 动 简 图,能够对平面机 构的自由度完成独 立计算,并判断出 机构能不能有确定 的运动。 2 讲授 法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后 作业;MOOC 学习。 1 第五章 平面连 杆机构 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 本型式及其演化; 2.铰链四杆机构的几 个特性; 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 计简介。 通过对平面连杆机 构的概念及特性的 学习,使学生能够 根据要求选取合适 的平面连杆机构的 类型,并能根据已 知条件设计出所需 要的平面连杆机构 尺寸。 2 讲授 法、 讨论 法、 案例 法、 课堂 练习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后 作业;MOOC 学习。 1、2、3 第六章 凸轮机 构 1.凸轮机构的特点、 应用和分类; 2.推杆的常用运动规 律; 通过对凸轮机构的 概念及特性的学 习,使学生能够根 据已知条件选取合 2 讲授 法、 讨论 法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后 作业; 1、2、3
3凸轮轮宽线的设计 适的基圆半径,并 M00C学习。 4.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设计出所需要的巴 和基园半径。 轮轮廓曲线。 1.齿轮传动的特点和 张利。 渐开线齿 3.渐开线标准齿轮 部分的名称和几何尺 通过对圆柱齿轮 4.渐开线直齿圆柱齿 锥齿轮、蜗轮蜗 讲授 轮的合传动 的橱今及结性的兰 法 第七章 5渐开线齿廓的根切 佳学生能够根 讨论 在阅读课程 问题及变位齿轮的概 内容的基 据求选取合适的 法 齿轮传 上完成课后 1、2、3 含: 材料,设计出合理 6 案钙 动 的圆柱齿轮、锥齿 作业:MO00 6.齿论的失放式和状 轮材料: 轮、轮规杆的 课常 学习。 7,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并能完成相 练习 的强度计 算 的齿轮结构设计。 8.斜齿圆柱齿轮传 9.圆锥齿轮传动: 10.蜗杆传动: 1山.齿轮的结构设计 1.轮系及其分类: 使学生能够根据要 在阁河读理积 2.定轴轮系的传动 求设计出合理的轮 第八意 内容的其 比 轮系和 对定轴轮系 1、2、3 减速器 3.周转轮系及其传动 周转轮系的转速及 上完成课后 作业:O00 比: 传动比的计算能独 4,轮系的功用。 学习。 立完成。 1.带传动的类型和特 通过对带传动和链 第九章 在阅读课程 2.带的工作原理和工 传动的概念及特性 内容的基 带传动 的学习,使学生能 讲授 及链传 作能力分析: 4 上溶成里后 1、2、3 3V带的标准和传动 够完成对带传动和 法 动 作业:MO0C 设计: 链传动的设计及相 学习。 4.链传动。 关计算 通过对螺纹联接、 键联接和销联接的 第十 螺纹联接 概念及特性的学 2.键联接、销联接及 习,使学生能够选 M00C学习。 1、2、3 联接 取合适的零件连接 型面联接。 法 方式,并完成相关 的校核计算
20 3.凸轮轮廓线的设计 4.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和基园半径。 适的基圆半径,并 设计出所需要的凸 轮轮廓曲线。 MOOC 学习。 第七章 齿轮传动 1.齿轮传动的特点和 类型; 2.渐开线齿廓; 3.渐开线标准齿轮各 部分的名称和几何尺 寸;4.渐开线直齿圆柱齿 轮的啮合传动; 5.渐开线齿廓的根切 问题及变位齿轮的概 念;6.齿轮的失效式和齿 轮材料; 7.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的强度计算; 8. 斜 齿 圆 柱 齿 轮 传 动;9.圆锥齿轮传动; 10.蜗杆传动; 11.齿轮的结构设计。 通过对圆柱齿轮、 锥齿轮、蜗轮蜗杆 的概念及特性的学 习,使学生能够根 据要求选取合适的 材料,设计出合理 的圆柱齿轮、锥齿 轮、蜗轮蜗杆的尺 寸,并能完成相关 的齿轮结构设计。 6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课堂练习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后 作业;MOOC 学习。 1、2、3 第八章 轮系和 减速器 1.轮系及其分类; 2. 定 轴 轮 系 的 传 动 比;3.周转轮系及其传动 比;4 .轮系的功用。 使学生能够根据要 求设计出合理的轮 系,对定轴轮系、 周转轮系的转速及 传动比的计算能独 立完成。 3 讲授法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后 作业;MOOC 学习。 1、2、3 第九章 带传动 及链传动 1.带传动的类型和特 点;2.带的工作原理和工 作能力分析; 3.V 带的标准和传动 设计; 4.链传动。 通过对带传动和链 传动的概念及特性 的学习,使学生能 够完成对带传动和 链传动的设计及相 关计算。 4 讲授法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后 作业;MOOC 学习。 1、2、3 第十一章联接 1.螺纹联接; 2.键联接、销联接及 型面联接。 通过对螺纹联接、 键联接和销联接的 概 念 及 特 性 的 学 习,使学生能够选 取合适的零件连接 方式,并完成相关 的校核计算。 2 讲授法 MOOC 学习。 1、2、3
第十 通过对联抽器、离 章联轴 联轴器 合器和制动器的 器、离 2.离合器: 念及特性的学习 讲授 M00C学习. 1、2、3 使学生能够选取合 法 合器和 3.制动器 制动器 话的联抽器、离合 制动器 1.滑动轴承的结构和 通过对滑动轴承 材料: 衮动轴承的类型、 2.滑动轴承的设计计 结构及特性的学 在阅读课程 算: 习,使学生能够完 内容的基别 第十 3.滚动轴承的结构 成对轴承的选型、 讲授 章支承 法 上完成课后 1、2、3 类型和代号: 校核计算、润滑邊 作业:O0( 4.滚动轴承的选择 择以及组合设计, 学习。 5.滚动轴承的组合设 并能够分析轴承组 合设计的合理性。 通过对轴的概念及 讲授 特性的学习,使学 法 在阅读课程 1.轴的分类和材料: 生能够设计出合理 内容的基 第十四 的轴的结构。能够 章轴 2.轴的结构设计: 对轴进行强度校 3 上完成课后 1、2、3 3.轴的计算 核。建立起轴上零 作业:O00 件定位和固定的愿 课堂 学习。 则和方法。 练习 合计 32 四、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教学要求 学 项目 每组 项目对应课 时 类型 人数要求程目标 1.理解渐开线齿轮的基木 参数及几何尺计计算 齿轮综合 实验1 2.理解渐开线的性质 实验 综合 必做 1、3 3.理解范成法加工渐开线 齿轮的原理. 4.理解根切现象的成因 基于创新 1理解机构组成原理: 设计原理 2.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组 实验2 设计 必做 1、2、3 的机构拼 成及运动特性: 接实哈 3.接浆丁程实我能力。 ,轴系结构创意设计实验: 2.轴系结构模拟设 实验3 轴系综合 综合 必做 2、3 实验 3.轴系结构分析实验 4.轴系零件测绘实验
21 第十二 章联轴 器、离 合器和 制动器 1.联轴器; 2.离合器; 3.制动器。 通过对联轴器、离 合器和制动器的概 念及特性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选取合 适的联轴器、离合 器、制动器。 1 讲授 法 MOOC 学习。 1、2、3 第十三 章支承 1.滑动轴承的结构和 材料; 2.滑动轴承的设计计 算; 3.滚动轴承的结构、 类型和代号; 4.滚动轴承的选择; 5.滚动轴承的组合设 计。 通过对滑动轴承、 滚动轴承的类型、 结 构 及 特 性 的 学 习,使学生能够完 成对轴承的选型、 校核计算、润滑选 择以及组合设计, 并能够分析轴承组 合设计的合理性。 4 讲授 法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后 作业;MOOC 学习。 1、2、3 第十四 章轴 1.轴的分类和材料; 2.轴的结构设计; 3.轴的计算。 通过对轴的概念及 特性的学习,使学 生能够设计出合理 的轴的结构,能够 对 轴 进 行 强 度 校 核。建立起轴上零 件定位和固定的原 则和方法。 3 讲授 法、 讨论 法、 案例 法、 课堂 练习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后 作业;MOOC 学习。 1、2、3 合 计 32 -- 四、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教学要求 学 时 项目 类型 每组 人数 项目 要求 对应课 程目标 实验 1 齿轮综合 实验 1.理解渐开线齿轮的基本 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2.理解渐开线的性质; 3.理解范成法加工渐开线 齿轮的原理; 4.理解根切现象的成因。 2 综合 2 必做 1、3 实验 2 基于创新 设计原理 的机构拼 接实验 1.理解机构组成原理; 2.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组 成及运动特性; 3.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2 设计 2 必做 1、2、3 实验 3 轴系综合 实验 1.轴系结构创意设计实验; 2.轴系结构模拟设计实验; 3.轴系结构分析实验; 4.轴系零件测绘实验。 2 综合 2 必做 2、3
1.机械系统组成及装配认 机械系统 2 实验4 工程装配图的认识及系 综合 2、3 综合实验 统装配: 2 必做 3.机械系统分析(动力学分 析,装配方案分析等)。 合计 16
22 实验 4 机械系统 综合实验 1.机械系统组成及装配认 识; 2.工程装配图的认识及系 统装配; 3.机械系统分析(动力学分 析,装配方案分析等)。 2 综合 2 必做 2、3 合 计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