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 会精神实质)。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 切不可一味地~。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 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闹夺理或稜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亳无用处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 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咬文嚼字释义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 切不可一味地 。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 来却常常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咳嚼 光
朱光潜(897 1986),现代著 名美学家、文 艺理论家。笔 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 代表作《文艺 心理学》《诗 论》《谈美书 简》等
朱光潜(1897-- 1986),现代著 名美学家、文 艺理论家。笔 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 代表作《文艺 心理学》《诗 论》《谈美书 简》等
课文分析 1、作者所说的“咬文嚼字”是指什么?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 松的谨严。(中心论点) 2、作者举了几个更改文字的例子?这几个例 子论述的角度有何不同?这几个例子中有修 改后增色的,有修改后失色,有怎么改怎么 有理的,作者评判改的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3、如何做到“咬文嚼字”呢?你能否用两 个成语分别概括文字联想意义运用的两种情 况?
1、作者所说的“咬文嚼字”是指什么? 2、作者举了几个更改文字的例子?这几个例 子论述的角度有何不同?这几个例子中有修 改后增色的,有修改后失色,有怎么改怎么 有理的,作者评判改的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3、如何做到“咬文嚼字”呢?你能否用两 个成语分别概括文字联想意义运用的两种情 况?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 松的谨严。(中心论点) 课文分析
句式不同 意味不同 字数不同一 味不一 思想感情 境不同 字眼不同一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忌套板效应
句式不同 意味不同 字 数 不 同 意 味 不 同 字 眼 不 同 意 境 不 同 思想感情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忌套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