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城区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题号 [c=)(三)(四) 三总分 得分 得分评卷人 、积累与运用(23分)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2分) 语文是一首诗,字里行间悸动的是(du)(1)行的灵魂;语文是一幅画,色彩光影(ti ao)(2)和的是缤纷的世态;语文是一座山,巍巍挺立的是纵横几万里的(zuη)(3)严 语文是一条河,绵绵流(tang)(4)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 (2) 2.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后恰当的一项是()(2分) 这些书,或鸿篇巨制,或▲;或下里巴人,或阳春白雪;或像_▲_,气势磅礴 或像▲,曲径通幽……是从这些书中,我读懂了生活辨出了是非曲直,悟出了做人的 哲理 A、名山大川雕虫小技古园深院B、名山大川古园深院雕虫小技 C、雕虫小技名山大川古园深院D、古园深院雕虫小技名山大川 3.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4分) ①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②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 育为主题,③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④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 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⑤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 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4.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9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 湖春行》)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 (3)小时候,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 《乡愁》) (4)我们诵读诗文,是在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周敦颐的 濯清涟而不妖”,告诉我们要坚守髙尚的节操;曾子的“士 不可以不弘毅, ,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抱负;李白的“长风破浪 会有时, 告诉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而毛泽东的一句“俱往 矣 ,则给我们道出了万丈豪情!
山东省滨城区 2012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时间 120 分钟 分值 12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2 分) 语文是一首诗,字里行间悸动的是(dú)(1)行的灵魂;语文是一幅画,色彩光影(ti áo)(2)和的是缤纷的世态;语文是一座山,巍巍挺立的是纵横几万里的(zūn)(3)严; 语文是一条河,绵绵流( tǎng) ( 4 ) 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 (1) (2) (3) ( 4 ) 2.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后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这些书,或鸿篇巨制,或 ▲ ;或下里巴人,或阳春白雪;或像 ▲ ,气势磅礴; 或像 ▲ ,曲径通幽……正是从这些书中,我读懂了生活辨出了是非曲直,悟出了做人的 哲理。 A、名山大川 雕虫小技 古园深院 B、名山大川 古园深院 雕虫小技 C、雕虫小技 名山大川 古园深院 D、古园深院 雕虫小技 名山大川 3.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4 分) ①“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②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 育为主题,③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④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 国近 4 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⑤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 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4.按要求填空。(每空 1 分,共 9 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 湖春行》) (2)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 (3)小时候,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 《乡愁》) ( 4 )我们诵读诗文,是在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周敦颐的 “ ,濯清涟而不妖”,告诉我们要坚守高尚的节操;曾子的“士 不可以不弘毅, ”,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抱负;李白的“长风破浪 会有时, ”,告诉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而毛泽东的一句“俱往 矣, ”,则给我们道出了万丈豪情! 得分 评卷人
(5)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却饱含依依 惜别之情 请写出连续两句这样的 诗 5.走进名著。(4分) 2010年春节期间,新版电视剧《西游记》一上影,就遭到众多的非议,人 们大呼“要尊重原著”!请问原著中 ①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十四个寒暑,横跨十万八千里之遥,途径不少奇异的 国度,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两个国家是 。(2分) 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却说那师父驾着白鼋,那消一日,行过了八百里通天河界,干手千脚的登岸。 三藏上岸,合手称谢道:“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老鼋道: 不劳师父赐谢。我闻得西天佛祖无灭无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我在此间,修 行了一千三百余年;虽然延寿身轻,会说人话,只是难脱本壳。万望老师父到西 天与我问佛祖一声,看我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三藏响允道:“我问, 我问。”那老鼋才淬入水中去了 上文描写的是唐僧前往西天路上的一段经历。后来,取经归途中他们重逢, 老鼋驮着唐僧行快到通天河东岸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请你简要概述。(2 分) 答 6.2009年4月25日至29日,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的济 南、青岛和曲阜成功举办。这届书博会营造了倡导读书、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浓厚 氛围。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学校想举办一次读书活动。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 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主题语。(2分) 名句 主题语: 得分评卷人 阅读理解(37分) (一)诗歌鉴赏(4分)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陂(bi):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腔: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分) 答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5)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却饱含依依 惜 别 之 情 , 请 写 出 连 续 两 句 这 样 的 诗: , 。 5.走进名著。(4 分) 2010 年春节期间,新版电视剧《西游记》一上影,就遭到众多的非议,人 们大呼“要尊重原著”!请问原著中: ①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十四个寒暑,横跨十万八千里之遥,途径不少奇异的 国度,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两个国家是 、 。(2 分) 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却说那师父驾着白鼋,那消一日,行过了八百里通天河界,干手干脚的登岸。 三藏上岸,合手称谢道:“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老鼋道: “不劳师父赐谢。我闻得西天佛祖无灭无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我在此间,修 行了一千三百余年;虽然延寿身轻,会说人话,只是难脱本壳。万望老师父到西 天与我问佛祖一声,看我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三藏响允道:“我问, 我问。”那老鼋才淬入水中去了。 上文描写的是唐僧前往西天路上的一段经历。后来,取经归途中他们重逢, 老鼋驮着唐僧行快到通天河东岸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请你简要概述。(2 分) 答: 6.2009 年 4 月 25 日至 29 日,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的济 南、青岛和曲阜成功举办。这届书博会营造了倡导读书、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浓厚 氛围。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学校想举办一次读书活动。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 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主题语。(2 分) 名句: 主题语: 二、 二、阅读理解(37 分) (一) (一)诗歌鉴赏(4 分)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 分) 答: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得分 评卷人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 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 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 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 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 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 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 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臣之妻私臣私: (2)皆以美于徐公以: (3)面剌寡人之过者面刺 (4)卒得反国反: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C.①时时而间进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①内外不闻吾过 ②及鲁肃过浔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6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3)吾知所以亡矣。 译文: 4.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 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2分) 原因 启发: (三)说明文阅读(8分) 《植物也讲方言》 作者吴静男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 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 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 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 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 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 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 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 以:__________ (3)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______ (4)卒得反.国 反: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C.①时时而间进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①内外不闻吾过 ②及鲁肃过浔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6 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知所以亡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 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2 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说明文阅读(8 分) 《植物也讲方言》 作者 吴静男
(1)有一种草叫铜草花,学名香薷(ru,开兰色的花,少数也开紫色的花。这种花的颜 色十分罕见,喜欢铜草花的人也就相当多。他们设法培植它们,但结果都失望了:无论栽种 者如何精心照料,铜草花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整天发蔫,好像它们生不逢时。原来, 发蔫的铜草花是“生不逢地”:铜草花的生长要求土壤含铜量特别高,其花的兰色,需要吸收 大量铜离子来扮靓,只有蕴藏了铜矿的地区才能支持铜草花的这种生物表达。1984年,在 大冶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据考证是公元前13世纪殷小乙时期的遗址。发现遗址的 个重要线索,就是这个地区的地表长着美丽茂密的铜草花 (2)澳大利亚桉树是植物界鲸鱼级别的树种,它的身高记录是160米,有50层楼房那 么高。支撑其庞大身躯的,是它特别坚硬的木质。如此卓立的特征,当然引来无数“粉丝 想把澳大利亚桉树移植到自己那儿。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雇用了 20名意大利劳动力,在他位于索若马岭的土地上种植了10万棵澳大利亚桉树。但杰克·伦 敦和许多美国的拥趸(dun①都遭到了这种桉树的嘲弄:美国的澳大利亚桉树不管什么时间 砍伐,也不管如何处理,总难于加工,板会弯曲,裂纹会扩展开来:即使去做枕木,由于布 满莫名其妙的裂纹而无法把钢轨钉上去,也不能派上用场。在其故乡澳大利亚,这些毛病统 统没有。 (3)这是什么原因呢?澳大利亚林学家雅各布斯数十年后才发现是桉树在北美长得过 快,因而材质就差。在澳大利亚,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会减缓其生长速度。当种子散布 到全球各地时,却把这种天敌留在了家乡。麻烦在于桉树已经进化得适应这些天敌。在正常 的虫害配合下慢速生长时,桉树的组织显然是最优化的。当没有这些害虫时,快速生长的桉 树就会陷入物理学定律的陷阱。生活中有些人用方言表达时眉飞色舞,用普通话表达时却会 口蹇〔jian)②,也可以用雅各布斯的发现解释这一现象。 4)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接近。但两种脐橙的 外观差别明显: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与果蒂相对的底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 表面也没有美国脐橙光洁。林业专家借鉴雅各布斯的思路,发现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 与美国同一纬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这么理解:美国脐橙 落户我国南方某地后,它的“口音”不再是纯正的美国口音,而是带有那种微生物环境下的当 地口音。 (5)生活在什么地方的人发什么口音,树也是。树挪死,人挪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树 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 摘自《读者》第39期) (注:①拥趸:指演员、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支持者。②蹇:不顺利。) 1.第一自然段中有两处加点的词,任选一处,具体说明它的作用。(2分) 2.文章第二自然段,除了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 的说明方 法,指出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2分) 3.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在横线上。(2分) 本文是(A说明事物B阐明事理)的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 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 4.文章标题“植物也讲方言”好在哪里?(2分) (四)现代文阅读(11分)
(1)有一种草叫铜草花,学名香薷(rú),开兰色的花,少数也开紫色的花。这种花的颜 色十分罕见,喜欢铜草花的人也就相当多。他们设法培植它们,但结果都失望了:无论栽种 者如何精心照料,铜草花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整天发蔫,好像它们生不逢时。原来, 发蔫的铜草花是“生不逢地”:铜草花的生长要求土壤含铜量特别高,其花的兰色,需要吸收 大量铜离子来扮靓,只有蕴藏了铜矿的地区才能支持铜草花的这种生物表达。1984 年,在 大冶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据考证是公元前 13 世纪殷小乙时期的遗址。发现遗址的一 个重要线索,就是这个地区的地表长着美丽茂密的铜草花。 (2)澳大利亚桉树是植物界鲸鱼级别的树种,它的身高记录是 160 米,有 50 层楼房那 么高。支撑其庞大身躯的,是它特别坚硬的木质。如此卓立的特征,当然引来无数“粉丝”, 想把澳大利亚桉树移植到自己那儿。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雇用了 20 名意大利劳动力,在他位于索若马岭的土地上种植了 10 万棵澳大利亚桉树。但杰克•伦 敦和许多美国的拥趸(dǔn)①都遭到了这种桉树的嘲弄:美国的澳大利亚桉树不管什么时间 砍伐,也不管如何处理,总难于加工,板会弯曲,裂纹会扩展开来;即使去做枕木,由于布 满莫名其妙的裂纹而无法把钢轨钉上去,也不能派上用场。在其故乡澳大利亚,这些毛病统 统没有。 (3)这是什么原因呢?澳大利亚林学家雅各布斯数十年后才发现是桉树在北美长得过 快,因而材质就差。在澳大利亚,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会减缓其生长速度。当种子散布 到全球各地时,却把这种天敌留在了家乡。麻烦在于桉树已经进化得适应这些天敌。在正常 的虫害配合下慢速生长时,桉树的组织显然是最优化的。当没有这些害虫时,快速生长的桉 树就会陷入物理学定律的陷阱。生活中有些人用方言表达时眉飞色舞,用普通话表达时却会 口蹇(jiǎn)②,也可以用雅各布斯的发现解释这一现象。 (4)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接近。但两种脐橙的 外观差别明显: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与果蒂相对的底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 表面也没有美国脐橙光洁。林业专家借鉴雅各布斯的思路,发现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 与美国同一纬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这么理解:美国脐橙 落户我国南方某地后,它的“口音”不再是纯正的美国口音,而是带有那种微生物环境下的当 地口音。 (5)生活在什么地方的人发什么口音,树也是。树挪死,人挪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树 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 摘自《读者》第 39 期 ) (注:①拥趸:指演员、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支持者。②蹇:不顺利。) 1.第一自然段中有两处加点的词,任选一处,具体说明它的作用。(2 分) 2.文章第二自然段,除了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 的说明方 法,指出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2 分) 3.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在横线上。(2 分) 本文是 (A 说明事物 B 阐明事理)的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 ( A 时 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4.文章标题“植物也讲方言”好在哪里?(2 分) (四)现代文阅读(11 分)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 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 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 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 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 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 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 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 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 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 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 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 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 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一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 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 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 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_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2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民歌 说谜语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 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 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 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 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 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 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 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 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 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 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 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 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 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 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 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 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 分)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2 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 唱 民 歌 → → →说 谜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