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设备部分)教案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绪言 本课程的任务 了解压力容器的基础知识;掌握压力容器的一般设计方法,重点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说明:由于工业生产中约10%~40%的设备为换热设备,而换热设备中最为常见、普遍的是管壳式换 热器,故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以管壳式换热器为例,学习压力容器的具体设计方法,包括选择材料、结构 设计,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以及设计、制造、检验中的相关要求等。) 、本课程的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如下的内容: 1、掌握压力容器的类型与总体结构 2、了解管壳式换热器的形式与总体结构: 3、掌握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 4、了解管壳式换热器各元件的强度设计(掌握筒体及封头的设计) 5、了解管壳式换热器中的振动与防振 6、了解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以、制造、检验中的相关要求 第二节化工容器概述 压力容器的概念 化工设备一一工艺过程中静止设备的总称。 2.容器—化工设备外壳的总称。 3.压力容器—一承受压力载荷作用的容器 (由于化工容器几乎都承受压力载荷,通常直接称其为压力容器。化工容器的特点:为高温、高压, 介质易燃易爆、有毒。) 、化工容器的结构组成 化工容器一般由筒体、封头、支座(基本件)、接管、法兰(对外连接件)、亼孔、手孔、液面让(附 件)以及一些内构件等零部件组成 筒体、對头:就如同房子四周的墙,它是构成容器空间的主要部件(属主要受压元件)。壳体按形状 的不同,可以分为圆筒壳体、圆锥壳体、球壳体、椭圆壳体、矩形壳体等等。而封头有椭圆形封头、半 球形封头、碟形封头、锥形封头及平板封头等。 2.接管:是介质进出容器的通道 3.法兰:是容器及接管的可拆连接装置,分为设备法兰和管法兰(属主要受压元件)。 4.支座:是用于支承容器的部件。 5.人孔、手孔:是为便于制造、检验和维护管理而设置的部件(属主要受压元件)。 6.液面计:用于观察或监控液位的部件(属安全附件,此外还有安全阀、压力表等) 、化工容器的分类 容器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按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也可以按容器形状、承压性质、结构材料、 设计压力高低及安全监察要求分。 按材料分类:金属容器、非金属容器、复合材料容器等. 按容器形状分类:矩形容器、球形容器、圆筒形容器等 按承压性质分类:内压容器和外压容器两种。 1)外压容器是指容器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的情况,特别地,当外压为常压时的外压容器,又称为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设备部分)教案 - 1 -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绪言 一、本课程的任务 了解压力容器的基础知识;掌握压力容器的一般设计方法,重点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说明: 由于工业生产中约 10%~40%的设备为换热设备,而换热设备中最为常见、普遍的是管壳式换 热器,故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以管壳式换热器为例,学习压力容器的具体设计方法,包括选择材料、结构 设计,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以及设计、制造、检验中的相关要求等。) 二、本课程的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如下的内容: 1、掌握压力容器的类型与总体结构; 2、了解管壳式换热器的形式与总体结构; 3、掌握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 4、了解管壳式换热器各元件的强度设计(掌握筒体及封头的设计); 5、了解管壳式换热器中的振动与防振; 6、了解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以、制造、检验中的相关要求。 第二节 化工容器概述 一、压力容器的概念 1.化工设备——工艺过程中静止设备的总称。 2.容器——化工设备外壳的总称。 3.压力容器——承受压力载荷作用的容器。 (由于化工容器几乎都承受压力载荷,通常直接称其为压力容器。化工容器的特点:为高温、高压, 介质易燃易爆、有毒。) 二、化工容器的结构组成 化工容器一般由筒体、封头、支座(基本件)、接管、法兰(对外连接件)、人孔、手孔、液面计(附 件)以及一些内构件等零部件组成。 1.筒体、封头:就如同房子四周的墙,它是构成容器空间的主要部件(属主要受压元件)。壳体按形状 的不同,可以分为圆筒壳体、圆锥壳体、球壳体、椭圆壳体、矩形壳体等等。而封头有椭圆形封头、半 球形封头、碟形封头、锥形封头及平板封头等。 2.接管:是介质进出容器的通道。 3.法兰:是容器及接管的可拆连接装置,分为设备法兰和管法兰(属主要受压元件)。 4.支座:是用于支承容器的部件。 5.人孔、手孔:是为便于制造、检验和维护管理而设置的部件(属主要受压元件)。 6.液面计:用于观察或监控液位的部件(属安全附件,此外还有安全阀、压力表等)。 三、化工容器的分类 容器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按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也可以按容器形状、承压性质、结构材料、 设计压力高低及安全监察要求分。 按材料分类:金属容器、非金属容器、复合材料容器等. 按容器形状分类:矩形容器、球形容器、圆筒形容器等。 按承压性质分类:内压容器和外压容器两种。 (1)外压容器是指容器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的情况,特别地,当外压为常压时的外压容器,又称为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设备部分)教案 真空容器。 (2)内压容器是指容器内部的压力大于外部压力的容器 按设计压力高低分类 内压容器按其设计压力高低,可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超高压容器 容器分类 设计压力Mha) 低压容器 0.1≤P<1.6 中压容器 1.6≤P<10 高压容器 10≤P<100 超高压容器 P≥100 按照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类: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和储存容器四种 (1)反应容器: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如:合成塔、反应釜、聚合釜、反应器、发生器等。 (2)换热容器: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如:热交换器、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废热锅炉等, (3)分离容器:完成介质的压力平衡和气体净化等。如:分离器、过滤器、缓冲器、洗涤器、吸收塔 (4)储存容器:盛装生产生活用的原料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如:各种贮槽、贮罐、高位槽、槽 车等。 按安全监察要求分类 根据容器承受的压力、介质危害程度、P*V乘积及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可以分为 三类容器 展开讲述 四、化工容器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容器的设计,包括零部件的机械设计,应该满足下面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强度——元件能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2、刚度——构件抵抗外力使其不发生变形的能力 3、稳定性一一容器在外力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形状的能力: 4、耐久性一一满足容器的使用年限的要求 5、密封性一—保证安全和维持正常的操作条件 6、节省材料和便于加工制造 、方便操作和便于运输 8、技术经济指标合理。 五、容器零部件的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及效率、增加互换性、便于维修、降低成本而人为 规定将零部件按参数等级而系列化的行为 容器标准化的基本参数是:公称压力PN、公称直径DN。 1、容器的公称直径 对于钢板卷制的筒体和及其封头一一内径 对于无缝钢管制作的筒体及其封头一一外径 2、法兰的公称直径—是指与它相配的筒体或管子的公称直径 法兰的公称压力一一为法兰的标准化而人为等级化了的压力系列。(简述标准法兰选取:类型、密封面、 PN与DN、允许最高无冲击工作压力。) 3、管子的公称直径—一是指与管子外径相对应的值. 第三节管壳式换热器的形式和总体结构 、换热器的分类 换热器是用于将高温流体的热量向低温流体传输的传热设备的总称,它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电力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设备部分)教案 - 2 - 真空容器。 (2)内压容器是指容器内部的压力大于外部压力的容器。 按设计压力高低分类: 内压容器按其设计压力高低,可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超高压容器 容器分类 设计压力(Mpa) 低压容器 中压容器 高压容器 超高压容器 0.1≤P<1.6 1.6≤P<10 10≤P<100 P≥100 按照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类: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和储存容器四种 (1)反应容器: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如:合成塔、反应釜、聚合釜、反应器、发生器等。 (2)换热容器: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如:热交换器、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废热锅炉等。 (3)分离容器:完成介质的压力平衡和气体净化等。如:分离器、过滤器、缓冲器、洗涤器、吸收塔 等。 (4)储存容器:盛装生产生活用的原料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如:各种贮槽、贮罐、高位槽、槽 车等。 按安全监察要求分类: 根据容器承受的压力、介质危害程度、P*V 乘积及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可以分为:一、二、三类容器。 (展开讲述) 四、化工容器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容器的设计,包括零部件的机械设计,应该满足下面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强度——元件能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2、刚度——构件抵抗外力使其不发生变形的能力; 3、稳定性——容器在外力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形状的能力; 4、耐久性——满足容器的使用年限的要求; 5、密封性——保证安全和维持正常的操作条件; 6、节省材料和便于加工制造; 7、方便操作和便于运输; 8、技术经济指标合理。 五、容器零部件的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及效率、增加互换性、便于维修、降低成本而人为 规定将零部件按参数等级而系列化的行为。 容器标准化的基本参数是:公称压力 PN、公称直径 DN。 1、容器的公称直径 对于钢板卷制的筒体和及其封头——内径 对于无缝钢管制作的筒体及其封头——外径 2、法兰的公称直径——是指与它相配的筒体或管子的公称直径。 法兰的公称压力——为法兰的标准化而人为等级化了的压力系列。(简述标准法兰选取:类型、密封面、 PN 与 DN、允许最高无冲击工作压力。) 3、管子的公称直径——是指与管子外径相对应的值. 第三节 管壳式换热器的形式和总体结构 一、换热器的分类 换热器是用于将高温流体的热量向低温流体传输的传热设备的总称,它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电力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设备部分)教案 食品等工业部门,并且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换热器的种类划分方法很多,方法也各不相同。 1)按其用途:可将换热器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再沸器等 2)披其传热方式和作用原理:可分为混合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等。其中间壁式 换热器为工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它按传热面形状可分为管式换热器、板面式换热器、扩展表 面换热器等。这其中又以管壳式换热器应用最为广泛,它通过换热管的管壁进行传热。具有结构简单牢 固、制造简便、使用材料范围广、可靠程度高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 (在着重介绍管壳式换热器后,简要介绍其他类型换热器:混合式;蓄热式:板式;管翅式:套管式; 螺旋管式等) 、管壳式换热器的总体结构 1、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元件:壳体、前后管箱、管板、管束、折流板或支持板、接管、法兰、(包 括管法兰与容器法兰)支座及附件等组成。 2、管壳式换热器的总体结构一般由前端管箱、壳体和后端结构三部分组成。 (1)前端管箱一一—是指有管程入口的那一则的管箱 (2)后端结构—一是指与前端管箱相应的另一则的管箱结构。 3)壳体—一是指处于前端管箱和后端结枃之间、由钢管或金属板焊接而构成的筒体。换热管置 于由壳体围成的空间中,两端与管板相连,管板与壳体及管箱相连,把换热器分为两大部分空间,即壳 程和管程。 3、管程与壳程 分程的目的:提高流速以提高传热系数,但程数不宜太多。 管程——换热器中的换热管内及与换热管相通的空间,称为管程。 壳程—一换热器中的换热管外及与其相通的空间,称为壳程 4、管程数与壳程数 管程数—一指介质在换热管内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往返的次数。一般为偶数,主要有1、2、4、6、8 10、12等 壳程数——指介质在壳程内沿壳体轴向往返的次数。一般为单壳程,最多双壳程。(说明多折流板 不表示多壳程,强调轴向往返次数) 几点说明:1、不是所有管壳式换热器都有后端管箱,如U形管式换热器则没有后端 管箱 多管程换热器在后管箱上无物料进出口。3、管壳式换热器支座一一卧式时为鞍式支座,而立式时为耳 座(也可为其他类型,但一般不用)。4、管箱详细结构第四章介绍。 三、管壳式换热器的形式 (讲述时针对教材中例图重点讲明各种换热器的特点及其原因) 管壳式换热器根据其结枃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填料 函式换热器、釜式重沸器等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组成:管箱、管板、换热管、壳体、折流板或支撑板、拉杄、定距管等。 结构特点:管板与壳体之间采用焊接连接。两端管板均固定,可以是单管程或多管箱, 管束不可拆,管板可延长兼作法兰 优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在相同管束情况下其壳体内径最小,管程分程较方便。 缺点:壳程无法进行机械清洗,壳程检査困难,壳体与管子之间无温差补偿元件时会产生较大的温差应 力,即温差较大时需采用膨胀节或波纹管等补偿元件以减小温差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 组成:管箱、管板、换热管、壳体、折流板或支撑板、拉杄、定距管、钩圈、浮头盖等, 结构特点: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另一端管板(浮动管板)与壳体之间没有约束,可在壳体内自由浮动。 只能为多管程,布管区域小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不能兼作法兰,一般有管束滑道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设备部分)教案 - 3 - 食品等工业部门,并且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换热器的种类划分方法很多,方法也各不相同。 (1)按其用途:可将换热器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再沸器等; (2)按其传热方式和作用原理:可分为混合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等。其中间壁式 换热器为工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它按传热面形状可分为管式换热器、板面式换热器、扩展表 面换热器等。这其中又以管壳式换热器应用最为广泛,它通过换热管的管壁进行传热。具有结构简单牢 固、制造简便、使用材料范围广、可靠程度高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 (在着重介绍管壳式换热器后,简要介绍其他类型换热器:混合式;蓄热式;板式;管翅式;套管式; 螺旋管式等) 二、管壳式换热器的总体结构 1、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元件:壳体、前后管箱、管板、管束、折流板或支持板、接 管、法兰、(包 括管法兰与容器法兰)支座及附件等组成。 2、管壳式换热器的总体结构 一般由前端管箱、壳体和后端结构三部分组成。 (1)前端管箱——是指有管程入口的那一则的管箱。 (2)后端结构——是指与前端管箱相应的另一则的管箱结构。 (3)壳体——是指处于前端管箱和后端结构之间、由钢管或金属板焊接而构成的筒体。换热管置 于由壳体围成的空间中,两端与管板相连,管板与壳体及管箱相连,把换热器分为两大部分空间,即壳 程和管程。 3、管程与壳程 分程的目的:提高流速以提高传热系数,但程数不宜太多。 管程——换热器中的换热管内及与换热管相通的空间,称为管程。 壳程——换热器中的换热管外及与其相通的空间,称为壳程。 4、管程数与壳程数 管程数——指介质在换热管内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往返的次数。一般为偶数,主要有 1、2、4、6、8、 10、12 等。 壳程数——指介质在壳程内沿壳体轴向往返的次数。一般为单壳程,最多双壳程。(说明多折流板 不表示多壳程,强调轴向往返次数) 几点说明:1、不是所有管壳式换热器都有后端管箱,如 U 形管式换热器则没有后端 管箱。2、 多管程换热器在后管箱上无物料进出口。3、管壳式换热器支座——卧式时为鞍式支座,而立式时为耳 座(也可为其他类型,但一般不用)。4、管箱详细结构第四章介绍。 三、管壳式换热器的形式 (讲述时针对教材中例图重点讲明各种换热器的特点及其原因) 管壳式换热器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 形管式换热器、填料 函式换热器、釜式重沸器等。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组成:管箱、管板、换热管、壳体、折流板或支撑板、拉杆、定距管等。 结构特点:管板与壳体之间采用焊接连接。两端管板均固定,可以是单管程或多管箱, 管束不可拆,管板可延长兼作法兰。 优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在相同管束情况下其壳体内径最小,管程分程较方便。 缺点:壳程无法进行机械清洗,壳程检查困难,壳体与管子之间无温差补偿元件时会产生较大的温差应 力,即温差较大时需采用膨胀节或波纹管等补偿元件以减小温差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 组成:管箱、管板、换热管、壳体、折流板或支撑板、拉杆、定距管、钩圈、浮头盖等。 结构特点: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另一端管板(浮动管板)与壳体之间没有约束,可在壳体内自由浮动。 只能为多管程,布管区域小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不能兼作法兰,一般有管束滑道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设备部分)教案 优点:不会产生温差应力,浮头可拆分,管束易于抽出或插入,便于检修和清洗 缺点:结构较复杂,操作时浮头盖的密封情况检查困难 3、U形管式换热器 组成:管箱、管板、U形换热管、壳体、折流板或攴撑板、拉杄、定距管等。 结构特点:只有一个管板和一个管箱,壳体与换热管之间不相连,管束能从壳体中抽出或插入。只能为 多管程,管板不能兼作法兰,一般有管束滑道。总重轻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较低,不会产生温差应力,外层管清洗方便 缺点:管内清洗因管子成U形而较困难,管束内围换热管的更换较困难,管束的固有频率较低易激起振 4、填料函式换热器 组成:管箱、管板、管束、壳体、折流板或支撑板、拉杄、定距管、填料函等。 结构特点:一侧管箱可以滑动,壳体与滑动管箱之间采用填料密封。管束可抽岀,管板不兼作法兰 优点:填料函结构较浮头简单,检修清洗方便:无温差应力,(具备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消除了固定 管板式换热器的缺点)。 缺点:密封性能较差,不适用于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介质 (简单介绍滑动管板式换热器,它是填料函式换热器的变形。它把填料函式换热器中的滑动管箱改进为 滑动管板,而管箱部分固定。另外简单介绍双管板结构。) 5、釜式重沸器 它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壳体的变形,主要是将壳程空间加倍增大, 结构上留有一定的蒸发空间。类似于现在的容积式换热器。(容积式换热器壳程介质一般为水,用于供 四、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方法 、管壳式换热器型号的组成:mzDN-P-4-4NB-Mc Ⅹ—一前端管箱形式代号(如表1-1所示) Y—一壳体形式代号(如表1-1所示) Z—一后端结构形式代号(如表1-1所示) DN一换热器的公称直径(mm),对卷制圆筒为其内直径,对钢制圆筒为钢管的外径,对釜式重沸器, 用分数表示,分子为管箱内径、分母为壳体内径。 Ps、Pt—一分别表示管程、壳程设计压力(MPa),当管程壳程压力相等时只写Pt A—一公称换热面积(m2),是经圆整后的计算换热面积,即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扣除伸入管板内的换 热管长度后,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对于U形管,一般不包括弯管段的面积。 LN——换热器的公称长度(m),当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为其公称长度:;为U形管时,取U形管 直管段长度为换热器的公称长度。 d——换热管的外直径(m)。(强调d不是换热管公称直径) B——当换热管为Al、Cu、Ti管时分别记为Al、Cu、Ti;当换热管为钢制管时,不标记。 N、N一一分别为管程数和壳程数,单壳程时公标记N即可。 C——对于钢制换热管,I级管束时为I,I级管束时为II。工级管束是指釆用较髙级的髙级冷拨管的箮 s;I级管束是指采用普通冷拨管的管束 2、管壳式换热器标记示例:按教材P简介。 (重点介绍DN、A、LN、C的意义) 第四节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 、选型时要考虑的因素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设备部分)教案 - 4 - 优点:不会产生温差应力,浮头可拆分,管束易于抽出或插入,便于检修和清洗。 缺点:结构较复杂,操作时浮头盖的密封情况检查困难。 3、U 形管式换热器 组成:管箱、管板、U 形换热管、壳体、折流板或支撑板、拉杆、定距管等。 结构特点:只有一个管板和一个管箱,壳体与换热管之间不相连,管束能从壳体中抽出或插入。只能为 多管程,管板不能兼作法兰,一般有管束滑道。总重轻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较低,不会产生温差应力,外层管清洗方便。 缺点:管内清洗因管子成 U 形而较困难,管束内围换热管的更换较困难,管束的固有频率较低易激起振 动。 4、填料函式换热器 组成:管箱、管板、管束、壳体、折流板或支撑板、拉杆、定距管、填料函等。 结构特点:一侧管箱可以滑动,壳体与滑动管箱之间采用填料密封。管束可抽出,管板不兼作法兰。 优点:填料函结构较浮头简单,检修清洗方便;无温差应力,(具备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消除了固定 管板式换热器的缺点)。 缺点:密封性能较差,不适用于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介质。 (简单介绍滑动管板式换热器,它是填料函式换热器的变形。它把填料函式换热器中的滑动管箱改进为 滑动管板,而管箱部分固定。另外简单介绍双管板结构。) 5、釜式重沸器 它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 形管式换热器壳体的变形,主要是将壳程空间加倍增大, 结构上留有一定的蒸发空间。类似于现在的容积式换热器。(容积式换热器壳程介质一般为水,用于供 暖。) 四、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方法 1、管壳式换热器型号的组成: C Ns Nt B d LN A Ps Pt XYZ DN − − − − X——前端管箱形式代号(如表 1-1 所示) Y——壳体形式代号(如表 1-1 所示) Z——后端结构形式代号(如表 1-1 所示) DN——换热器的公称直径(mm),对卷制圆筒为其内直径,对钢制圆筒为钢管的外径,对釜式重沸器, 用分数表示,分子为管箱内径、分母为壳体内径。 Ps、Pt——分别表示管程、壳程设计压力(MPa),当管程壳程压力相等时只写 Pt。 A——公称换热面积(m 2),是经圆整后的计算换热面积,即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扣除伸入管板内的换 热管长度后,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对于 U 形管,一般不包括弯管段的面积。 LN——换热器的公称长度(m),当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为其公称长度;为 U 形管时,取 U 形管 直管段长度为换热器的公称长度。 d——换热管的外直径(mm)。(强调 d 不是换热管公称直径) B——当换热管为 Al、Cu、Ti 管时分别记为 Al、Cu、Ti;当换热管为钢制管时,不标记。 NT、NS——分别为管程数和壳程数,单壳程时公标记 NT 即可。 C——对于钢制换热管,I 级管束时为 I,II 级管束时为 II。I 级管束是指采用较高级的高级冷拨管的管 束;II 级管束是指采用普通冷拨管的管束。 2、管壳式换热器标记示例:按教材 P8 简介。 (重点介绍 DN、A、LN、C 的意义) 第四节 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 一、选型时要考虑的因素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设备部分)教案 换热器的选型,就是根据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使用条件、投资与运行费用等综合因素来选择一种相 对合理的换热器形式。在选型前,必须熟悉各种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工作特性,根据具体条件做出方案, 比较各方案做出最优的选择 1.选型时要考虑的因素有:材料、介质、压力、温度、温差、压降、结垢情况、检修清理方法等各种 2.安全因素—一是换热器选型时最主要因素。包括强度、刚度足够,结构可靠,满足密封要求,材料 与介质相容。(例温差应力的考虑、密封性的考虑等) 3.能完成工艺要求一一有足够的传热面积、介质有良好的有利于传热的流动状态,经济上较合理。(例 能否用U形管,管、壳程的清洗,是否分程,介质的黏度对流动的影响,是否须可拆结构等」 连.利于制造、安装和维修——制造较简单、运行性能良好、运行费用低等。 、选型的一般原则 温差不大、壳程介质结垢不严重、壳程能采用化学清洗时,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温差较大时,可选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和滑动管板式换热器 要对壳程进行机械清洗时,可选用管束可可抽出的结构。 高温高压时,可选用U形管式换热器 壳程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或易挥发,以及使用压力、温度较高时,不宜采用填料函式换热器。 管程介质和壳程介质不允许相混时,可采用双管板结构的换热器 (讲述过程中举例具体说明) 第五节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内容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包括下面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五方面相互交叉,不断调整 、结构设计:根据设计任务选择换热器的形式,初定出结构尺寸。(如管子外径、长度、筒体外径等) 、热力计算: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调整尺寸使结构设计的传热面积大致等于计算的传热面积。 三、流体阻力计算:计算阻力降,保证阻力降在允许范围内。(压力将一般根据整个工艺流程确定) 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 壳体直径的确定和壳体壁厚的计算 换热器封头的选择及厚度计算。 板强度计算及尺寸的确定。(含温差应力计算) 管子拉脱力的计算 支座的计算。(包括卧式与立式支座计算) 开孔补强计算等。 五、绘图:根据计算结果具体确定各种零部件的结构及一些标准件的选取,(如容器法兰、折流板与支 持板、拉杆与定距管等)然后绘制结构设计图和施工图 (简单介绍设计图中主要内容:技术要求、技术特性表、管口表、明细栏、标题栏、结构图、节点图、 图纸目录等) 第一章概述练习题 选择题 1、中压容器的设计压力范围P为:() (a)P≥10MP (b)1.6≤P<10MPa(c)10≤P<100MPa(d)根据容器的型式而定 2、容器标准化的基本参数有:() (a)公称压力PN(b)公称直径DN(c)内径(d)外径 3、对于用钢板卷制的圆柱形筒体,其公称直径是指:()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设备部分)教案 - 5 - 换热器的选型,就是根据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使用条件、投资与运行费用等综合因素来选择一种相 对合理的换热器形式。在选型前,必须熟悉各种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工作特性,根据具体条件做出方案, 比较各方案做出最优的选择。 1.选型时要考虑的因素有:材料、介质、压力、温度、温差、压降、结垢情况、检修清理方法等各种 因素。 2.安全因素——是换热器选型时最主要因素。包括强度、刚度足够,结构可靠,满足密封要求,材料 与介质相容。(例温差应力的考虑、密封性的考虑等) 3.能完成工艺要求——有足够的传热面积、介质有良好的有利于传热的流动状态,经济上较合理。(例 能否用 U 形管,管、壳程的清洗,是否分程,介质的黏度对流动的影响,是否须可拆结构等) 4.利于制造、安装和维修——制造较简单、运行性能良好、运行费用低等。 二、选型的一般原则 温差不大、壳程介质结垢不严重、壳程能采用化学清洗时,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温差较大时,可选用浮头式换热器、U 形管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和滑动管板式换热器。 要对壳程进行机械清洗时,可选用管束可可抽出的结构。 高温高压时,可选用 U 形管式换热器。 壳程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或易挥发,以及使用压力、温度较高时,不宜采用填料函式换热器。 管程介质和壳程介质不允许相混时,可采用双管板结构的换热器。 (讲述过程中举例具体说明) 第五节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内容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包括下面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五方面相互交叉,不断调整。 一、结构设计:根据设计任务选择换热器的形式,初定出结构尺寸。(如管子外径、长度、筒体外径等) 二、热力计算: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 调整尺寸使结构设计的传热面积大致等于计算的传热面积。 三、流体阻力计算:计算阻力降,保证阻力降在允许范围内。(压力将一般根据整个工艺流程确定) 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 壳体直径的确定和壳体壁厚的计算。 换热器封头的选择及厚度计算。 管板强度计算及尺寸的确定。(含温差应力计算) 管子拉脱力的计算。 支座的计算。(包括卧式与立式支座计算) 开孔补强计算等。 五、绘图:根据计算结果具体确定各种零部件的结构及一些标准件的选取,(如容器法兰、折流板与支 持板、拉杆与定距管等)然后绘制结构设计图和施工图。 (简单介绍设计图中主要内容:技术要求、技术特性表、管口表、明细栏、标题栏、结构图、节点图、 图纸目录等) 第一章 概述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中压容器的设计压力范围 P 为:( ) (a)P≥10 MPa (b) 1.6≤P<10 MPa (c) 10≤P<100 MPa (d) 根据容器的型式而定 2、容器标准化的基本参数有:( ) (a) 公称压力 PN (b) 公称直径 DN (c) 内径 (d) 外径 3、对于用钢板卷制的圆柱形筒体,其公称直径是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