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1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B.两种观点相互补充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5.下述正确反映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的是: A.“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B.“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C.“苦了我一人,富了千万家” D.“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B.C.D.2A.B.C.D.3B.C.D.4A.B.D.5A.B.C. 6A.B.C..7B.C.8A.B.C.9A.B.C.10A.B.C.D. 11B.C.D.12A.B.C.D13A.C.D.14A.C.D.15A.B.C. 辨析题 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 2.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 3.在人们的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5.“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 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力。 6.“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作出正确的 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 7.人的价值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辨析题参考答案 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 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把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立起来,违背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1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B.两种观点相互补充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5.下述正确反映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的是: A.“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B.“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C.“苦了我一人,富了千万家” D.“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B.C.D. 2A.B.C.D. 3B.C.D. 4A.B.D. 5A.B.C. 6A.B.C.. 7B.C. 8A.B.C. 9A.B.C. 10A.B.C.D. 11B.C.D. 12A.B.C.D 13A.C.D. 14 A.C.D. 15A.B.C. 辨析题 1.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 2. 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 3. 在人们的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5. “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 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力。 6. “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作出正确的 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 7. 人的价值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辨析题参考答案 1.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 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把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立起来,违背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
理。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应该说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 者”。 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 的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其历史作用必须和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一 起,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英雄人物如果脱离了群众,就将一事无 成。 2.“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的观点 是错误的。 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从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交错、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个人 的意志都融合在其中,都对“合力”的形成起着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个人的意志及其活动对历史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3.“在人们的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认为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 所谓“成事在天”,即认为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所决定,有宿 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 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又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 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争取成功。 4.“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社会是人的社会,历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但是,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有 条件的,不是完全自由的。因为人的活动总是受到社会客观条件及社会规律的限制。 所谓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的自由程度是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 的广度和深度成正比的。人如果脱离社会条件和客观规律的认识任意选择,恰好是不自由的。 5.“‘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 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力”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句话是人本主义哲学有关人的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 这一命题认为一个完善的人必须具备理性、意志和情感是合理的,但把人的理性、意志 和心归结为人的本质是错误的。它将人看成脱离一定社会关系的抽象的、自然的人,把人的 本质理解为人类共同的“自然本质”,是一种抽象人性论的观点。这种抽象人性论,究其实
理。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应该说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 者”。 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 的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其历史作用必须和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一 起,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英雄人物如果脱离了群众,就将一事无 成。 2. “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的观点 是错误的。 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从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交错、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个人 的意志都融合在其中,都对“合力”的形成起着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个人的意志及其活动对历史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3. “在人们的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认为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 所谓“成事在天”,即认为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所决定,有宿 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 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又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 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争取成功。 4. “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社会是人的社会,历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但是,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有 条件的,不是完全自由的。因为人的活动总是受到社会客观条件及社会规律的限制。 所谓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的自由程度是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 的广度和深度成正比的。人如果脱离社会条件和客观规律的认识任意选择,恰好是不自由的。 5. “‘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 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力”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句话是人本主义哲学有关人的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 这一命题认为一个完善的人必须具备理性、意志和情感是合理的,但把人的理性、意志 和心归结为人的本质是错误的。它将人看成脱离一定社会关系的抽象的、自然的人,把人的 本质理解为人类共同的“自然本质”,是一种抽象人性论的观点。这种抽象人性论,究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