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 单项选择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A.一切社会经济制度共有的 B.简单商品经济的前提 C.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的决定性条件 D.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决定的 B.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决定的 C.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劳动者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是,随着其使用价值的消费: A.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全部丧失 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 C.只会创造新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D.会创造新价值,并且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劳动力的价值: A.由劳动时间决定 B.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包含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 D.由一系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5.雇佣劳动者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中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劳动力价值 C.商品的全部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
第四章(第二节) 单项选择题 1.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A. 一切社会经济制度共有的 B. 简单商品经济的前提 C. 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的决定性条件 D.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2.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 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决定的 B. 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决定的 C. 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 劳动者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3.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是,随着其使用价值的消费: A.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全部丧失 B.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 C. 只会创造新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D. 会创造新价值,并且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劳动力的价值: A. 由劳动时间决定 B. 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 包含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 D. 由一系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5. 雇佣劳动者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中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A. 剩余价值 B. 劳动力价值 C. 商品的全部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D. 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6.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中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7.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都是资本 D.只有能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8.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不同部分的物质形态不同 B.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不变资本不体现剥削关系,可变资本体现剥削关系 D.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9.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B.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C.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1.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商品二因素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 12.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是指: A.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中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7.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A. 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 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 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都是资本 D. 只有能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8. 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 资本不同部分的物质形态不同 B. 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 不变资本不体现剥削关系,可变资本体现剥削关系 D. 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9.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10.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A.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B. 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C.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D.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1.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 商品二因素原理 B.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 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 劳动二重性原理 12.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是指: A. 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起点 C.剩余劳动时间的起点 D.必要劳动时间的终点 13.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 A.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B.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 C.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D.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14.绝对剩余价值是: 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1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靠: A.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B.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C.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D.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16.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 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2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部分是: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17.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利润 18.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B.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起点 C. 剩余劳动时间的起点 D. 必要劳动时间的终点 13. 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 A. 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B. 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 C.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D.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14. 绝对剩余价值是: A. 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 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15.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靠: A. 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B. 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C.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D.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16.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 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2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部分是: A. 超额剩余价值 B. 绝对剩余价值 C. 相对剩余价值 D. 剩余价值 17. 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 C. 超额剩余价值 D. 利润 18.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 D.降低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 19.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因为: A.都是雇佣劳动者创造的 B.都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C.都是由于延长了工作日而获得的 D.都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20.某工厂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 率分别为: A.150%,100% B.150%,300% C.100%,200% D.150%,200% 21.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不变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 B.资本家的赚钱程度 C.固定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2.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指: A.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 23.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C.资本积累本身就是扩大再生产
A. 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 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 D. 降低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 19. 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因为: A. 都是雇佣劳动者创造的 B. 都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C. 都是由于延长了工作日而获得的 D. 都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20. 某工厂原工作日为 8 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 4 小时,若分别采用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2 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 率分别为: A. 150%,100% B. 150%,300% C. 100%,200% D. 150%,200% 21.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 不变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 B. 资本家的赚钱程度 C. 固定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 D.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2.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指: A. 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 B. 价值规律 C.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D. 剩余价值规律 23.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B.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C. 资本积累本身就是扩大再生产
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 24.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25.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关系 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 D.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的比例关系 26.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27.资本的有机构成是: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28.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29.资本积聚: A.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靠把现有分散资本合并为大资本实现的 C.不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量
D. 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 24.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 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 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 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D. 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25.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 B.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关系 C.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 D. 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的比例关系 26. 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 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 C.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D.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27. 资本的有机构成是: A. 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 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 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 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28.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A. 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B. 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C.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D.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29. 资本积聚: A. 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 是靠把现有分散资本合并为大资本实现的 C. 不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