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00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一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邓小乎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试题 2013年7月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邓小平在党的( )上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二大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 B.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互为前提和目的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A,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人y
试卷代号 2 0 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 2013 年7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0分) 1.邓小平在党的( )上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 A. 大B. 十三 c.党的十二大 2. 解放 间 的 )。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 实事 解放思想 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互为前提和目的 3. 主义初 )。 A. 社会 现代化基本 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
4.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杜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 5.对非公有制经济要()。 A.严格限制投资方向和领域,不能与公有制经济竞争 B.任其发展,直至与公有制经济共同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发展 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 A.基本方针 B.主要途经 C.政治基础 7.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 A.勤劳勇敢 B.诚实守信 C.热爱祖国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坚持民主法制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改革开放 9.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是()。 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B.贯彻一国两制构想 C.反对台湾独立 10.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特点和根本原则立场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 C.四项基本原则 2
2 4. 质是 )。 A. 社会主义基 B. 社会 我完 c.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 5. 经济 )。 A. 限制 不能 B. 有制经济共 长为 国 民 c. 6.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 )。 A. 基本 针B.主要 c. 7. 道德 道德 范是 )。 A. 勤劳 B. c.热爱祖国 8. 主要 动力 )。 A. B. 学发 c. 开放 9. 坚持一 中 国 )。 A. 土完 不容 B. 贯彻一 制构想 c.反对台湾独立 10. 对外 特点 场是 )。 A. 共处 项原则B. 独立 c.四项基本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 意义,包括下述方面( )。 A.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C.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2.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 )的本质要求。 A.建设社会主义 B.立党为公 C.建设共产主义 D.执政为民 13.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4.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 )。 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B.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 C.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D.社会主义的资源配置手段 15.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 ) A.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B.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 C.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健全 D.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 16.改革的作用( )。 A.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B.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C.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D.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0分} 1 1. 六大通过 中 国 产党章程 代表 位和指 意义,包括下述方面( )。 A.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那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 化对 C. 是加 发展 大理论武 产党 12. 我们 )的本质要求。 A. 社会 义B.立党 c.建设共产主义D.执政为民 13. 思想 )。 A.→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 事求是D. 实践 14. )。 A. 社会 则B. 主义 要任务 c.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的资源配置手段 15. 段仍处于社会 义初 表现 )。 A. 力 不 B. 主义 还不完 主义 还不成熟 c.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健全 D. 主义 惯势 社会上还有 16. 改革 )。 A. 经济 →些重大 B. 发展 一些重大 经济 基础 D. 安打 3
17.判断一种所有制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要看它( A.市场化程度的高低 B.公有制程度的高低 C.是否符合本国的具体国情 D.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8.1956年,党的八大分析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 变化,提出了( )。 A.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B.要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C.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D.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正确路线 19.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是( )。 A.经济社会体制整体转型与经济社会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三个重 叠” B.人民内部利益矛盾错综复杂,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增大 C.一些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得到的补偿不对等 D.社会各阶层收人分配差距过大从而凸显不公平 20.“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两种制度都不变的思想 C.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现行制度永远不变的特点 D.保证香港、澳门、台湾高度自治和稳定的局面 2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 )。 A.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思想 B.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 C.它的提出标志了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D.它的提出标志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 4
17 一种 否有 存在 合理 )。 A. 市场 高低 B. C. 符合本 具体 是否适应 发展 要求 18. 1956 所有 改造基本完 后 我 社会 变化,提出了( )。 A. 阶级 纲B. 快好省建设 C. 量发展 生产力D. 业化 19. 时期 经济社 发展 )。 A. 经济社会体 整体 型与经济 会进 键发展 方位对外 叠" B. 矛盾错综复杂 资源 缺压 巳一些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得到的补偿不对等 D. 层 收 过大 显不公平 20.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 A. B. 两种 C. 香港 D. 香港 稳定 2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 )。 A. 理论 B. 是邓 基本命题 C. 小平理论 初步形 D. 小平理论 形成 4
22.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 )。 A,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B.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C.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 D.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2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针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要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D.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 24,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 )。 A.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B.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C.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竞争 D.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 25.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 )。 A.全部工作的基础 B.战斗力的基础 C.依靠力量 D.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三、论述题(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30分,共50分) 26。联系现实,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一一要加大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加强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 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一的论述,谈 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27.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说明自己的观点。 材料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从国家、社 5
22. 2007 年10 创 新 创 新 是( )。 A. 家发展 B. 关键 c.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 D. 对我 略需 分析 23. 要方针是 )。 A. 项基本原 B.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要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D. 安定 24. 全球化是 发展 要求 )。 A. 全球 优化配置 B. 加强经济技术 C. 各地 加强 D. 世界经济 发展 稳定 25. 基层组 是党 )。 A. 部工作 础B. 斗力 c.依靠力量 .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三、论述题(第 6小题 0分,第 7小题 0分,共 0分} 26. 报告 要加 然 生态 环境 要加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 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一一的论述,谈 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27. 列 材 论分 材料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从国家、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