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考】 例1:阅读下文,完成23-26题。(17分)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 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 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 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 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猫,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 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 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 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 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宜知也。 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5分) (1)投亲不值( (2)而猫已跃伏窗隅 (3)可厌乃尔( (4)亡何,猫又来() (5)曳尾徐步() 【答案】23、(1)相遇(遇上,碰上)(2)角落(角,墙角,边) (3)如 此:这样(真就这样)(4)通“无”,没有(亡何:没有我久,不久) (5)拖 (本题考查全文的主旨,特别是最后一问,关键是“量才”。)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 (2)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 【答案】24、(1)县官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重点 “邑宰”“扑”被动句式。) (2)(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拳将它 杀死,扛着老虎回家。(重点:“日”“辄”“负”) 25.写出与“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意思相同的一句成语或俗语。(不能用文中的 句子)(2分) 共58页第16页
共58页 第16页 【走进高考】 例 1:阅读下文,完成 23—26 题。(17 分)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 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 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 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 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猫,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 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 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 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 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宜知也。 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5 分) ⑴投亲不值.( ) ⑵而猫已跃伏窗隅.( ) ⑶可厌乃尔..( ) ⑷亡.何,猫又来( ) ⑸曳.尾徐步( ) 【答案】23、(1)相遇(遇上,碰上) (2)角落(角,墙角,边) (3)如 此:这样(真就这样) (4)通“无”,没有(亡何:没有我久,不久) (5)拖 (本题考查全文的主旨,特别是最后一问,关键是“量才”。)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⑴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 ⑵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 【答案】 24、(1)县官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重点: “邑宰”“扑”被动句式。) (2)(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拳将它 杀死,扛着老虎回家。(重点:“日”“辄”“负”) 25.写出与“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意思相同的一句成语或俗语。(不能用文中的 句子)(2 分)
【答案】25、如:杀鸡用牛刀、高射炮打蚊子等。 (此题考查句子的理 解,是类比推理。) 26.为什么焦奇能缚虎却不能缚猫?为什么怀才者、用才者都要知道这个道理?(4分) 【写作】26、他用缚虎的方法抓猫,分量不相当(或:方法不恰当)。怀才者知道这个 道理才能发挥所长,用才者知道这个道理才能量才录用。(意思对即可) 例2: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13分)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日: 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日:“盗惧吾 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 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 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2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以义行称( 遗布一端 )或至涂而反( 【答案】24.(3分)被称道(著称)(1分)赠送(1分)通“途”,道路(1分) 25.与“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死生,昼夜事也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C.石之锤然有声者D。刑戮是甘 【答案】25.(2分)A 26.文中画线部分共有三个分句,请依次写出前两个分句(2分) 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答案】26.(2分)既怀耻恶必能改善 2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答案】27.(4分)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2分)王烈派 人寻找,就是原先那个偷牛的人。(2分) 28.你认为王烈能使盗贼改过自新靠的是什么?(2分) 【答案】28.(2分)以德感人 例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共58页第17页
共58页 第17页 【答案】 25、如:杀鸡用牛刀、高射炮打蚊子等。 (此题考查句子的理 解,是类比推理。) 26.为什么焦奇能缚虎却不能缚猫?为什么怀才者、用才者都要知道这个道理?(4 分) 【写作】26、他用缚虎的方法抓猫,分量不相当(或:方法不恰当)。怀才者知道这个 道理才能发挥所长,用才者知道这个道理才能量才录用。(意思对即可) 例 2:阅读下文,完成 24 一 28 题。(13 分)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日: “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日:“盗惧吾 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 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 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2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 分) 以义行称( ) 遗布一端( ) 或至涂而反( ) 【答案】24.(3 分)被称道(著称)(1 分) 赠送(1 分)通“途”,道路(1 分) 25.与“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死生,昼夜事也 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C.石之锤然有声者 D。刑戮是甘 【答案】25.(2 分)A 26.文中画线部分共有三个分句,请依次写出前两个分句(2 分) 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答案】26.(2 分)既怀耻恶 必能改善 2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答案】27.(4 分)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2 分) 王烈派 人寻找,就是原先那个偷牛的人。(2 分) 28.你认为王烈能使盗贼改过自新靠的是什么?(2 分) 【答案】28.(2 分)以德感人 例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1 题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草,织履,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说先 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日:“夫子 将焉适?″晏子日:“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骚日:“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 日:“婴之亡,岂不宣哉!亦不知土甚矣。 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日:“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吾闻之,养 其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2而从, 造于君庭,求复者日:“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必侵矣。方见国之必侵,不 若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其友因奉托 而谓复者曰:“此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又退而自刎 景公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 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日:“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土甚矣。” 注释:[1罘(fu),捕兽的网 [2]笥(si),一种容器。 3]复者,负责通报的人。 4]驲(ri),一种车。 7.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将焉适 B.吾说晏子之义 C.盛吾头于笥中。 D.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 【答案】C 8.文中划线的下列句子,表示被动意义的一项是 A.过北郭骚之门而辞 B.造于君庭 C.齐必侵矣 D.请而反之 【答案】C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婴之亡,岂不宜哉。 B.方见国之必侵 共58页第18页
共58页 第18页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1]罔,捆蒲草,织履,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说先 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 见晏子,曰:“夫子 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骚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 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 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吾闻之,养 其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2]而从, 造于君庭,求复者[3]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必侵矣。方见国之必侵,不 若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其友因奉托 而谓复者曰:“此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又退而自刎。 景公闻之,大骇,乘驲[1]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 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注释:[1]罘(fú),捕兽的网。 [2]笥(sì),一种容器。 [3]复者,负责通报的人。 [4]驲(rì),一种车。 7.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将焉适.。 B.吾说.晏子之义。 C.盛.吾头于笥中。 D.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 【答案】C 8.文中划线的下列句子,表示被动意义的一项是 A.过北郭骚之门而辞。 B.造于君庭。 C.齐必侵矣。 D.请而反之。 【答案】C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婴之.亡,岂不宜哉。 B.方见.国之必侵
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 晏子见疑于景公 C.吾将以身死白之 D.因谓其友曰 险以远,则至者少。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答案】A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舍生取义”的一组是 ①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 ②见疑于齐君,将出奔 ③养其亲者,身伉其难。 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 ⑤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 ⑥请以头托白晏子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答案】D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反映了晏子关心百姓疾苦的胸怀。 B.北郭骚“辞金受粟,”表现了他孝顺母亲但绝不贪心的品格。 C.北郭骚因晏子是国之栋梁,且帮助过自己,决心以死为晏子辩白。 D.晏子两次感叹“不知士”,都反映了对不了解北郭骚之义的愧疚 【答案】D 例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 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 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 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 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 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 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 共58页第19页
共58页 第19页 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 晏子见.疑于景公。 C.吾将以.身死白之。 D.因.谓其友曰。 险以.远,则至者少。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答案】A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舍生取义”的一组是 ①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 ②见疑于齐君,将出奔 。 ③养其亲者,身伉其难。 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 ⑤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 ⑥请以头托白晏子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答案】D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反映了晏子关心百姓疾苦的胸怀。 B.北郭骚“辞金受粟,”表现了他孝顺母亲但绝不贪心的品格。 C.北郭骚因晏子是国之栋梁,且帮助过自己,决心以死为晏子辩白。 D.晏子两次感叹“不知士”,都反映了对不了解北郭骚之义的愧疚。 【答案】D 例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1 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 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 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 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 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 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 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
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 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 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 乎!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 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 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其所宝者异也。 B.见一丈人,刺小船。 C.吾不受也 D:去郑而之许 【答案】C 8.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 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 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 【答案】A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 B.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 D.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答案】B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 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共58页第20页
共58页 第20页 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 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 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 乎!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 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 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其所宝.者异也。 B.见一丈人,刺.小船。 C.吾不受.也。 D:去.郑而之许。 【答案】C 8.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 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C. 过于荆,至江上,欲涉。 D. 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 【答案】A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 B.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 D.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答案】B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 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