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语文模拟试卷(二)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一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① 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②更为我们揭穿了 托尔斯泰深遂的精神世界。本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例如作者对 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zhou’它像金刚 刀切开了玻璃”’③这种扩大,④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 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犀利(x) 甲zhou(胄) 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副”改为“幅” “遂”改为“邃” 3·文段中画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2分)
毕节市 2020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语文模拟试卷(二) (考试 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8 分)。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一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①, 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②更为我们揭穿了 托尔斯泰深遂的精神世界。本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例如作者对 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 zhòu,它像金刚 刀切开了玻璃”,③这种扩大,④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 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犀.利( xī ) 甲 zhòu( 胄 )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 分) “ 副 ”改为“ 幅 ” “ 遂 ”改为“ 邃 ” 3.文段中画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2 分)
A·揭穿 B.穿透 C·切开 D.敏锐 4·文段中四处标点(见序号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是(D) (2分) B.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4分) A“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的懒官’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 的贪官”B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对广 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告诫’振聋发聩。 陶铸认为,一个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党员干部 是十分必要的、应该的。C但同时’必须自觉树立一种开花结果、落 地生根’破旧立新、开创局面的思想’D并且要有深厚的革命感情和 群众感情。 5·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句(C)(2分) 6·在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B)(2分) ①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②毫不计较个人的利害 ③调到哪里就到哪里
A.揭穿 B.穿透 C.切开 D.敏锐 4.文段中四处标点(见序号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D ) (2 分) A.① B.② C.③ D.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6 题。(4 分) A“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的懒官,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 的贪官”,B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对广 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告诫,振聋发聩。 陶铸认为,一个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党员干部,________, 是十分必要的、应该的。C 但同时,必须自觉树立一种开花结果、落 地生根,破旧立新、开创局面的思想,D 并且要有深厚的革命感情和 群众感情。 5.A、B、C、D 四句中,有语病的一句( C )(2 分) 6.在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 分) ①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②毫不计较个人的利害 ③调到哪里就到哪里
④无条件地服从党组织的调配 A·③④①② B.②④③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③②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家住毕节的小刚是一个沉迷网络的学生’妈妈因担心儿子整天沉 迷于网吧’让他照看家里的超市。小刚把零碎钱拿去上网,妈妈看到 后采取了措施’首先砍断家里的网线’其次切断钱的来源,于是小刚 就想到了偷。小刚的手触摸到钱的那一刻,心理有种异样的感觉。当 妈妈发现钱少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可怕的想法。 (1)请发挥想象,说说小刚产生的异样感觉和妈妈可怕的想法。(40 字以内(4分) 小刚:我怎么能这样呢?我这不是太卑鄙了吗?我一定要克服网 瘾·走上正路才好。 妈妈:钱是不是儿子拿的?不会的,他不是这样的孩子·我应该 是记错了吧。 (2)果某校九年级(1)班对网络的用处产生了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 师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你应该怎样说?
④无条件地服从党组织的调配 A.③④①② B.②④③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③②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分) 家住毕节的小刚是一个沉迷网络的学生,妈妈因担心儿子整天沉 迷于网吧,让他照看家里的超市。小刚把零碎钱拿去上网,妈妈看到 后采取了措施,首先砍断家里的网线,其次切断钱的来源,于是小刚 就想到了偷。小刚的手触摸到钱的那一刻,心理有种异样的感觉。当 妈妈发现钱少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可怕的想法。 (1)请发挥想象,说说小刚产生的异样感觉和妈妈可怕的想法。(40 字以内)(4 分) 小刚:我怎么能这样呢?我这不是太卑鄙了吗?我一定要克服网 瘾,走上正路才好。 妈妈:钱是不是儿子拿的?不会的,他不是这样的孩子,我应该 是记错了吧。 (2)某校九年级(1)班对网络的用处产生了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 师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你应该怎样说?
(70字以内)4分) 正方:我方认为,上网有好处。打游戏也不一定是坏事,要多上 网。不知大家是否玩过一款名为《开心农场》的游戏’在这款游戏里 你需要自己经营一个牧场学会策划与管理呸能培养我们的责任感。 因此我方认为可以上网做一些有益的事。 反方:我方认为,上网弊大于利,要控制上网。如果过度沉迷这 款游戏的话,不但会占用我们宝贵的学习时间,长时间上网还严重影 响我们的视力。这样的上网弊大于利,要控制上网! (二)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8·默写 (1)落红不是无情物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 五)》] (2)潮平两岸阔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周敦颐《爱莲说》) (4)古诗文名句之所以活力无穷,是因为表达的情感是人们所共通 的:与陶渊明共同享受“采菊东篱下_,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 李商隐共同表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坚贞; 与杜甫共同感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凉;与刘禹锡 共同见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变更;同时在 吴均《与朱元思书》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70 字以内)(4 分) 正方:我方认为,上网有好处。打游戏也不一定是坏事,要多上 网。不知大家是否玩过一款名为《开心农场》的游戏,在这款游戏里, 你需要自己经营一个牧场,学会策划与管理,还能培养我们的责任感。 因此我方认为可以上网做一些有益的事。 反方:我方认为,上网弊大于利,要控制上网。如果过度沉迷这 款游戏的话,不但会占用我们宝贵的学习时间,长时间上网还严重影 响我们的视力。这样的上网弊大于利,要控制上网! (二)古诗文积累。(10 分,每空 1 分) 8.默写。 (1)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 五)》] (2)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3)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 (4)古诗文名句之所以活力无穷,是因为表达的情感是人们所共通 的:与陶渊明共同享受“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 李商隐共同表达“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坚贞; 与杜甫共同感受“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的悲凉;与刘禹锡 共同见证“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变更;同时在 吴均《与朱元思书》的“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中感悟淡然;在崔颢《黄鹤楼》的“日暮乡关何处是?_烟 波江上使人愁_”中感悟乡情;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中体悟古仁人的旷达……人们都会陶醉其中。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8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 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一平天下。因为 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 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 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 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 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 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 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
窥谷忘反”中感悟淡然;在崔颢《黄鹤楼》的“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 波江上使人愁 ”中感悟乡情;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中体悟古仁人的旷达……人们都会陶醉其中。 二、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8 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 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 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 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 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 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 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 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 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