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安县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下面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随声附合(he)瓦砾(l)贮(ch)蓄迁徙(xi) B、怨天尤(you)人广袤(mdo)污秽(sui)斑澜(lan) C、含辛茹(ru)苦静谧(mi) 蜿(wan)蜓狡黠(xie D、怒不可遏(e) 伎(j)俩 酝酿( niang)缄(jian)默 2.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注意:⑦⑧⑨三题任选两题。 ⑦改革之风已靡及中华大地,要改革就必须开放,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但“开 窗”虽好,不兔有苍蝇蚊虫飞进来,这就需要我们有“ ”的头脑 (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回答) ⑧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⑨走进无锡人杰苑,看到里面介绍的从三千多年前江南文明远祖泰伯到当代电脑排版印刷术 的发明者王选等历代无锡名人,我们不由得想起赵翼《论诗》中 ”的诗句。 3.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3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 从, (1)小惠未徧 (2)弗敢加也 (3)可以一战 4.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是()。(2分) 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没有一条河流能有这样清。 ,顺着水的方 向向前漂移。 ①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②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 痕③长长的、像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④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 A.④②①③B.④①③②C.②④①③D.②①③④ 5.名著阅读。(3分)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 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 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
贵州省普安县 2011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 1. 下面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随声附合.(hé) 瓦砾.(lì) 贮.(chǔ)蓄 迁徙.(xǐ) B、怨天尤.(yóu)人 广袤.(mào) 污秽.(suì) 斑澜.(lán) C、含辛茹.(rǔ)苦 静谧.(mì) 蜿.(wān)蜓 狡黠.(xié) D、怒不可遏.(è) 伎(jì)俩 酝酿.(niànɡ) 缄.(jiān)默 2.根据课文默写。(10 分) ①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 , 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③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⑥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注意:⑦⑧⑨三题任选两题。 ⑦改革之风已靡及中华大地,要改革就必须开放,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但“开 窗”虽好,不免有苍蝇蚊虫飞进来,这就需要我们有“ , ” 的头脑。 (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回答) ⑧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⑨走进无锡人杰苑,看到里面介绍的从三千多年前江南文明远祖泰伯到当代电脑排版印刷术 的发明者王选等历代无锡名人,我们不由得想起赵翼《论诗》中“ , ”的诗句。 3. 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3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 从。” ⑴小惠未徧. ⑵弗敢加.也 ⑶可以..一战 4.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是( )。(2 分) 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没有一条河流能有这样清。 ,顺着水的方 向向前漂移。 ①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 ②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 痕 ③长长的、像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 ④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5.名著阅读。(3 分)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 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 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
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 面,寻歪头,寻赤发,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 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齐备之意),人马称 娖(行列整齐的样子)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 早已和明社(明朝社稷)一同消灭了。(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 (1)文学名著《水浒》中有的梁山英雄是根据其体貌特征来起绰号的,如美髯公朱仝、黑矮 汉(黑三郎)宋江等。请你从文段中再选两种体貌特征,写出对应的英雄姓名。(1分) (2)文段最后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6.六十年来,祖国的科技、体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下面是一首七言律诗的书法 作品,请你用规范工整的汉字写出其中任意两句。(2分) 字转堤顽港岩嘉 量变吗 巨有溆 荐每考0上 (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10月2 阅读与赏析(共40分) 一)阅读秋瑾的《菊》回答问题。(4分) 菊 秋瑾 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 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 7.诗中提及一位文化名人,请写出他的名字。诗中提及这个人用意何在?(2分) 答: 8.从整首诗来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菊花?作者描写菊花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10分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在。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 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 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 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 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
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 面,寻歪头,寻赤发,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 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齐备之意),人马称 娖(行列整齐的样子)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 早已和明社(明朝社稷)一同消灭了。(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 (1)文学名著《水浒》中有的梁山英雄是根据其体貌特征来起绰号的,如美髯公朱仝、黑矮 汉(黑三郎)宋江等。请你从文段中再选两种体貌特征,写出对应的英雄姓名。(1 分) (2)文段最后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 分) 6.六十年来,祖国的科技、体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下面是一首七言律诗的书法 作品,请你用规范工整的汉字写出其中任意两句。(2 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 40 分) (一)阅读秋瑾的《菊》回答问题。(4 分) 菊 秋瑾 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 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 7.诗中提及一位文化名人,请写出他的名字。诗中提及这个人用意何在?(2 分) 答: 8.从整首诗来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菊花?作者描写菊花的目的是什么?(3 分) 答: (二)(10 分)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在。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 “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 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 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 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
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 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在使 ②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意: ③乡之死者宜矣乡 ④驰而走走: 10.与“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以一战B.以头抢地耳C.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扶苏以数谏故 11.翻译句子。(2分) 国危甚矣,若将安适?译 12.从选文看,宋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 (三)三聚氰胺身世调查(6分) 薄三郎 ①眼下一些奶粉中却出现了三聚氰胺。它不是身体发育的必需物质,又不是食品添加剂,为 何会出现其中呢?一切还要从检测食品蛋白质含量的国标规定方法—一凯氏定氮法说起 ②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硫等元素。其中,氮元素极为特别:氮在绝大多数蛋白质」 中含量相当接近,一般恒定为15%^1%,平均值为16%左右。因此,丹麦化学家约翰·基耶达很 巧妙地想到,既然氮元素含量稳定,只要准确测量了氮的含量,便能推算出蛋臼量。例如,每测 得1克氮便相当于6.25克蛋白质。所以,测定出生物样品中的含量,再乘以6.25, 大略 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发表于1883年的此方法,无疑为蛋白质的检测做出了巨大贡献。 将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通 过一系列蒸馏、滴定技术,便能计算得出蛋臼质含量。凯氏定氮法亦有瑕疵。最大的问题在于只 检測氮含量,并不能鉴定蛋白质真伪。换言之,凯氏定氮法检测的并非蛋白质本身,而是间接检 测氮元素含量进行反推。不难想象,只要加入含氮量高的物质,就可以骗过凯氏定氮法,轻松获 得“高蛋白含量”的称号 ③以三聚氰胺为例。其分子式由三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六个氮原子组成,魚含量高达 66階%。而牛乳氮含量只有15.~%,大豆蛋白也仅有16%。毋庸置疑,在氮含量比较上,三聚氰胺 胜出。难怪,有人把三聚氰胺称作“蛋白精”。 ④三聚氰胺具有轻微的生物学毒性。早在1945年,美国纽约里德勒实验室两位毒理学专家 便在《药理学与实验治疗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指出,长期给大鼠、兔和狗喂养大剂量三聚氰胺后, 会造成其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以及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⑤据推测,三聚氰胺由于在体内不能被代谢,会经过肾脏排出。富集在肾脏肾小管中的三聚 氰胺浓度升高,便引起自身或其他易致结晶物质析出,从而刺激肾小管及尿路的上皮细胞,引起 结晶尿,嫛儿尿液颜色改变,出现尿液混浊甚至白色沉淀。 ⑥婴儿的肾脏极为娇嫩。6个月大时,双肾重量仅为45克,大约是7枚一元硬币的重量。结 石会像“拦路虎”一样部分阻挡尿液的顺畅排出,因此肾脏可能会被“憋大”—一肾盂肾盏病理 性扩张,出现肾盂积水。如果不能清除结晶或结石这一梗阻因素,会引起肾小管堵塞、尿液淤滞 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置宝宝于危险境地。 (摘自《读者》) 1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13.“据推测,三聚氰胺由于在体内不能被代谢,会经过肾脏排出”句中的“据推测”能否删 去?为什么?(2分)
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 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在 使: ②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意: ③乡.之死者宜矣 乡: ④驰而走. 走: 10. 与“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可以.一战 B.以.头抢地耳 C.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扶苏以.数谏故 11. 翻译句子。(2 分) 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译: 12.从选文看,宋王是个怎样的人?(2 分) 答: (三)三聚氰胺身世调查 (6 分) 薄三郎 ①眼下一些奶粉中却出现了三聚氰胺。它不是身体发育的必需物质,又不是食品添加剂,为 何会出现其中呢?一切还要从检测食品蛋白质含量的国标规定方法——凯氏定氮法说起。 ②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硫等元素。其中,氮元素极为特别:氮在绝大多数蛋白质 中含量相当接近,一般恒定为 15%~17%,平均值为 16%左右。因此,丹麦化学家约翰·基耶达很 巧妙地想到,既然氮元素含量稳定,只要准确测量了氮的含量,便能推算出蛋白量。例如,每测 得 1 克氮便相当于 6.25 克蛋白质。所以,测定出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再乘以 6.25,就可大略 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发表于 1883 年的此方法,无疑为蛋白质的检测做出了巨大贡献。 将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通 过一系列蒸馏、滴定技术,便能计算得出蛋白质含量。凯氏定氮法亦有瑕疵。最大的问题在于只 检测氮含量,并不能鉴定蛋白质真伪。换言之,凯氏定氮法检测的并非蛋白质本身,而是间接检 测氮元素含量进行反推。不难想象,只要加入含氮量高的物质,就可以骗过凯氏定氮法,轻松获 得“高蛋白含量”的称号。 ③以三聚氰胺为例。其分子式由三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六个氮原子组成,氮含量高达 66.7%。而牛乳氮含量只有 15.7%,大豆蛋白也仅有 16%。毋庸置疑,在氮含量比较上,三聚氰胺 胜出。难怪,有人把三聚氰胺称作“蛋白精” 。 ④三聚氰胺具有轻微的生物学毒性。早在 1945 年,美国纽约里德勒实验室两位毒理学专家 便在《药理学与实验治疗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指出,长期给大鼠、兔和狗喂养大剂量三聚氰胺后, 会造成其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以及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⑤据推测 ...,三聚氰胺由于在体内不能被代谢,会经过肾脏排出。富集在肾脏肾小管中的三聚 氰胺浓度升高,便引起自身或其他易致结晶物质析出,从而刺激肾小管及尿路的上皮细胞,引起 结晶尿,婴儿尿液颜色改变,出现尿液混浊甚至白色沉淀。 ⑥婴儿的肾脏极为娇嫩。6 个月大时,双肾重量仅为 45 克,大约是 7 枚一元硬币的重量。结 石会像“拦路虎”一样部分阻挡尿液的顺畅排出,因此肾脏可能会被“憋大”——肾盂肾盏病理 性扩张,出现肾盂积水。如果不能清除结晶或结石这一梗阻因素,会引起肾小管堵塞、尿液淤滞, 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置宝宝于危险境地。 (摘自《读者》) 1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 分) 答: 13.“据推测,三聚氰胺由于在体内不能被代谢,会经过肾脏排出”句中的“据推测”能否删 去?为什么?(2 分)
答 14.阅读选文,结合相关链接,从生命的角度,写一段评论性语言。(不超过50字)。(2分) 【相关链接】 材料1:食品药品质量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重要标志。中国作为 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责任更为重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 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食品药品安全为本 材料2: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如《食品卫生法》、《药品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加大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中的恶意犯罪的惩处力度, 食品、药品造假和犯罪,无异于谋财害命,不仅要让其倾家荡产,而且要追究刑事责任。 材料3:安全标准体系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和有效执法的重要依据和技术攴撑。三鹿奶粉事件 充分暴露出我国安全标准严重滞后,检出含有三聚氨胺的22家企业的嫛幼儿奶粉,“质量合格率” 竟均达到100%。为了使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水平迅速提高,提高安全标准的可操作性势在必行。 答 (四)没有规矩,也成方圆(6分) 老苏 (1)俗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囻。”在古代,只有圆规才能画出圆形,只有曲尺才能画出 方形。然而,在今天,不借助这些工具,仅仅是点几下鼠标,就可以画出数以干计的标准图形。 (2)规矩实际是一种比喻∶假如你不按照一定的方式出牌,你就一定玩不成。真的如此吗? 3)规矩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不禁要问:“在立规矩之前,方圆何在?” 4规矩按制定的时间先后分旧规矩和新规矩,那么我们到底要遵循哪个规矩? s如果一味地在行为上端正老实,合乎标准和常理,新规矩从何而来? (6如果有幸在遵循旧规矩的基础上保证了自己的成功而成为新规矩的制造者,我们是否也 成了不规矩的人? (如果每个人都遵循着规矩,世上的人都将固步自封,有何进步发展可言? (8规矩太过严苛就成了镶着金边的牢笼,任凭你是只大鹏鸟,任凭你有鸿鹄志,你的一生 也将无所建树。 (9所谓成大事者往往是智者。智者各有志,从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丘吉尔从桀骜不驯 的顽劣子弟到英国首相;沈从文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爱因斯坦对经典力学的颠覆成功;孙 中山对旧制度的叛逆胜利 ⑩当旧规矩衰微之时,正是新规矩诞生之日。没有伟人们的不规矩,无法想象社会将变得 多么可怕。 ⑩〕规矩并非不能打破,只有打破重生之后的东西才更有生命力;没有规矩,不是不要规矩, 而是寻找适合新方圆的新规矩。 〔3没有规矩,也成方囻。因为它摒弃的是不合时宜的旧规矩,创造的是更完满新鲜的新方 圆。 (选自《智慧满行囊》) 15.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答 16.第(8)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7.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请结合本文第⑦段,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 14.阅读选文,结合相关链接,从生命的角度,写一段评论性语言。(不超过 50 字)。(2 分) 【相关链接】 材料 1:食品药品质量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重要标志。中国作为 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责任更为重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 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食品药品安全为本。 材料 2: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如《食品卫生法》、《药品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加大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中的恶意犯罪的惩处力度, 食品、药品造假和犯罪,无异于谋财害命,不仅要让其倾家荡产,而且要追究刑事责任。 材料 3:安全标准体系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和有效执法的重要依据和技术支撑。三鹿奶粉事件 充分暴露出我国安全标准严重滞后,检出含有三聚氢胺的 22 家企业的婴幼儿奶粉,“质量合格率” 竟均达到 100%。为了使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水平迅速提高,提高安全标准的可操作性势在必行。 答: (四)没有规矩,也成方圆(6 分) 老 苏 ⑴俗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代,只有圆规才能画出圆形,只有曲尺才能画出 方形。然而,在今天,不借助这些工具,仅仅是点几下鼠标,就可以画出数以千计的标准图形。 ⑵规矩实际是一种比喻:假如你不按照一定的方式出牌,你就一定玩不成。真的如此吗? ⑶规矩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不禁要问:“在立规矩之前,方圆何在?” ⑷规矩按制定的时间先后分旧规矩和新规矩,那么我们到底要遵循哪个规矩? ⑸如果一味地在行为上端正老实,合乎标准和常理,新规矩从何而来? ⑹如果有幸在遵循旧规矩的基础上保证了自己的成功而成为新规矩的制造者,我们是否也 成了不规矩的人? ⑺如果每个人都遵循着规矩,世上的人都将固步自封,有何进步发展可言? ⑻规矩太过严苛就成了镶着金边的牢笼,任凭你是只大鹏鸟,任凭你有鸿鹄志,你的一生 也将无所建树。 ⑼所谓成大事者往往是智者。智者各有志,从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丘吉尔从桀骜不驯 的顽劣子弟到英国首相;沈从文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爱因斯坦对经典力学的颠覆成功;孙 中山对旧制度的叛逆胜利。 ⑽当旧规矩衰微之时,正是新规矩诞生之日。没有伟人们的不规矩,无法想象社会将变得 多么可怕。 ⑾规矩并非不能打破,只有打破重生之后的东西才更有生命力;没有规矩,不是不要规矩, 而是寻找适合新方圆的新规矩。 ⒀没有规矩,也成方圆。因为它摒弃的是不合时宜的旧规矩,创造的是更完满新鲜的新方 圆。 (选自《智慧满行囊》) 15.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 分 答: 16.第⑻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答: 17.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请结合本文第⑦段,谈谈你的理解。(2 分) 答:
(五)希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14分) (1)我的老家坐落在滇西高原一条幽深而偏僻的峡谷深处,那是个贫瘠到几近荒凉的地方。 因此,我在老家所度过的童年岁月,虽然谈不上悲惨,但也没有多少甜蜜和欢乐可言。在我的印 象中,我就从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过生日”对于像我一样命运的山里孩子来说,永 远只是一个甜美而奢华的梦想。不过,我六岁那年过的生日,却至今记忆犹新。30多年的时光过 去了,但那天的情形恍如昨日。 (2)我清楚地记得,六岁生日的那天,一向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父亲,竟然放下了手中那 总也忙乎不完的活计,破例为我做了一辆小巧而精致的红色风车 (3)可以这么说,那是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个生日,也是记忆中我所度 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多年后,每每回想起那天的情形,我依旧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 (4)毕业于省地质学校的父亲,在“文革”运动刚一开始,就被当作“臭老九”遣送回乡“劳 动改造”。被造反派打入“另册”多年的忍辱负重的父亲,最终盼来了“解放”并“结合”进了 生产大队的领导班子。父亲“解放”的那天,又刚好是我的生日,父亲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兆头, 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于是便找来竹篾、面糊以及为大队书写标语墙报时用剩的边角废纸,专门为 我做了一辆六角形的红色风车 (5)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天空明净得没有一丝流云。也没有风,哪怕是一丝微风也没有。 父亲帮我把风车做好以后,却怎么也转动不起来。父亲见我一副非常失望的样子,便微笑着对我 说:“傻孩子,要让风车转动起来,你就必须学会奔跑。你跑得越快,风车也就转动得越快。”听 父亲一说,我恍然大悟,便手举风车,在门前那片宽阔的田野上,兴奋而快乐地奔跑起来。 (6)果然,由于我的奔跑,手里的风车不停地转动了起来。我跑得多快,风车也就转动得多 快。因为奔跑,因为不停地转动着的风车,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一一一种奔跑的快乐, 转动的快乐。 (7)我不贷地跑啊、跑啊手黑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地转动,转动… (8)上高中的时候,在语文课任老师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文学,梦想着能够考上云南大学 的中文系,并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但命运却与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高中 毕业那年我以两分差名落孙山,只好别无选择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云封雾锁的大山深处。此后, 我便接过了父亲手里的农具,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涯。那段时间,我感到了一种 从未有过的失落,整个人都好像变了模样,整夭像丢了魂儿似的沉默着、颓废着。面对着生产队 分给的一亩三分薄田,我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总是抱着过一 天算一天的消极态度,用繁重的劳作来麻木自己的心灵。所有的文学书籍和稿纸芼墨,都被我锁 进了木箱。 (9〕父亲见我完全一副“老水牛下泥潭,以烂为烂”的生活态度,便对我说:“孩子,一个人 什么都可以舍弃,譬如荣誉、地位、金钱等等,但惟独不能舍弃希望。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希 望还在,你就会有明天、有未来。如果你舍弃了希望,那么你就什么也没有了。”父亲接着意味 深长地说:“你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过生日,我曾给你做过一辆风车吗? (10)听了父亲的一番教诲,我深受启发。从那一天开始,我便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全部投 入到了人生不懈的“奔跑”之中。我奔跑着,希望的风车也在转动着。十年过后,我终于获得了 成功——不但先后在海内外近千家报刊发表了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而且出版了个人的作品专 (11)通往希望的道路并不平坦,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坎坷,但我始终高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辆 风车,勇敢地向前奔跑着 18.根据语境,运用词语:(1分) 文章第(8)段划线处描写“我”的情形可以用一个成语“ ”来形容
(五)希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14 分) (1)我的老家坐落在滇西高原一条幽深而偏僻的峡谷深处,那是个贫瘠到几近荒凉的地方。 因此,我在老家所度过的童年岁月,虽然谈不上悲惨,但也没有多少甜蜜和欢乐可言。在我的印 象中,我就从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过生日”对于像我一样命运的山里孩子来说,永 远只是一个甜美而奢华的梦想。不过,我六岁那年过的生日,却至今记忆犹新。30 多年的时光过 去了,但那天的情形恍如昨日。 (2)我清楚地记得,六岁生日的那天,一向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父亲,竟然放下了手中那 总也忙乎不完的活计,破例为我做了一辆小巧而精致的红色风车。 (3)可以这么说,那是我 30 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个生日,也是记忆中我所度 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多年后,每每回想起那天的情形,我依旧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 (4)毕业于省地质学校的父亲,在“文革”运动刚一开始,就被当作“臭老九”遣送回乡“劳 动改造”。被造反派打入“另册”多年的忍辱负重的父亲,最终盼来了“解放”并“结合”进了 生产大队的领导班子。父亲“解放”的那天,又刚好是我的生日,父亲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兆头, 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于是便找来竹篾、面糊以及为大队书写标语墙报时用剩的边角废纸,专门为 我做了一辆六角形的红色风车。 (5)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天空明净得没有一丝流云。也没有风,哪怕是一丝微风也没有。 父亲帮我把风车做好以后,却怎么也转动不起来。父亲见我一副非常失望的样子,便微笑着对我 说:“傻孩子,要让风车转动起来,你就必须学会奔跑。你跑得越快,风车也就转动得越快。”听 父亲一说,我恍然大悟,便手举风车,在门前那片宽阔的田野上,兴奋而快乐地奔跑起来。 (6)果然,由于我的奔跑,手里的风车不停地转动了起来。我跑得多快,风车也就转动得多 快。因为奔跑,因为不停地转动着的风车,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一种奔跑的快乐, 转动的快乐。 (7)我不停地跑啊,跑啊。手里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地转动,转动…… (8)上高中的时候,在语文课任老师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文学,梦想着能够考上云南大学 的中文系,并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但命运却与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高中 毕业那年我以两分差名落孙山,只好别无选择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云封雾锁的大山深处。此后, 我便接过了父亲手里的农具,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涯。那段时间,我感到了一种 从未有过的失落,整个人都好像变了模样,整天像丢了魂儿似的沉默着、颓废着。面对着生产队 分给的一亩三分薄田,我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总是抱着过一 天算一天的消极态度,用繁重的劳作来麻木自己的心灵。所有的文学书籍和稿纸笔墨,都被我锁 进了木箱。 (9)父亲见我完全一副“老水牛下泥潭,以烂为烂”的生活态度,便对我说:“孩子,一个人 什么都可以舍弃,譬如荣誉、地位、金钱等等,但惟独不能舍弃希望。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希 望还在,你就会有明天、有未来。如果你舍弃了希望,那么你就什么也没有了。”父亲接着意味 深长地说:“你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过生日,我曾给你做过一辆风车吗?……” (10)听了父亲的一番教诲,我深受启发。从那一天开始,我便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全部投 入到了人生不懈的“奔跑”之中。我奔跑着,希望的风车也在转动着 ...............。十年过后,我终于获得了 成功——不但先后在海内外近千家报刊发表了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而且出版了个人的作品专 集。 (11)通往希望的道路并不平坦,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坎坷,但我始终高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辆 风车,勇敢地向前奔跑着。 18.根据语境,运用词语:(1 分) 文章第(8)段划线处描写“我”的情形可以用一个成语“__________”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