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县域概况 蒲江县隶属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成都平原西南缘, 介于东经10319至103941北纬30°05至30°20之间,东邻彭山和 眉山、西界名山、南连丹棱、北接邛崃,东西长37公理,南北宽 27.5公里。蒲江县的地貌特征为“三山夹两河”全县平均海拔534米, 最高1022米,最低465米。年平均气温164度,无霜期300天, 降雨量1298毫米,相对湿度为84%。县城鹤山镇距成都68公里, 距西南航空港60公里,距彭山青龙场火车站35公里 蒲江县幅员面积为579.16平方公里,辖8镇4乡,109个行政 村,23个社区居委会,2005年总人口2575万人,人口密度为445 人/平方公里,城镇人口672万人,城镇化率26.1% 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455万元(当年价,下同)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87元。第一产业总产值77239万元,占297%; 第二产业产值102848万元,占395%;第三产业产值为80368万 元,占30.9%,超过第一产业产值。粮食总产量113161吨,总人 口人均粮食439.5公斤。职工人均工资125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13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4元。 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天然产物加工工业 为龙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旅游开发为新增长点的基本构架 展望未来,蒲江将依托一流的生态环境,发挥“绿色蒲江,天 然氧吧”的生态品牌优势,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基本实现现
6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县域概况 蒲江县隶属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成都平原西南缘, 介于东经 103°19′至 103°41′,北纬 30°05′至 30°20′之间,东邻彭山和 眉山、西界名山、南连丹棱、北接邛崃,东西长 37 公理,南北宽 27.5 公里。蒲江县的地貌特征为“三山夹两河”全县平均海拔 534 米, 最高 1022 米,最低 465 米。年平均气温 16.4 度,无霜期 300 天, 降雨量 1298 毫米,相对湿度为 84%。县城鹤山镇距成都 68 公里, 距西南航空港 60 公里,距彭山青龙场火车站 35 公里。 蒲江县幅员面积为 579.16 平方公里,辖 8 镇 4 乡,109 个行政 村,23 个社区居委会,2005 年总人口 25.75 万人,人口密度为 445 人/平方公里,城镇人口 6.72 万人,城镇化率 26.1%。 2005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60455 万元(当年价,下同),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87元。第一产业总产值77239万元,占29.7%; 第二产业产值 102848 万元,占 39.5%;第三产业产值为 80368 万 元,占 30.9%,超过第一产业产值。粮食总产量 113161 吨,总人 口人均粮食 439.5 公斤。职工人均工资 12525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130 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34 元。 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天然产物加工工业 为龙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旅游开发为新增长点的基本构架。 展望未来,蒲江将依托一流的生态环境,发挥“绿色蒲江,天 然氧吧”的生态品牌优势,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基本实现现
代化”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 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生态经济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富民,实施生 态经济立县发展战略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005年末,全县农用地面积为 48063.1公顷(7209465亩),建设用地面积为72573公顷(1088595 亩),其他土地面积为25962公顷(389430亩),分别占土地总面 积的830%、12.5%和45%。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87608公 顷(281412.0亩),园地面积为10004.8公顷(150072.0亩),林地 面积为131306公顷(1969590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62843公 顷(942645亩)。在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6139.1公 顷(920865亩),交通、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7591公顷(113861 亩),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3591公顷(53864亩)。其他土地中, 水域面积为11657公顷(174857亩),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4305 公顷(214570亩) 、上轮规划实施成效 自《蒲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批准实施以 来,在社会经济发展用地快速增长、土地供给约束日益加大的形势 下,通过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控制与引导,较好的 协调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为保障全区经济社会持 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保证了蒲江县经济社会的健康、稳
7 代化”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 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生态经济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富民,实施生 态经济立县发展战略。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 2005 年末,全县农用地面积为 48063.1 公顷(720946.5 亩),建设用地面积为 7257.3 公顷(108859.5 亩),其他土地面积为 2596.2 公顷(38943.0 亩),分别占土地总面 积的 83.0%、12.5%和 4.5%。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 18760.8 公 顷(281412.0 亩),园地面积为 10004.8 公顷(150072. 0 亩),林地 面积为 13130.6 公顷(196959.0 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 6284.3 公 顷(94264.5 亩)。在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 6139.1 公 顷(92086.5 亩),交通、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 759.1 公顷(11386.1 亩),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 359.1 公顷(5386.4 亩)。其他土地中, 水域面积为 1165.7 公顷(17485.7 亩),自然保留地面积为 1430.5 公顷(21457.0 亩)。 一、上轮规划实施成效 自《蒲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批准实施以 来,在社会经济发展用地快速增长、土地供给约束日益加大的形势 下,通过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控制与引导,较好的 协调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为保障全区经济社会持 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保证了蒲江县经济社会的健康、稳
定发展 通过上轮土地总体规划的实施,严格了土地的用途管制制度, 逐步遏止了乱占耕地的现象,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共补充耕地 4518公顷(6770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208000公顷 (312000亩),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得到了有效实施,提高了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水平,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有效供 给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安全得到保证 2、保证了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宏观调控效应显现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增加建设用地11883公顷 (178249亩),城市新区、108国道、川西旅游环线等重大基础设 施、重点项目用地得到切实保障。城市建设有序进行,城市人口大 幅增加,经济水平快速增长 3、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规划实施以来,通过天然林保护、采取退耕还林等措施,努力 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55%,有效地改善了蒲 江县的生态环境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粗放 蒲江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土地资源需求总量增加、土 地开发强度过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模式尚未完全形成,较为粗放 的资源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蒲江县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8 定发展 通过上轮土地总体规划的实施,严格了土地的用途管制制度, 逐步遏止了乱占耕地的现象,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共补充耕地 451.8 公顷(6777.0 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 20800.0 公顷 (312000.0 亩),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得到了有效实施,提高了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水平,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有效供 给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安全得到保证。 2、保证了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宏观调控效应显现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增加建设用地 1188.3 公顷 (17824.9 亩),城市新区、108 国道、川西旅游环线等重大基础设 施、重点项目用地得到切实保障。城市建设有序进行,城市人口大 幅增加,经济水平快速增长。 3、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规划实施以来,通过天然林保护、采取退耕还林等措施,努力 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45.5%,有效地改善了蒲 江县的生态环境。 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一、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粗放 蒲江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土地资源需求总量增加、土 地开发强度过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模式尚未完全形成,较为粗放 的资源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蒲江县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 2、农业用地利用效益不高 由于蒲江县农业结构合理程度不够,目前绝大部分农业收入都 来自于耕地,而其他农用地资源尚未合理开发利用,已用于种植林、 果或水产养殖的非耕地资源,由于经菅粗放和技术落后等原因,生 产效益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3、城乡用地结构不尽合理 全县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1306公顷 (169590亩),占城乡建设用地的184%,农村居民点用地4669.0 公顷(700350亩),占城乡建设用地的76.1%,人均农村居民点用 地达到219平方米,且用地布局分散,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不尽 合理 4、土地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蒲江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扩展以及工业 “三废”对土地水源污染呈加重的趋势;蒲江是传统的农业县,农 药、化肥、农膜、秸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造成的农村土地生态 环境污染问题更加显现 、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国家经济开发重心向西部转移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国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成都市新的空间发展战略确 立,区域发展条件持续改善,作为成都西南生态县、主要的休闲旅
9 发展。 2、农业用地利用效益不高 由于蒲江县农业结构合理程度不够,目前绝大部分农业收入都 来自于耕地,而其他农用地资源尚未合理开发利用,已用于种植林、 果或水产养殖的非耕地资源,由于经营粗放和技术落后等原因,生 产效益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3、城乡用地结构不尽合理 全县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 1130.6 公顷 (16959.0 亩),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18.4%,农村居民点用地 4669.0 公顷(70035.0 亩),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76.1%,人均农村居民点用 地达到 219 平方米,且用地布局分散,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不尽 合理。 4、土地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蒲江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扩展以及工业 “三废”对土地水源污染呈加重的趋势;蒲江是传统的农业县,农 药、化肥、农膜、秸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造成的农村土地生态 环境污染问题更加显现。 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国家经济开发重心向西部转移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国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成都市新的空间发展战略确 立,区域发展条件持续改善,作为成都西南生态县、主要的休闲旅
游产业基地,蒲江县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规划期内,蒲江将加快整合自身及周边的优势资源,大力加强 区域合作,突破小循环,走向大循环,主动融入成都,实行错位发 展,差异化竞争,实现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既快又好的发 展。这将有助于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 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专栏一蒲江县社会经济主要发展目标 指标 单位 2005年 预计到2010年规划到2020年 、经济总量指标 GDP 亿元 605 12465 人均GDP 元 10117 16566 38000 三次产业结构 296:395309239437324 、社会发展目标 总人口 万人 25.75 26.5 城镇居民人均可 元 8700 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4144 5947 三、城镇建设目标 城镇化率 2、挑战 本世纪头20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 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必须科学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新形势,深刻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深入发展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挑战 —耕地保护形势严峻。随着蒲江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利用 与保护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尤其是城乡建设空间拓展与农地资源
10 游产业基地,蒲江县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规划期内,蒲江将加快整合自身及周边的优势资源,大力加强 区域合作,突破小循环,走向大循环,主动融入成都,实行错位发 展,差异化竞争,实现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既快又好的发 展。这将有助于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 资源配臵中的基础作用,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专栏一 蒲江县社会经济主要发展目标 指 标 单 位 2005 年 预计到 2010 年 规划到 2020 年 一、经济总量指标 GDP 亿元 26.05 43.9 124.65 人均 GDP 元 10117 16566 38000 三次产业结构 29.6:39.5:30.9 23.9:43.7:32.4 二、社会发展目标 总人口 万人 25.75 26.5 33 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 元 8700 12180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4144 5947 三、城镇建设目标 城镇化率 % 26 40 65 2、挑战 本世纪头 20 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 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必须科学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新形势,深刻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深入发展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挑战: ——耕地保护形势严峻。随着蒲江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利用 与保护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尤其是城乡建设空间拓展与农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