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课2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第二节) 二、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介绍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以使学生 掌握政治的涵义;了解政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政治的社会地位。 三、教学重点:政治的定义 教学难点:各种不同的政治观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本次以首次上课,作自我介绍,并提出几点要求(10分钟) (二)讲解新课 绪论 导入:提问:你理解的政治含义?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1学时)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板书10分钟)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1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3、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4、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 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板书5分钟)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 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板书10分钟)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 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应该定义为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 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 借助于一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其二,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和 形成的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其三,指出了政治的全部本质内容。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2
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 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1学时) 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板书5分钟) 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 织。在这四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 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氏族组织内的权力带着道德 强制性,在特定情况下也具有暴力强制性。原始社会中的这种政治,被称为氏族 民主制。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和政治统治是这 些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特征,同时社会公共权力也有协调和管理的另一面。 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阶级利益对立的基础,但社会利益差 别仍然存在。社会政治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调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及实现为 主要特征,但社会公共权力仍然有统治的性质。 到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消灭,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不复存 在, 人类再回到无政治社会。 二、政治的社会地位(板书10分钟) 政治的社会地位,是在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体现 出来的。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3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政治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的 集中反映。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保护着特定的阶 级和政治力量,进而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政治是法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 法律对于政治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宗教会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 发生极其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的局面,宗教在维护剥削阶级统治方面 起着重要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与政治逐渐分离。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 已不再支配社会政治生活。 4、政治与道德。两者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政治对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 制约力,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 (三)归纳总结 西方政治学家们关于政治的几种观点。 政治的涵义。 五、思考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2、如何理解政治的涵义。 六、主要参考资料 1、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 2、王邦佐主编:《新政治学概要》 七、课后记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4
(第2次课2学时) 第三节政治学(1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一章绪论(第三节、第四节) 二、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政治学的涵义,并了解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构成、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 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提问政治的含义,导入新课: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政治学(1学时) 一、政治学的涵义(板书5分钟) (问答法:讲授法:5分钟) 由于人们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不同,因而对于政治学的定义各不相同。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