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1194 第八十七回 感秋深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1206 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正家法贾珍鞭悍仆 …1220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顰卿绝粒 1232 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送果品小郎惊叵测………1243 第九十一回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1253 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玩母珠贾政参聚散……1263 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永月庵掀翻风月案 ……1276 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失宝玉通灵知奇祸…………1288 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宝玉疯癫 ……1302 第九十六回 囀消息风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迷本性……………1313 第九十七回 林熊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1324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1341 8 Ks Scan
bbs.hlmbbs.com
目 录 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阅邸报老舅自担惊…………………1351 第-○○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1362 第-○一回 大观园月夜感幽魂散花寺神签惊异兆……………1371 第-○二回 宁国府骨肉病灾祲大观园符水驱妖孽……………135 第一○三回 施毒计金桂自焚身昧真禅雨村空遇旧…………1395 第一○四回 醉金刚小鳅生大浪痴公子余痛触前情……………1406 第一○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骋马使弹劾乎安州…………1417 第一○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贾大君祷天消祸患 1427 第一○七回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1437 第一○八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1448 第一○九回 候芳魂五儿承错爱还孽债迎女返真元………………1460 第一-○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诎失人心……………1475 第一一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虛狗彘奴欺天招伙盗…………1486 Ks Scan
bbs.hlmbbs.com
红第 回 活冤孽妙尼遭大劫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1498 第 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释旧憾情婢慮痴郎……………1510 第一一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应嘉蒙恩还玉阙……… 1521 第一一五回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证同类宝玉失相知……………1530 第一一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选慈枢故乡全孝道 1542 第一一七国 阻超凡住人双护玉欣聚党恶子独承家………1553 第一一八回 记黴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谣妾妾谏痴人… …1566 第一一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1579 第一二○回 士隐诺说大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1595 10 Ks Scan
bbs.hlmbbs.com
前言 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应该有一种最理想 的本子,它应该最接近曹雪芹原稿(当然只能是前八十回文 宇),同时又语言通顺,不悖情理,便于阅读,最少讹误。要 能做到这样,绝非易事。 曹雪芹是既幸运又不幸的。家道的败落,生活的困厄,倒 是他的幸运,正因为他“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 事,见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才激发起他的创作热 情,不然,世上也就不会有一部《红楼梦》了。他的最大不幸 乃是他花了十年辛苦,呕心沥血地写成的“百余回大书”,居 然散佚了后半部,仅止于八十回而成了残稿。如果是天不假 年,未能有足够时间让他写完这部杰作倒也罢了,然而事实又 并非如此。早在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雪芹才三十岁时, 这部书稿已经“披阅(实即撰写,因其假托小说为石头所记, 故谓)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除了个别地 方尚峡诗待补、个别章回还须考虑再分开和加拟回目外,全书 包括最后一回《警幻情榜》在内;都已写完,交其亲友们加 批、誊清,而脂砚斋也已对它作了“重评”。使这部巨著成为 残稿的完全是最平淡无奇的偶然原因,所以才是真正的不幸。 我们从脂批中知道,乾隆二十一年(即甲戌后两年的丙 子,1756)五月初七日,经重评后的《红楼梦》稿至少已有七 Ks Scan
bbs.hlmbbs.com
红梦 十五回由雪芹的亲友校对誊清了。凡有宜分二回、破失或缺诗 等情况的都一一批出。但这次誊清稿大概已非全璧。这从十 年后(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作者已逝世,其亲友畸 笏叟在重新翻阅此书书稿时所加的几条批语中可以看出,其中 一条说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花袭人有始 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笭五、六稿 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又一条说: 《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 叹!丁亥夏,畸笏叟。 又一条说 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惜 《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再一条说 叹不能得见宝玉《悬崖撒手》文字为恨。丁亥夏,畸笏叟。 批语中所说的“有一次誊清时……被借阅者迷失”,时间应该 较早,“迷失”的应是作者的原稿。若再后几年,书稿抄阅次 数已多,这一稿即使丢失,那一稿仍在,当不至于成为无法弥 补的憾事。从上引批语中,我们还可以推知以下事实: 作者经“增删五次”基本定稿后,脂砚斋等人正在加 批并陆续誊清过程中,就有一些亲友争相借阅,先睹为快。也 Ks Scan
bbs.hlmb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