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提出实施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四是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 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 列提供可靠保障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求、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力,必 须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 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二是抓住未来若干年内信 息技术更新换代和新材料技术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获取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 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三是把生物技 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 康等领域的应用。四是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技术。五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 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 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我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对重点领 域及其优先主题进行规划和布局,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提供全面有 力支撑。 重点领域,是指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 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 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确定优先主题的原则:一是有利于突破 瓶颈制约,提高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有利于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髙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利于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四是有利于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1.能源
并提出实施 4 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四是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 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 列提供可靠保障。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求、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力,必 须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 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二是抓住未来若干年内信 息技术更新换代和新材料技术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获取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 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三是把生物技 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 康等领域的应用。四是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技术。五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 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 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我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对重点领 域及其优先主题进行规划和布局,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提供全面有 力支撑。 重点领域,是指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 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 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确定优先主题的原则:一是有利于突破 瓶颈制约,提高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有利于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利于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四是有利于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1.能源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矛盾尖 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化石能的大量消费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今后15年,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的清洁 高效利用,对能源科技发展提出重大挑战。 发展思路:(1)坚持节能优先,降低能耗。攻克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关 键技术,积极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大力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和终端用能效率。 (2)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增加能源供应。在提髙油气开发利用及水电技术水平 的同时,大力发展核能技术,形成核电系统技术自主开发能力。风能、太阳能、 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规模化应用。(3)促进煤炭的清洁高 效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髙效、安全开发和利用技术,并力 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加强对能源装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攻 克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装备制造核心技术。(5)提高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技术 能力。重点开发安全可靠的先进电力输配技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 电力输配。 优先主题 (1)工业节能 重点研究开发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主要高耗能领域的 节能技术与装备,机电产品节能技术,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能 源梯级综合利用技术。 (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 重点研究开发煤炭高效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重型燃气轮机,整体煤气 化联合循环(IGC),高参数超超临界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矛盾尖 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化石能的大量消费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今后 15 年,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的清洁 高效利用,对能源科技发展提出重大挑战。 发展思路:(1)坚持节能优先,降低能耗。攻克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关 键技术,积极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大力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和终端用能效率。 (2)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增加能源供应。在提高油气开发利用及水电技术水平 的同时,大力发展核能技术,形成核电系统技术自主开发能力。风能、太阳能、 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规模化应用。(3)促进煤炭的清洁高 效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安全开发和利用技术,并力 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加强对能源装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攻 克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装备制造核心技术。(5)提高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技术 能力。重点开发安全可靠的先进电力输配技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 电力输配。 优先主题: (1)工业节能 重点研究开发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主要高耗能领域的 节能技术与装备,机电产品节能技术,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能 源梯级综合利用技术。 (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 重点研究开发煤炭高效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重型燃气轮机,整体煤气 化联合循环(IGCC),高参数超超临界
机组,超临界大型循环流化床等髙效发电技术与装备,大力开发煤液化 以及煤气化、煤化工等转化技术,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技术,燃煤污染 物综合控制和利用的技术与装备等 (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重点开发复杂环境与岩性地层类油气资源勘探技术,大规模低品位油气 资源髙效开发技术,大幅度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采技 术 (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沿海与陆地风电场和西部风能资源密 集区建设技术与装备,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开发利用技术 (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重点研究开发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与装 备,间歇式电源并网及输配技术,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大规模互联电网的 安全保障技术,西电东输工程中的重大关键技术,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高效配 电和供电管理信息技术和系统。 2.水和矿产资源 水和矿产等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水和矿 产等资源严重紧缺;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率、农业灌溉水利用 率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资源勘探地质条件复杂,难度不断加大。急需大力加强 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
机组,超临界大型循环流化床等高效发电技术与装备,大力开发煤液化 以及煤气化、煤化工等转化技术,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技术,燃煤污染 物综合控制和利用的技术与装备等。 (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重点开发复杂环境与岩性地层类油气资源勘探技术,大规模低品位油气 资源高效开发技术,大幅度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采技 术。 (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沿海与陆地风电场和西部风能资源密 集区建设技术与装备,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开发利用技术。 (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重点研究开发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与装 备,间歇式电源并网及输配技术,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大规模互联电网的 安全保障技术,西电东输工程中的重大关键技术,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高效配 电和供电管理信息技术和系统。 2.水和矿产资源 水和矿产等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水和矿 产等资源严重紧缺;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率、农业灌溉水利用 率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资源勘探地质条件复杂,难度不断加大。急需大力加强 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
发展思路:(1)坚持资源节约优先。重点研究农业髙效节水和城市水 循环利用技术,发展跨流域调水、雨洪利用和海水淡化等水资源开发技术。(2) 突破复杂地质条件限制,扩大现有资源储量。重点硏究地质成矿规律,发展矿山 深边部评价与高效勘探技术、青藏髙原等复杂条件矿产快速勘査技术,努力发现 批大型后备资源基地,增加资源供给量;开发矿产资源高效开采和综合利用技 术,提高水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3)积极开发利用非传统资源。攻克煤层 气和海洋矿产等新型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提高新型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 能力。(4)加强资源勘探开发裝备的创新。积极开发高精度勘探与钻井设备、 大型矿山机械、海洋开发平台等技术,使资源勘探开发重大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 优先主题: (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转化机制和优化配置 技术,污水、雨洪资源化利用技术,人工增雨技术,长江、黄河等重大江河综合 治理及南水北调等跨流域重大水利工程治理开发的关键技术等。 (7)综合节水 重点研究开发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和节水型生产工艺:开发灌溉节 水、旱作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重点突破精量灌溉技术、智能化农业用 水管理技术及设备:加强生活节水技术及器具开发。 (8)海水淡化
发展思路:(1)坚持资源节约优先。重点研究农业高效节水和城市水 循环利用技术,发展跨流域调水、雨洪利用和海水淡化等水资源开发技术。(2) 突破复杂地质条件限制,扩大现有资源储量。重点研究地质成矿规律,发展矿山 深边部评价与高效勘探技术、青藏高原等复杂条件矿产快速勘查技术,努力发现 一批大型后备资源基地,增加资源供给量;开发矿产资源高效开采和综合利用技 术,提高水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3)积极开发利用非传统资源。攻克煤层 气和海洋矿产等新型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提高新型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 能力。(4)加强资源勘探开发装备的创新。积极开发高精度勘探与钻井设备、 大型矿山机械、海洋开发平台等技术,使资源勘探开发重大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 优先主题: (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转化机制和优化配置 技术,污水、雨洪资源化利用技术,人工增雨技术,长江、黄河等重大江河综合 治理及南水北调等跨流域重大水利工程治理开发的关键技术等。 (7)综合节水 重点研究开发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和节水型生产工艺;开发灌溉节 水、旱作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重点突破精量灌溉技术、智能化农业用 水管理技术及设备;加强生活节水技术及器具开发。 (8)海水淡化
重点研究开发海水预处理技术,核能耦合和电水联产热法、膜法低成本 淡化技术及关键材料,浓盐水综合利用技术等:开发可规模化应用的海水淡化热 能设备、海水淡化装备和多联体耦合关键设备。 (9)资源勘探增储 重点研究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和预测技术,发展航空地球物理勘査技术, 开发三维高分辨率地震、髙精度地磁以及地球化学等快速、综合和大深度勘探技 术 (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深层和复杂矿体采矿技术及无废开采综合技术,开发髙效自动 化选冶新工艺和大型装备,发展低品位与复杂难处理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矿产资 源综合利用技术。 (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浅海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和稠油油田提髙采收率综合技 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技术,发展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和海水化学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2)综合资源区划 重点研究水土资源与农业生产、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综合优化配置技术, 开展针对我国水土资源区域空间分布匹配的多变量、大区域资源配置优化分析技 术,建立不同区域水土资源优化发展的技术预测决策模型。 3.环境
重点研究开发海水预处理技术,核能耦合和电水联产热法、膜法低成本 淡化技术及关键材料,浓盐水综合利用技术等;开发可规模化应用的海水淡化热 能设备、海水淡化装备和多联体耦合关键设备。 (9)资源勘探增储 重点研究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和预测技术,发展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开发三维高分辨率地震、高精度地磁以及地球化学等快速、综合和大深度勘探技 术。 (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深层和复杂矿体采矿技术及无废开采综合技术,开发高效自动 化选冶新工艺和大型装备,发展低品位与复杂难处理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矿产资 源综合利用技术。 (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浅海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和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综合技 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技术,发展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和海水化学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2)综合资源区划 重点研究水土资源与农业生产、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综合优化配置技术, 开展针对我国水土资源区域空间分布匹配的多变量、大区域资源配置优化分析技 术,建立不同区域水土资源优化发展的技术预测决策模型。 3.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