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请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从“日月天星”的运行中得到生命感悟的。 (5分) 13.作者说“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请你结合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参考下列链接材 料,谈谈对“君子之任”的认识。(6分) 【链接材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春秋-曾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明·杨继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6题。 开愁歌°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12.请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从“日月天星”的运行中得到生命感悟的。 (5 分) 13.作者说“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请你结合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参考下列链接材 料, 谈谈对“君子之任”的认识。(6 分) 【链接材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春秋-曾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明·杨继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4-16 题。 开愁歌①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②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③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注释】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②衣如飞鹑:衣衫褴楼。 ③旗亭:酒肆。④贳(shi):抵押。⑤豗:冲击。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 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质。 C.九、十句乐景写哀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 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15.“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 种手法,所抒发的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李颀《别梁锽》) 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李咸用《西门行》) 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张咏《淮西有答》) 16.本诗七、八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请 结合这些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6分)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①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王羲之与文人雅士在兰亭集会,那天 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 亭集序》) ②“酒”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诗人借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范仲淹《苏幕遮》 ”,即是借“酒”来传达相思之愁 ③古人写文常注重针砭时弊。如韩愈《师说》中“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
旗亭③下马解秋衣,请贳④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⑤。 【注释】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 ③旗亭:酒肆。④贳(shì):抵押。⑤豗:冲击。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 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质。 C.九、十句乐景写哀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 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15.“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 种手法,所抒发的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 )(3 分) 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李颀《别梁锽》) 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李咸用《西门行》) 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张咏《淮西有答》) 16.本诗七、八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请 结合这些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6 分)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 分) ① 春 天 万 物 复 苏 , 生 机 盎 然 。 王 羲 之 与 文 人 雅 士 在 兰 亭 集 会 , 那 天 “ , ”,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 亭集序》) ②“酒”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诗人借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范仲淹《苏幕遮》 “ , ”,即是借“酒”来传达相思之愁。 ③ 古人写文常注重针砭时弊。如韩愈《师说》中“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