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检测题(五)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青青子,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_。《子衿》(2分) (2)古人的送别诗多给人悲之感,这首诗却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 向上的力量,更成为历代传唱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 府之任蜀州》(2分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南不动安如山。这几句 诗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高尚的爱国情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分) (4)请默写完《题破山寺后禅院》:4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 chi chen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 的深沟。(驰骋) (2)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yanⅵi长江 的故事。(演绎 (3)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nbke。(怒 不可遏) (4)此刻倒霉迹象 jie zhong er zhi,频频小震酝酸着一两次大地震。(接踵 而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月下的大海还未歇息,那喧腾的浪头如顽皮的孩子在倏忽变幻的浮光掠影 中嬉戏。 B.无休无止的微信投票和点赞,其公正性和实际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诘 难 C封建王朝兴衰更替,宦海浮浮沉沉,世界变化如此之快,常常令人莫衷 是 D.古朴的庭院式布局,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新旧两种元素在这里相得益彰 堪称一绝。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C(3分)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判 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芑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 欢迎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检测题(五) 一、基础(24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青青子,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子衿》(2 分) (2)古人的送别诗多给人悲之感,这首诗却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 向上的力量,更成为历代传唱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 府之任蜀州》(2 分)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南不动安如山。这几句 诗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高尚的爱国情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 分) (4)请默写完《题破山寺后禅院》:(4 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 chí chěnɡ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 的深沟。(驰骋) (2)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 yǎn yì长江 的故事。(演绎) (3)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 nù bù kě è 。(怒 不可遏) (4)此刻倒霉迹象 jiē zhǒnɡ ér zhì,频频小震酝酸着一两次大地震。(接踵 而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C)(3 分) A.月下的大海还未歇息,那喧腾的浪头如顽皮的孩子在倏忽变幻 ....的浮光掠影 中嬉戏。 B.无休无止的微信投票和点赞,其公正性和实际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诘. 难.。 C.封建王朝兴衰更替,宦海浮浮沉沉,世界变化如此之快,常常令人莫衷一 ... 是.。 D.古朴的庭院式布局,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新旧两种元素在这里相得益彰 ...., 堪称一绝。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C)(3 分)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判 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 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 密的防范措施 5、伤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后句构成排比。(4 分) 油画之重描,国画之淡抹,怎敌季节这支画笔?四季执笔,描红点翠,恣情任 性。春之生机,是“碧玉妆成一树高”的新绿;(1)夏之热情,是“接天莲 叶无穷碧”的浓绿:秋之烂漫,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嫣红;(2)冬之无暇, 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自 46分 (一)(10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虽有佳肴(即使) 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尽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已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从自身找原因;知道因惑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8、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3分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的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 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二)(10分 【原文】襄王立,田单相之。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 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 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②,襄王呼而问之曰:“汝 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曰: “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 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 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 【译文】田单立太子为襄王,自居相位。(有一天,田单)路过淄水,看见 位老人渡河冻坏了,无法再走,坐在沙滩上。田单看见老人身体寒冷,就 想让后面车上的随从分件衣服给他,但随从们没有多余的衣服,田单就脱下 自己的皮袭给老人穿。齐襄王很憎恶这件事,他自言自语说:“田单这样的做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 密的防范措施。 5、伤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后句构成排比。(4 分) 油画之重描,国画之淡抹,怎敌季节这支画笔?四季执笔,描红点翠,恣情任 性。春之生机,是“碧玉妆成一树高”的新绿;(1)夏之热情,是“接天莲 叶无穷碧”的浓绿;秋之烂漫,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嫣红;(2)冬之无暇, 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白。 二、(46 分) (一)(10 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 ①虽.有佳肴(即使) 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 方。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从自身找原因;知道困惑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8、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3 分)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的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 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二)(10 分) 【原文】襄王立,田单相之。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 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 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 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②,襄王呼而问之曰:“汝 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曰: “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 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 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 【译文】田单立太子为襄王,自居相位。(有一天,田单)路过淄 zī 水,看见 一位老人渡河冻坏了,无法再走,坐在沙滩上。田单看见老人身体寒冷,就 想让后面车上的随从分件衣服给他,但随从们没有多余的衣服,田单就脱下 自己的皮袭给老人穿。齐襄王很憎恶这件事,他自言自语说:“田单这样的做
法,莫非想要用来寄取我的王位吗?如果不早想力法,恐怕就要晚了。”他左 右察看,没什么人,只是岩石下有个采珠人,襄王把他叫过来问道:“你听到 我说什么了吗?“采珠者坦白的承认:“我听到了。”襄王又问道:“你认为我 该怎么倣?”那人说:“大王不如借机会把它变成自己的善行。”襄王问:“怎 么做呢?”采珠人说:“您可以嘉奖田单的善行,并说:“我担心百姓挨饿,田 单就把他们召集来给他们吃的;我担心百姓受冻,田单就解下皮衣给他们穿上; 我关心百姓,田单也关心他们,(他这样做,)正合我的心意。田单既有这些 善行,而您又赞扬他,田单的善行,乜就变成您的善行了。”襄王叹道:“好 主意!” 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田单之立疑:怀疑【正确:犹疑不决】 B襄王立,田单相之相:辅佐 C汝以为何若何若怎么样 D.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谷:给粮食吃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 田单看见老人身体寒冷,就想让后面车上的随从分件衣服给他,但随从们没 有多余的衣服,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裘给老人穿。 11、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善单之善/亦王之善也 三)(10分) 和尚的钟也不好撞 刘绍义 人们常把混日子消磨时光说成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字里行间都 说明和尚的钟是非常好撞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和尚的钟真的那么好撞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说和尚的钟好撞,只不过是我们俗人的想当然,说明我 们俗人看的只是表面现象,并不了解和尚的个中甘苦。 就拿“姑苏城外寒山寺”里的钟声来说吧,它要求撞钟的和尚必须在20 分钟内敲完108下,而且最后一下一定是敲在12点整上,差一秒不行,超 秒也不行,这一秒不差的功夫是我们俗人望尘莫及的。所以和尚撞的钟没有 我们想象得那么轻松,那么简单,那么悠闲。 中国寺院里的钟又叫“大钟”、“钓钟”、“洪钟” 鲸钟 撞 钟”、“蒲牢”等,一般的钟都是高150厘米,直径60厘米,但也有比这大 得多的钟,如现存北京觉生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钟寺)里的“永乐大钟” 高675厘米,外直径330厘米,重量达到46500千克。还有山西五台山显通 寺的“幽冥钟”,都远远大于那些“一般”的钟。这样的钟撞起来,肯定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佛家规定,撞钟必须有人专司其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撞钟的。撞
法,莫非想要用来寄取我的王位吗?如果不早想力法,恐怕就要晚了。”他左 右察看,没什么人,只是岩石下有个采珠人,襄王把他叫过来问道:“你听到 我说什么了吗?“采珠者坦白的承认:“我听到了。”襄王又问道:“你认为我 该怎么倣?”那人说:“大王不如借机会把它变成自己的善行。”襄王问:“怎 么做呢?”采珠人说:“您可以嘉奖田单的善行,并说:“我担心百姓挨饿,田 单就把他们召集来给他们吃的;我担心百姓受冻,田单就解下皮衣给他们穿上; 我关心百姓,田单也关心他们,(他这样做,)正合我的心意。田单既有这些 善行,而您又赞扬他,田单的善行,也就变成您的善行了。”襄王叹道:“好 主意!”。 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3 分) A.田单之立疑 疑:怀疑【正确:犹疑不决】 B.襄王立,田单相之 相:辅佐 C.汝以为何若 何若:怎么样 D.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 谷:给粮食吃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 田单看见老人身体寒冷,就想让后面车上的随从分件衣服给他,但随从们没 有多余的衣服,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裘给老人穿。 11、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3 分) 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善单之善/亦王之善也 (三)(10 分) 和尚的钟也不好撞 刘绍义 人们常把混日子消磨时光说成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字里行间都 说明和尚的钟是非常好撞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和尚的钟真的那么好撞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说和尚的钟好撞,只不过是我们俗人的想当然,说明我 们俗人看的只是表面现象,并不了解和尚的个中甘苦。 就拿“姑苏城外寒山寺”里的钟声来说吧,它要求撞钟的和尚必须在 20 分钟内敲完 108 下,而且最后一下一定是敲在 12 点整上,差一秒不行,超一 秒也不行,这一秒不差的功夫是我们俗人望尘莫及的。所以和尚撞的钟没有 我们想象得那么轻松,那么简单,那么悠闲。 中国寺院里的钟又叫“大钟”、“钓 diào 钟”、“洪钟”、“鲸 jīnɡ 钟”、“撞 钟”、“蒲 pú 牢”等,一般的钟都是高 150 厘米,直径 60 厘米,但也有比这大 得多的钟,如现存北京觉生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钟寺)里的“永乐大钟” 高 675 厘米,外直径 330 厘米,重量达到 46500 千克。还有山西五台山显通 寺的 “幽冥钟”,都远远大于那些“一般”的钟。这样的钟撞起来,肯定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佛家规定,撞钟必须有人专司其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撞钟的。撞
钟的和尚不但手脚利索,头脑灵活,责任心强,而且还要精通经文,真是文 武双全呀!因为撞钟前,和尚必须默诵佛经,默诵完毕才能撞钟。和尚所撞 之钟通常称为晨昏钟,也就是早晨和黄昏各敲一次,每次都是108下。这是 因为佛家认为,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早晚各敲108下,就能消除人生的烦 恼。当然,这钟也不是乱撞一通的,撞时还要分清轻重缓急,因为只有这样 撞岀的钟声才能抑扬顿挫,传得遥远而又回荡不息。就像《百丈清规》中说 的一样,“引持钟杵宜缓,击钟扬声宜长;分三通,各36杵,起止三杵稍紧。 这三通又名‘三转’”。 张继诗中的“夜半钟声”,系后半夜鸣击,又称“幽冥钟”,据说是为 了拯救地狱亡灵而特意击打的。据《增一阿含经》上说,若打钟时,愿一切 恶道诸苦并皆停止;若闻钟声及佛经咒,得除500亿劫生死重罪。《续高僧 传》上就有一则“释智兴夜半鸣钟感应缘”的故事,说隋朝大业年间,禅定 寺僧人智兴自愿按照上述经典的教导,坚持寒天露手夜半呜钟,发声响彻地 狱,许多受苦者都得以解脱了。还有梁武帝和南唐先主感应地狱中事而造钟 息苦的故事等,千古流传。 正是因为撞钟的重要,撞钟的规矩才多,很是讲究。撞钟时先是紧七下, 后是缓八下,然后是不缓不急二十下,这叫一通。如此往复三次,名为三通, 计击105下,最后再撞三下,共108下。据说和尚每敲完一次钟,“犹如卸 下千斤担”。看看,撞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容易吧。 (选自《羊城晩报》2014年10月2日,有改动) 12、下列选项与文章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B)(3分) A.和尚撞钟要求必须在20分钟内敲完108下,每一次的撞钟都是如此 钟的别称有很多,如“大钟”、“钓钟”、“洪钟”、“鳏钟”、“撞钟” 蒲牢”等,但规格只有两种。【不止两种】 C.晨昏钟指的是早晨和黄昏各敲一次,每次都是108下。 D.撞钟总共有三通,每一通有三十五”,最后再三下 13、下列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第一段从一句俗语说起,并运用设问,意在引出下文,吸引读者,激发人 们的好奇心。 B.文中《续高僧传》里提到的“钟”属于为了括救地亡灵而击打的幽冥钟。 C.文章介超了钟的别称、规格、种类、撞钟的规矩,意在说明“和尚的钟也 不好撞 D.时间、次数、轻重缓急,撞钟的规矩如此的多,所以撞钟才显得如此重要。 14、如果一奇院要选一名撞钟的槽人,所选人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条件?为什么? 请结合原文回答。(4分) (1)撞钟人必须要在二十分钟内敲完一百零八下,最后一下一定要敲在整点 上,差一秒不行,超秒也不行,所以这名僧人必须手脚利索,头脑灵活,责 任心强:(2)撞钟时先是紧七下,后是缓八下,然后是不缓不急二十下,共百
钟的和尚不但手脚利索,头脑灵活,责任心强,而且还要精通经文,真是文 武双全呀!因为撞钟前,和尚必须默诵佛经,默诵完毕才能撞钟。和尚所撞 之钟通常称为晨昏钟,也就是早晨和黄昏各敲一次,每次都是 108 下。这是 因为佛家认为,人生共有 108 种烦恼,早晚各敲 108 下,就能消除人生的烦 恼。当然,这钟也不是乱撞一通的,撞时还要分清轻重缓急,因为只有这样, 撞出的钟声才能抑扬顿挫,传得遥远而又回荡不息。就像《百丈清规》中说 的一样,“引持钟杵 chǔ 宜缓,击钟扬声宜长;分三通,各 36 杵,起止三杵稍紧。 这三通又名‘三转’”。 张继诗中的“夜半钟声”,系后半夜鸣击,又称“幽冥钟”,据说是为 了拯救地狱亡灵而特意击打的。据《增一阿含经》上说,若打钟时,愿一切 恶道诸苦并皆停止;若闻钟声及佛经咒,得除 500 亿劫生死重罪。《续高僧 传》上就有一则“释智兴夜半鸣钟感应缘”的故事,说隋朝大业年间,禅定 寺僧人智兴自愿按照上述经典的教导,坚持寒天露手夜半鸣钟,发声响彻地 狱,许多受苦者都得以解脱了。还有梁武帝和南唐先主感应地狱中事而造钟 息苦的故事等,千古流传。 正是因为撞钟的重要,撞钟的规矩才多,很是讲究。撞钟时先是紧七下, 后是缓八下,然后是不缓不急二十下,这叫一通。如此往复三次,名为三通, 计击 105 下,最后再撞三下,共 108 下。据说和尚每敲完一次钟,“犹如卸 下千斤担”。看看,撞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容易吧。 (选自《羊城晚报》2014 年 10 月 2 日,有改动) 12、下列选项与文章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B)(3 分) A.和尚撞钟要求必须在 20 分钟内敲完 108 下,每一次的撞钟都是如此。 B.钟的别称有很多,如“大钟”、“钓 diào 钟”、“洪钟”、“鲸 jīnɡ 钟”、“撞钟”、 “蒲 pú 牢”等,但规格只有两种。【不止两种】 C.晨昏钟指的是早晨和黄昏各敲一次,每次都是 108 下。 D.撞钟总共有三通,每一通有三十五”,最后再三下。 13、下列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D)(3 分) A.第一段从一句俗语说起,并运用设问,意在引出下文,吸引读者,激发人 们的好奇心。 B.文中《续高僧传》里提到的“钟”属于为了括救地亡灵而击打的幽冥钟。 C.文章介超了钟的别称、规格、种类、撞钟的规矩,意在说明“和尚的钟也 不好撞”。 D.时间、次数、轻重缓急,撞钟的规矩如此的多,所以撞钟才显得如此重要。 14、如果一奇院要选一名撞钟的槽人,所选人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条件?为什么? 请结合原文回答。(4 分) (1)撞钟人必须要在二十分钟内敲完一百零八下,最后一下一定要敲在整点 上,差一秒不行,超秒也不行,所以这名僧人必须手脚利索,头脑灵活,责 任心强: (2)撞钟时先是紧七下,后是缓八下,然后是不缓不急二十下,共百
零八下,所以这名僧人必须身体素质好才能完成高强度的工作:(3)如果撞的 是幽冥钟,还要兼说佛咒,所以这名僧人还要精通经文。(能答出“手脚利索 头脑灵活、责任心强、身体素质好、精通经文”) (四)(17分) 尺子(刘建超) (1)萝卜白莱,各有所爱,郑祺喜欢搜集各式各样的尺子。 (2〕郑祺的父亲是裁缝,在老街开着一家裁缝铺。手工缝制,工艺讲究,在 老街有着很好的口碑。郑祺“抓周”时,绕过父母故意放在他眼前的“元 宝”“官印”,抓住了郑裁缝天天离不开的量衣软尺。郑裁缝不甘心,把软 尺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让郑祺重新抓,结果郑褀竟然摇摇晃晃站起来,踉跄 着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稳稳地抓住了郑裁缝脖子上挂着的尺子。这孩子, 莫非要子承父业,长大了也做裁缝? (3)郑祺喜欢尺子。上学后,他书包里总放个软尺,课间没事就拿出来量墙 量树,量校园后墙根的小草。班里男女生同枭,中间画一道线,谁也不能超 过“三八”线;班里的王大头,仗着身高体壮,在课桌上画的线明显是偏的 同桌只要过线,他就用胳膊肘顶人家。女同桌哭了,找到班长告状,班长也 惧王大头,就推给郑褀,说郑祺有尺子,给量量谁侵略谁!郑祺马上拿出尺 子,认真地量了两次,说王大头侵略了十五点四厘米。同学们起哄,郑祺潇 洒地收回尺子,看也不看身后叉着腰,瞪着眼的王大头。 (4)放学路上,王大头把郑祺堵在了河边的木桥旁,手里拿着根枝条。王大 头说:“你不是会量吗?我手里的枝条有一米二,你量量。” (5)郑祺拿出尺子量过,说:“一米一” (6)“一米二!” (7)“一米一!” (8)王大头的枝条抽在郑祺的身上 (9) 米 (10) 米 (11)枝条又落在郑祺身上。 (12)“一米二,你再给我量。” (13)郑祺拿尺子量过:“一米,你刚才把枝条打折了。” (14)王大头气得哇哇叫,夺过郑祺手中的尺子扔进了河里。 (15)回家后,郑裁缝抚摸着郑祺的头说:“你做得对,孩子。一就是- 二就是二。心正,尺子就正。” (16)郑褀大学学的专业是工程建筑,学业虽紧张了,收集尺子的喜好仍没 有变。各式各样的尺子装了好几纸箱。 (17)郑祺在宿舍里经常给大家表演测量,屋子里凡能看到拿到的物件,郑 褀就用手来丈量,结果也和尺子量的不差分毫。更绝的是,他还能目测出你 两眼之间的距离、手臂的长短、步幅的长度。 (18)郑祺毕业分配到了建设局,要和大大小小的开发商打交道。经过六年 的历练,郑祺升任局长,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零八下,所以这名僧人必须身体素质好才能完成高强度的工作: (3) 如果撞的 是幽冥钟,还要兼说佛咒,所以这名僧人还要精通经文。(能答出“手脚利索、 头脑灵活、责任心强、身体素质好、精通经文”) (四)(17 分) 尺 子 (刘建超) (1)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郑祺喜欢搜集各式各样的尺子。 (2)郑祺的父亲是裁缝,在老街开着一家裁缝铺。手工缝制,工艺讲究,在 老街有着很好的口碑。郑祺“抓周”时,绕过父母故意放在他眼前的 “元 宝”“官印”,抓住了郑裁缝天天离不开的量衣软尺。郑裁缝不甘心,把软 尺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让郑祺重新抓,结果郑祺竟然摇摇晃晃站起来,踉跄 着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稳稳地抓住了郑裁缝脖子上挂着的尺子。这孩子, 莫非要子承父业,长大了也做裁缝? (3)郑祺喜欢尺子。上学后,他书包里总放个软尺,课间没事就拿出来量墙 量树,量校园后墙根的小草。班里男女生同桌,中间画一道线,谁也不能超 过“三八”线;班里的王大头,仗着身高体壮,在课桌上画的线明显是偏的, 同桌只要过线,他就用胳膊肘顶人家。女同桌哭了,找到班长告状,班长也 惧王大头,就推给郑祺,说郑祺有尺子,给量量谁侵略谁!郑祺马上拿出尺 子,认真地量了两次,说王大头侵略了十五点四厘米。同学们起哄,郑祺潇 洒地收回尺子,看也不看身后叉着腰,瞪着眼的王大头。 (4)放学路上,王大头把郑祺堵在了河边的木桥旁,手里拿着根枝条。王大 头说:“你不是会量吗?我手里的枝条有一米二,你量量。” (5)郑祺拿出尺子量过,说:“一米一”。 (6)“一米二!” (7)“一米一!” (8)王大头的枝条抽在郑祺的身上。 (9) “一米二!” (10)“一米一!” (11)枝条又落在郑祺身上。 (12)“一米二,你再给我量。” (13) 郑祺拿尺子量过:“一米,你刚才把枝条打折了。” (14)王大头气得哇哇叫,夺过郑祺手中的尺子扔进了河里。 (15)回家后,郑裁缝抚摸着郑祺的头说:“你做得对,孩子。一就是一, 二就是二。心正,尺子就正。” (16)郑祺大学学的专业是工程建筑,学业虽紧张了,收集尺子的喜好仍没 有变。各式各样的尺子装了好几纸箱。 (17)郑祺在宿舍里经常给大家表演测量,屋子里凡能看到拿到的物件,郑 祺就用手来丈量,结果也和尺子量的不差分毫。更绝的是,他还能目测出你 两眼之间的距离、手臂的长短、步幅的长度。 (18)郑祺毕业分配到了建设局,要和大大小小的开发商打交道。经过六年 的历练,郑祺升任局长,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