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评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拂) 俄顷风定云墨色(一会儿)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教然后知困(困惑) C.不独子其子(以……为子 请循其本(遵循)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安知鱼之乐(怎么) 2.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北冥有鱼 盗窃乱贼而不作 B.选贤与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 《兑命》曰“学学半” D.系向牛头充炭直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 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 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然被这光辉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 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 幕中,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②③⑤ 4.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称“诗史”。 B.《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西汉戴圣对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C.《马说》的作者唐代文学家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 D.《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8分)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二则》)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岀暗淡愁惨氛围的诗句是 (4)《卖炭翁》中描写出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1 第六单元测评卷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拂) 俄顷..风定云墨色(一会儿)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教然后知困.(困惑) C.不独子.其子(以……为子) 请循.其本(遵循)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安.知鱼之乐(怎么) 2.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北冥有鱼 盗窃乱贼而不作 B.选贤与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 《兑命》曰“学学半” D.系向牛头充炭直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 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 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然被这光辉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 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 幕中,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②③⑤ 4.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称“诗史”。 B.《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西汉戴圣对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C.《马说》的作者唐代文学家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8 分) (1)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 二则》) (2)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氛围的诗句是 “ , ”。 (4)《卖炭翁》中描写出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 ,
(5)《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6.欣赏漫画《兔子和萝卜》,按要求作答。(4分) (1)请概述漫画的内容。(2分) (2)请说说漫画的寓意。(2分) 7.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 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8分)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 设计三个版块名称。(3分)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到横线上。(3分) 你被评为学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举办讲座。见面时,你会 说:“梁教授,① (久违久仰)大名!” 呈送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②(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③(阅读拜读)! 【礼节风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2分) 、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面唐诗选段,完成第89题。(5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2 (5)《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 , ”。 6.欣赏漫画《兔子和萝卜》,按要求作答。(4 分) (1)请概述漫画的内容。(2 分) (2)请说说漫画的寓意。(2 分) 7.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 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8 分)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 设计三个版块名称。(3 分) ① ② ③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到横线上。(3 分) 你被评为学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举办讲座。见面时,你会 说:“梁教授,① (久违 久仰)大名!” 呈送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② (莅临 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③ (阅读 拜读)!” 【礼节风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2 分) 二、阅读理解(32 分) (一)阅读下面唐诗选段,完成第 8~9 题。(5 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 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8.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9.请对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9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 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志怪者也 志:记载。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上:向上。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 D.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极:至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12.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3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 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8.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 9.请对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0~12 题。(9 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 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志.怪者也 志:记载。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上:向上。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 D.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极:至。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12.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16题。(1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 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 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刘开《问说》)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知其善也 善:好 B.教学相长也长:促进 C.非问无以广识广:广大。 D.而或不达于事或:有时 14.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教然后知困 (2)君子之学必好问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学学半。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16.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4分)
4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3~16 题。(12 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 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 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刘开《问说》)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不知其善.也 善:好。 B.教学相长.也 长:促进。 C.非问无以广.识 广:广大。 D.而或.不达于事 或:有时。 14.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2 分) (1)教然后知困 (2)君子之学必好问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1)学学半。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16.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4 分)
选文【甲】论述了①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② 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选文【甲】:③ 选文【乙】:④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719题。(6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 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 言各有攸当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 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事各有所量 也,岂惟火哉?” (选自《中国古代为人处世箴言集萃》)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留以为梁( (2)乃尽湿之( 18.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19.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第一件: 第二件:。 三、写作(40分 20.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那是因为他对熟悉的地方缺少好奇心、缺少观察、缺少发现。 其实,风景无处不在。请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自定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测评卷 、积累与运用 C解析“循”应解释为“追溯” 2.A解析A项,“冥”同“溟”,海。B项,“与”同“举”;“食”同“饲”,喂。C项,“见”同 “现”;第一个“学”同“敩(xiao)”,教导。D项,“直”同“值”,价钱;“矜”同“鳏”,老而无
5 选文【甲】论述了①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② 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选文【甲】:③ 。 选文【乙】:④ 。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7~19 题。(6 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 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 言各有攸当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 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事各有所量 也,岂惟火哉?” (选自《中国古代为人处世箴言集萃》)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留以为.梁( ) (2)乃尽.湿之( ) 18.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19.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第一件: 。 第二件: 。 三、写作(40 分) 20.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那是因为他对熟悉的地方缺少好奇心、缺少观察、缺少发现。 其实,风景无处不在。请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600 字,文体自定。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测评卷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析“循”应解释为“追溯”。 2.A 解析 A 项,“冥”同“溟”,海。B 项,“与”同“举”;“食”同“饲”,喂。C 项,“见”同 “现”;第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D 项,“直”同“值”,价钱;“矜”同“鳏”,老而无 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