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 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 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 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 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瑯琊: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 ②坼:裂开。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广故数言欲亡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 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 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 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 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 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 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 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 ②坼:裂开。 6.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广故数言欲亡. 7.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怀刃以.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 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 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 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译文: 【答案】6.C7.A8.C 9.(1)译文:(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译 出“宁”、“更”得1分,整个句子通畅2分) (2)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分内的事情。(译出“所以”、“职分”、 判断句式2分,句意通畅1分) 8.(2011·四川省眉山市)课外文言文阅读(4分) 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 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 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 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ωu)句子中 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a)楚)责打 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24.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1)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2)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答案】 23.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2分,于
9.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译文: 【答案】6.C 7.A 8.C 9.(1)译文:(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译 出“宁”、“更”得 1 分,整个句子通畅 2 分) (2)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分内的事情。(译出“所以”、“职分”、 判断句式 2 分,句意通畅 1 分) 8.(2011·四川省眉山市)课外文言文阅读(4 分)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 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 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 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 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24.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 分) (1)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2)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答案】 23.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2 分,于
以、被:翻译错误,各扣0.5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 24.(1)严母教子、严母陪读、母陪子读(1分,若答“勤奋读书”一类,只给0.5分,不 合要求不得分)(2)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 做法感动而哭)(1分)。 9.(2011·四川省内江市)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 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孑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也。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 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2分) 【答案】 3.①dan;吃.②zhe;往往,总是.①吃②往往,总是(4分) 4.①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以”、“已任”各1分,句子意思基本 正确1分。共3分)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妻子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2分)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各1分,共2分) 10.(2011·四川省资阳市)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以、被:翻译错误,各扣 0.5 分,句意不通顺扣 1 分) 24.(1)严母教子、严母陪读、母陪子读(1 分,若答“勤奋读书”一类,只给 0.5 分,不 合要求不得分)(2)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 做法感动而哭)(1 分)。 9.(2011·四川省内江市)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 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也。” www.xuekewang.com王 3.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 分) ①啖.粥而读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 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 分) 【答案】 3. 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①吃 ②往往,总是 (4 分) 4.①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以”、“已任”各 1 分,句子意思基本 正确 1 分。共 3 分)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妻子 1 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 1 分。共 2 分) 5.岳阳楼记 揭示主题(各 1 分,共 2 分) 10.(2011·四川省资阳市)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 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 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 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 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2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有一老父衣粗衣 能谤讥于市朝(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21.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2分) 22.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2分) 23.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分) 2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答案】 20.当面穿在他(代老父)(2分,正确一处0.5分。) 21.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2分) 22.由于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意见越来越少。(2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 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 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 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 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2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 分)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有一老父衣.粗衣( ) 能谤讥于.市朝( )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 21.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2 分) 22.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2 分) 23.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 分) 2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答案】 20.当面 穿 在 他(代老父)(2 分,正确一处 0.5 分。) 21.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2 分) 22.由于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意见越来越少。(2 分)
23.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1分) 24.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 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6分,正确翻译一个分句2分, “者、去、之,恶,患”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到位应酌情扣分。) 11.(2011·浙江省绍兴市) 大鼠 蒲松龄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 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 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 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龀⑤首领,辗转 争持,猫声呜鸣,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 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②阖(he):关闭。③逡(qun)巡:从 容,不慌不忙。④啻(chi):仅;止。⑤龅(he):咬。 19.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2)适异国来贡狮猫(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4)既而鼠跳掷渐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 22.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3分) A.釜底抽薪 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D.调虎离山E.声东击西 【答案】 19.描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20.①总是②正巧(恰逢)③都(全)④缓慢(迟缓) 21.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玻乏 12.(2011·广东省肇庆市)
23.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1 分) 24.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 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6 分,正确翻译一个分句 2 分, “者、去、之,恶,患”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到位应酌情扣分。) 11.(2011·浙江省绍兴市) 大鼠 蒲松龄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 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 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 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 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 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 ③逡(qūn)巡:从 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19.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 分) 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 ▲ )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 ▲ ) (4)既而鼠跳掷渐迟. ( ▲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 ▲ 22.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 )(3 分)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答案】 12.(2011·广东省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