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11年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有四大题28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积累与运用(含1~6题,共22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①生命如一泓清泉, ②青年时代的我们渴望挣脱一切羁绊,像江水一样奔流,流向未知的远方,我们拒绝停滞,因 为停滞与否,将决定生命之泉拥有活力,我们冲破心灵的堤岸,融入溪流,汇入大江,奔腾入海,也许我 们会变得浑浊,也许会被暗礁撞得遍体鳞伤,但我们将勇往直前,奔腾不息 ③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的生命将会进一步升华,我们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迎着风在天空中自 由地飘荡:我们可以化作雨露,给干涸的土地以绿色的希望:我们可以再次融入溪流,汇入大江,奔腾入 海……哪怕这样的旅程多么地曲折艰险,我们更要实现那壮美的梦想。 ④生命如一泓清泉,让我们保持水的活力,水的自由,还有水的生命。 请用正楷将第②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3分) (1)羁绊( )(2)浑浊( )(3)干涸( 3.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4.下列三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3分) (1)精湛秘诀相提并论若既若离 (2)迷惘妥贴无暇顾及眼花缭乱 (3)繁衍儒雅忧优柔寡断 人迹罕至 改为 改 为 改为 5.选出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 当时统称为“诗”,又称为“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B.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分别出自《曹刿论战》和《木兰诗》 C.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著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他的诗歌《天上的街市》 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斯商人》是他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 6.按要求默写。(7)小题3分,其余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3)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的四季变化之美,其中“ 描写 了芳香四溢、生意盎然的春季
昆明市 2011 年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有四大题 28 小题,共 8 页,考试用时 15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含 1~6 题,共 22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 ...上)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3 题。 ①生命如一泓清泉, ②青年时代的我们渴望挣脱一切羁绊.,像江水一样奔流,流向未知的远方,我们拒绝停滞,因 为停滞与否,将决定生命之泉拥有活力,我们冲破心灵的堤岸,融入溪流,汇入大江,奔腾入海,也许我 们会变得浑浊.,也许会被暗礁撞得遍体鳞伤,但我们将勇往直前,奔腾不息。 ③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的生命将会进一步升华,我们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迎着风在天空中自 由地飘荡;我们可以化作雨露,给干涸.的土地以绿色的希望;我们可以再次融入溪流,汇入大江,奔腾入 海……哪怕这样的旅程多么地曲折艰险,我们更要实现那壮美的梦想。 ④生命如一泓清泉,让我们保持水的活力,水的自由,还有水的生命。 1.请用正楷将第②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 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3 分) (1)羁绊.( ) (2)浑浊.( )(3)干涸.( ) 3.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 分) 4.下列三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3 分) (1)精湛 秘诀 相提并论 若既若离 (2)迷惘 妥贴 无暇顾及 眼花缭乱 (3)繁衍 儒雅 忧柔寡断 人迹罕至 (1) 改为 (2) 改 为 (3) 改为 5.选出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 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 305 篇, 当时统称为“诗”,又称为“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B.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分别出自《曹刿论战》和《木兰诗》。 C.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著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他的诗歌《天上的街市》 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斯商人》是他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 一。 6.按要求默写。(7)小题 3 分,其余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3)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的四季变化之美,其中“ ”描写 了芳香四溢、生意盎然的春季
(7)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可以使作品艺术效果突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杜牧《赤壁》 中的 以小见大,用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 运,构思巧妙;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8)变化多端的云,常能触发诗人几多思绪,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云”的连续两句 、阅读理解(含7-23题,共4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赏析。(第7题,共2分) 品读曹操《观沧海》,按要求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旦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3题。(共14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余为儿童时,闻山游者说峡山寺,难为俦远地,尝以为无缘能来。及兹获游,周历五峰,然 后知峡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 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天竺之石桥下无泉,麓山之力 不副天奇,灵鹫拥前山,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难也。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去其所阙,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於治 平也,弗难矣 【注释】①俦(chou):伴侣,此处用作动词,结伴同游。②治平:政治修明,社会安定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去国怀乡去() 至若春和景明景 C.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名() D.去其所阙阙(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至则无可用 B.不以物喜/皆以美于徐公 C.而未言其所不足/学而不思则罔 D.有其故焉/且焉置土石
(7)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可以使作品艺术效果突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杜牧《赤壁》 中的“ , ”以小见大,用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 运,构思巧妙;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 ”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8)变化多端的云,常能触发诗人几多思绪,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云”的连续两句:“ , 。” 二、阅读理解(含 7-23 题,共 40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赏析。(第 7 题,共 2 分) 品读曹操《观沧海》,按要求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2 分) 答: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 8-13 题。(共 14 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余为儿童时,闻山游者说峡山寺,难为俦①远地,尝以为无缘能来。及兹获游,周历五峰,然 后知峡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 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天竺之石桥下无泉,麓山之力 不副天 奇 ,灵鹫拥前山,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难也。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去其所阙,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於治 平 ②也,弗难矣 【注释】①俦(chóu):伴侣,此处用作动词,结伴同游。②治平:政治修明,社会安定。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A.去国怀乡 去( ) B.至若春和景明 景( ) C.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 名( ) D.去其所阙 阙( ) 9.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至则无可用 B.不以物喜/皆以美于徐公 C.而未言其所不足/学而不思则罔 D.有其故焉/且焉置土石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11.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 12.选出对【甲】【乙】两段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甲文先写登岳阳楼所见的自然风光,接着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不同,情亦不同,一阴 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B.甲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C.乙文中,作者通过写童年时听旁人的讲述,从正面表现了峡山寺的美景 D.乙文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写峡山寺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议论 13.【甲】【乙】两文表达的主旨虽不同,但都会给人一定的启发,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 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共11分) 神秘的人体“天网” ①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说,在人类社会中,一些坏人在作恶以后,自以为能侥幸逃 脱,但最终还是鬼使神差地被缉拿归案,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个天网,使得坏人终究得伏法认罪。冥冥之中 究竟有没有天网?这暂且不论。科学家发现,人类社会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天网,在人体里竟然真的存在! ②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 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状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 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 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 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③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 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 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 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 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为了搞清楚人体免疫系统内部发生的这一神奇现象,德国科学家把目光锁定在了一种叫做中性粒细 胞的身上,因为“天网”总是出现在它们周围。中性粒细胞已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 毫米的血液大约有自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 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病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菌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 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 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 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 天网”的踪影 ⑤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 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 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 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11.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3 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 12.选出对【甲】【乙】两段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甲文先写登岳阳楼所见的自然风光,接着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不同,情亦不同,一阴 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B.甲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C.乙文中,作者通过写童年时听旁人的讲述,从正面表现了峡山寺的美景。 D.乙文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写峡山寺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议论。 13.【甲】【乙】两文表达的主旨虽不同,但都会给人一定的启发,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 际,谈谈你的看法。(3 分) 答: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4-18。(共 11 分) 神秘的人体“天网” ①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说,在人类社会中,一些坏人在作恶以后,自以为能侥幸逃 脱,但最终还是鬼使神差地被缉拿归案,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个天网,使得坏人终究得伏法认罪。冥冥之中 究竟有没有天网?这暂且不论。科学家发现,人类社会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天网,在人体里竟然真的存在! ②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 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状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 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 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 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③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 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 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 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 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为了搞清楚人体免疫系统内部发生的这一神奇现象,德国科学家把目光锁定在了一种叫做中性粒细 胞的身上,因为“天网”总是出现在它们周围。中性粒细胞已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 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 5000~10000 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 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 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病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菌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 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 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 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 “天网”的踪影。 ⑤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 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 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 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
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 部的DNA ⑥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 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例如医学上有一种叫做先天性黏液稠厚症,它的特点是人体肺部的分泌物过于黏稠,很容易堵塞人的呼吸 通道,使人断气而亡。奇怪的是,那些分泌物中总是有数量极大的DNA。长久以来,医学专家只知道这种 疾病肯定和基因有关,但其中的疾病制造内幕总是弄不清楚。现在,他们才明白,这很可能是中性粒细胞 在肺部抛出的“天网”过密、过多导致的。 ⑦科学家认为,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研究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所 未有的新天地,但现在只是一个开端,因为人体“天网”本身还有许多谜题待解,如究竟是什么信号会促 使中性粒细胞抛出它们“天网”的;细胞内的DNA又是通过什么路径被释放出来的:当它们把细菌一网打 尽之后,又是怎样神秘消失的…等等。尽管如此,科学家坚信,这个惊人发现,定能为人类健康带来福 音! (选自《知识窗》) 14.“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岀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 的呢?”这是一个过渡段,它是从选文中摘录的,请问应将它放回选文哪两段之间?(2分) 应放在第()段和第()段之间 15.阅读选文第⑤段,在A、B、C、、D四处填写恰当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出人体“天网”的形 成过程。(每空不超过6个字)(2分) 中性粒细胞 与细菌拼杀 构成”天网” 16.选文第④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7.选文第⑥段“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一句中, 加点词语“可能”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 18.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选文开头引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成语,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一一“人 体天网 B.在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不见“天网”活动的踪影,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 C.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但到止前为 止,有关人体“天网”的许多问题尚待科学去研究 D.选文彩逻辑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3题。(共13分) 失帽记 余光中 ①去年底在中文大学演讲的那一次,听众的盛况不能算怎么拥挤,但也足以令我穷于应付,心神难专 等到曲终人散,又急于赶赴晚宴,不遑检视手提包及背袋,代提的主人又川流不息,始终无法定神查看 餐后走到户外,准备上车,天寒风起,需要戴帽,连忙逐袋寻找。这才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 心⑨事后几位主人回去现场,又向接送的车中寻找,都不见帽子踪影。我存和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 最后确见那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所以应该排除在某地,某时失去的可能,诸如此类过程。机场话 别时,我仍不死心,还谆谆嘱咐孙明珠、樊善标,如果寻获,务必寄回高雄给我。半个月后,他们把我因
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 部的 DNA! ⑥人体内由 DNA 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 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例如医学上有一种叫做先天性黏液稠厚症,它的特点是人体肺部的分泌物过于黏稠,很容易堵塞人的呼吸 通道,使人断气而亡。奇怪的是,那些分泌物中总是有数量极大的 DNA。长久以来,医学专家只知道这种 疾病肯定和基因有关,但其中的疾病制造内幕总是弄不清楚。现在,他们才明白,这很可能是中性粒细胞 在肺部抛出的“天网”过密、过多导致的。 ⑦科学家认为,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研究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所 未有的新天地,但现在只是一个开端,因为人体“天网”本身还有许多谜题待解,如究竟是什么信号会促 使中性粒细胞抛出它们“天网”的;细胞内的 DNA 又是通过什么路径被释放出来的;当它们把细菌一网打 尽之后,又是怎样神秘消失的……等等。尽管如此,科学家坚信,这个惊人发现,定能为人类健康带来福 音! (选自《知识窗》) 14.“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 的呢?”这是一个过渡段,它是从选文中摘录的,请问应将它放回选文哪两段之间?(2 分) 应放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 15.阅读选文第⑤段,在 A、B、C、、D 四处填写恰当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出人体“天网”的形 成过程。(每空不超过 6 个字)(2 分) 中性粒细胞: A →与细菌拼杀 → B → C → D →构成”天网” 16.选文第④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答: 17.选文第⑥段“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一句中, 加点词语“可能”有什么表达作用?(3 分) 答: 18.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选文开头引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成语,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人 体天网”。 B.在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不见“天网”活动的踪影,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 C.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但到止前为 止,有关人体“天网”的许多问题尚待科学去研究。 D.选文彩逻辑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9-23 题。(共 13 分) 失帽记 余光中 ①去年底在中文大学演讲的那一次,听众的盛况不能算怎么拥挤,但也足以令我穷于应付,心神难专。 等到曲终人散,又急于赶赴晚宴,不遑检视手提包及背袋,代提的主人又川流不息,始终无法定神查看。 餐后走到户外,准备上车,天寒风起,需要戴帽,连忙逐袋寻找。这才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 ②事后几位主人回去现场,又向接送的车中寻找,都不见帽子踪影。我存和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 苦思,最后确见那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所以应该排除在某地,某时失去的可能,诸如此类过程。机场话 别时,我仍不死心,还谆谆嘱咐孙明珠、樊善标,如果寻获,务必寄回高雄给我。半个月后,他们把我因
“积重难返”而留下的奖牌、赠书、礼品等等寄到台湾。包裏层层解开,真相揭晓,那顶可怜的帽子,终 于是丢定了 ③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但是那顶帽子不是我 买来的,也不是他人所送,而是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 那顶法式贝瑞帽呈扁楔形,前低后高,戴在头上,由后脑斜压在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至于毛色,则 圆顶部分呈浅陶土色,看来温暖体贴。四周部分则前窄后宽,织成细密的十字花纹,为淡米黄色。戴在我 的头上,倜傥,有欧洲名士的超逸 ④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气越寒,尤其风大,帽内就越加温暖,仿彿父亲的手掌正护在 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毕竟,同样的这一顶温暖曾经覆盖着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 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 ⑤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厉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 亲热。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 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 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 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⑥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父亲长期宦游在外,我因工作而几经辗转,各忙各 父子交集不多 ⑦23年前,我受中山大学之聘,由香港来高雄定居。妻子毅然卖掉台北的故居,遂把父亲接来高雄安 顿。父亲自中年起痛风,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许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亏有妻子悉心 照顾并操劳陪伴。身为他亲生孩子的我,却未能经常陪侍,想到50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 时的泪眼,谆谆叮嘱:“爸爸你要好好照顾”,实在愧疚无已 ⑧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母亲逝于53岁,长他10岁的父亲,尽管亲友屡来劝婚,却终不再娶,寂寞 中守了34年,享年97岁。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以遣忧, 有一架古董收音乐喋喋为伴。喑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亡妻和历史的和渺渺的往事。除了独 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更从未握他的手或紧紧拥抱他的病躯。 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⑨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长戴的帽子,无异于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 而孝心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想必他内心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 帽子,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这一份与父共戴帽的心情, 说得高些,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不幸,连最后的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 ⑩寒流来时,风势助威,我站在岁末的风中,倍加畏冷。对不起,父亲。对不起,母亲。 (选自《读者》有删改) 19.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中画线词语的意思。(2分) 乾坤: 20.作者为什么在选文开头详写寻帽经过及帽子的特点。(2分) 2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与父亲共戴一顶帽子的心情,是一种赎罪。(3分 答 22.选文第⑤段叙写了父子在长夏和冬夜读书的温馨场景,请你结合选文,充分发挥联想及想像,补写作 者与父亲在奏或秋天的一个充满温情的读书场景。(50字左右)(3分)
“积重难返”而留下的奖牌、赠书、礼品等等寄到台湾。包裹层层解开,真相揭晓,那顶可怜的帽子,终 于是丟定了。 ③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但是那顶帽子不是我 买来的,也不是他人所送,而是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 那顶法式贝瑞帽呈扁楔形,前低后高,戴在头上,由后脑斜压在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至于毛色,则 圆顶部分呈浅陶土色,看来温暖体贴。四周部分则前窄后宽,织成细密的十字花纹,为淡米黄色。戴在我 的头上,倜傥,有欧洲名士的超逸, ④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气越寒,尤其风大,帽内就越加温暖,仿彿父亲的手掌正护在 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毕竟,同样的这一顶温暖曾经覆盖着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 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 ⑤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厉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 亲热。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 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 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 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⑥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父亲长期宦游在外,我因工作而几经辗转,各忙各的, 父子交集不多。 ⑦23 年前,我受中山大学之聘,由香港来高雄定居。妻子毅然卖掉台北的故居,遂把父亲接来高雄安 顿。父亲自中年起痛风,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许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亏有妻子悉心 照顾并操劳陪伴。身为他亲生孩子的我,却未能经常陪侍,想到 50 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 时的泪眼,谆谆叮嘱:“爸爸你要好好照顾”,实在愧疚无已。 ⑧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母亲逝于 53 岁,长他 10 岁的父亲,尽管亲友屡来劝婚,却终不再娶,寂寞 中守了 34 年,享年 97 岁。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以遣忧,只 有一架古董收音乐喋喋为伴。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亡妻和历史的和渺渺的往事。除了独 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更从未握他的手或紧紧拥抱他的病躯。 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⑨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长戴的帽子,无异于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 而孝心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想必他内心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 帽子,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这一份与父共戴帽的心情, 说得高些,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不幸,连最后的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 ⑩寒流来时,风势助威,我站在岁末的风中,倍加畏冷。对不起,父亲。对不起,母亲。 (选自《读者》有删改) 19.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中画线词语的意思。(2 分) 乾坤: 20.作者为什么在选文开头详写寻帽经过及帽子的特点。(2 分) 答: 2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与父亲共戴一顶帽子的心情,是一种赎罪。(3 分) 答: 22.选文第⑤段叙写了父子在长夏和冬夜读书的温馨场景,请你结合选文,充分发挥联想及想像,补写作 者与父亲在奏或秋天的一个充满温情的读书场景。(50 字左右)(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