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见闻录》说他“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正因为惠崇的山水、 花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王安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苏轼的七绝 《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黄庭坚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 画境。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归雁”,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诗中给人们展 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 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 故乡。第三句中的“唤”字,有的版本作“买”。“买”字不如“唤”字灵活。这三句不仅笔 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思归之情。第四句从前 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 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这样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煕《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诗歌可再现画 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境,变成了山水景物诗, 不成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长 容易写得呆滞而无生气。沈德潜说杜甫题画诗“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 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发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啐语》)他的《奉先刘少府新 画山水障歌》,便从画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画景。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甫题画 诗的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生交流。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 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 答 十.(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赏析】
画见闻录》说他“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正因为惠崇的山水、 花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王安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苏轼的七绝 《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黄庭坚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 画境。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归雁”,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诗中给人们展 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 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 故乡。第三句中的“唤”字,有的版本作“买”。“买”字不如“唤”字灵活。这三句不仅笔 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思归之情。第四句从前 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 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这样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诗歌可再现画 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境,变成了山水景物诗, 不成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长, 容易写得呆滞而无生气。沈德潜说杜甫题画诗“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 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发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晬语》)他的《奉先刘少府新 画山水障歌》,便从画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画景。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甫题画 诗的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生交流。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 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 分)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 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 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 分)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746年(天宝五年) 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 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 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 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 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 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 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 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 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 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 韵绵绵 十一.(湖南)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春暮西园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十二.(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城望湖楼晚景 刘敞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 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口口□口,《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 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 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3)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 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 雨后的壮观美景 十三.(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十四.(福建)古代诗文阅读(27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 746 年(天宝五年) 或 747 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 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 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 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 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 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 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 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 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 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 韵绵绵。 十一.(湖南)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 分)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 十二.(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 风骤雨。(2 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 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 分) (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 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3) 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 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 雨后的壮观美景 。 十三.(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 (1)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 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十四.(福建)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匪来贸丝,。(《诗经氓》) (2),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3)山气日夕佳,。(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4)云销雨霁,。(王勃《滕王阁序》) (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6)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十五.(福建)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选自《清诗选》)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 十六.(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十七.(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柜秸1 张耒 【2010高考试题解析】 1.(10年全国卷I)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 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21世纪教育网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匪来贸丝, 。(《诗经氓》) (2) ,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3)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4)云销雨霁, 。(王勃《滕王阁序》) (5)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6)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十五.(福建)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晓至湖㈠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㈢。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 分) 答: 。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 分) 答: 。 十六.(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 分) 十七.(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13 题 示秬秸 1 张耒 【2010 高考试题解析】 1.(10 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 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21 世纪教育网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 分) 答: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21世纪教育网 2.(10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 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 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21世纪教育网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21世纪教育网 3.(10年北京卷)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 4.(10年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10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21世纪教育网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 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li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 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6.(10年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 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 分) 答: 21 世纪教育网 2.(10 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 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 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1 世纪教育网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21 世纪教育网 3.(10 年北京卷)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7 分)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 分) 4.(10 年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 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 分) 5.(10 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 分)21 世纪教育网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 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 样的品性?(3 分) (2)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 分) 6.(10 年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 情的哪两个句子?(2 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4分) 7.(10年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8.(10年天津卷)21世纪教育网 阅读下面两手唐诗,按照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唐诗)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9.(10年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4分) 10.(10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 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4 分) 7.(10 年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 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 分) 8.(10 年天津卷)21 世纪教育网 阅读下面两手唐诗,按照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唐诗)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9.(10 年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来源:21 世纪教育网]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 分)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4 分) 10.(10 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 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 54 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