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 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3.事物形象 诗人经常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 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 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 松、梅、竹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 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例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注],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二、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和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 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炼、隽永以及语言 风格特点。诗歌语言的考査类型主要有鉴赏炼字型、鉴赏诗眼型和鉴赏语言特色型, 1炼字型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 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 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主要考査名词、动词、形容词和 叠音词的炼字效果。 设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 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1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2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3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4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5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 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3. 事物形象 诗人经常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 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 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 松、梅、竹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 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例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 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注],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 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 二、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和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 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炼、隽永以及语言 风格特点。诗歌语言的考查类型主要有鉴赏炼字型、鉴赏诗眼型和鉴赏语言特色型。 1.炼字型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 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 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 叠音词的炼字效果。 设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例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 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1.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2.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3.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4.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5.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2.诗眼型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 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 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 握程度。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 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 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 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抓住“诗眼”命题往往可 以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设问方式: ①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21世纪教育网 ②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例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 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指出该字(或该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 3分析该字(或该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3.语言特色型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 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 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诗 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 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 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诗眼型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 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 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 握程度。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 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 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 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抓住“诗眼”命题往往可 以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设问方式: ①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21 世纪教育网 ②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例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 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1.指出该字(或该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 3.分析该字(或该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3. 语言特色型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 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 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诗 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 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 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例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其一) 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三、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含蓄蕴藉、 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它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 1.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 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例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好像 也知道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2.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鉴赏古诗中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渲染、 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和白描等。 【例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鉴赏诗歌中的用典、抑扬、象征、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 【例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 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三、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含蓄蕴藉、 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它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 1.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 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例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 761 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好像 也知道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2. 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鉴赏古诗中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渲染、 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和白描等。 【例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 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注】 ①一水: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鉴赏诗歌中的用典、抑扬、象征、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 【例 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斋即事 刘一止 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 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四、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所表 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主要考查点有:()概括诗歌的内 容与主旨:(2)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析评价作者对人事的观点、态度。 1.概括内容与主旨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分析诗 歌的内容主旨,就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例12】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 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 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 2.分析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就是诗歌通过其所写的生活内容所流露出来的感情。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要 把握其感情基调,评判其深层内涵 鉴赏思想感情应多注意以下几点 (1)情感类别①忧国伤时。有描写战乱离散的痛苦的,有表现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反映社会黑 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 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的。②建功报国。有书写保家卫国的决心、 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 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③思乡怀人。有羁旅天涯的 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④离愁别绪。有依依惜别的深情, 情深意长的鼓励坦陈心志的告白。⑤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的闲适弃官归田的自在昔盛今 衰的慨叹,儿女情长的蜜意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岸,圆月—一思念,落叶—一失意,等。 (3)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 【例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 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
答: 四、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所表 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主要考查点有:(1)概括诗歌的内 容与主旨;(2)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析评价作者对人事的观点、态度。 1.概括内容与主旨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分析诗 歌的内容主旨,就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例 12】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 衣 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注] 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 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 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 2. 分析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就是诗歌通过其所写的生活内容所流露出来的感情。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要 把握其感情基调,评判其深层内涵。 鉴赏思想感情应多注意以下几点: (1)情感类别:①忧国伤时。有描写战乱离散的痛苦的,有表现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反映社会黑 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 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的。②建功报国。有书写保家卫国的决心、 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 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③思乡怀人。有羁旅天涯的 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④离愁别绪。有依依惜别的深情, 情深意长的鼓励,坦陈心志的告白。⑤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的闲适,弃官归田的自在,昔盛今 衰的慨叹,儿女情长的蜜意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岸,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 【例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 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诗人对诗歌所写的事物的态度以及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评价,就是鉴 赏者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 【例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 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三年高考】 【2012高考试题解析】 (2012·全国新课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晩,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 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 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2012·天津)14.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2012·天津)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青青子衿,。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4),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青水碧于天,。(韦庄《菩萨蛮》) (2012·淅江)(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 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诗人对诗歌所写的事物的态度以及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评价,就是鉴 赏者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 【例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 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三年高考】 【2012 高考试题解析】 (2012·全国新课标)(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 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 分) 9.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 分) (2012·天津)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 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 分) (2)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 分) (3)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 分) (2012·天津)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5 句。(5 分) (1)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青青子衿,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4)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 青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2012·浙江)(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21—22 题。(7 分) 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 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