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 、选择题 1.毛泽东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 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期间,解放军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 顺序,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 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千年古都免于战火的破坏,毛泽东曾称 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故选D 2.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们推荐观 看的先后顺序 ①《武昌起义》②《鸦片战争》③《大决战》④《开天辟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正确的顺序是:鸦片战争一一武昌 起义一一开天辟地,党的诞生一一大决战,故选B。 3.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 面中,能选用的素材 有 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 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周恩来的史实。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重庆谈判 都与周恩来有关,秋收起义是毛泽东,故选D。 4.(如图所示)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 黄河。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请问这一军事行动有何重大意 义?()
最新K12资料 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 毛泽东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 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渡江战役 D. 平津战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期间,解放军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 顺序,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 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千年古都免于战火的破坏,毛泽东曾称 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故选 D。 2. 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们推荐观 看的先后顺序 ①《武昌起义》②《鸦片战争》③《大决战》④《开天辟地》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②① D. ②④①③ 【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正确的顺序是:鸦片战争——武昌 起义——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大决战,故选 B。 3.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 面中,能选用的素材 有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重庆谈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周恩来的史实。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重庆谈判 都与周恩来有关,秋收起义是毛泽东,故选 D。 4. (如图所示)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 黄河。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请问这一军事行动有何重大意 义?()
华东解放军 Q向京上 大别山 解放军进效方向 0鲁解放军主力 民党连攻方向 武汉 千里跃进大别山 A.粉碎了国民党速战速决的计划 B.打破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D.标志着国民党军政权的垮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 武汉,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C 被毛泽东誉为“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是() A.百团大战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的史实。被毛泽东誉为“像一把尖刀,插入敌 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故选B。 6.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调集30万大军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以新四 军五师为主体的中原军区,为解放战争全局计由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6万将 士,发、分兵突围。“中原突围”()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 B.标志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C.是人民解放战争由防御到进攻的转折点 D.是战略大决战的开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有关知识。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的是南 昌起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战争由防御到进攻的转折点;三大战役是战略 大决战的开始: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因此“中原突围”标志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假如1945年8月你是生活在重庆的一位市民,你所听到的大街小巷议论最多的话 题是()
最新K12资料2 A. 粉碎了国民党速战速决的计划 B. 打破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D. 标志着国民党军政权的垮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挺进大别山。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 武汉,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 C。 5. 被毛泽东誉为“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是( ) A. 百团大战 B. 千里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的史实。被毛泽东誉为“像一把尖刀,插入敌 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故选 B。 6. 1946 年 6 月 26 日,国民党调集 30 万大军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以新四 军五师为主体的中原军区,为解放战争全局计由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 6 万将 士,发、分兵突围。“中原突围”()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 B. 标志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C. 是人民解放战争由防御到进攻的转折点 D. 是战略大决战的开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有关知识。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的是南 昌起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战争由防御到进攻的转折点;三大战役是战略 大决战的开始;1946 年 6 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因此“中原突围”标志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7. 假如 1945 年 8 月你是生活在重庆的一位市民,你所听到的大街小巷议论最多的话 题是( )
A.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 B.国民党和共产党又要打仗了 C.日本投降了,国民党和共产党要和谈了,国内和平有希望了 D.蒋介石又要把都城迁回南京了 【答案】C 【解析】题干中“1945年8月”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由 于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已经被逐出中国,国民党内战准备不足,蒋介石采取了“假 和平,真内战”的方针,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 泽东到重庆谈判,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假如1945年8月你是生活在重庆的一位市民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你所听到的大 街小巷议论最多的话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的相关史实.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重庆谈判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8.“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民谣歌颂了人民捐粮、捐物、送子女战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事迹,正是人民 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能很快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故民谣最能说明的是解放 战争胜利的原因。 故选:C 本题考査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知识的内容,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分析是解题关键 本题史料难度不大,学生容易理解和分析 9.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请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 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 林彪、罗茉桓等在前线作战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最新K12资料3 A.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 B. 国民党和共产党又要打仗了 C. 日本投降了,国民党和共产党要和谈了,国内和平有希望了 D. 蒋介石又要把都城迁回南京了 【答案】C 【解析】题干中“1945 年 8 月”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由 于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已经被逐出中国,国民党内战准备不足,蒋介石采取了“假 和平,真内战”的方针,于 1945 年 8 月 14 日、20 日、23 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 泽东到重庆谈判,据此分析可知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本题以假如 1945 年 8 月你是生活在重庆的一位市民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你所听到的大 街小巷议论最多的话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的相关史实.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重庆谈判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 8.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 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 解放战争的进程 C.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 解放战争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民谣歌颂了人民捐粮、捐物、送子女战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事迹,正是人民 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能很快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故民谣最能说明的是解放 战争胜利的原因。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知识的内容,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分析是解题关键。 本题史料难度不大,学生容易理解和分析。 9. 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请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 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 ) A. 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B.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D.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 【答案】C 【解析】图6中“林彪、罗荣桓等在作战前线”指的是由二人领导的辽沈战役,图7指 的是淮海战役,图8指的是平津战役,因为北平的解放于平津战役,据此综合分析可知 三幅图片主要反映的三大战役,通过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 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 10.率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的 是 A.陈毅 B.彭德怀 朱德 D.周恩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史实的识记。依据所学知识,1947年3月 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贺龙的指挥下,粉碎 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因此彭德怀符合题意,故选B 11.小刚同学在探究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这 主题时,搜集到下面这幅图片。请你判断下图反映 的史实发生在()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转战陕北,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 力。观察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联系 所学知识可知,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失败后,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 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主动撤离延安,继续留在陕北,指挥 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所以,这一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故选D。 12.仗有很多种打法,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哪一历史事 件能体现这一观点( 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孟良崮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相关知识。1947年3月,国民党集 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 处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
最新K12资料4 C. 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D. 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 【答案】C 【解析】图 6 中“林彪、罗荣桓等在作战前线”指的是由二人领导的辽沈战役,图 7 指 的是淮海战役,图 8 指的是平津战役,因为北平的解放于平津战役,据此综合分析可知 三幅图片主要反映的三大战役,通过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 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据此分析可知 C 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大战役 10. 率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的 是 ( ) A. 陈毅 B. 彭德怀 C. 朱德 D. 周恩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史实的识记。依据所学知识,1947 年 3 月, 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贺龙的指挥下,粉碎 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因此彭德怀符合题意,故选 B。 11. 小刚同学在探究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这 一主题时,搜集到下面这幅图片。请你判断下图反映 的史实发生在( ) A.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转战陕北,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 力。观察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联系 所学知识可知,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失败后,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 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主动撤离延安,继续留在陕北,指挥 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所以,这一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故选 D。 12. 仗有很多种打法,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哪一历史事 件能体现这一观点( ) A.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 孟良崮战役 C. 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相关知识。1947 年 3 月,国民党集 中 25 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 处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
央撤离延安后,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经过5个多月,粉碎了国民 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所以说中共中央主动撒离延安是为了保存实力.所以说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故选项A符合题意,正确:选项B孟良崮 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与题意无关,错误;选项C挺进大 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明显不符合题意,错误;选项D渡江战役 是推翻蒋家王朝的关键战役,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A 13.如图是1948年5月在一次“漫画月展”上展出的名为《支持得住吗?》的漫画。 对此最为准确的理解是(提示图中人物蒋介石)() A.反映了在抗日战争后期日本侵略者节节败退的事实 B.反映了内战爆发后,解放军难以抵挡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C.反映了国民党军队主力被基本消灭后,南京政府难以支持 D.揭示出国民党军队难以支持的局面,预示解放战争必胜 【答案】D 【解析】抗日战争1945年即告结束,因此A项错误;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发生在三 大战役结束之后,即1949年初,故C项错误:根据漫画可判断图中人物蒋介石被解放 军打得断腿伤臂,溃不成军,难以支持的局面,因此选D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胜利 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准确理解漫画的含义, 1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性战略进攻的标志是() 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 D.平滓战役 【答案】B 【解析】略 15.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1947年3月对陕甘宁解放 区发动重点进攻,对此,中共中央采取的对策是() A.与国民党进行主力决战 B.“御敌于国门之外”,全面抵抗 C.诱敌深入,转战陕北 D.渡江南下,直捣南京 【答案】C 【解析】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 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 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 经过5个多月,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故选:C。 本题考査的是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的重点进攻,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 上,对题干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最新K12资料5 央撤离延安后,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经过 5 个多月,粉碎了国民 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所以说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保存实力.所以说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故选项 A 符合题意,正确;选项 B 孟良崮 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与题意无关,错误;选项 C 挺进大 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明显不符合题意,错误;选项 D 渡江战役, 是推翻蒋家王朝的关键战役,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 A。 13. 如图是 1948 年 5 月在一次“漫画月展”上展出的名为《支持得住吗?》的漫画。 对此最为准确的理解是(提示图中人物蒋介石)( ) A. 反映了在抗日战争后期日本侵略者节节败退的事实 B. 反映了内战爆发后,解放军难以抵挡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C. 反映了国民党军队主力被基本消灭后,南京政府难以支持 D. 揭示出国民党军队难以支持的局面,预示解放战争必胜 【答案】D 【解析】抗日战争 1945 年即告结束,因此 A 项错误;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发生在三 大战役结束之后,即 1949 年初,故 C 项错误;根据漫画可判断图中人物蒋介石被解放 军打得断腿伤臂,溃不成军,难以支持的局面,因此选 D 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胜利。 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准确理解漫画的含义。 14.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性战略进攻的标志是() A.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 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 辽沈战役 D. 平滓战役 【答案】B 【解析】略 15.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1947 年 3 月对陕甘宁解放 区发动重点进攻,对此,中共中央采取的对策是( ) A. 与国民党进行主力决战 B. “御敌于国门之外”,全面抵抗 C. 诱敌深入,转战陕北 D. 渡江南下,直捣南京 【答案】C 【解析】1947 年 3 月,国民党集中 25 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 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 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 经过 5 个多月,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的重点进攻,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 上,对题干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