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7课解放战争 A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掌握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和谈和渡江战役等 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髙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 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诗词、材料 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 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 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 服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B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C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诗词、材料 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 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 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 17 课 解放战争 A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掌握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和谈和渡江战役等 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 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诗词、材料 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 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 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 服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B 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C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诗词、材料 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 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 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D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全面抗战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抗战为什么会取得最终胜 利?中国抗战的胜利具有什么意义? 提示:课本P74-77 【导入新课】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 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此时的蒋 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面对蒋 介石的险恶用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 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一、内战的爆发 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1)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 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2)国内主要政治力量的态度 共产党一一尽力争取和平民主 国民党一一假和平、真内战。 (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②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2、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45年8月一-46年夏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 【合作探究】1: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 毛泽东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 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 机会,一则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再则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实现他们的“军令统一”、“政令统一”的目的
2 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D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全面抗战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抗战为什么会取得最终胜 利?中国抗战的胜利具有什么意义? 提示:课本 P74-77 【导入新课】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 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此时的蒋 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面对蒋 介石的险恶用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 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一、内战的爆发 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1)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 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2)国内主要政治力量的态度: 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主。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②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2、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45年8月――46年夏 (1)重庆谈判。1945 年 8 月 【合作探究】1: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 毛泽东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 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 机会,一则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再则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实现他们的“军令统一”、“政令统一”的目的
①时间:1945年8月 ②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③意义: A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B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 C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 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合作探究】2:毛泽东已经洞悉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 险,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 为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争取早日实现国内的和平民主等。 (2)政协会议。1946年,重庆。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3、全面内战的爆发 (1)时间:1946年6月 (2)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一一失败 (3)从1947年春起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陕北、山东一一失败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了。接着, 国民党军队又向其他解放区举行全面进攻,中国人民自卫的解放战争开始了。 在敌人的全面进攻面前,人民解放军依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战略方针。互相配 合,集中优势兵力,开展大规模运动战。经8个月的作战,人民军队歼敌70多 万,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蒋军的全面进攻受挫,机动兵力锐减,从 1947年3月开始,被迫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设问:为什么重点进攻这两个解放区呢? 蒋介石集团的战略企图是从解放区的东西两翼与人民军队的主力决战,并 将解放军堵在黄河以北,使战争继续在解放区内进行。 到8月间,蒋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基本上被粉碎了。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的 指挥下,5月中,发动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电影《红日》),不久,国民党对山
3 ①时间:1945 年 8 月 ②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③意义: A 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B 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 C 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 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合作探究】2:毛泽东已经洞悉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 险,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 为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争取早日实现国内的和平民主等。 (2)政协会议。1946 年,重庆。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3、全面内战的爆发 (1)时间:1946 年 6 月 (2)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 (3)从 1947 年春起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失败 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了。接着, 国民党军队又向其他解放区举行全面进攻,中国人民自卫的解放战争开始了。 在敌人的全面进攻面前,人民解放军依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战略方针。互相配 合,集中优势兵力,开展大规模运动战。经 8 个月的作战,人民军队歼敌 70 多 万,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蒋军的全面进攻受挫,机动兵力锐减,从 1947 年 3 月开始,被迫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设问:为什么重点进攻这两个解放区呢? 蒋介石集团的战略企图是从解放区的东西两翼与人民军队的主力决战,并 将解放军堵在黄河以北,使战争继续在解放区内进行。 到 8 月间,蒋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基本上被粉碎了。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的 指挥下,5 月中,发动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电影《红日》),不久,国民党对山
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也被粉碎了 为配合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为解放战争提供坚实的保障,中国共产党在 解放区展开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合作探究】3:在艰苦的解放战争之余,中国共产党还在解放区进行了土 地改革,结合课本学思之窗思考: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有什么关系? 土地改革运动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 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等任务,这一切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 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 【合作探究】4:结合课本的资料回放思考:我军第二年的作战任务是什么? 何为内线战争?何为外线战争?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 外线大量歼敌”;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 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外线一一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民党 统治区的进攻,属战略进攻性质。内线一一是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 的进犯,属战略防御性质。 (1)时间:1947年6月 (2)主攻方向:中原 (3)标志: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 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过渡:1948年夏,战争进入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 的时机已经成熟。1948年9月一1949年1月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 2、战略决战—一三大战役
4 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也被粉碎了。 为配合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为解放战争提供坚实的保障,中国共产党在 解放区展开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合作探究】3:在艰苦的解放战争之余,中国共产党还在解放区进行了土 地改革,结合课本学思之窗思考: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有什么关系? 土地改革运动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 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等任务,这一切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 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 【合作探究】4:结合课本的资料回放思考:我军第二年的作战任务是什么? 何为内线战争?何为外线战争?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 外线大量歼敌”;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 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外线——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民党 统治区的进攻,属战略进攻性质。内线——是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 的进犯,属战略防御性质。 (1)时间:1947 年 6 月 (2)主攻方向:中原 (3)标志:1947 年 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 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过渡:1948 年夏,战争进入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 的时机已经成熟。1948 年 9 月—1949 年 1 月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 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制表归纳三大战役概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一-1949年1月 部队 东北解放军 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指挥 林彪、罗荣恒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林彪、罗荣恒、聂荣臻 阡敌47万,解放东北全歼敌55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 战果 歼敌52万,华北全境 境 东地区、中原地区 战果: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合作探究】5: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 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决战。这是因为,它既可以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收 缩企图,又可以使东北人民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还可利用东北的工 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从而有利于整个战局的发展。此外,当时东北战场的态 势对人民解放军也最为有利,夺取决战胜利较有把握。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1949年4月、北平) (1)原因:国民党一一战场上的溃败,蒋介石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中共 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 (2)结果: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和谈破裂。 (3)作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的阴谋,打破了其划江而治的美梦。 指导学生阅读导与练P98问题阐释1 2、渡江战役
5 (1948 年 9 月——1949 年 1 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制表归纳三大战役概 况。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 年 9 月——1949 年 1 月 部队 东北解放军 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 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指挥 林彪、罗荣恒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林彪、罗荣恒、聂荣臻 战果 歼敌 47 万,解放东北全 境 歼敌 55 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 东地区、中原地区 歼敌 52 万,华北全境 战果: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合作探究】5: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 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决战。这是因为,它既可以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收 缩企图,又可以使东北人民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还可利用东北的工 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从而有利于整个战局的发展。此外,当时东北战场的态 势对人民解放军也最为有利,夺取决战胜利较有把握。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1949 年 4 月、北平) (1)原因:国民党――战场上的溃败,蒋介石 1949 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中共―――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 (2)结果: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和谈破裂。 (3)作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的阴谋,打破了其划江而治的美梦。 指导学生阅读导与练 P98 问题阐释 1 2、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