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吏(必僇)》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一不能忘却的历史 A3吹
人教版《历史(必修I)》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不能忘却的历史
说课内容 说教材 说学情、师情 、说教法、学法 四、设计思路 五、教学活动(重、难点突破与情感体验) 六、说特色 七、板书设计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师情 三、说教法、学法 四、设计思路 五、教学活动(重、难点突破与情感体验) 六、说特色 七、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 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 位 (二)教材分析 单元中地位:《抗日战争》是中国1840以来抗击外 来侵略的第一次彻底胜利,是本单元中国反侵略运动的 次总结。 2.本课内容:教材三个子目,两个讲述中国人民结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在各个战场奋力抗击日本侵略并最 终取得胜利。一个子目讲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 罪行。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2.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一)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 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 位。 (二)教材分析: 1.单元中地位:《抗日战争》是中国1840以来抗击外 来侵略的第一次彻底胜利,是本单元中国反侵略运动的一 次总结。 2.本课内容:教材三个子目,两个讲述中国人民结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在各个战场奋力抗击日本侵略并最 终取得胜利。一个子目讲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 罪行。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2.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二、学情、师情 (一)学生情况: 1.有一定史实储备 2.阅读面广,能想、敢说 3思考角度比较单 (二)老师情况: 爱思考、易动情
二、学情、师情 (一)学生情况: 1.有一定史实储备 2.阅读面广,能想、敢说 3.思考角度比较单一 (二)老师情况: 爱思考、易动情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岀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敌后 抗日根据地建立,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知识日本无条件宣布投降等史实; 与2.学生能分析出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为主要代表的抗日民 能力族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所发挥的作用 3.学生能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4.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分析中国人民的抗战和理性地思考日 军在战争中的罪行。 1.教师运用地图、文字材料,刨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 过程与生探究; 方法2.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实现情感带入 3.历史与现实结合,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 情感态1.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的抗争精神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度价值2.学生树立理性的爱国观。 观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能力 1.学生能说出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敌后 抗日根据地建立,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日本无条件宣布投降等史实; 2.学生能分析出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为主要代表的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所发挥的作用; 3.学生能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4.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分析中国人民的抗战和理性地思考日 军在战争中的罪行。 过程与 方法 1.教师运用地图、文字材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 生探究; 2.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实现情感带入; 3.历史与现实结合,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1.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的抗争精神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2.学生树立理性的爱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