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酶的发现,改变了有关酶的概念,即 “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蛋白 质或RNA)。 酶分两大类: 主要由蛋白质组成 蛋白类酶(P酶) 主要由核糖核酸组成—一 核酸类酶(R酶
核酶的发现,改变了有关酶的概念,即 “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蛋白 质或RNA)。 酶分两大类: • 主要由蛋白质组成——蛋白类酶(P酶) • 主要由核糖核酸组成——核酸类酶(R酶)
(二)酶工程研究简史(应用研究) •1894年,日本的高峰让吉用米曲霉制备得到淀粉酶 开创了酶技术走向商业化的先例。 ·1908年,德国的Rohm用动物胰脏制得胰蛋白酶 用于皮革的软化及洗涤。 ·1908年,法国的Boidin制备得到细菌淀粉酶,用 于纺织品的褪浆。 .1911年,Wallerstein从木瓜中获得木瓜蛋白酶 用于啤酒的澄清
(二) 酶工程研究简史(应用研究) •1894年,日本的高峰让吉用米曲霉制备得到淀粉酶, 开创了酶技术走向商业化的先例。 •1908年,德国的Rohm用动物胰脏制得胰蛋白酶, 用于皮革的软化及洗涤。 •1908年,法国的Boidin制备得到细菌淀粉酶,用 于纺织品的褪浆。 •1911年,Wallerstein从木瓜中获得木瓜蛋白酶, 用于啤酒的澄清
1949年,用微生物液体深层培养法进行0 淀粉酶的发酵生产,揭开了近代酶工业的 -氵 序幕。… 1960年,法国科学家Jacobi和Monod提 出的操纵子学说,阐明了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机制,通过酶的诱导和解除阻遏,可显著提 高酶的产量
1949年,用微生物液体深层培养法进行 -淀粉酶的发酵生产,揭开了近代酶工业的 序幕。 1960年,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 出的操纵子学说,阐明了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机制,通过酶的诱导和解除阻遏,可显著提 高酶的产量
在酶的应用过程中,人们注意到酶的一些 不足之处,如:稳定性差,对强酸碱敏感 只能使用一次,分离纯化困难等。 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固定化
在酶的应用过程中,人们注意到酶的一些 不足之处,如:稳定性差,对强酸碱敏感, 只能使用一次,分离纯化困难等。 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固定化
固定化技术的发展经历 1916年,Nelson和Griffin.发现蔗糖酶吸附 到骨炭上仍具催化活性。 ■1969年,日本干佃一郎首次在工业规模上用 固定化氨基酰化酶从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 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在美国召开, 会议的主题是固定化酶
固定化技术的发展经历 ◼1916年,Nelson和Griffin发现蔗糖酶吸附 到骨炭上仍具催化活性。 ◼ 1969年,日本千佃一郎首次在工业规模上用 固定化氨基酰化酶从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 ◼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在美国召开, 会议的主题是固定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