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内与种间关系 7.0 概述 ■7.1种内关系 17.2 种间关系 e 思者题
7 种内与种间关系 7.0 概述 7.1 种内关系 7.2 种间关系 ⚫ 思考题
7.0概述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 关系。种内关系的主要形式有竞争、自相残杀和利他及性 别关系、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等; 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种间关系的形式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正相互作用:偏利共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拟寄生)和偏害
7.0 概述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 关系。种内关系的主要形式有竞争、自相残杀和利他及性 别关系、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等; 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种间关系的形式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正相互作用:偏利共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拟寄生)和偏害
表7-1种内个体间与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分类 具体链接关系 种间相互作用 种内相互作用 利用同样有限资源,导致适合 度降低 竞争 竞争 摄食另一个体的全部或部分 捕食 自相残杀 个体紧密关联生活,具有互惠 利益 互利共生 利他主义 或互利共生 个体关联紧密生活,宿主付出 代价 寄生 寄生 注:种内寄生稀少,与互利共生难以区别
表7-1 种内个体间与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分类 注:种内寄生稀少,与互利共生难以区别。 具体链接关系 种间相互作用 种内相互作用 利用同样有限资源,导致适合 度降低 竞争 竞争 摄食另一个体的全部或部分 捕食 自相残杀 个体紧密关联生活,具有互惠 利益 互利共生 利他主义 或互利共生 个体关联紧密生活,宿主付出 代价 寄生 寄生
生物种间相互关系基本类型 类型 种1种2 特征 1.偏利共生 种群1偏利者,种群2无影响 2.原始合作 两物种都有利,但非必然 3.互利共生 对两物种都必然有利 4.中性作用 两物种彼此无影响 5竞争:直接干涉型 一物种直接抑制另一种 6.竞争:资源利用型 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 7.偏害作用 种群1受抑制,种群2无影响 8.寄生作用 种群1寄生者,通常较宿主2的个体小 9.捕食作用 种群1捕食者,通常较猎物2的个体大 注:O表示没有有意义的相关影响;+表示对生长、存活或其他种 群特征有利;一表示种群生长或其他特征受抑制
生物种间相互关系基本类型 类型 种1 种2 特征 1.偏利共生 + O 种群1偏利者,种群2无影响 2.原始合作 + + 两物种都有利,但非必然 3.互利共生 + + 对两物种都必然有利 4.中性作用 O O 两物种彼此无影响 5.竞争:直接干涉型 — — 一物种直接抑制另一种 6.竞争:资源利用型 — — 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 7.偏害作用 — O 种群1受抑制,种群2无影响 8.寄生作用 + — 种群1寄生者,通常较宿主2的个体小 9.捕食作用 + — 种群1捕食者,通常较猎物2的个体大 注:O表示没有有意义的相关影响; + 表示对生长、存活或其他种 群特征有利; — 表示种群生长或其他特征受抑制
偏害作用 偏害作用:如异种抑制作用和抗生作用等。 一异种抑制作用是指植物分泌一种能抑制其他植 物生长的化学物质的现象,即他感作用,如胡 桃树分泌胡桃醌; 抗生作用是指一种微生物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来 抑制另一种微生物的过程。如青霉素就是点青 霉所产生的一种细菌抑制剂
偏害作用 偏害作用:如异种抑制作用和抗生作用等。 –异种抑制作用是指植物分泌一种能抑制其他植 物生长的化学物质的现象,即他感作用,如胡 桃树分泌胡桃醌; –抗生作用是指一种微生物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来 抑制另一种微生物的过程。如青霉素就是点青 霉所产生的一种细菌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