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项赋值法 这种方法应用范围较广。它是针对安全检查 表的每一项检查内容,按其重要程度不同,由专 家讨论赋予一定的分值。评价时,、单项检查完全 合格者程容酒分部分合格者规冠茶译绘豪 全不合格者记零分。这样逐项逐条检查评分, 后累计所有各项得分,就得到系统评价总分。, 据实际评价得分多少,: 兰4本鲜站 安全等级的高低。 ● 即: m i=1 式中,m一系统安全评价的结果值; ● mi一某一评价项目的实际测量值
逐项赋值法 这种方法应用范围较广。它是针对安全检查 表的每一项检查内容,按其重要程度不同,由专 家讨论赋予一定的分值。评价时,单项检查完全 合格者给满分,部分合格者按规定标准给分,完 全不合格者记零分。这样逐项逐条检查评分,最 后累计所有各项得分,就得到系统评价总分。根 据实际评价得分多少,按标准规定评价系统总体 安全等级的高低。 ⚫ 即: ⚫ 式中,m ——系统安全评价的结果值; ⚫ mi ——某一评价项目的实际测量值。 = = n i m mi 1
单项定性加权计分法 这种评价计量方法是把安全检查表的所有检查评价项 目都视为同等重要。评价时,对检查表中的几个检查项目 分别给以“优”、“良”、“可”、“差”;“可靠”、 “基本可靠”、“基本不可靠”、“不可靠”等定性等级 的评价,同时赋予不同定性等级以相应的权重值,累计求 和,得实际评价值。n S=) i=1 ●式中, ●S- 实际评价值; ·n—一评价等级数; ●Wi—评价等级的权重: ●Ki一取得某一评价等级的项数和
单项定性加权计分法 ⚫ 这种评价计量方法是把安全检查表的所有检查评价项 目都视为同等重要。评价时,对检查表中的几个检查项目 分别给以“优”、“良”、“可”、“差”;“可靠”、 “基本可靠”、“基本不可靠”、“不可靠”等定性等级 的评价,同时赋予不同定性等级以相应的权重值,累计求 和,得实际评价值。 ⚫ 式中, ⚫ S ——实际评价值; ⚫ n ——评价等级数; ⚫ Wi——评价等级的权重; ⚫ Ki——取得某一评价等级的项数和。 i n i i S W k = = 1
·评价某一路口安全状况所用的安全检查表共120项,按“优” 、 “良’ “可” “差”评价各项。四种等级的权重分别为 W1=4,W2=3,W3=2,W4=1。 ● 评价结果为:56项为“优”,30项为“良”,24项为“可”, 10项为“差”,即k1=56,k2=30,k3=24,k4=10。 ●因此,该路口的安全评价值为: S=∑Wk,=327 i=l ·对于这种评价计分情况,其最高目标值,即120项评价结果均为 “优”时的评价值为 Smx=4×120=480 ●最低目标值,即120项评价结果均为“差”时的评价值为 Smn=1×120=120 ●也就是说,该路口的安全评价值界于120~480之间,可将120~ 480分成若干档次以明确该路口经安全评价所得到的安全等级
⚫ 评价某一路口安全状况所用的安全检查表共120项,按“优”、 “良”、 “可”、“差”评价各项。四种等级的权重分别为 w1=4,w2=3,w3=2,w4=1。 ⚫ 评价结果为:56项为“优”,30项为“良”,24项为“可”, 10项为“差”,即k1=56,k2=30,k3=24,k4=10。 ⚫ 因此,该路口的安全评价值为: ⚫ 对于这种评价计分情况,其最高目标值,即120项评价结果均为 “优”时的评价值为 ⚫ 最低目标值,即120项评价结果均为“差”时的评价值为 ⚫ 也就是说,该路口的安全评价值界于120~480之间,可将120~ 480分成若干档次以明确该路口经安全评价所得到的安全等级。 327 1 = = = i n i i S W k Smax = 4120 = 480 Smin =1120 =120
·将实际评价值除以评价项数和,便可知道该路 口的安全状况,总体平均是处于“优”、“良” 之间,还是“良”、“可”之间,或是“可”、 “差”之间。即: ●372/120=3.1 ● 因3<3.1<4,可知评价结果界于“优”、“良” 之间
⚫ 将实际评价值除以评价项数和,便可知道该路 口的安全状况,总体平均是处于“优”、“良” 之间,还是“良”、“可”之间,或是“可”、 “差”之间。即: ⚫ 372/120=3.1 ⚫ 因3<3.1<4,可知评价结果界于“优”、“良” 之间
●●● ●●●● 序号 检查项目 权重 备注 4(优) 3(良) 2(中) 1(差) 1 2 3 4 各权重总计 总计 平均权重 等级
序号 检查项目 权 重 备注 4(优) 3(良) 2(中) 1(差) 1 2 3 4 . 各权重总计 总计 平均权重 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