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 一、说明 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平台必修课程之一,第3学期 开设,周4+2学时。 C语言课程的前导课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后续课程有《数据结构》、《面 向对象程序设计》。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掌握概念,又要动手编程 还要上机调试运行。对计算机专业和理工类专业来说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同时, 这门课程也是“全国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二级考试的 主要语种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还应掌握 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 的一般方法,以C为语言基础,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灵活的思维方式 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逐渐掌握复杂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手段,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教学目的: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C语言各方面的知识, 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并能熟练 进行C语言的程序编写、编译与调试,达到省二级考试要求的能应用C语言解决 一般编程问题的水平。 教学内容:C语言基本概念、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筒单C语言程 序设计、逻辑运算与判断选取控制、循环控制、数组、函数和指针等。 教学时数:108学时(理论教学72学时,上机实验36学时)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与计算机上机实验相结合。其中,每周课堂授课4学时, 计算机上机实验2学时。 二、大纲正文(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部分 第1章C语言概述 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C语言的特点,掌握C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
C 语言 一、说明 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平台必修课程之一,第 3 学期 开设,周 4+2 学时。 C 语言课程的前导课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后续课程有《数据结构》、《面 向对象程序设计》。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掌握概念,又要动手编程, 还要上机调试运行。 对计算机专业和理工类专业来说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同时, 这门课程也是“全国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二级考试的 主要语种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 C 语言的基本语法,还应掌握 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 的一般方法,以 C 为语言基础,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灵活的思维方式 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逐渐掌握复杂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手段,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教学目的: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 C 语言各方面的知识, 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并能熟练 进行 C 语言的程序编写、编译与调试,达到省二级考试要求的能应用 C 语言解决 一般编程问题的水平。 教学内容: C 语言基本概念、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简单 C 语言程 序设计、逻辑运算与判断选取控制、循环控制、数组、函数和指针等。 教学时数: 108 学时(理论教学 72 学时,上机实验 36 学时)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与计算机上机实验相结合。其中,每周课堂授课 4 学时, 计算机上机实验 2 学时。 二、大纲正文(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部分 第 1 章 C 语言概述 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 C 语言的特点,掌握 C 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C语言的历史背景,特点,C程序介绍,上机步骤。 考核要求:掌握C语言的特点,能够在Visual C+6.0环境下熟练地运行C 程序。 第2章程序的灵魂—算法 教学要点:如何用八S流程图表示算法,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算法的概念、特征、表示,简单算法举例,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考核要求:会用N-S流程图表示算法。 第3章最简单的程序设计一一顺序程序设计 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C语言数据类型的划分,能够对不同数据定义相应的 数据类型,并且掌握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3.1常量与变量(1学时):常量与变量的使用,给变量及标识符命名。 §3.2基本数据数据类型(2学时):C语言数据类型的划分,定义,表示形 式。 §3.3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2学时):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赋值运 算符和赋值表达式,自增自减运算符,逗号运算符和表达式。 §3.4输入输出函数(2学时):逗号表达式的形式和求解过程格式输入函 数和格式输出函数的使用,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函数。 §3.5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1学时):设计顺序结构程序。 考核要求:能够对C语言不同数据定义相应的数据类型,并且掌握运算符和 表达式的使用,熟记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方向,掌握四种输入/输出函数的使 用,能够设计顺序结构程序。 第4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要点:讲解如何求解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使学生能够运用i「语 句和switch语句设计选择结构程序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C 语言的历史背景,特点,C 程序介绍,上机步骤。 考核要求:掌握 C 语言的特点,能够在 Visual C++6.0 环境下熟练地运行 C 程序。 第 2 章 程序的灵魂——算法 教学要点:如何用 N-S 流程图表示算法,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算法的概念、特征、表示,简单算法举例,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考核要求:会用 N-S 流程图表示算法。 第 3 章 最简单的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 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 C 语言数据类型的划分,能够对不同数据定义相应的 数据类型,并且掌握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 教学时数:8 学时。 教学内容: §3.1 常量与变量(1 学时):常量与变量的使用,给变量及标识符命名。 §3.2 基本数据数据类型(2 学时):C 语言数据类型的划分,定义,表示形 式。 §3.3 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2 学时):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赋值运 算符和赋值表达式,自增自减运算符,逗号运算符和表达式。 §3.4 输入输出函数(2 学时):逗号表达式的形式和求解过程格式输入函 数和格式输出函数的使用,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函数。 §3.5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1 学时):设计顺序结构程序。 考核要求:能够对 C 语言不同数据定义相应的数据类型,并且掌握运算符和 表达式的使用,熟记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方向,掌握四种输入/输出函数的使 用,能够设计顺序结构程序。 第 4 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要点:讲解如何求解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使学生能够运用 if 语 句和 switch 语句设计选择结构程序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4.1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1学时):关系运算符及其优先级,关系表 达式的求解,逻辑运算符及其优先级,逻辑表达式的求解。 §4.2if语句(2学时):if语句的三种形式、嵌套和条件运算符的使用。 §4.3 switch语句(1学时):switch语句的形式和使用说明。 §4.4程序举例(2学时):设计选择结构程序。 考核要求:会求解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和条件表达式,能够运用1「语 句和switch语句设计选择结构程序。 第5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三种循环结构的使用,能够设计循环结构程序。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5.1 while语句(2学时):讲解while语句的形式和用hile语句设计循 环结构程序的例子。 §5.2do…while语句(1学时):讲解do…while语句的形式和用do…while 语句设计循环结构程序的例子。 §5.3for语句(2学时):讲解for语句的形式以及使用说明。 §5.4循环的嵌套(2学时):介绍六种循环嵌套的形式。 S5.5 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1学时):讲解break和continue语句 的形式以及例子 5.6综合程序举例(4学时):灵活运用不同循环结构进行程序设计。 考核要求:掌握三种循环结构的使用,能够设计循环结构程序。 第6章数组 散学要点:使学生对数组能进行定义和引用,利用数组设计程序。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7.1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4学时):讲解一维数组如何定义、引用和初 始化,并且利用一维数组设计程序
教学时数:6 学时。 教学内容: §4.1 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1 学时):关系运算符及其优先级,关系表 达式的求解,逻辑运算符及其优先级,逻辑表达式的求解。 §4.2 if 语句(2 学时):if 语句的三种形式、嵌套和条件运算符的使用。 §4.3 switch 语句(1 学时):switch 语句的形式和使用说明。 §4.4 程序举例(2 学时):设计选择结构程序。 考核要求:会求解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和条件表达式,能够运用 if 语 句和 switch 语句设计选择结构程序。 第 5 章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三种循环结构的使用,能够设计循环结构程序。 教学时数:12 学时。 教学内容: §5.1 while 语句(2 学时):讲解 while 语句的形式和用 while 语句设计循 环结构程序的例子。 §5.2 do…while 语句(1 学时):讲解 do…while 语句的形式和用 do…while 语句设计循环结构程序的例子。 §5.3 for 语句(2 学时):讲解 for 语句的形式以及使用说明。 §5.4 循环的嵌套(2 学时):介绍六种循环嵌套的形式。 §5.5 break 语句和 continue 语句(1 学时):讲解 break 和 continue 语句 的形式以及例子。 §5.6 综合程序举例(4 学时):灵活运用不同循环结构进行程序设计。 考核要求:掌握三种循环结构的使用,能够设计循环结构程序。 第 6 章 数组 教学要点:使学生对数组能进行定义和引用,利用数组设计程序。 教学时数:12 学时. 教学内容: §7.1 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4 学时):讲解一维数组如何定义、引用和初 始化,并且利用一维数组设计程序
7.2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4学时):讲解二维数组如何定义、引用和初 始化,并且利用二维数组设计程序。 §7.3字符数组(4学时):讲解字符数组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字符串和串 结束标志的处理、字符数组的输入输出、字符串处理函数,并且利用字符数组设 计程序。 考核要求:能够对数组能进行定义和引用,并且利用数组设计程序。 第7章函数 教学要点:通过讲解函数调用程序,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利 用函数调用设计程序。同时,掌握变量存储类别的定义与使用。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7.1函数的定义(1学时):三种函数的定义形式。 S7.2函数的调用(2学时):讲解函数调用的三种形式以及对被调用函数进 行声明,形参和实参的概念及在函数调用时的数据传递,函数的返回值及返回语 句的使用。 §7.3函数的嵌套调用(2学时):讲解了嵌套调用的概念,并且举了一个嵌 套调用的例子。 §7.4函数的递归调用(2学时):递归调用的概念,应用。 §7.5数组作为函数参数(2学时):通过举例讲解了数组元素做函数实参的 函数调用过程,以及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进行函数调用的过程。 §7.6变量的存储属性(2学时):讲解局部变量和全局交量的定义和使用, 并且利用全局变量进行程序设计来增加函数问数据联系的渠道,变量的两种存储 方式以及四种存储类别的定义与使用。 §7.7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1学时):讲解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的定义形式 与示例。 考核要求:理解函数调用程序的执行过程,能够利用函数调用设计程序,掌 握变量存储类别的定义与使用。 第8章指针 教学要点:通过讲解指针和指针变量的概念,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指针作为
§7.2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4 学时):讲解二维数组如何定义、引用和初 始化,并且利用二维数组设计程序。 §7.3 字符数组(4 学时):讲解字符数组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字符串和串 结束标志的处理、字符数组的输入输出、字符串处理函数,并且利用字符数组设 计程序。 考核要求:能够对数组能进行定义和引用,并且利用数组设计程序。 第 7 章 函数 教学要点:通过讲解函数调用程序,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利 用函数调用设计程序。同时,掌握变量存储类别的定义与使用。 教学时数:12 学时。 教学内容: §7.1 函数的定义(1 学时):三种函数的定义形式。 §7.2 函数的调用(2 学时):讲解函数调用的三种形式以及对被调用函数进 行声明,形参和实参的概念及在函数调用时的数据传递,函数的返回值及返回语 句的使用。 §7.3 函数的嵌套调用(2 学时):讲解了嵌套调用的概念,并且举了一个嵌 套调用的例子。 §7.4 函数的递归调用(2 学时):递归调用的概念,应用。 §7.5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2 学时):通过举例讲解了数组元素做函数实参的 函数调用过程,以及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进行函数调用的过程。 §7.6 变量的存储属性(2 学时):讲解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并且利用全局变量进行程序设计来增加函数间数据联系的渠道,变量的两种存储 方式以及四种存储类别的定义与使用。 §7.7 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1 学时):讲解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的定义形式 与示例。 考核要求:理解函数调用程序的执行过程,能够利用函数调用设计程序,掌 握变量存储类别的定义与使用。 第 8 章 指针 教学要点:通过讲解指针和指针变量的概念,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指针作为
函数参数进行函数调用的程序的基础上,能够利用指针方法设计程序。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8.1指针变量的定义与使用(2学时):地址、指针和指针变量的概念,指 针变量的定义和引用方式,指针变量作为函数参数进行函数调用的例子。 §8.2通过指针引用数组(4学时):通过指针引用数组元素的例子,数组名 作为函数参数进行函数调用,指向一维和二维数组的指针 §8.3通过指针引用字符串(2学时):字符串的表示形式,用字符串指针作 函数参数进行函数调用的例子。 §8.4指向函数的指针和返回指针值的函数(2学时):用函数指针变量调用 函数的过程,用指向函数的指针作函数参数调用函数的过程:返回指针值函数的 定义及其应用。 §8.5指针数组和多重指针(2学时):指针数组的定义形式及其应用,指向 指针的指针的定义形式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理解指针和指针变量的概念,理解指针作为函数参数进行函数调 用的程序的执行过程,能够利用指针方法设计程序。 第9章自定义数据类型 教学要点:通过讲解结构体的概念,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用户自定义数据类 型的定义和使用,并能通过对结构体的操作来处理复杂数据程序。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9.1结构体变量的定义与使用(1学时):建立结构体类型,定义结构体变 量,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和引用方式。 §9.2结构体数组(2学时):定义结构体数组,结构体数组应用举例。 §9.3结构体指针(2学时):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指向结构体数组的指 针,结构体变量和指针作为函数参数。 §9.4共用体筒介(1学时):共用体类型的定义与使用特点。 考核要求:理解结构体类型、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方法,能够利用结构 体和指针的结合进行简单程序设计
函数参数进行函数调用的程序的基础上,能够利用指针方法设计程序。 教学时数:12 学时。 教学内容: §8.1 指针变量的定义与使用(2 学时):地址、指针和指针变量的概念,指 针变量的定义和引用方式,指针变量作为函数参数进行函数调用的例子。 §8.2 通过指针引用数组(4 学时):通过指针引用数组元素的例子,数组名 作为函数参数进行函数调用,指向一维和二维数组的指针。 §8.3 通过指针引用字符串(2 学时):字符串的表示形式,用字符串指针作 函数参数进行函数调用的例子。 §8.4 指向函数的指针和返回指针值的函数(2 学时):用函数指针变量调用 函数的过程,用指向函数的指针作函数参数调用函数的过程;返回指针值函数的 定义及其应用。 §8.5 指针数组和多重指针(2 学时):指针数组的定义形式及其应用,指向 指针的指针的定义形式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理解指针和指针变量的概念,理解指针作为函数参数进行函数调 用的程序的执行过程,能够利用指针方法设计程序。 第 9 章 自定义数据类型 教学要点:通过讲解结构体的概念,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用户自定义数据类 型的定义和使用,并能通过对结构体的操作来处理复杂数据程序。 教学时数:6 学时。 教学内容: §9.1 结构体变量的定义与使用(1 学时):建立结构体类型,定义结构体变 量,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和引用方式。 §9.2 结构体数组(2 学时):定义结构体数组,结构体数组应用举例。 §9.3 结构体指针(2 学时):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指向结构体数组的指 针,结构体变量和指针作为函数参数。 §9.4 共用体简介(1 学时):共用体类型的定义与使用特点。 考核要求:理解结构体类型、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方法,能够利用结构 体和指针的结合进行简单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