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的难点:螺栓连接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齿轮传动1.齿轮的失效形式理解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了解2.齿轮材料及热处理齿轮的润滑、精度选择及齿轮的结构;了解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和受力3.齿轮传动的精度11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分析。4度计算本章的重点: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与强度计5.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弯曲强算。度计算本章的难点:各类齿轮的综合受力分析。6.圆柱齿轮材料和参数的选取蜗杆传动了解蜗杆传动类型、特点、应用,工作原理、1.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运动特点。2.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12本章的重点: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设计准1尺寸测、材料选择、强度计算特点。3.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本章的难点: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掌握V带受力分析,理解弹性滑动、失效形带传动式和设计准则等概念;掌握V带传动的设计1.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131计算。2.带的应力分析本章的重点: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3.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析。了解轴的分类、受力及结构特点;掌握轴的轴强度计算;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了解联轴器1.轴的功用及类型的类型与用途。1422.轴的结构设计本章的重点:轴的结构设计及转轴的强度计3.轴的强度计算算。4.联轴器的类型和应用本章的难点:轴的结构设计。了解滚动轴承的类型、结构、代号、失效形滚动轴承式、计算准则、额定动载荷、当量动载荷、1.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和特点额定寿命等概念;初步掌握滚动轴承寿命计1542.滚动轴承的代号算。3.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本章的重点:滚动轴承的类型、结构、代号,4.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及组合设计。9
9 本章的难点:螺栓连接的受力分析和强度 计算。 11 齿轮传动 1.齿轮的失效形式 2.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3.齿轮传动的精度 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 度计算 5.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弯曲强 度计算 6.圆柱齿轮材料和参数的选取 理解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了解 齿轮的润滑、精度选择及齿轮的结构;了解 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和受力 分析。 本章的重点: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与强度计 算。 本章的难点:各类齿轮的综合受力分析。 4 12 蜗杆传动 1.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2.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 尺寸 3.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 4. 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了解蜗杆传动类型、特点、应用,工作原理、 运动特点。 本章的重点: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设计准 则、材料选择、强度计算特点。 本章的难点: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1 13 带传动 1.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2.带的应力分析 3.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掌握 V 带受力分析,理解弹性滑动、失效形 式和设计准则等概念;掌握 V 带传动的设计 计算。 本章的重点: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 析。 1 14 轴 1.轴的功用及类型 2.轴的结构设计 3.轴的强度计算 4.联轴器的类型和应用 了解轴的分类、受力及结构特点;掌握轴的 强度计算;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了解联轴器 的类型与用途。 本章的重点:轴的结构设计及转轴的强度计 算。 本章的难点:轴的结构设计。 2 15 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2.滚动轴承的代号 3.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 4.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了解滚动轴承的类型、结构、代号、失效形 式、计算准则、额定动载荷、当量动载荷、 额定寿命等概念;初步掌握滚动轴承寿命计 算。 本章的重点:滚动轴承的类型、结构、代号, 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及组合设计。 4
本章的难点:凌动轴承的当量动载荷计算。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理论推导与素材展示相结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以案例教学为主,注重工程项自的引入;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与研讨。课后作业:每一章节课后留有保证巩固学习内容的课后作业,并全批改,及时反馈,每周固定安排答疑时间。习题课:通过习题实例分析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纠正错误,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研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紧扣住教材内容,密切联系教学素材,对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间题,激发学生去思考、讨论,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助于化解重点,突破难点。四、课程思政内容1.通过梳理机械工程技术发展脉络,阐述中国机械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事业的情怀;2.在案例介绍过程中,穿插引用播放《大国重器》等视频资料,增强学生使命感与荣誉感;通过对机械科学前沿技术的介绍与分析,阐述我国目前技术发展状况、不足以及科研工作者不屈不挠的赶超精神;3.介绍平面连杆、凸轮、齿轮、蜗杆传动、带传动、轴系等典型机构、零部件在工程及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生活;4.在机构的设计与机械零部件设计过程中展示各个环节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相互配合、团队协作的工匠精神,强调作为一名设计工程师应具有的责任与担当。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课堂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注重工程项目的引入,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作业的数量按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与听课时间之比为1:1安排,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设计计算及实践制作方面的内容,通过实际制作使学生将所学更好的应用,提高学生们的工程意识与工程技能。对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对重点、难点章节(如:用图解法进行连杆机构的设计、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齿轮10
10 本章的难点:滚动轴承的当量动载荷计算。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理论推导与素材展示相结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及 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以案例教学为主,注重工程项目的引入;重 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与研讨。 课后作业:每一章节课后留有保证巩固学习内容的课后作业,并全批改,及时反馈,每 周固定安排答疑时间。 习题课:通过习题实例分析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纠正 错误,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课堂研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紧扣住教材内容,密切联系教学素材,对一节课的重 点和难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讨论,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助于化解重点,突破难 点。四、课程思政内容 1.通过梳理机械工程技术发展脉络,阐述中国机械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事 业的情怀; 2.在案例介绍过程中,穿插引用播放《大国重器》等视频资料,增强学生使命感与荣誉 感;通过对机械科学前沿技术的介绍与分析,阐述我国目前技术发展状况、不足以及科研工 作者不屈不挠的赶超精神; 3.介绍平面连杆、凸轮、齿轮、蜗杆传动、带传动、轴系等典型机构、零部件在工程及 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生活; 4.在机构的设计与机械零部件设计过程中展示各个环节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一丝不苟、 相互配合、团队协作的工匠精神,强调作为一名设计工程师应具有的责任与担当。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注重工程项目的引入,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 作业的数量按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与听课时间之比为 1:1 安排,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设计计算及实践制作方面的内容,通过实际制作使学生将所学更好的应 用,提高学生们的工程意识与工程技能。对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 课内讲评作业。 对重点、难点章节(如:用图解法进行连杆机构的设计、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齿轮
传动的设计、轴的结构设计等)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内容要做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实验课的学时数不能少于表中规定的时数。在条件具备情况下,鼓励教师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工程案例教学、工程实践项目引入等创新手段教学。六、课程成绩评定(说明:成绩组成部分,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等。)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成绩比例(%)备注学习表现30课堂互动、纪律、作业等口闭卷M开70期末考试考试(笔试)卷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杨可桢、程光蕴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参考书:王大康主编,《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8。八、编制与审核负责人工作内容完成时间李一鸣2024年6月编制(任课教师)审核(学科、专业负2024年8月黄瓦责人)彭宝茂2024年8月批准(主管院长)11
11 传动的设计、轴的结构设计等)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内容要做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实验课的学时数 不能少于表中规定的时数。在条件具备情况下,鼓励教师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工程案例教 学、工程实践项目引入等创新手段教学。 六、课程成绩评定 (说明:成绩组成部分,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等。)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 成绩比例(%) 备注 学习表现 课堂互动、纪律、作业等 30 期末考试 考试(笔试) 70 □闭卷 □√ 开 卷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 杨可桢、程光蕴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 参考书: 王大康主编,《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8。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李一鸣 2024 年 6 月 审核(学科、专业负 责人) 2024 年 8 月 批准(主管院长) 2024 年 8 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编码ME322b机械制造技术基础BFundamentals OfMechanical英文名称考核方式口考试√考查ManufacturingTechnologyB口公共必修课学分1口专业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口专业选修课32总学时√补修课口其他口本研一体化课程口特色课程口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课程特点实验学时0口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口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工程制图等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机械类专业研究生补修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基础教育必修课程,可以作为机械类专业研究生的补修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主要的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相关装备知识具有根据功能需求、生产批量、现有生产条件等综合因素正确地选择毛坏和加工方法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切削成形工艺知识及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知识,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工艺原理知识,依据工艺过程控制知识,对制造过程中或12
1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B 课程编码 ME322b 英文名称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B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他_ 学分 1 总学时 32 课程特点 □本研一体化课程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工程制图等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机械类专业研究生补修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基础教育必修课程,可以 作为机械类专业研究生的补修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主要的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相关装备知识, 具有根据功能需求、生产批量、现有生产条件等综合因素正确地选择毛坯和加工方法的初步 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切削成形工艺知识及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知识,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规 程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工艺原理知识,依据工艺过程控制知识,对制造过程中或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工件质量间题,特别是工艺缺陷,进行初步的成因分析和工艺改进能力。课程以讲授为主。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讨论与实验等,使学生理解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制造领域相关工作打下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理论部分序号学时教学内容提要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了解课程性质、内容、地第一节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11作用位和要求。第二节机械制造过程及机械制造系统第二章机械加工及设备的基础理论第一节金属切削基本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2第二节技术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3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第三节金属切削过程第四节切削力、切削热与切削温度第三章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及刀具的选择第一节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掌握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概念;第二节刀具材料3掌握刀具材料、刀具角度和切2第三节切削液削用量等选择方法第四节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第五节切削用量的选择第四章车削加工及普通车床了解CA6140车床的性能、掌握第一节概述4机床传动系统的分析方法、了2第二节CA6140卧式车床及传动系统解车床的典型结构第三节CA6140卧式车床主要结构第五章其他典型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铣削加工与设备第一节了解常用的平面、孔等加工机第二节钻削加工与设备54床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他加第三节镗削加工与设备工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等第四节齿轮加工及设备第五节特种加工第六章磨削了解砂轮的特性、了解磨削过2第一节砂轮的特性与选择程及磨削的特点13
13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工件质量问题,特别是工艺缺陷,进行初步的成因分析和工艺改进能力。 课程以讲授为主。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讨论与实验等,使学生理解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制造领域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 作用 第二节 机械制造过程及机械制造系统 了解课程性质、内容、地 位和要求。 1 2 第二章 机械加工及设备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金属切削基本知识 第二节 技术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金属切削过程 第四节 切削力、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 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 3 3 第三章 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及刀具的选择 第一节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第二节 刀具材料 第三节 切削液 第四节 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 第五节 切削用量的选择 掌握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概念; 掌握刀具材料、刀具角度和切 削用量等选择方法 2 4 第四章 车削加工及普通车床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CA6140 卧式车床及传动系统 第三节 CA6140 卧式车床主要结构 了解 CA6140 车床的性能、掌握 机床传动系统的分析方法、了 解车床的典型结构 2 5 第五章 其他典型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 第一节 铣削加工与设备 第二节 钻削加工与设备 第三节 镗削加工与设备 第四节 齿轮加工及设备 第五节 特种加工 了解常用的平面、孔等加工机 床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他加 工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等 4 6 第六章 磨削 第一节 砂轮的特性与选择 了解砂轮的特性、了解磨削过 程及磨削的特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