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讲解类的数据成员的访问特性时,通过讲解对数据的保护,教育学生要保护国家财产,维护国家荣誉,建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在讲解继承与派生时,告诉学生中华民族有很多的传统美德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说明:本课程支撑的知识获得、科研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1.在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等教学环节来达到本课程的目的。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讲授方式多样化,可采用提问、师生互动、课堂测验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成情况通过课堂测验以及期末考试来评价。2.在科研实践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和相关练习、师生互动、课堂测验、期末考试等形式来达成并评价。3.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通过实例操作和案例学习与分析、师生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课堂测验、期末考试等形式来评价。六、课程成绩评定(说明:成绩组成部分,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等。)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高级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重要内容。考试方式采取闭卷方式。能力目标达成评价与考核总成绩中,书面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上课中的出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课堂练习、测验及作业、研讨等)占40%,总分100分。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陈维兴,林小茶.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10参考书:谭浩强.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7陈维兴,林小茶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第4版)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104
4 2. 在讲解类的数据成员的访问特性时,通过讲解对数据的保护,教育学生要保护国家 财产,维护国家荣誉,建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 在讲解继承与派生时,告诉学生中华民族有很多的传统美德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光大的。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说明:本课程支撑的知识获得、科研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达成 与评价方式) 1. 在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等教学环节来达到本课程的目的。以 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 质量和效率。讲授方式多样化,可采用提问、师生互动、课堂测验等形式,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达成情况通过课堂测验以及期末考试来评价。 2. 在科研实践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和相关练习、师生互动、课 堂测验、期末考试等形式来达成并评价。 3. 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通过实例操作和案例学习与分析、师生互动来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课堂测验、期末考试等形式来评价。 六、课程成绩评定 (说明:成绩组成部分,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等。)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 期末考试成绩占 60%,平时成绩占 40%。 高级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 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重要内容。考试方式采取闭卷方式。能力目标达成评价与考核总成绩中, 书面考试成绩占 60%,平时成绩(上课中的出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课堂练习、测验及 作业、研讨等)占 40%,总分 100 分。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 陈维兴, 林小茶.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第 4 版)[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18.10. 参考书: 谭浩强.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 2 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7. 陈维兴, 林小茶.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第 4 版)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10
八、编制与审核工作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钟建琳2024年6月编制(任课教师)审核(学科、专业负2024年8月Q责人)彭宝茂2024年8月批准(主管院长)5
5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钟建琳 2024 年 6 月 审核(学科、专业负 责人) 2024 年 8 月 批准(主管院长) 2024 年 8 月
《机械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编码ME307机械设计基础(2)Mechanical Design英文名称考核方式口考试口考查Basis口公共必修课学分2口专业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口专业选修课32总学时口补修课口其他口本研一体化课程口特色课程口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0课程特点实验学时口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口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机械工程、机械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学习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习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2.能力:①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②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3.认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6
6 《机械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2) 课程编码 ME307 英文名称 Mechanical Design Basis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他_ 学分 2 总学时 32 课程特点 □本研一体化课程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高等数学、工程制图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机械工程、机械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 本方法;学习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 基本方法。 2.能力:①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②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③具有通过 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3.认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 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 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理论部分序号学时教学内容提要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重点掌握学习的绪论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和考核手段。.课程研究对象、基本要求和内容本章的重点: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重点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计算及平面低副机构和平面高副机构的速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度分析方法:速度瞬心法。1.运动副分类23本章的重点:运动副的概念、机构运动简图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3.自由度计算由度的计算及机构速度分析的瞬心方法。本章的难点: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演化;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区并存在的条件、压力角,传动角、最小传动角、死点等基本概念;掌握连杆机构设计方法;平面连杆机构本章的重点: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曲1.平面连杆机构基本类型及应用柄存在条件、传动角、死点、急回运动、行332.连杆机构基本特性程速比系数、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3.平面连杆机构设计方法本章的难点:曲柄存在条件的杆长关系式的全面分析、平面多杆机构的传动角和平面四杆机构最小传动角的确定、平面铰链四杆机构运动连续性的判断了解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常用运动规律;重点掌握倒转法在求解压力角及任意位置凸轮机构位移中的应用。1.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本章的重点:推杆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其2.常用运动规律选择原则、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廊曲线的设243.压力角、基圆半径计、凸轮基圆半径与压力角及自锁的关系、4.凸轮轮廊曲线的图解法设计凸轮机构的设计。本章的难点:凸轮廊线设计中所应用的“反转法”原理和压力角的概念。7
7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绪论 课程研究对象、基本要求和内容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重点掌握学习的 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和考核手段。 本章的重点: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 2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1.运动副分类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自由度计算 重点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 计算及平面低副机构和平面高副机构的速 度分析方法:速度瞬心法。 本章的重点:运动副的概念、机构运动简图 的绘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 由度的计算及机构速度分析的瞬心方法。 本章的难点: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 3 平面连杆机构 1.平面连杆机构基本类型及应用 2.连杆机构基本特性 3.平面连杆机构设计方法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演化;掌握 平面连杆机构区并存在的条件、压力角,传 动角、最小传动角、死点等基本概念;掌握 连杆机构设计方法; 本章的重点: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曲 柄存在条件、传动角、死点、急回运动、行 程速比系数、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本章的难点:曲柄存在条件的杆长关系式 的全面分析、平面多杆机构的传动角和平 面四杆机构最小传动角的确定、平面铰链 四杆机构运动连续性的判断 3 4 凸轮机构 1.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 2.常用运动规律 3.压力角、基圆半径 4.凸轮轮廓曲线的图解法设计 了解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常用运动规律; 重点掌握倒转法在求解压力角及任意位置 位移中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推杆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其 选择原则、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曲线的设 计、凸轮基圆半径与压力角及自锁的关系、 凸轮机构的设计。 本章的难点:凸轮廓线设计中所应用的“反 转法”原理和压力角的概念。 2
掌握标准齿轮基本参数计算,一对标准齿轮齿轮机构齿合传动特性;了解变位齿轮,斜齿轮、圆1.齿轮机构特点和类型锥齿轮、蜗轮蜗杆传动特点。2.齿廊啮合基本定律本章的重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533.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基本尺寸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4.渐开线齿廓啮合本章的难点:共轭齿廊的确定;一对轮齿的5.渐开线齿轮加工原理啮合过程;变位齿轮传动;斜齿轮和锥齿轮的当量齿轮和当量齿数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了解轮系功用。轮系本章的重点:周转轮系及复合轮系传动比的61.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2计算。2.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本章的难点:如何将复合轮系正确划分为各基本轮系。掌握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方法,飞轮简易速度波动及其调节设计方法。1.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7本章的重点: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防法本章的难点:计算飞轮转动惯量时最大盈亏2.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功的计算方法,掌握动平衡,静平衡计算方法。了解飞轮结构的设计。回转体的平衡81.静平衡的计算本章的重点: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和1方法。2.动平衡的计算本章的难点:刚性转子动平衡概念的建立。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了解机械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掌握机械零1.机械零件的强度9件的主要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了解载荷12.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和应力的类型;3.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了解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各种联接件和主连接要失效形式;熟悉各种螺纹联接的结构形1.螺纹参数式;掌握受横向和轴向载荷螺栓组联结的强102.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3度计算。件本章的重点:螺栓连接的类型和结构、预紧3.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与防松、失效形式。00
8 5 齿轮机构 1.齿轮机构特点和类型 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3.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基本尺寸 4.渐开线齿廓啮合 5.渐开线齿轮加工原理 掌握标准齿轮基本参数计算,一对标准齿轮 啮合传动特性;了解变位齿轮,斜齿轮、圆 锥齿轮、蜗轮蜗杆传动特点。 本章的重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 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 本章的难点:共轭齿廓的确定;一对轮齿的 啮合过程;变位齿轮传动;斜齿轮和锥齿轮 的当量齿轮和当量齿数。 3 6 轮系 1.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2.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 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了解 轮系功用。 本章的重点:周转轮系及复合轮系传动比的 计算。 本章的难点:如何将复合轮系正确划分为各 基本轮系。 2 7 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1.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 方法 2.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 掌握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方法,飞轮简易 设计方法。 本章的重点: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 本章的难点:计算飞轮转动惯量时最大盈亏 功的计算方法。 1 8 回转体的平衡 1.静平衡的计算 2.动平衡的计算 掌握动平衡,静平衡计算方法。了解飞轮结 构的设计。 本章的重点: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和 方法。 本章的难点:刚性转子动平衡概念的建立。 1 9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1.机械零件的强度 2.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3.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了解机械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掌握机械零 件的主要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了解载荷 和应力的类型; 1 10 连接 1.螺纹参数 2.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 件 3.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了解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各种联接件和主 要失效形式;熟悉各种螺纹联接的结构形 式;掌握受横向和轴向载荷螺栓组联结的强 度计算。 本章的重点:螺栓连接的类型和结构、预紧 与防松、失效形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