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大纲规范编制的通知第一部分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11《工程制图I》课程教学大纲12《工程制图II》课程教学大纲22《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3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9《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49《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60第二部分专业教育课程.68《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69《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7988《电气控制与PLCA》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97《智能检测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106《智能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15《精密传动与智能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23《机器视觉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33《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43153《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智能装备及智能产品》课程教学大纲163《智能生产计划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74《智能工厂集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83《工业互联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196《云制造与工业大数据》课程教学大纲204217《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课程教学大纲《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29《快速成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36《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247
目 录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大纲规范编制的通知 . 1 第一部分 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 . 11 《工程制图 I》课程教学大纲 . 12 《工程制图 II》课程教学大纲 . 22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32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39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 49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 60 第二部分 专业教育课程 . 68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69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79 《电气控制与 PLC A》课程教学大纲 . 88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97 《智能检测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 106 《智能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115 《精密传动与智能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123 《机器视觉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133 《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143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153 《智能装备及智能产品》课程教学大纲 . 163 《智能生产计划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174 《智能工厂集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183 《工业互联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196 《云制造与工业大数据》课程教学大纲 . 204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C》课程教学大纲 . 217 《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 229 《快速成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236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 247
《智能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256.266《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76《沟通与协调》课程教学大纲《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85.296《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307《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316《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328《嵌入式原理与应用B》课程教学大纲336《MATLAB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47《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357《机电产品创新设计B》课程教学大纲367《柔性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375《制造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82第三部分应用创新实践环节课程..390《工程训练A》课程教学大纲391《零部件测绘实训》课程教学大纲,.399《机械设计软件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406《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41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422《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A》课程教学大纲428《电工电子基础实训》课程教学大纲435《电工实习A》课程教学大纲:445《智能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454《数字化工艺仿真》课程教学大纲462..472《数字化工厂仿真》课程教学大纲,《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477《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482《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492
《智能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 256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266 《沟通与协调》课程教学大纲 . 276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285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 296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307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316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 328 《嵌入式原理与应用 B》课程教学大纲 . 336 《MATLAB 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 347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 357 《机电产品创新设计 B》课程教学大纲 . 367 《柔性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 375 《制造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382 第三部分 应用创新实践环节课程 . 390 《工程训练 A》课程教学大纲 . 391 《零部件测绘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 399 《机械设计软件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 406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 41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422 《电气控制与 PLC 课程设计 A》课程教学大纲 . 428 《电工电子基础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 435 《电工实习 A》课程教学大纲 . 445 《智能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454 《数字化工艺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 462 《数字化工厂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 472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 477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482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492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大纲规范编制的通知各二级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规定课程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为进一步落实OBE教育理念,规范教学管理,现进一步开展教学大纲规范编制工作。具体要求如下:一、修订要点(一)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要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自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保持一致,其贡献度的数值要与关系矩阵中的支撑度相匹配,避免出现贡献度相同,而支撑度不同的现象。(二)学时分配依托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中的学分、总学时、课堂教学学时、课内实践学时要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进程计划表学分、学时保持一致,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要科学合理。(三)明确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及标准课程考核评价要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大纲中须明确每一个课程目标所要采用的评价方式,这将直接影响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计算。二、工作要求(一)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根据上述要求,各1
1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大纲规范编制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规定课程内容、体系、 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 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为进 一步落实 OBE 教育理念,规范教学管理,现进一步开展教学大纲 规范编制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修订要点 (一)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 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要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目标与毕 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保持一致,其贡献度的数值要与关系矩阵 中的支撑度相匹配,避免出现贡献度相同,而支撑度不同的现象。 (二)学时分配依托培养方案 教学大纲中的学分、总学时、课堂教学学时、课内实践学时 要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进程计划表学分、学时保持一致,各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要科学合理。 (三)明确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及标准 课程考核评价要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大纲中须明确每一 个课程目标所要采用的评价方式,这将直接影响课程目标达成度 的计算。 二、工作要求 (一)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根据上述要求,各
专业建设负责人牵头组织本专业全体专任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模板(附件)对原有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全面修订,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30日。(二)各二级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牵头组织专业建设负责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专业(课程)骨干教师,审核本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大纲,及时发现问题并切实整改,完成时间为2024年5月31日。(三)课程教学大纲经学院审核后,于2024年6月15日前,提交至教务处李婉琦老师。附件:课程教学大纲(模板)教务处、评建与发展规划处、质量管理办公室2024年1月18日
2 专业建设负责人牵头组织本专业全体专任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 模板(附件)对原有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全面修订,截止时间为 2024 年 4 月 30 日。 (二)各二级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牵头组织专业建设 负责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专业(课程)骨干教师, 审核本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大纲,及时发现问题并切实整改,完成 时间为 2024 年 5 月 31 日。 (三)课程教学大纲经学院审核后,于 2024 年 6 月 15 日前, 提交至教务处李婉琦老师。 附件: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教务处、评建与发展规划处、质量管理办公室 2024 年 1 月 18 日
附件《××××》课程教学大纲(小二、黑体,加粗,居中,段前0.5行,段后1行)一、课程基本信息(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中文名称)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编码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考核方式总学时学分课堂教学学时先修课程课内实践学时后续课程第学期(学院全称,不能简略)开课学期开课单位xx专业:××专业:×x专业:适用专业×x级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依据课程类别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应用创新实践环节。课程性质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组选课程-1、专业组选课程-2、专业组选课程-3、专业任选课程、集中实践、分类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践(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考核方式包括:考试、考查。二、课程简介(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课程简介须包含以下要素:1.简要介绍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以及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所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2.简述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分工与联系:概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其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3.介绍课程主要特点。....(课程简介宇数限定在300字左右为宜:正文字体为小四宋体,1.5倍行距,首行编进两字符。)3
3 附件 《××××》课程教学大纲 (小二、黑体,加粗,居中,段前 0.5 行,段后 1 行) 一、课程基本信息(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 0.5 行,段后 0.5 行)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考核方式 总学时 学分 课堂教学学时 先修课程 课内实践学时 后续课程 开课学期 第 学期 开课单位 (学院全称,不能简略) 适用专业 ××专业;××专业;××专业; 编写依据 ××级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类别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应用创 新实践环节。 课程性质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必修 课程、专业组选课程-1、专业组选课程-2、专业组选课程-3、专业任选课程、集中实践、 分类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践(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 考核方式包括:考试、考查。 二、课程简介(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 0.5 行,段后 0.5 行) 课程简介须包含以下要素: 1.简要介绍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以及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所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 力。 2.简述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分工与联系;概述 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其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3.介绍课程主要特点。 . (课程简介字数限定在 300 字左右为宜;正文字体为小四宋体,1.5 倍行距,首行缩进两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