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中学2014205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 初一年级语文试题卷 (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曹阳) 1)山际见来烟, 云从窗里出。 2)夜发清溪向三峡, 3)《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画面的两句诗 是 凭君传语报平安 5)看待别人的进步,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正如《孙权劝学》中所说的 明月来相照。 7)此夜曲中闻折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 ren sheng ding fei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by( )下,发扬滋长! 3)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whui( )和耻辱! 4)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 feng mang bi lu(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过不断的试验,反复的推敲,关键难题一旦被攻克,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C.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郁积在诗人心中的“愁”抒发得淋漓尽致 D.班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德高望重的小华担任班长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成份赘余:删掉″的原 因") B.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N流感不再扩散。(搭配不当:去 掉“不再”或“不”,或将“不再”改为“继续”) C.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 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歧义:“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 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 发生。(语序不当:应将“全国各地”调整到句首。)
1 前山中学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 初一年级语文试题卷 一、(24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曹阳) 1)山际见来烟, 。 ,云从窗里出。 2)夜发清溪向三峡, 。 3 )《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画面的两句诗 是: , 。 4) ,凭君传语报平安。 5 ) 看 待 别 人 的 进 步 , 我 们 要 有 发 展 的 眼 光 : 正 如 《 孙 权 劝 学 》 中 所 说 的 “ , 。” 6) ,明月来相照。 7)此夜曲中闻折柳,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 rén shēng dǐng fèi 2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 bǔ yù ( )下,发扬滋长! 3 )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 wū huì ( )和耻辱! 4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fēng máng bì lù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 ....的责任。 B.经过不断的试验,反复的推敲,关键难题一旦被攻克,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了。 C.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郁积在诗人心中的“愁”抒发得淋漓尽致 .... 。 D.班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德高望重 ....的小华担任班长。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成份赘余:删掉"的原 因") B.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 H1N1 流感不再扩散。(搭配不当:去 掉“不再”或“不”,或将“不再”改为“继续”) C.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 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歧义:“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 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 发生。(语序不当:应将“全国各地”调整到句首。)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痕如玲珠,我们悲同安级,该成,患 患璞璨的项链 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撒 播,培育出一个五彩的花坛 、(46分) )(10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 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6.下列文句中对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未尝(曾经)识书具 收族(团结族人)为意 B.并自(自己)为其名 自是(从此)指物作诗立就 C.稍稍(悄悄地)宾客其父 不能称(相称)前时之闻 D.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 固(本来)众人 7.(1)句子翻译:(2分)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2)本文方仲永天资聪颖却终未有成,《孙权劝学》中吕蒙军务繁忙却能学有所成,请 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其中的原因。(2分)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B.本文暗藏对比,如仲永前后变化对比、仲永的天资与同龄人对比、父亲贪利与乡人 对比等,这些对比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C.本文先叙后议,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依次写方仲永五岁时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时的状况和又过七年后“泯然众人”的结局。 D.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 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二)(9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鉻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 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2
2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 分)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连成一串 串璀璨的项链; , , ;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撒 播,培育出一个五彩的花坛。 二、(46 分) (一)(10 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 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6.下列文句中对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未尝.(曾经)识书具 收族..(团结族人)为意 B.并自.(自己)为其名 自是..(从此)指物作诗立就 C.稍稍..(悄悄地)宾客其父 不能称.(相称)前时之闻 D.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 固.(本来)众人 7.(1)句子翻译:(2 分)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2)本文方仲永天资聪颖却终未有成,《孙权劝学》中吕蒙军务繁忙却能学有所成,请 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其中的原因。(2 分)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B.本文暗藏对比,如仲永前后变化对比、仲永的天资与同龄人对比、父亲贪利与乡人 对比等,这些对比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C.本文先叙后议,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依次写方仲永五岁时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时的状况和又过七年后“泯然众人”的结局。 D.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 “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二)(9 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臵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 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解释加点词语。(3分) 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C.尔安敢轻吾射 10.翻译(3分)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三)(10分) 最后一课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 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 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 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 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 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二)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一一他们已 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一一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一一你 们走吧。” 12.选段(一)写韩麦尔先生精心挑选了新字帖挂在课桌上,这属于什么描写?你能理解其 良苦用心吗?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13.选段(二)中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 为()(3分)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 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14.结合全文,深入分析“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 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的表达效果。(4分)
3 9.解释加点词语。(3 分) 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C. 尔安.敢轻吾射 10.翻译(3 分)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三)(10分) 最后一课 (一)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 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 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 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 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 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二)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 12 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 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 们走吧。” 12. 选段(一)写韩麦尔先生精心挑选了新字帖挂在课桌上,这属于什么描写?你能理解其 良苦用心吗?请说说你的看法。(3 分) 13. 选段(二)中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 为( )(3 分)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 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14. 结合全文,深入分析“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 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的表达效果。(4分)
(四)(17分)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地打着字。 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清亮、宁静。心情, 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 意。我心里好生纳闷,嘀咕道:门上不是有门铃吗?为什么还要这样乱敲门? ③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他头发蓬乱, 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他是谁?想干什么? 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闪现。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并做好随时关上门的准备,问 道:“你找谁?” ④只见那人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抖抖颤颤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从里面 抽出一支递过来,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意,嗫嚅道:“同志,我是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 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⑤“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那根香烟,一脸狐疑地问道。 ⑥见我态度平和,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激动,脸涨得 更红了,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他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 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 孩子到您家看看吗?如果他看到城里人住上他爸爸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 自豪和幸福的。不知您能不能同意?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 我很难对孩子描述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一脸焦灼和企盼。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想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 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或者在报刊上发表 一篇小文章,不是也喜欢在儿子面前炫耀一番吗?那是一个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儿, 我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 ⑧这位民工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得连连称谢,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他忍不住说道 “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 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简直莫名其妙;还有的跟踪 我,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进了民工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 脸上一片喜悦,洋溢着一种明媚 ⑨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黝黑 的皮肤,结实的身体,一双眸子很亮。见到我,小男孩一副怯怯的样子,但看到我热情和蔼 地抚摸他的头,才放松下来。他父亲在一旁堆着一脸的歉意,不停地说道:“乡下孩子,不 懂事,请多包涵。”父子俩套上我递过去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上 木地板,他们好像生怕将木地板踩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我看到,此时,一只大手 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和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地显示 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 筑公司盖的。当时在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 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当时在砌这面墙的时候,这面墙上还留有一个洞口 和隔壁是相通的,为的是运送砖块、水泥、黄沙等施工材料,房屋建好后,这个洞口便被堵 上了。现在,我要是不说,你可一点也看不出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 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⑩0看得出,孩子的父亲在竭力向孩子描绘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一些细节,让儿子感受到
4 (四)(17 分)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地打着字。 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清亮、宁静。心情, 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 意。我心里好生纳闷,嘀咕道:门上不是有门铃吗?为什么还要这样乱敲门? ③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他头发蓬乱, 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他是谁?想干什么? 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闪现。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并做好随时关上门的准备,问 道:“你找谁?” ④只见那人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抖抖颤颤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从里面 抽出一支递过来,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意,嗫嚅道:“同志,我是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 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⑤“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那根香烟,一脸狐疑地问道。 ⑥见我态度平和,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激动,脸涨得 更红了,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他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 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 孩子到您家看看吗?如果他看到城里人住上他爸爸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 自豪和幸福的。不知您能不能同意?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 我很难对孩子描述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一脸焦灼和企盼。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想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 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或者在报刊上发表 一篇小文章,不是也喜欢在儿子面前炫耀一番吗?那是一个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儿, 我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 ⑧这位民工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得连连称谢,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他忍不住说道: “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 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简直莫名其妙;还有的跟踪 我,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进了民工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 脸上一片喜悦,洋溢着一种明媚。 ⑨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黝黑 的皮肤,结实的身体,一双眸子很亮。见到我,小男孩一副怯怯的样子,但看到我热情和蔼 地抚摸他的头,才放松下来。他父亲在一旁堆着一脸的歉意,不停地说道:“乡下孩子,不 懂事,请多包涵。”父子俩套上我递过去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上 木地板,他们好像生怕将木地板踩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我看到,此时,一只大手 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和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地显示 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 筑公司盖的。当时在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 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当时在砌这面墙的时候,这面墙上还留有一个洞口, 和隔壁是相通的,为的是运送砖块、水泥、黄沙等施工材料,房屋建好后,这个洞口便被堵 上了。现在,我要是不说,你可一点也看不出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 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⑩看得出,孩子的父亲在竭力向孩子描绘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一些细节,让儿子感受到
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 神情,只见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似乎又挺直了许多。面对此情此景 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看完了我的新居,两人亦步亦趋地退向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两只手 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 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没想到,在我看来 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我突然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 拉近了许多。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 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房子就妤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 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 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 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和城里人一样生活。 听了孩子的这番话,这位民工父亲情不自禁地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 父亲将腰杆努力地挺了挺。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感到高大了许多: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坚 强。(选自《读者》2010年第七期) 15.本文刻画民工父亲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手法(任写出其中两种)?请各举一例说 明,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6.“我”对民工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筛选出关键词作简要概括。(4分) (用“——”连接关键词。) 17.请从文中具体找出两组前后呼应的语句(须写明是第几段)。(4分) 18.结合全文,分点概括民工父亲“幸福”的含义。作者给标题中的“幸福”一词加上引号 有什么作用?(5分) 三、(50分) 19.请以《那次,我认识了你》为题,以本次学农活动中的教官、培训老师、班主任或跟班 老师(任选一人)为对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学习运用本学期所学的人物描写的多种手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5 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 神情,只见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似乎又挺直了许多。面对此情此景, 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看完了我的新居,两人亦步亦趋地退向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两只手, 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 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没想到,在我看来 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我突然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 拉近了许多。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 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 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 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 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和城里人一样生活。” 听了孩子的这番话,这位民工父亲情不自禁地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 父亲将腰杆努力地挺了挺。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感到高大了许多: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坚 强。(选自《读者》2010 年第七期) 15.本文刻画民工父亲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手法(任写出其中两种)?请各举一例说 明,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6.“我”对民工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筛选出关键词作简要概括。(4分) (用“——”连接关键词。) 17.请从文中具体找出两组前后呼应的语句(须写明是第几段)。(4分) 18.结合全文,分点概括民工父亲“幸福”的含义。作者给标题中的“幸福”一词加上引号 有什么作用?(5分) 三、(50 分) 19.请以《那次,我认识了你》为题,以本次学农活动 ....中的教官、培训老师、班主任或跟班 老师(任选一人)为对象,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学习运用本学期所学的人物描写的多种手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