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6.03 (总分:160分 时间:15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追求的风格是:淳朴恬淡,本色自然,外表平易,纯色内涵,形式似 ,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环,万 散勿成句 切记颟顸。我认为,这是很高的标准。我最不赞 雕琢,生造一些极为不自然的词 ,自以为美。 A.经营惨淡率意刻意顾影自怜B.不枝不蔓率意刻 意顾影自雄 C.经营惨淡刻意率意顾影自雄D.不枝不蔓率意 刻 意顾影自怜 【答案】A(本段文字出自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自序》。惨淡经营:形容 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不枝不蔓: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不芜杂。率意:任 由自己心性,悉心尽意。刻意:故意,特意。顾影自怜:张率《绣赋》:“顾影 自媚,窥镜自怜。”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含讽刺意)。顾盼自 雄: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宜家公司称,经过认证和测试,其产品符合玩具适用的安全标准。但是,在随 后的调查中,公司发现了安全标准尚未涉及的标准。 B.中国医改进入深水区,在众多领域无往不利的“互联网+”能否如人所愿,推 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医疗市场的社会化,答案不言自明 C.自首届全球环境峰会召开以来,缔结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协议的尝试一直受到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分担责任这一问题的困扰 D.今年七月Juno飞船将抵达木星,进入运行轨道后,飞船将以每分钟3次做自 转,并确保所有的设备以每小时400次的频率指向木星 【答案】C(A、语序不当,“经过认证和测试”应改为“经过测试和认证”。B 表意不明,“答案不言自明”应改为“答案不容乐观”。D、成分残缺,“将以 每分钟3次做自转”应改为“将以每分钟3次的频率做自转” 3.下列诗句与“胭脂洗出秋阶影”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环佩空归月夜魂 B.浅笔终留倩女魂 C.冰雪招来露彻魂 D.笛咽高亭断魂客 【答案】C(题干中诗句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为薛宝钗《咏白海棠》。 A句出自杜甫《咏怀古迹》。B句出自陈寅恪《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 福红梅图》。D句出自清代祖关《金山杂诗》) 4.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木构架建筑对屋顶的支承方式根本上不同于通常的西方三角形屋顶桁 ,屋顶的下凹曲面可使半筒形屋瓦严密结合, 从而防止雨水渗漏。 ①木构架由柱和梁组成。 ②梁有几层,其长度由下而上逐层递减。 ③与此相反,中国的框架则有明显的灵活性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 2016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6.03 (总分:160 分 时间: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我追求的风格是:淳朴恬淡,本色自然,外表平易,纯色内涵,形式似 散, ,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环,万 勿 ,切记颟顸。我认为,这是很高的标准。我最不赞 成 雕琢,生造一些极为不自然的词 句, ,自以为美。 A.经营惨淡 率意 刻意 顾影自怜 B.不枝不蔓 率意 刻 意 顾影自雄 C.经营惨淡 刻意 率意 顾影自雄 D.不枝不蔓 率意 刻 意 顾影自怜 【答案】A(本段文字出自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自序》。惨淡经营:形容 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不枝不蔓: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不芜杂。率意:任 由自己心性,悉心尽意。刻意:故意,特意。顾影自怜:张率《绣赋》:“顾影 自媚,窥镜自怜。”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含讽刺意)。顾盼自 雄: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 分) A.宜家公司称,经过认证和测试,其产品符合玩具适用的安全标准。但是,在随 后的调查中,公司发现了安全标准尚未涉及的标准。 B.中国医改进入深水区,在众多领域无往不利的“互联网+”能否如人所愿,推 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医疗市场的社会化,答案不言自明。 C.自首届全球环境峰会召开以来,缔结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协议的尝试一直受到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分担责任这一问题的困扰。 D.今年七月 Juno 飞船将抵达木星,进入运行轨道后,飞船将以每分钟 3 次做自 转,并确保所有的设备以每小时 400 次的频率指向木星。 【答案】C(A、语序不当,“经过认证和测试”应改为“经过测试和认证”。B、 表意不明,“答案不言自明”应改为“答案不容乐观”。D、成分残缺,“将以 每分钟 3 次做自转”应改为“将以每分钟 3 次的频率做自转”) 3.下列诗句与“胭脂洗出秋阶影”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 A.环佩空归月夜魂 B.浅笔终留倩女魂 C.冰雪招来露彻魂 D.笛咽高亭断魂客 【答案】C(题干中诗句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 37 回。为薛宝钗《咏白海棠》。 A 句出自杜甫《咏怀古迹》。B 句出自陈寅恪《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 福红梅图》。D 句出自清代祖关《金山杂诗》) 4.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中国木构架建筑对屋顶的支承方式根本上不同于通常的西方三角形屋顶桁 架, ,屋顶的下凹曲面可使半筒形屋瓦严密结合, 从而防止雨水渗漏。 ①木构架由柱和梁组成。 ② 梁有几层,其长度由下而上逐层递减。 ③ 与此相反,中国的框架则有明显的灵活性
④檩条,即支承椽的水平构件,被置于层层收缩的构架的肩部。 ⑤正是由于后者,西方建筑的直线形的坡屋顶才会有那样僵硬的外表。 ⑥通过对构架髙度与跨度的调整,可按需造出各种大小及不同弧度的屋顶。 A.③①⑥②④⑤ B.⑤③①⑥②④ C.③⑤①②④⑥D ⑤③①②④⑥ 【答案】D(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由③句中“与此相反”,可确定其前一句应 是⑤,由此排除A、C两项;从顶针效果看,原文最后一句是“屋顶的下凹曲面 可……”,由此可判断⑥句应在最后) 5对下面图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一项是(3分) 国家统计局2009—-2014年客运量统计表 指标(万人)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 客运总量220930921229923804035352631932695082976898 铁路客运量23507421059189337186226167609152451 公路客运量190819818534533557010328622030527382779081 水运客运量2629323535 25752 24556 2239222314 名航客运量391953539731936 9317 26769 3052 A.铁路客运量和民航客运量逐年增长,刺激了客运总量的递增 B.对持续攀升的公路客运量和水运客运量,2012年是一个拐点。 C.铁路客运量虽持续增长,但在客运总量中所占比例没有上升。 D.水运客运量与客运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后者取决于前者。 【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 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 当禹疏导江水的时候,人们却堆积瓦砾加以阻挡。等到治水的事业完成,功业建 立以后,给子孙万代带来了好处。禹目光远大,可是人们却没有谁知道这一点 所以,不可以跟普通的百姓商讨改变现状、进行创业开拓的大事,却可以跟他们 享受成功的快乐。 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 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 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使郑 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必无能矣。舟车之始见也, 三世然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 子产开始治理郑国时,让田地有沟渠疆界,让城邑、鄙野有规定的服色。人民 起怨恨地唱道;“我们有田亩,子产征军赋。我们有衣冠,子产收赋税。谁要杀 子产,我们去帮助。”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说:“我们有田亩,子产让它增 五谷。我们有子弟,子产对他们施教育。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假 使郑简公面对人民的诽谤非议,就不再任用子产,孔子了,那么国家一定无所成 就,子产一定无法施展才能了。舟、车开始出现的时候,人们都不习惯,过了三 代人们才感到习惯。开始做好事难道容易吗 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文侯知之,命主书曰: “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主书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书尽难攻中 山之事也。将军还走,北面再拜曰:“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当此
④ 檩条,即支承椽的水平构件,被置于层层收缩的构架的肩部。 ⑤ 正是由于后者,西方建筑的直线形的坡屋顶才会有那样僵硬的外表。 ⑥ 通过对构架高度与跨度的调整,可按需造出各种大小及不同弧度的屋顶。 A. ③①⑥②④⑤ B. ⑤③①⑥②④ C. ③⑤①②④⑥ D. ⑤③①②④⑥ 【答案】D(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由③句中“与此相反”,可确定其前一句应 是⑤,由此排除 A、C 两项;从顶针效果看,原文最后一句是“屋顶的下凹曲面 可……”,由此可判断⑥句应在最后) 5.对下面图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国家统计局 2009——2014 年客运量统计表 指标(万人)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客运总量 2209309 2122992 3804035 3526319 3269508 2976898 铁路客运量 235074 21059 189337 186226 167609 152451 公路客运量 1908198 1853453 3557010 3286220 3052738 2779081 水运客运量 26293 23535 25752 24556 22392 22314 名航客运量 39195 35397 31936 29317 26769 23052 A.铁路客运量和民航客运量逐年增长,刺激了客运总量的递增。 B.对持续攀升的公路客运量和水运客运量,2012 年是一个拐点。 C.铁路客运量虽持续增长,但在客运总量中所占比例没有上升。 D.水运客运量与客运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后者取决于前者。 【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 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 当禹疏导江水的时候,人们却堆积瓦砾加以阻挡。等到治水的事业完成,功业建 立以后,给子孙万代带来了好处。禹目光远大,可是人们却没有谁知道这一点。 所以,不可以跟普通的百姓商讨改变现状、进行创业开拓的大事,却可以跟他们 享受成功的快乐。 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 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 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使郑 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必无能矣。舟车之始见也, 三世然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 子产开始治理郑国时,让田地有沟渠疆界,让城邑、鄙野有规定的服色。人民一 起怨恨地唱道;“我们有田亩,子产征军赋。我们有衣冠,子产收赋税。谁要杀 子产,我们去帮助。”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说:“我们有田亩,子产让它增 五谷。我们有子弟,子产对他们施教育。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假 使郑简公面对人民的诽谤非议,就不再任用子产,孔子了,那么国家一定无所成 就,子产一定无法施展才能了。舟、车开始出现的时候,人们都不习惯,过了三 代人们才感到习惯。开始做好事难道容易吗? 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文侯知之,命主书曰: “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主书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书尽难攻中 山之事也。将军还走,北面再拜曰:“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当此
时也,论士殆之日几矣,中山之不取也,奚宜二箧哉?一寸而亡矣。文侯,贤主 也,而犹若此,又况於中主邪? 魏国攻打中山国,乐羊为将。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奇 功骄傲的神色。文侯察觉了这一点,就命令主管文书的官吏说。“群臣和宾客献 上的书信,都拿来进上。”主管文书的官吏搬着两箱书信进上来。文侯让乐将军 看这些书信。书信都是责难攻打中山国这件事的。乐将军转身退下几步,向北再 拜说:“攻下中山国,不是我的力量,是君主您的功劳啊。”乐羊攻打中山国的 时候,议论的人对这件事的危害一天比一无严重了,假使文侯相信了群臣宾客之 言,认为中山国不可取,那么,哪里用得着两箱书信呢?只需一寸长的书信就足 以让乐羊失去功劳了。文侯是贤明的君主,臣下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的君主呢? 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兴而对曰:“群臣 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者得志则不可。”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人 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 旁,而西门豹勿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 魏王无以应之。明日,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史起对 曰:“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 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史起敬诺,言之於王曰:“臣 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 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 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 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诚 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节选自《吕氏春秋·乐成》) 魏襄王跟臣子们一起喝酒,喝到正畅快的时候,魏王为臣子们祝酒,让臣子们都 能得志。史起站起来回答说:“臣子有的贤明有的不肖,贤明的人得志可以,不 肖的人得志就不可以。”魏王说:“让群臣都象西门豹当臣子那样。”史起回答 说;“魏国分配给人民土地,每户一百亩,邺地偏偏给二百亩,这说明那里的土 地不好。漳水在它的旁边,可是西门豹却不知利用,这说明他很愚蠢。知道这种 情况却不报告,这说明他不忠。愚蠢和不忠,不可效法。”魏王无话回答他。第 天,召来史起问他说,“漳水还可以灌溉邺的田地吗?”史起回答说:“可以 魏王说,“你何不替我去做这件事?。史起说;“我担心您不能做啊。”魏王说: 你如果真的能替我去做这件事,我全都听你的。”史超恭恭敬敬地答应了,并 对魏王说:“我去做这件事,那里的人民一定非常怨恨我,严重了会弄死我,次 之也会凌辱我。即使我被弄死或被凌辱,希望您派其他人继续完成这件事。”魏 王说;“好吧。”派他去当邺令。史起于是去邺开始了引漳工程,邺地的人民非 常怨恨史起,想要凌辱他,史起不敢出门,躲了起来。魏壬就派别人最终完成这 工程。水流到了田里,人民大大受益,一起歌颂他说;“邺地有贤令,此人是 史公。引漳水,灌邺田。古来盐碱地,能长稻和谷。”魏襄王可说是能对善于做 出决断了。如果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众人即使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6.对下列句了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 赋:征税 B.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 难:责难 C.史起兴而对曰 兴:高兴 D.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 遂:完成
时也,论士殆之日几矣,中山之不取也,奚宜二箧哉?一寸而亡矣。文侯,贤主 也,而犹若此,又况於中主邪? 魏国攻打中山国,乐羊为将。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 功骄傲的神色。文侯察觉了这一点,就命令主管文书的官吏说。“群臣和宾客献 上的书信,都拿来进上。”主管文书的官吏搬着两箱书信进上来。文侯让乐将军 看这些书信。书信都是责难攻打中山国这件事的。乐将军转身退下几步,向北再 拜说:“攻下中山国,不是我的力量,是君主您的功劳啊。”乐羊攻打中山国的 时候,议论的人对这件事的危害一天比一无严重了,假使文侯相信了群臣宾客之 言,认为中山国不可取,那么,哪里用得着两箱书信呢?只需一寸长的书信就足 以让乐羊失去功劳了。文侯是贤明的君主,臣下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的君主呢? 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兴而对曰: “群臣 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者得志则不可。”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人 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 旁,而西门豹勿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 魏王无以应之。明日,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 史起对 曰:“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 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史起敬诺,言之於王曰: “臣 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 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 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 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诚 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节选自《吕氏春秋·乐成》) 魏襄王跟臣子们一起喝酒,喝到正畅快的时候,魏王为臣子们祝酒,让臣子们都 能得志。史起站起来回答说:“臣子有的贤明有的不肖,贤明的人得志可以,不 肖的人得志就不可以。”魏王说:“让群臣都象西门豹当臣子那样。”史起回答 说;“魏国分配给人民土地,每户一百亩,邺地偏偏给二百亩,这说明那里的土 地不好。漳水在它的旁边,可是西门豹却不知利用,这说明他很愚蠢。知道这种 情况却不报告,这说明他不忠。愚蠢和不忠,不可效法。”魏王无话回答他。第 二天,召来史起问他说,“漳水还可以灌溉邺的田地吗?”史起回答说:“可以。” 魏王说,“你何不替我去做这件事?。史起说;“我担心您不能做啊。”魏王说: “你如果真的能替我去做这件事,我全都听你的。”史超恭恭敬敬地答应了,并 对魏王说:“我去做这件事,那里的人民一定非常怨恨我,严重了会弄死我,次 之也会凌辱我。即使我被弄死或被凌辱,希望您派其他人继续完成这件事。”魏 王说;“好吧。”派他去当邺令。史起于是去邺开始了引漳工程,邺地的人民非 常怨恨史起,想要凌辱他,史起不敢出门,躲了起来。魏壬就派别人最终完成这 一工程。水流到了田里,人民大大受益,一起歌颂他说;“邺地有贤令,此人是 史公。引漳水,灌邺田。古来盐碱地,能长稻和谷。”魏襄王可说是能对善于做 出决断了。如果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众人即使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6.对下列句了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 赋:征税 B. 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 难:责难 C. 史起兴而对曰 兴:高兴 D. 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 遂:完成
【答案】C(音xing,站起来)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 ①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如 ②愚与不忠,不可效也 ③主书举两箧以进 ④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D(①句中为介词,“同,跟”;②句中为连词,“和,同”。③句中 为连词,表承接;④句中为介词,“按照”。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3分) (2)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3分) (3)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3分) 【答案】(1)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 (2)(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 (3)如果(君王)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众人即使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9.作者感慨“夫开善岂易哉”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全文概括回答。(4分) 答: 【答案】(1)老百姓可与乐成,难与虑始:(2)力排众议、知人善任的贤君少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临江仙·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钟鼎山林”分别指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答案】钟鼎指做官,山林指退隐。借代。 (2)下阕画线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请简述。3分)
【答案】C(音 xīng,站起来)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的一项是(3 分) ①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 ②愚与不忠,不可效也 ③主书举两箧以进 ④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D(①句中为介词,“同,跟”;②句中为连词,“和,同”。③句中 为连词,表承接;④句中为介词,“按照”。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 (3 分) (2)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3 分) (3)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3 分) 【答案】⑴ 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 ⑵ (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 ⑶ 如果(君王)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众人即使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9.作者感慨“夫开善岂易哉”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全文概括回答。(4 分) 答: 【答案】⑴老百姓可与乐成,难与虑始;⑵力排众议、知人善任的贤君少。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0 分) 临江仙·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钟鼎山林”分别指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 分) 【答案】钟鼎指做官,山林指退隐。借代。 (2)下阕画线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请简述。3 分)
【答案】风雨之夜,两人挑灯不寐、联床夜话的画面。 (3)赏析“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的妙处?(4分) 【答案】这两句对仗工整,比喻巧妙:群山如黛,明水如镜。作者描绘如此明丽 的秋景,自问自答,委婉地表达了对佑之千里独行的宽慰, 【或:①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 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2分) 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 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2分) 【附录】 【注解】1、祐之:辛助,字祐之,辛次膺之孙。曾为钱塘县令。辛次膺字企李, 莱州人,政和二年进士,靖康初,奉亲来知浮梁,遂留居溪东之南城最高山下。 2、浮梁:县名,宋属饶州。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 买茶去 3、钟鼎山林:杜甫《清明》:“钟鼎山林各天成,浊醪粗饭任吾年。”钟鼎, 钟鸣鼎食,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山林,指隐 居乡野。 4、宠辱休惊:《老子》:“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5、酒杯句:《论衡》:“河东项曼斯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 时有数仙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辄饮 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6、裁冰:比喻作诗构思新巧。李贺诗:“天遣裁诗花作骨。” 7、记取二句:《王直方诗话》:“东坡喜韦苏州‘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 之句,故在郑别子由云:‘寒灯对畴昔,夜雨何时听箫瑟。’……在东府者有云 ‘对床风雨夜,夜雨今萧瑟。’”贺铸《凌歌》:“量船载酒,赖使君相对两胡 床。 8、问谁句:苏轼《永遇乐》:“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9、晓山二句: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语译】无论在朝为官,还是隐于山林都是幻梦,何必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皆要 宠辱不惊)。只愿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冰雪之诗句,以此悠闲过一生。犹记 得小时候,窗外风雨,两人同宿夜语的手足情谊。送行路上,牵挂前方不知有谁继 续陪伴你。山色青翠如黛眉,秋水如同镜子清澈无波。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2) 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3)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 道难》) 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 煜《相见欢》)
【答案】风雨之夜,两人挑灯不寐、联床夜话的画面。 (3)赏析“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的妙处?(4 分) 【答案】这两句对仗工整,比喻巧妙:群山如黛,明水如镜。作者描绘如此明丽 的秋景,自问自答,委婉地表达了对佑之千里独行的宽慰。 【或:①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 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2 分) 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 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2 分) 【附录】 【注解】1、祐之:辛助,字祐之,辛次膺之孙。曾为钱塘县令。辛次膺字企李, 莱州人,政和二年进士,靖康初,奉亲来知浮梁,遂留居溪东之南城最高山下。 2、浮梁:县名,宋属饶州。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 买茶去。” 3、钟鼎山林:杜甫《清明》:“钟鼎山林各天成,浊醪粗饭任吾年。” 钟鼎, 钟鸣鼎食,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山林,指隐 居乡野。 4、宠辱休惊:《老子》:“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5、酒杯句:《论衡》:“河东项曼斯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 时有数仙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辄饮 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6、裁冰:比喻作诗构思新巧。李贺诗:“天遣裁诗花作骨。” 7、记取二句:《王直方诗话》:“东坡喜韦苏州‘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 之句,故在郑别子由云:‘寒灯对畴昔,夜雨何时听箫瑟。’……在东府者有云: ‘对床风雨夜,夜雨今萧瑟。’”贺铸《凌歌》:“量船载酒,赖使君相对两胡 床。” 8、问谁句:苏轼《永遇乐》:“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9、晓山二句: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语译】无论在朝为官,还是隐于山林都是幻梦,何必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皆要 宠辱不惊)。只愿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冰雪之诗句,以此悠闲过一生。犹记 得小时候,窗外风雨,两人同宿夜语的手足情谊。送行路上,牵挂前方不知有谁继 续陪伴你。山色青翠如黛眉,秋水如同镜子清澈无波。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2) ,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3)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 道难》) (4) ,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 煜《相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