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泥淖 掎角之势 与(y)会 嗜书成癖(pi) B.缉拿 繁文缛节 锁钥(yue) 顺蔓(man)摸瓜 C.取缔 余勇可贾 处(chu)暑 囿(you)于成见 D.蝉连 文过饰非 刊载(zai)度(duo)德量力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林书豪从默默无闻的龙套迅速变身为超级球星的短暂过程中,奥巴马总统 一直关注这名华裔控卫,并且已经成为林书豪的狂热球迷 B.阿盟在对叙利亚的态度上分为两派,突尼斯和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国家坚持要 求阿萨德下台,而伊拉克和黎巴嫩则坚决反对推翻阿萨德政权 C.据商务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食用农副产品价格小幅上涨,其中猪肉价 恪比上周上涨0。3%,粮油零售价格上涨0。25%。 D.云计算将会对就业产生巨大影响,微软公司表示,“作为一种革命性技术在全 球范围内降低成本,并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和技能” 3.阅读下面的图表,从两个方面概括其中所包含的主要信息。(3分) (2) 4.为纪念“五四”青年节,学校的网站开辟了“五四’回音壁”专栏。请你在 上面简短留言,不超过4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力求有文采。(5分) 答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 [宋]范仲淹 君讳世衡,字仲平,国之劳臣也。不幸云亡,其子泣血请铭于予。予尝 经略陕西,知君最为详,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 初康定元年春,夏戎犯延安,我师不利。君时任酈州从事,建言:延安 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 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日城。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有五十尺,始至于 石,工徒拱手曰:“是不可井矣。”君曰:“过石而下,将无泉耶?尔攻其石 屑而出之,凡一畚,偿尔百金。”工复致其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饮甘而不 耗。万人欢呼曰:“神乎!虽虏兵重围,吾无困渴之患矣。”用是复作数井,兵 民马牛皆大足。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 既而朝廷署故宽州为青涧域,授君内殿承制,知城事,复就迁供备库副 使:旌其劳也。青涧东北一舍而远,距无定河。河之北有虏寨,虏常济河为患
南京市、盐城市 2012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6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泥淖 掎角之势 与(yǔ)会 嗜书成癖(pǐ) B.缉拿 繁文缛节 锁钥(yuè) 顺蔓(màn)摸瓜 C.取缔 余勇可贾 处(chǔ)暑 囿(yòu)于成见 D.蝉连 文过饰非 刊载(zài) 度(duó)德量力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林书豪从默默无闻的龙套迅速变身为超级球星的短暂过程中,奥巴马总统 一直关注这名华裔控卫,并且已经成为林书豪的狂热球迷。 B.阿盟在对叙利亚的态度上分为两派,突尼斯和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国家坚持要 求阿萨德下台,而伊拉克和黎巴嫩则坚决反对推翻阿萨德政权。 C.据商务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食用农副产品价格小幅上涨,其中猪肉价 恪比上周上涨 0。3%,粮油零售价格上涨 0。25%。 D.云计算将会对就业产生巨大影响,微软公司表示,“作为一种革命性技术在全 球范围内降低成本,并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和技能”。 3.阅读下面的图表,从两个方面概括其中所包含的主要信息。(3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纪念“五四”青年节,学校的网站开辟了“五四’回音壁”专栏。请你在 上面简短留言,不超过 40 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力求有文采。(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 [宋]范仲淹 君讳世衡,字仲平,国之劳臣也。不幸云亡,其子泣血请铭于予。予尝 经略陕西,知君最为详,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 初康定元年春,夏戎犯延安,我师不利。君时任鄜州从事,建言:延安 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 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且城。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有五十尺,始至于 石,工徒拱手曰:“是不可井矣。”君曰:“过石而下,将无泉耶?尔攻其石, 屑而出之,凡一畚,偿尔百金。”工复致其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饮甘而不 耗。万人欢呼曰:“神乎!虽虏兵重围,吾无困渴之患矣。”用是复作数井,兵 民马牛皆大足。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 既而朝廷署故宽州为青涧域,授君内殿承制,知城事,复就迁供备库副 使:旌其劳也。青涧东北一舍而远,距无定河。河之北有虏寨,虏常济河为患
君屡使属羌击之,往必破走。建营田二千顷,岁取其利;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 贷之本,速其流转。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暨军须城守之具,不烦外计,一请 自给。使一子专视士卒之疾,调其汤饵,常戒以笞责,期于必瘳,土卒无不感泣。 王公尧臣安抚陕西,言君治状。上悦,降诏褒之曰:“边臣若此,朕复何忧!” 庆历二年春,予按巡环州。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君乃周行境内,入 属羌聚落,抚以恩意,如青涧焉。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君遣人招之,不听。即 出兵诛之,死者半,归者半,尽以其地壁牛羊赏诸有功。其僭受伪署者咸股粟请 命。由是属羌无复敢贰 君少尚气节,莅官,能摘恶庇民。青涧与环人,皆画君之像而享事之。 及终,史民暨属羌酋长朝夕临柩前者数日。 铭曰:呜呼种君,生于贤门。吾志必立,吾力是陈。捍虏之志,义边之 民;夙夜乃职,星霜厥身。生则有涯,死宜不泯 (选自《范文正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瘳(chou:病愈。②义(少):安定。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 遗:埋没 B.尔攻其石,屑而出之 攻:开凿 C.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 易:代替 D.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 署:委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子泣血请铭于 予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 B.请因其废垒而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 王 C.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D.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 今其智乃反 不能及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世衡有勇有谋,他率军民筑青涧城坚守边塞,凿井以解无水之患, 击败了隔河对峙的敌军。他恩威并施,收服了环州的属羌部落。 B.种世衡视兵如子。他专门派一个儿子去探视伤病的士兵,负责他们的饮食治 疗,到期没能治愈还要责罚儿子,士兵都大为感动 C.种世衡治绩卓著,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一致推许。皇帝下诏褒奖他,长官大 力举荐他逝世之后,吏民百姓、外族酋长都来吊唁他。 D.范仲淹认为,种世衡是名门之后,既立有大志,又努力作为,他捍卫边疆, 安定百姓,日夜辛劳,忠于职守,但英年早逝,功业未成,令人叹惜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且城。(4分) 译文 (2)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3分) 译文:
君屡使属羌击之,往必破走。建营田二千顷,岁取其利;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 贷之本,速其流转。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暨军须城守之具,不烦外计,一请 自给。使一子专视士卒之疾,调其汤饵,常戒以笞责,期于必瘳,土卒无不感泣。 王公尧臣安抚陕西,言君治状。上悦,降诏褒之曰:“边臣若此,朕复何忧!” 庆历二年春,予按巡环州。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君乃周行境内,入 属羌聚落,抚以恩意,如青涧焉。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君遣人招之,不听。即 出兵诛之,死者半,归者半,尽以其地壁牛羊赏诸有功。其僭受伪署者咸股粟请 命。由是属羌无复敢贰。 君少尚气节,莅官,能摘恶庇民。青涧与环人,皆画君之像而享事之。 及终,史民暨属羌酋长朝夕临柩前者数日。 铭曰:呜呼种君,生于贤门。吾志必立,吾力是陈。捍虏之志,义边之 民;夙夜乃职,星霜厥身。生则有涯,死宜不泯。 (选自《范文正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瘳(chou:病愈。②义(少):安定。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 遗:埋没 B.尔攻其石,屑而出之 攻:开凿 C.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 易:代替 D.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 署:委任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其子泣血请铭于 予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 B.请因其废垒而兴 之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 王 C.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D.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 今其智乃反 不能及。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种世衡有勇有谋,他率军民筑青涧城坚守边塞,凿井以解无水之患, 击败了隔河对峙的敌军。他恩威并施,收服了环州的属羌部落。 B.种世衡视兵如子。他专门派一个儿子去探视伤病的士兵,负责他们的饮食治 疗,到期没能治愈还要责罚儿子,士兵都大为感动。 C.种世衡治绩卓著,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一致推许。皇帝下诏褒奖他,长官大 力举荐他逝世之后,吏民百姓、外族酋长都来吊唁他。 D.范仲淹认为,种世衡是名门之后,既立有大志,又努力作为,他捍卫边疆, 安定百姓,日夜辛劳,忠于职守,但英年早逝,功业未成,令人叹惜。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且城。(4 分) 译文: (2)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3 分) 译文:
(3)死者半,归者半,尽以其地壁牛羊赏诸有功。(3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从前两联看,诗人的归思为什么“不易裁”?(3分) 答 (2)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答 3)请赏析尾联的妙处。(3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 。于磋鸠兮,无食桑葚。(《氓》)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论语》 (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 游》)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5)木秀于林,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运命论 (6)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 舒婷 这是一个普通的夜,白天刚下过阵雨。风特别湿潮,犹如海的呼吸,轻悄地穿过 荒芜的花园,抚摸了我一下,脸上一阵凉意 是什么使眼睛发潮?为什么会想起你?窗外黑黝黝的屋脊,像几条卧鲸。深深浅浅 的灯光,似乎要从万千人生故事中,泄露一点什么消息。好比一本书的封面,引 诱你去翻阅。不料记忆能及的那一页,竟是老朋友你 学生时代你的外号叫蚂蚱。你长得尤其高又非常瘦。凸额头,又粗又硬的头发编 成结结实实两条辫子,撅在耳后 老师提问你,你茫茫然站起来。你那对视得很厉害的眼睛在老师看来是一种有辱 师道的挑畔,同学们则看作凶狠的搜索。你咕咕噜噜的回答虽然是正确的,但不 耐烦的老师己从你的课桌里掏出一批罪证:精致的小鹿、花篮和水袖宫娥,全是 用包糖纸编的。大家哄然大笑。我以为你会哭,会甩起书包回家。但一经允许坐 下,你仍将凸额抵住桌沿,检视你的宝贝。它们像虫子一样在你课桌里衍生不息 至今我还似乎能看到你如何灵巧而且温柔地翻弄那些五光十色的玻璃纸
(3)死者半,归者半,尽以其地壁牛羊赏诸有功。(3 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海旅次 曹 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从前两联看,诗人的归思为什么“不易裁”? (3 分) 答: (2)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 分) 答: 3)请赏析尾联的妙处。(3 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____________。于磋鸠兮,无食桑葚。(《氓》) 。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___________·(《论语》) (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 游》) (4)___________,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5)木秀于林,___________;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运命论” (6)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 (7)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l—14 题。 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 舒 婷 这是一个普通的夜,白天刚下过阵雨。风特别湿潮,犹如海的呼吸,轻悄地穿过 荒芜的花园,抚摸了我一下,脸上一阵凉意。 是什么使眼睛发潮?为什么会想起你?窗外黑黝黝的屋脊,像几条卧鲸。深深浅浅 的灯光,似乎要从万千人生故事中,泄露一点什么消息。好比一本书的封面,引 诱你去翻阅。不料记忆能及的那一页,竟是老朋友你。 学生时代你的外号叫蚂蚱。你长得尤其高又非常瘦。凸额头,又粗又硬的头发编 成结结实实两条辫子,撅在耳后。 老师提问你,你茫茫然站起来。你那对视得很厉害的眼睛在老师看来是一种有辱 师道的挑畔,同学们则看作凶狠的搜索。你咕咕噜噜的回答虽然是正确的,但不 耐烦的老师己从你的课桌里掏出一批罪证:精致的小鹿、花篮和水袖宫娥,全是 用包糖纸编的。大家哄然大笑。我以为你会哭,会甩起书包回家。但一经允许坐 下,你仍将凸额抵住桌沿,检视你的宝贝。它们像虫子一样在你课桌里衍生不息。 至今我还似乎能看到你如何灵巧而且温柔地翻弄那些五光十色的玻璃纸
你父亲死时,我去看你。你家低矮潮湿的房间竟然用铁丝拦了一半,养着十几只 珍贵的乌骨鸡。你家八九口人,原靠父亲做木匠活,现在要靠妈妈养的这些鸡了 房间的另一半是弟弟妹妺,髙髙矮矮,最小的妺妺在你母亲怀里吃奶,你母亲的 发上,簪了一朵小白花。弟妺们在做游戏,他们的玩具我是太熟悉了。那些玻璃 纸在昏黑中,发出华丽的光彩。只是你的眼睛很忧郁。 我们的友谊究竟怎么开始?谁能说清草坪上的第一粒种子是鸟衔来还是风吹来的 呢? 早读时,我们班的女孩子总到后山找一棵最茂盛的相思树,分坐在各个枝丫上, 远远看去,就像栖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小相思鸟。直垃壁益盏旦圭迁丛立丝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同学们中有人一改温良恭俭让的好孩子样,宽皮带把腰 束得细细的,一只手拎着老师的领子去批斗。你是根正苗红的“红五类”,屡经 动员和阶级教育,始终和我站在台下,不肯“造反有理”。于是你又得了“铁 杆’(保皇)的绰号,它与你又瘦又黑又结实的样子这样相称。 插队时我们没能在一起。 第一次我步行九十里路去你的知青点,远远看见你张着大手飞奔而来,使出那么 大的劲勒我,我们一起摔在地上,你的一只鞋甩到水田里去了。我们又叫又笑, 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满天清明,飞舞的坟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 亮的雾 为什么有关我们共同的记忆总伴有澄澈明净的天空呢?我们真的把那些阴霾的日 子躲过去了吗?你的铺板上只有一条返潮的草席,“救济性质”的再生布被单, 临时垫了几本书为枕头。我很难入眠,但真的满心快活。你兴奋地说个不停,没 头没脑,我努力猜透是什么隐藏在你的一大堆废话里。睡不着,你拉着我起来到 村外走走。月色明媚,山村恬静,连狗也叫得有韵味。我们漫步的斜坡上长满柔 软的草,你指着村边一个亮着的窗,,说:就是他 哟,铁杆,你在恋爱呢[怪不得你用沙子搓白塑料鞋,煞费苦心排列你的刘海, 它们不肯蓬松,一会儿又一揪一撮地粘在一起了。 这个梦只是一厢情愿。你搬出了知青点,一个人住在旧庙的厢房边。第二次我去 看你,在回城之前和你告别。你上工去了,门没锁。被子没有叠,一摸,原来温 着一大牙缸的稀饭,中间大约浇了一匙酱油。这就是你的午饭和晚饭 大约在这段时间,你迷上了文学,抄了一厚本又一厚本的笔记。你写的信也“文 采”起来。恋爱中个个都是诗人。虽然初恋的梦是破灭了,你望着那盏灯一直又 过了多少年? 你是最后一批回城的,安排在市政局修整马路。你显得更黑了,连你们的工友都 叫你“铁杄”。等我出了一趟远门回来,听说你谁也不通知就结婚了,又听说最 近你有了一个女儿。屡次托你妈转口信去,你始终不回答。 命运使我成了“文人”,而你默默戴着草帽跟着压路机劳动,这似乎是我们的差 别。但现在我有了儿子,我们同是母亲。我不知道我的儿子和你的女儿会不会相 识在蔚蓝清澈的天空下?会不会手拉着手在我们寻找草莓的地方采摘鲜花? 今夜天空深远沉静,铁杆,我们望的是同一颗星星吗? (本文有删节) 11.文章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2.文章运用了多重对比刻画“铁杆”的性恪特点,请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你父亲死时,我去看你。你家低矮潮湿的房间竟然用铁丝拦了一半,养着十几只 珍贵的乌骨鸡。你家八九口人,原靠父亲做木匠活,现在要靠妈妈养的这些鸡了。 房间的另一半是弟弟妹妹,高高矮矮,最小的妹妹在你母亲怀里吃奶,你母亲的 发上,簪了一朵小白花。弟妹们在做游戏,他们的玩具我是太熟悉了。那些玻璃 纸在昏黑中,发出华丽的光彩。只是你的眼睛很忧郁。 我们的友谊究竟怎么开始?谁能说清草坪上的第一粒种子是鸟衔来还是风吹来的 呢? 早读时,我们班的女孩子总到后山找一棵最茂盛的相思树,分坐在各个枝丫上, 远远看去,就像栖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小相思鸟。直垃壁益盏旦圭迁丛立丝—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同学们中有人一改温良恭俭让的好孩子样,宽皮带把腰 束得细细的,一只手拎着老师的领子去批斗。你是根正苗红的“红五类”,屡经 动员和阶级教育,始终和我站在台下,不肯“造反有理”。于是你又得了“铁 杆’(保皇)的绰号,它与你又瘦又黑又结实的样子这样相称。 插队时我们没能在一起。 第一次我步行九十里路去你的知青点,远远看见你张着大手飞奔而来,使出那么 大的劲勒我,我们一起摔在地上,你的一只鞋甩到水田里去了。我们又叫又笑, 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满天清明,飞舞的坟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 亮的雾。 为什么有关我们共同的记忆总伴有澄澈明净的天空呢?我们真的把那些阴霾的日 子躲过去了吗?你的铺板上只有一条返潮的草席,“救济性质”的再生布被单, 临时垫了几本书为枕头。我很难入眠,但真的满心快活。你兴奋地说个不停,没 头没脑,我努力猜透是什么隐藏在你的一大堆废话里。睡不着,你拉着我起来到 村外走走。月色明媚,山村恬静,连狗也叫得有韵味。我们漫步的斜坡上长满柔 软的草,你指着村边一个亮着的窗,,说:就是他! 哟,铁杆,你在恋爱呢[怪不得你用沙子搓白塑料鞋,煞费苦心排列你的刘海, 它们不肯蓬松,一会儿又一揪一撮地粘在一起了。 这个梦只是一厢情愿。你搬出了知青点,一个人住在旧庙的厢房边。第二次我去 看你,在回城之前和你告别。你上工去了,门没锁。被子没有叠,一摸,原来温 着一大牙缸的稀饭,中间大约浇了一匙酱油。这就是你的午饭和晚饭。 大约在这段时间,你迷上了文学,抄了一厚本又一厚本的笔记。你写的信也“文 采”起来。恋爱中个个都是诗人。虽然初恋的梦是破灭了,你望着那盏灯一直又 过了多少年? 你是最后一批回城的,安排在市政局修整马路。你显得更黑了,连你们的工友都 叫你“铁杆”。等我出了一趟远门回来,听说你谁也不通知就结婚了,又听说最 近你有了一个女儿。屡次托你妈转口信去,你始终不回答。 命运使我成了“文人”,而你默默戴着草帽跟着压路机劳动,这似乎是我们的差 别。但现在我有了儿子,我们同是母亲。我不知道我的儿子和你的女儿会不会相 识在蔚蓝清澈的天空下?会不会手拉着手在我们寻找草莓的地方采摘鲜花? 今夜天空深远沉静,铁杆,我们望的是同一颗星星吗? (本文有删节) 11.文章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12.文章运用了多重对比刻画“铁杆”的性恪特点,请对此作简要分析。(6 分) 答:
13.请赏析文章画线句的表达特色及效果。(4分) 答 14.结合全文,探究文章以“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为题的用意。(6分) 答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标准的标准 止庵 百年前诺贝尔文学奖刚刚设立时,大概束曹料到,如今竟有这么大的声誉,这 么高的地位。我们简直要把它当做在世界范围内评衡某一作家文学成就的最 终标准。 诺贝尔本人最初提出“富有理想的倾向’,显然想确立一个标准,好像也颇有几 位作家(托尔斯泰、勃兰兑斯和易卜生等)因此而没能入选;但是这标准终于执行 不下去了,或者评委也意识到,继续这样不啻是奖项本身的自杀。萨特一九六四 年拒绝获奖,理由据说是抗议只发给西方作家和东方的叛逆作家。他似乎发现 项规律,也就是看到一条标准,可第二年为肖洛霍夫所得,这规律或标准也就落 了空。九十年代,西方的左翼作家频频得奖,简直是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了,当然 也不能算有了什么标准。惟一可以视为标准的,就是只授予尚且健在的作家,虽 然也有二两次例外,而对于活着的众多作家来说,这样的标准等于没有标准。 正因为诺贝尔奖缺乏标准,我们(瑞典文学院的十八位院士除外)对它总是一则以 慕,一则以怨。常常抱怨某甲应该得而未得,某乙不该得而得了;这时那些评委 被视为昏庸之辈,板上钉钉的事情他们都看不清楚。二十世纪最有成就的作家, 得奖的有不少,这足以保障该奖项的权威性;遗漏的也很多,卡夫卡,穆齐尔和 布尔加科夫这样身后名声大噪者倒也罢了,乔依斯,纳博科夫、博尔赫斯和卡尔 维诺等则实在说不过去。可是我们并不因此就放弃或降低对谊奖的崇尚,这大概 是慕与怨之外,又一则以恕也。都说逸不是前述作家的遗憾,而是诺贝尔奖本身 的遗憾。 这里可以顺便一提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其实谊奖只授予个人,并非授予国 家,所以这种情结(无论怨怼也好,希冀也好)根本不能成立。拿我们的作家和上 面提到的几位比一下,谁更该表示不满呢?迄今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可以大致分 为三类。第一类名符其实。第二类名不符实。严格说来,诺贝尔奖授予这两类作 家,对读者都没有太大意义。想读的照样读,不想读的照样不读。这里第一类作 家,实际上等同于前述那些该得而未得奖的作家;第二类作家,则不过是花名册 上的一些填错了的名字,是诺贝尔奖百年史上的疏忽、差错,抑或玩笑而已。第 三类有实而少名或无名,因为得到这个奖,从而名符其实。无论如何,诺贝尔奖 很出名。它在确认作家价值的同时,也把他们郑重推荐给读者,提示他们其实具 有与第一类作家相等的地位。特别是来自某些相对弱小或相对偏僻国度的作家, 如果没有诺贝尔奖得主这块招牌,我们不光没有机会读到他们的书,就连他们的 名字都很难知道。所以诺贝尔奖的真正意义,恐怕还在扩大视野方面 百年来,诺贝尔奖时而令人满意,时而令人失望,始终也没有成为理想的化身 曾有上帝造人一说,为什么既造美人又造丑人呢,因为上帝无所不能;君临人间 报评委如此行事,正是对上帝的某种模仿,一者都有恃无恐,、因为无论上帝还 是诺贝尔奖都是惟一的。 2000年10月6日
13.请赏析文章画线句的表达特色及效果。(4 分) 答: 14.结合全文,探究文章以“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为题的用意。(6 分) 答: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5-17 题。 标准的标准 止 庵 一百年前诺贝尔文学奖刚刚设立时,大概束曹料到,如今竟有这么大的声誉,这 么高的 地位。我们简直要把它当做在世界范围内评衡某一作家文学成就的最 终标准。 诺贝尔本人最初提出“富有理想的倾向’,显然想确立一个标准,好像也颇有几 位作家(托尔斯泰、勃兰兑斯和易卜生等)因此而没能入选;但是这标准终于执行 不下去了,或者评委也意识到,继续这样不啻是奖项本身的自杀。萨特一九六四 年拒绝获奖,理由据说是抗议只发给西方作家和东方的叛逆作家。他似乎发现一 项规律,也就是看到一条标准,可第二年为肖洛霍夫所得,这规律或标准也就落 了空。九十年代,西方的左翼作家频频得奖,简直是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了,当然 也不能算有了什么标准。惟一可以视为标准的,就是只授予尚且健在的作家,虽 然也有二两次例外,而对于活着的众多作家来说,这样的标准等于没有标准。 正因为诺贝尔奖缺乏标准,我们(瑞典文学院的十八位院士除外)对它总是一则以 慕,一则以怨。常常抱怨某甲应该得而未得,某乙不该得而得了;这时那些评委 被视为昏庸之辈,板上钉钉的事情他们都看不清楚。二十世纪最有成就的作家, 得奖的有不少,这足以保障该奖项的权威性;遗漏的也很多,卡夫卡,穆齐尔和 布尔加科夫这样身后名声大噪者倒也罢了,乔依斯,纳博科夫、博尔赫斯和卡尔 维诺等则实在说不过去。可是我们并不因此就放弃或降低对谊奖的崇尚,这大概 是慕与怨之外,又一则以恕也。都说逸不是前述作家的遗憾,而是诺贝尔奖本身 的遗憾。 这里可以顺便一提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其实谊奖只授予个人,并非授予国 家,所以这种情结(无论怨怼也好,希冀也好)根本不能成立。拿我们的作家和上 面提到的几位比一下,谁更该表示不满呢?迄今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可以大致分 为三类。第一类名符其实。第二类名不符实。严格说来,诺贝尔奖授予这两类作 家,对读者都没有太大意义。想读的照样读,不想读的照样不读。这里第一类作 家,实际上等同于前述那些该得而未得奖的作家;第二类作家,则不过是花名册 上的一些填错了的名字,是诺贝尔奖百年史上的疏忽、差错,抑或玩笑而已。第 三类有实而少名或无名,因为得到这个奖,从而名符其实。无论如何,诺贝尔奖 很出名。它在确认作家价值的同时,也把他们郑重推荐给读者,提示他们其实具 有与第一类作家相等的地位。特别是来自某些相对弱小或相对偏僻国度的作家, 如果没有诺贝尔奖得主这块招牌,我们不光没有机会读到他们的书,就连他们的 名字都很难知道。所以诺贝尔奖的真正意义,恐怕还在扩大视野方面。 一百年来,诺贝尔奖时而令人满意,时而令人失望,始终也没有成为理想的化身。 曾有上帝造人一说,为什么既造美人又造丑人呢,因为上帝无所不能;君临人间 报评委如此行事,正是对上帝的某种模仿,二者都有恃无恐,、因为无论上帝还 是诺贝尔奖都是惟一的。 2000 年 10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