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A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利用真菌,但种类不同 B.可从打开瓶盖的食醋中得到醋酸菌,加入果酒中制果醋 C.当糖源等条件充足时,醋酸菌可以直接分解葡萄汁中的糖生成乙酸 D.果酒发酵后期放气时间间隔可延长 答案:A 解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属于细菌,不是真菌。 2.下列关于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果酒的产量,果汁应尽量装满发酵瓶 B.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污染 C,在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中,每天需适时打开瓶盖 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移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作果醋 答案D 解析: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这样既有利于酵母菌的有氧 呼吸,使其大量繁殖,又可防止果酒发酵时产生的大量CO2使果汁溢出,A项错 误。乙酸发酵是有氧发酵,应通入O2,发酵时应打开瓶盖并在瓶口盖一层纱布,以 防杂菌污染,B项错误。制果酒的过程中定时拧松瓶盖既可排出气体,又可避免杂 菌污染,但不能打开瓶盖,C项错误。酷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比酵母菌高,所以果 酒制成后,可将装置移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果醋,D项正确。 3.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灭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外植体可以用酒精消毒] B.镊子等器械需要用酒精灭菌 C操作者的手需要用酒精消毒 D培养基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答案B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培养基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操作者 的手需要用酒精消毒。外植体应浸泡在酒精中消毒。对镊子等器械应进行灼烧 灭菌。整个操作过程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4.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的关 键。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A.温度 B.溶氧量
综合检测(A 卷)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利用真菌,但种类不同 B.可从打开瓶盖的食醋中得到醋酸菌,加入果酒中制果醋 C.当糖源等条件充足时,醋酸菌可以直接分解葡萄汁中的糖生成乙酸 D.果酒发酵后期放气时间间隔可延长 答案:A 解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属于细菌,不是真菌。 2.下列关于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提高果酒的产量,果汁应尽量装满发酵瓶 B.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污染 C.在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中,每天需适时打开瓶盖 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移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作果醋 答案:D 解析: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 1/3 的空间。这样既有利于酵母菌的有氧 呼吸,使其大量繁殖,又可防止果酒发酵时产生的大量 CO2 使果汁溢出,A 项错 误。乙酸发酵是有氧发酵,应通入 O2,发酵时应打开瓶盖并在瓶口盖一层纱布,以 防杂菌污染,B 项错误。制果酒的过程中定时拧松瓶盖既可排出气体,又可避免杂 菌污染,但不能打开瓶盖,C 项错误。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比酵母菌高,所以果 酒制成后,可将装置移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果醋,D 项正确。 3.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灭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植体可以用酒精消毒] B.镊子等器械需要用酒精灭菌 C.操作者的手需要用酒精消毒 D.培养基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答案:B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培养基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操作者 的手需要用酒精消毒。外植体应浸泡在酒精中消毒。对镊子等器械应进行灼烧 灭菌。整个操作过程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4.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的关 键。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 A.温度 B.溶氧量
C.pH D.酶的含量 答案D 解析: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溶氧量、通气量和搅拌转速等。发酵 过程中所需的酶是由微生物产生的,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酶的含量。 5.下列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的有() ①土壤取样②称取土壤③稀释土壤溶液④涂布平板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除了土壤取样和微生物的培养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外,其他操作均要 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防止杂菌污染。 6.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下图)。某实验小组 想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最合适的是( ) 培养基 菌落 无细菌 抗生素A抗生素B 抗生素AY抗生素B 加细菌 加细菌 加细菌 加细菌 A B 只有 细菌 只有抗 只有抗 生素A 生素B 抗生素A 抗生素B 抗生素A 抗生素B 加细菌 加细菌 加细菌 加细菌 D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该实验应 遵循对照原则,即设计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含有抗生素A和含有 抗生素B,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符合的图示只有C项。 7.“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工程中利用标记基因筛选出的细胞不一定含重组质粒
C.pH D.酶的含量 答案:D 解析: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溶氧量、通气量和搅拌转速等。发酵 过程中所需的酶是由微生物产生的,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酶的含量。 5.下列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的有(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稀释土壤溶液 ④涂布平板 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除了土壤取样和微生物的培养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外,其他操作均要 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防止杂菌污染。 6.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下图)。某实验小组 想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最合适的是( )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该实验应 遵循对照原则,即设计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含有抗生素 A 和含有 抗生素 B,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符合的图示只有 C 项。 7.“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中利用标记基因筛选出的细胞不一定含重组质粒
B在诱变育种中需要通过筛选才能得到数量较少的有利变异 C,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 D.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产生所需抗 体的杂交瘤细胞 答案D 解析:标记基因位于质粒上,基因工程中利用标记基因筛选出的细胞不一定含重组 质粒,也可能只含普通质粒,A项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 具有不定向性,因此在诱变育种中需要通过筛选才能得到数量较少的有利变异,B 项正确。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后,可获得多种融合细胞, 因此需要对获得的细胞进行筛选,C项正确。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筛 选出的是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的是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所需抗体的 杂交瘤细胞,D项错误。 8细胞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成功的关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的细胞 B.选择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核受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 C,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可获得有用的突变体 D选择一定大小的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 答案:A 解析: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应选择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组织细胞进行培养,高 度分化的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 9.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病 害的转基因植株,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F1,然后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 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下列关于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B.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 C.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以获得F1花粉再生植株 D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 答案D 解析: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若没有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或其他 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则为单倍体。 10.长春花中的长春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科研人员利用TMS基因构建重 组T质粒,对愈伤组织进行遗传改造,从其细胞分泌物中提取长春碱,以解决长春 碱供不应求的问题,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外植体① 愈伤组织③细胞分泌物提取长春碱 1② 重组T质粒
B.在诱变育种中需要通过筛选才能得到数量较少的有利变异 C.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 D.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产生所需抗 体的杂交瘤细胞 答案:D 解析:标记基因位于质粒上,基因工程中利用标记基因筛选出的细胞不一定含重组 质粒,也可能只含普通质粒,A 项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 具有不定向性,因此在诱变育种中需要通过筛选才能得到数量较少的有利变异,B 项正确。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后,可获得多种融合细胞, 因此需要对获得的细胞进行筛选,C 项正确。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筛 选出的是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的是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所需抗体的 杂交瘤细胞,D 项错误。 8.细胞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成功的关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的细胞 B.选择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核受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 C.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可获得有用的突变体 D.选择一定大小的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 答案:A 解析: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应选择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组织细胞进行培养,高 度分化的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 9.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病 害的转基因植株,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 F1,然后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 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下列关于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B.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 C.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以获得 F1 花粉再生植株 D.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 答案:D 解析: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若没有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或其他 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则为单倍体。 10.长春花中的长春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科研人员利用 TMS 基因构建重 组 Ti 质粒,对愈伤组织进行遗传改造,从其细胞分泌物中提取长春碱,以解决长春 碱供不应求的问题,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②采用的是农杆菌转化法 B.Ti质粒是TMS基因的运载工具 C.外植体通过①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 D.愈伤组织通过③再分化过程产生长春碱 答案D 解析:过程②是把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且基因表达载体是重组T质粒,故应采 用农杆菌转化法,A项正确。TMS基因和Ti质粒通过酶切、连接,构建成重组T 质粒,故Ti质粒是TMS基因的运载工具,B项正确。外植体通过①脱分化过程形 成愈伤组织,脱分化是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 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C项正确。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再分化出 各种组织或器官,或进一步形成完整植株,这一过程叫作再分化,③过程产生长春 碱不需要进行再分化,D项错误。 11.科研人员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小鼠受精卵中,可直接观察小鼠的胚胎发育 进程。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受精后的卵细胞中。下 图为注射前的卵细胞,注射时应将含目的基因的DNA注入卵细胞的哪 分?() 透明带 极体 雄原核 核仁 雌原核 核仁 A透明带 B.雄原核 C雌原核 D.细胞质 答案B 解析:在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后,其尾部脱离,原核膜破裂,形成比原细胞核大的雄 原核。可见,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受精后的卵细胞,注射时 应将含目的基因的DNA注入卵细胞的雄原核部分,既便于操作,又能使目的基因 表达。 12.下列叙述与克隆在本质上最相近的是() A.将兔的早期胚胎分割后,分别植入两只母兔的子宫内,并最终发育成两只几乎相 同的兔子 B.将人的抗病毒基因嫁接到烟草DNA分子上,培育出具有抗病毒能力的烟草新 品种 C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A.过程②采用的是农杆菌转化法 B.Ti 质粒是 TMS 基因的运载工具 C.外植体通过①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 D.愈伤组织通过③再分化过程产生长春碱 答案:D 解析:过程②是把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且基因表达载体是重组 Ti 质粒,故应采 用农杆菌转化法,A 项正确。TMS 基因和 Ti 质粒通过酶切、连接,构建成重组 Ti 质粒,故 Ti 质粒是 TMS 基因的运载工具,B 项正确。外植体通过①脱分化过程形 成愈伤组织,脱分化是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 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C 项正确。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再分化出 各种组织或器官,或进一步形成完整植株,这一过程叫作再分化,③过程产生长春 碱不需要进行再分化,D 项错误。 11.科研人员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小鼠受精卵中,可直接观察小鼠的胚胎发育 进程。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受精后的卵细胞中。下 图为注射前的卵细胞,注射时应将含目的基因的 DNA 注入卵细胞的哪部 分?( ) A.透明带 B.雄原核 C.雌原核 D.细胞质 答案:B 解析:在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后,其尾部脱离,原核膜破裂,形成比原细胞核大的雄 原核。可见,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受精后的卵细胞,注射时 应将含目的基因的 DNA 注入卵细胞的雄原核部分,既便于操作,又能使目的基因 表达。 12.下列叙述与克隆在本质上最相近的是( ) A.将兔的早期胚胎分割后,分别植入两只母兔的子宫内,并最终发育成两只几乎相 同的兔子 B.将人的抗病毒基因嫁接到烟草 DNA 分子上,培育出具有抗病毒能力的烟草新 品种 C.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 B 淋巴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D.将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待受精卵在试管内发育到囊胚期时,再植入女 性子宫内发育成试管婴儿 答案:A 解析:克隆属于无性繁殖,胚胎分割也属于无性繁殖,A项符合题意。B项属于转 基因技术,C项属于细胞融合技术,D项属于有性生殖。 13.下列做法不符合伦理道德观念的是( ) A通过基因检测诊断疾病 B.为生男孩而设计试管婴儿 C.捐献骨髓治病救人 D.培育“超级细菌”来处理环境污染 答案B 解析:为生男孩而设计试管婴儿,会破坏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不符合伦理道德观 念。 14.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工程是通过基因操作把外源基因转入适当的生物体内,并在其中进行表达 它的产品还是该基因编码的天然存在的蛋白质 B.蛋白质工程的产品己不再是天然的蛋白质,而是经过改造的、具有了人类所需 要的优点的蛋白质 C蛋白质工程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按照人类自身的需要,定向地改造天然的蛋白 质,甚至制造出全新的蛋白质分子 D.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的结构 答案D 解析: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 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改造现有蛋白质,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 产和生活的需求。它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是在分 子水平上对基因直接进行操作。 15.转基因技术可以改良动物品种,生产人类需要的药用蛋白。下列属于生产药用 蛋白的是() A养殖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 B.养殖抗口蹄疫病毒的转基因兔 C,养殖转乳糖酶基因牛 D.从牛乳汁中获得人血清白蛋白 答案D 解析:科学家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中特异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元件重组 在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由这个受精卵发育成的转
D.将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待受精卵在试管内发育到囊胚期时,再植入女 性子宫内发育成试管婴儿 答案:A 解析:克隆属于无性繁殖,胚胎分割也属于无性繁殖,A 项符合题意。B 项属于转 基因技术,C 项属于细胞融合技术,D 项属于有性生殖。 13.下列做法不符合伦理道德观念的是( ) A.通过基因检测诊断疾病 B.为生男孩而设计试管婴儿 C.捐献骨髓治病救人 D.培育“超级细菌”来处理环境污染 答案:B 解析:为生男孩而设计试管婴儿,会破坏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不符合伦理道德观 念。 14.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是通过基因操作把外源基因转入适当的生物体内,并在其中进行表达, 它的产品还是该基因编码的天然存在的蛋白质 B.蛋白质工程的产品已不再是天然的蛋白质,而是经过改造的、具有了人类所需 要的优点的蛋白质 C.蛋白质工程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按照人类自身的需要,定向地改造天然的蛋白 质,甚至制造出全新的蛋白质分子 D.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的结构 答案:D 解析: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 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改造现有蛋白质,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 产和生活的需求。它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是在分 子水平上对基因直接进行操作。 15.转基因技术可以改良动物品种,生产人类需要的药用蛋白。下列属于生产药用 蛋白的是( ) A.养殖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 B.养殖抗口蹄疫病毒的转基因兔 C.养殖转乳糖酶基因牛 D.从牛乳汁中获得人血清白蛋白 答案:D 解析:科学家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中特异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元件重组 在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由这个受精卵发育成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