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唯…是… 010.雉、寸、尺、寻、规、矩: 0《礼记·坊记》:“古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 0 《大戴礼记·王言》:“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 寻。” 0 《诗·鲁颂·閎宫》:“是断是度,是寻是尺。”郑笺: “八尺曰寻。或云七尺、六尺。” 011.国(国、图、园、圀)、家: 0国都;城邑;国家;部落… 0《说文》“国,邦也”注:“邦、国互训,浑言之也。 0 《易·师》:“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唯……是……;雉、寸、尺、寻、规、矩;国 (囯、囶、囻、圀)、家 O 9.唯……是…… O 10.雉、寸、尺、寻、规、矩: O 《礼记·坊记》:“古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 ” O 《大戴礼记·王言》:“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 寻。 ” O 《诗·鲁颂·閟宫》:“是断是度,是寻是尺。 ”郑笺: “八尺曰寻。或云七尺、六尺。 ” O 11.国(囯、囶、囻、圀)、家: O 国都;城邑;国家;部落…… O 《说文》“国,邦也”注:“邦、国互训,浑言之也。 ” O 《易·师》:“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012.堪: 01.天道。“堪舆”。 02.胜任。《国语·周语下》:“若不堪重,则多作轻 而行之。” 03.能承受。 《论语·雍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 04.可以。《红楼梦·六六回》:“…一门好亲事堪 配二弟。” 05.“那堪”的省文。更兼;何况。张先《更漏子》: “杜陵春,秦树晚,伤别更堪临远
堪 O 12.堪: O 1.天道。 “堪舆 ” 。 O 2.胜任。《国语·周语下》:“若不堪重,则多作轻 而行之。 ” O 3.能承受。《论语·雍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 ” O 4.可以。《红楼梦·六六回》:“……一门好亲事堪 配二弟。 ” O 5.“那堪”的省文。更兼;何况。张先《更漏子》: “杜陵春,秦树晚,伤别更堪临远。
01.鸟名 2疑问代词。相当于 “怎么” “哪里” 《左传闵公元年》 “鹤实 有禄位,余焉能战? 3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墨子尚贤下》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 亲,无故富贵,面自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64兼有介词加代词的功能,相当于介词“于”加代词“此”或“是” 代现想兰字”、“此”。 《论语卫灵公》: “众好之,必察焉 众恶之,必察焉。 6.介词。相当于“于” 《尹文子大道上》 味,凡四类,自然存焉天地之间而不期为人用 “万色、五声、五臭、五 7助词。相当于“之” “是”。,用于前置宾语之后。 《左传隐公六 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8连词。表示承接。 “于是” 公这治天下为事著, 相岂于“则”、 必知乱之所自起, 《蠹白起,夤 焉能治之;不知乱 不能 。 9. 气词。表示停顿。用于句尾。 《史记苏秦列传》: “凡天下战国七, 10语气词。表示停顿。 肤分向未擘待 《庄子则阳》 “君为政 覆入鞋燮富 《公羊传庄公元年》: 于需, 11词尾。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后《礼记大学》:“其心休休焉,其 如有容焉。 郑玄笺: 焉,莸然也
13.焉
14.辟、避、嬖、躄、僻、譬、闢:古今字、 同源词、同义词的问题? 015.厌(厭/餍): 0 《汉书·五行志下》:“惠帝二年正月,地震陇西, 厌四百余家。” 0 《论语·宪问》:“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 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个不厌其取。 0 《老子》:“带利剑,厭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 竿。 0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016.毙(斃):
辟、避、嬖、躄、僻、譬、闢;厌(厭/餍) O 14.辟、避、嬖、躄、僻、譬、闢:古今字、 同源词、同义词的问题? O 15.厌(厭/餍): O 《汉书·五行志下》: “惠帝二年正月,地震陇西 , 厌四百余家。 ” O 《论语·宪问》: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 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个不厌其取。 ” O 《老子》: “带利剑,厭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 竽。 ” O 《左传·僖公三十年》: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 又欲肆其西封。 ” O 16.毙(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