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 2010.6 考1.本试卷共6页,共六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须2试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知3.在答题卡上,第一大题川2B铅笔填涂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 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关于成语音形义判断有误的是 A.“峰¨是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战争。因在山峰点燃,而写做¨峰娵”。 B.“卖弄”一般是贬义词也有贬词褒用的,如“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 C.“追本溯(s)源”是追究根本,探索源头的意思。 D.“毛遂(sul)自荐”源自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求救于楚的故事 2.下列句中,依次填写词语正确的 图书馆将购置的中外经典作品,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欣赏 A.必须品味 B.必须品位 C.必需品味 D.必需品位 3.结合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2010年国际象棋比赛中,前世界冠军阿南德在六小时比赛的最后时刻犯下严重错误 最终其他选手以此作为 提醒自己不要犯类似错误。 A.功亏一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B.行万里者半九十前车之鉴 C.功咛一篑前车之鉴 D.行百里者半九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4.下列句中,填入橫线处最恰当的是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自以为是、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听到 父亲在我的耳边说:“ A.马车越笨重,噪音就越大 B.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C.马车越轻巧,噪音就越大 D.马车越大,噪音就越大 九年级语文(共6爽)第1页
5.下列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①《陋室铭》②《使至塞上》③《登飞来峰》④《记承天寺夜游》⑤《读<孟尝君传>) ①②3 B.③3④ C.①③⑤ D.②④15 填空(共8分) 6.默写(5分) ,不亦君子乎?(《论语》)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舂行》) (4)温总理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的积极意义来表达对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新前景的展望。 7.名著阅读(3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篇,也 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 个部分.“风”又叫“”,是各地的歌 综合性学习(共8分) 2010年4月22H是“世界地球日”40周年纪念日,北京倡导“绿色出行”。请你作为 忐愿者骑车向行人散发材料,进行宣传和调查。 材料 不同出行方式人均每百公里能耗差异表 「出行方式 小汽车 公共汽车 电车 地铁 能耗汽油 10升 0.54升 0.34升 0.5升 材料二: 1986年自行车出行在北京市民的出行方式中占62.7‰。近年来,由于小汽车、出租车 等机动化出行方式的增加(小汽车的出行比重由1986年的5.0%增加到2007年32.6%), 自行车出行在200年降到38.5%,而到2007年则降到23% 8.散发以上两则材料时你应劝告人:多①,少②。(4分) 9.志愿者对北京市民进行了公共交通满意度调查。市民对高峰时段车内拥挤状况表示不 满,其中公交车不满意率高达71.3%,轨道交通不满意率高达76.6%;此外,对候车时 间的不满意率也超过40%。北京实行公交低票价政策,但并不解决以上问题。你在《调 查报告》中应明确:以往认为个人选择交通出行只和费用有关,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事 实上,乘客不仅在乎出行的_①,还在乎出行的②。(4分) 九年级语文(共6页)第2页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三峡》完成第10-13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阏处。重岩叠嶂,隐夭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湋,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溁峻茂,良多趣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垩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晴初霜旦初生牛犊 B.哀转久绝巧妙绝伦 C.不以疾也深恶痛疾 D.高猿长啸拔苗助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分) (1)或王命急宣 (2)素湍绿潭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3.《三峡》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父亲曾经是老师》完成第14-17题。(共13分) 父亲曾经是老师 安宁 ①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便开始在附近的中学里做语文老师。他是一个痴迷于讲台 的人,即便是无需加班的周末,饭后散步的时候,也常常东拐西拐就到了学校·哪怕只是看 眼校园里的花草,听一听那些住校孩子们的读书声,他这一天,才算没有白过。 ②我那时候还不知道父亲不过是一名民办教师,随时都会被学校辞去。因为他被那么多 学生喜欢着,又被包括校长在内的老师们尊崇着,而且,他教的班,成绩也一直都是第一,所以 学校有什么理由,袇他撵岀校门?况且,能够听父亲激情飞扬地讲一节课,一直都是外校许多 老师们的梦想呢。 ③我高中毕业那一年,校长终于找父亲谈了话、父亲低头默默听校长断断续续地说完,停 九年级语文(共6页)第3页
了许久,才说:¨好的,我这就回去收拾东西。”父亲用了一天的时间,给他所教的每一个学生 都认真地写了留言。每写一个,他的心,便会痛一次 这之后,父亲开始在小城里做各种工作。他跟母亲卖过糕点和威菜,也自己磴过三轮給 人运货,甚至跟在一群小伙子后面,扛过大包有一次我去找他,看见他正红着脸,跟一个老板 模杄的人,推让着什么。原来那个老板认出父亲是自已的老师,执意要多付給他一倍的工钱。 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好意,是多么深地伤害了父亲的自尊。一个当年被所有学生爱戴着的老 师,如令,却要为了生活,给自己的学生打工。回去的路上,我像小时候那样,坐在后车座上,双 手环着他的腰。父亲在阳光里大声唱歌,很欢快的一首曲子。但他的泪水已将我的手臂打湿。 ⑤在我读大学的四年里,父亲很少提及“老师”这两个字。我以为他在琐碎无边的日 里,会将那些尷尬的往普悦馒地淡忘。可是,他还是那样倔强地,在附近学校下课铃声响起的 时候,突然放下手中的活,怔怔走到书房里去,看那一摞的教案和课本。他还是那祥固执地,不 去走经过学校大门的柏油路,而改走远豳校门的崎岖的小道。 我大学毕业后,在小城的高中做语文老师。像一个盼着糖吃的孩子,父亲每天都渴盼我 有改不冗的试卷带回家来,这样他就可以带上老花镜,在灯下细细帮我批阅。起初我并没有理 解他的这份迫切,反而觉得麻烦,不愿将厚厚的一摞试卷塞到书包里去。他知道了竟是隔三岔 五地便跑到学校里来找我,看我埋头于作业本里,便微笑着坐在旁边,一本本地帮我翻好了放 在一旁。偶尔我请教他一个词的用法,他立刻就现出欢喜和雀跃的神情。 我以为这是因为父亲老了,所以才越来越像孩子一样的天兵和单纯。直到有一天,我请 父亲听我的课,中间让他给学生们讲一些感悟,他竟是又回复到当初的漖情飞扬,我坐在台 下,看着身边学生专注的表情,忽然又想起了我曾经无限崇拜着父亲的往昔。原来,老的不是 父亲,而是时光它走得如此之快,以至跟在它身后的我们,再也想不起像父亲一样,被中途撵 下车去的一代 (节选自《散文》2009年第11期) 4.本文第段和第⑤段划线句子中父亲的行为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 (3分) 15.第段中,为什么把父亲比作“一个盼着糖吃的孩子”?(3分) 16.第段中写父亲流泪,为什么还要写父亲大声唱欢快的曲子?(2分) 17.阅读全文,谈谈文中的“我”对父亲的认识有什么变化?不少于120字。(5分) 九年级语文(共6页)第4页
二)阅读《园趣》,完成第18-19题。(共7分) 园趣 陈从周 中国园林如画如诗,趣味无穷,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杈 中国古典网秫绝大部分四周皆有墙垣,景物藏之于内可是国外有些彖物还要红合到因 内来,使空间推展极远,予人以不尽之意,此即所谓“借景”。颐和囡借近处的玉泉山和较远的 西山景,每当夕阳西下时,在湖山真意亭处凭拦,二山仿佛移置园中,墒是妙法, 中囻因林,往往在大园中包小园,如顯和园的谐趣冈、苏州拈政国的枇杞园、留园的揖峰轩 竿,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杪她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 与山石树木安排得十分恰当。至于大湖中包小湖的办法,要推西湖的三潭畎月敢妙了,这些 小园、小湖多数是国中精华所在,无论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置等,都是工笔细描,耐人子 味、游国的时候,欣赏这些小境界,宜静观盘桓。 中国冈林的录物主要拳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即所谓”虽由人作,宛 白天开”。这些景物虽不一定强调仿自某山某水,但多少有些根据,用精练概括的手法重现。 颐和园的仿西湖便是一例,可是它又不尽冏于西湖。亦有利用山水画的画稿,参以诗词的情 调,构成许多诗情画意的景色。在曲折多变的景物中,还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等手法、颐和园前 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相得益彩。在中国园 林中,往往以建筑物与山石作对比,大与小作对比、高与低作对比.疏与密作对比等等而-国 的主要景物又由若干次要的景物衬托而岀,使宾主分明,像北京北海的白塔、景山的五亭、躓和 园的佛香阁便是。 中国园林,除山巧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还可利 用长廊云墙、曲桥漪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游园观景,如看中国画 的长卷一样,次第接于眼帘,观之不尽。 18.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摹仿自然,仿的对象有哪些?(2分) 19.阅读本文,借功文中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題。(5分) (1)静心斋环境幽雅,布局巧妙,是北海公园内座自成格局的庭院,创建于清乾隆年间 是皇太子的书斋,也被称作“乾隆小花园”。静心斋体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哪种造园方 式?用何种心境才能欣赏到静心斋的美?(3分) (2)一位外国朋友把中国园林中的艺术手法用到了家庭装饰中。大窗外葱郁的塔松,仿佛 是晕染在画底的淡彩,配上室内窗台上的插花便有了独具韵味的画意。请解释外国朋 友运用∫中国园林中怎样的艺术手法?(2分) 九年级语文(共6页)第5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