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所以再不要抱怨日子的平淡和生活的平庸无奇了,回头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你 都是怎样跨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如果你仍旧放任你的步子在大街上闲逛,那就赶紧停 住,去试着做一点有用的事吧。 8)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个巨大的宝藏,那里面蕴藏着无坚不摧的能量和威力。开发 需要你自己,当你把自己置于悬崖的边缘而无时不有一种切肤的危机感的时候,你就拿到了 开启宝藏的金钥匙。(选自沈阳出版社《海盗般的孩子》2003年4月版有删改) 13.文章题目运用了比喻,“宝藏”喻指 (2分 14第(7)段有一个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5文章连续运用李广射虎、青蛙实验、美国戏剧三个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如果将后 两个事例调换位置可以吗?说说理由。(3分) 16.由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我们会联想到一篇课内文言文的观点,这篇课文 。(1分) 17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和动物在生命遇到危险时,释放出的自我挽救能量是巨大的。 B我们要珍惜时间,挖掘自身的能量,将其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 C要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能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 D每人身上都有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蕴藏着能量和威力 13人身上蕴藏的能量和威力。 14你都是怎样度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 15两个事例不能调换,青蛙实验论证人身上具有能量和威力,美国戏剧论证要利用这 种能力去工作。二者是递进关系。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B (八)山西新课标(18分) 那个孩子 朱萍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 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 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 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 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 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 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 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 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 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 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 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 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
(7)所以再不要抱怨日子的平淡和生活的平庸无奇了,回头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你 都是怎样跨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如果你仍旧放任你的步子在大街上闲逛,那就赶紧停 住,去试着做一点有用的事吧。 (8)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个巨大的宝藏,那里面蕴藏着无坚不摧的能量和威力。开发 需要你自己,当你把自己置于悬崖的边缘而无时不有一种切肤的危机感的时候,你就拿到了 开启宝藏的金钥匙。(选自沈阳出版社《海盗般的孩子》2003 年 4 月版 有删改) 13.文章题目运用了比喻,“宝藏”喻指 。(2 分) 14.第(7)段有一个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 分) 15.文章连续运用李广射虎、青蛙实验、美国戏剧三个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如果将后 两个事例调换位置可以吗?说说理由。(3 分) 16.由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我们会联想到一篇课内文言文的观点,这篇课文 是 。(1 分) 17.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人和动物在生命遇到危险时,释放出的自我挽救能量是巨大的。 B 我们要珍惜时间,挖掘自身的能量,将其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 C 要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能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 D 每人身上都有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蕴藏着能量和威力。 13 人身上蕴藏的能量和威力。 14 你都是怎样度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 15 两个事例不能调换,青蛙实验论证人身上具有能量和威力,美国戏剧论证要利用这 种能力去工作。二者是递进关系。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B (八)山西新课标 (18 分) 那个孩子 朱萍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 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 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 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 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 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 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 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 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 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 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 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 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
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 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 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 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 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 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 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 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 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 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 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 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 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 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 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 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 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 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 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 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 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 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选自沈阳出版社《我曾把春天丢了》2003年4月版有删 改) 18选文形象地描写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请根据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 补充完整。(4分) 母亲嗓门很高地和邻居说话时,孩子 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 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心软了 父母殷殷关照乘车回去后,孩子 19孩子对父母由烦到尊重的情感变化缘于哪件事?请把文中表现这一变化的句子写在 下面。(2分) 20简要概括文中父母的性格特点。(2分) 2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母亲一如既往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 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 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 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 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 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 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 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 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 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 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 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 4 块钱一张床。 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 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 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 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 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 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 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 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 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 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选自沈阳出版社《我曾把春天丢了》2003 年 4 月版有删 改) 18.选文形象地描写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请根据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 补充完整。(4 分) 母亲嗓门很高地和邻居说话时,孩子 ; 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 ; 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心软了; 父母殷殷关照乘车回去后,孩子 。 19.孩子对父母由烦到尊重的情感变化缘于哪件事?请把文中表现这一变化的句子写在 下面。(2 分) 20.简要概括文中父母的性格特点。(2 分) 2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 分) (1)母亲一如既往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2)母亲的表情很舒畅 22阅读文中画线句,揣摩父母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 23文章表现手法独特,虽然通篇都以孩子的视角叙写故事,但结尾却说:“那个孩子是 他,是你,是我。”如果将这句话改为“那个孩子是我”好不好?为什么?(3分) 24从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中,你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请把你的理解和感悟简要地写 在下面。(3分) 18嫌母亲粗鲁而发火;认识到应对父亲尊重(或:愤怒地批评了同学);母亲担心孩子从床 上掉下:真正理解了父母对他发自内心的爱。19缘于同学让父亲倒水这件事。孩子好 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20纯朴、善良、生活节俭, 全身心热爱孩子。21(1)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受儿子呵斥后懊悔、不安和极度小心的心 情。(2)这一形容心情的词用于表情,形象地刻画了母亲的满足感。22父母放心 是觉得孩子有出息,该相信他的话;不放心是担心孩子不会照顾自己的生活。23修改 后不好。原句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目的,指出很多孩子都有过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改后有局 限性,削弱了表达效果 24作子女的应该理解、尊重、热爱自己的父母,努力做到内 心和言语行动相一致,使父母理解自己的一片孝心 (九)湖北黄冈(13分) 听泥土说话(查一路) (1)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那个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 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划着,又觉得比划不清。于是,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 块土递给儿子。 (2)这一夜,儿子没睡。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着那块泥土。儿子望着泥土出神。 后来,他仿佛感觉到泥土在跟他说话。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输光了一切,家乡的泥 土输不掉。就算不被仼何城市收留,这块泥土会接纳他。就算失败如影相随,只要是块泥士 播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机会。儿子看着泥土一夜没睡,对着月光想了一夜。 3)第二天,儿子走了 (4)带上那把泥士上路。儿子的心如泥土般踏实,性格如泥土般坚韧,待人如泥土般诚 恳,为人如泥土般坦荡。 (5)十年的挣扎、打拼,儿子成功了。一身光亮从城里回来,得意洋洋。 6)母亲从菜园回来,显然较之十年前已苍老了许多。儿子接过母亲的锄头,怨责母亲, 您老这是何苦?这锄头您今后再也用不上了。”说完,就要把锄头扔了。母亲比比划划,感
(2)母亲的表情很舒畅。 22.阅读文中画线句,揣摩父母当时的心理活动。(2 分) 23.文章表现手法独特,虽然通篇都以孩子的视角叙写故事,但结尾却说:“那个孩子是 他,是你,是我。”如果将这句话改为“那个孩子是我”好不好?为什么?(3 分) 24.从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中,你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请把你的理解和感悟简要地写 在下面。(3 分) 18 嫌母亲粗鲁而发火;认识到应对父亲尊重(或:愤怒地批评了同学);母亲担心孩子从床 上掉下;真正理解了父母对他发自内心的爱。 19 缘于同学让父亲倒水这件事。 孩子好 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 20 纯朴、善良、生活节俭, 全身心热爱孩子。 21(1)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受儿子呵斥后懊悔、不安和极度小心的心 情。 (2)这一形容心情的词用于表情,形象地刻画了母亲的满足感。 22 父母放心 是觉得孩子有出息,该相信他的话;不放心是担心孩子不会照顾自己的生活。 23 修改 后不好。原句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目的,指出很多孩子都有过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改后有局 限性,削弱了表达效果。 24 作子女的应该理解、尊重、热爱自己的父母,努力做到内 心和言语行动相一致,使父母理解自己的一片孝心。 (九)湖北黄冈 (13 分) 听泥土说话 (查一路) (1)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那个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 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划着,又觉得比划不清。于是,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一 块土递给儿子。 (2)这一夜,儿子没睡。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着那块泥土。儿子望着泥土出神。 后来,他仿佛感觉到泥土在跟他说话。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输光了一切,家乡的泥 土输不掉。就算不被任何城市收留,这块泥土会接纳他。就算失败如影相随,只要是块泥土, 播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机会。儿子看着泥土一夜没睡,对着月光想了一夜。 (3)第二天,儿子走了, 。 (4)带上那把泥土上路。儿子的心如泥土般踏实,性格如泥土般坚韧,待人如泥土般诚 恳,为人如泥土般坦荡。 (5)十年的挣扎、打拼,儿子成功了。一身光亮从城里回来,得意洋洋。 (6)母亲从菜园回来,显然较之十年前已苍老了许多。儿子接过母亲的锄头,怨责母亲, “您老这是何苦?这锄头您今后再也用不上了。”说完,就要把锄头扔了。母亲比比划划,感
觉到比划不清时,又把锄头重新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送给儿子。 (7)一如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月光照亮了儿子屋里的小方桌和方桌上这块新的泥土。眼 前的情景让儿子想了又想,又和泥土对了一夜的话。泥土永远处在低处,所以不会从高处落 下来,跌得很痛。月光下,只有泥土黑漆漆一片,它不以光亮示人,它的光芒永在内心,才 有质朴浑厚的力量。泥土不会因为身处山峰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身处低谷而自卑。每一块泥 土都很自然、平静、从容,所以才如此博大、深厚 (8)第二天,儿子走了,带着深深的羞愧。 (9)从此,儿孑处世如泥土般低调,性情如泥土般内敛,为人如泥士般虚心,对待成 败得失亦如泥士般自然、平静和从容。 (10)几年之后,与儿子同时发迹的伙伴,三三两两地从很高的位置掉下来,跌得很痛 只有儿子一步一步走得很稳 (11)“发迹之后,我就扔掉了那把土。不过,好在失败之前,母亲送给了我这把土。” 儿子常对朋友们说,“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 16.文章构思巧妙,两次写儿子在不同经历中倾听泥土说话,第一次是在 时倾听,听到的是 第二次是在 时倾听,听到的是 17.文中的“泥土”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泥土吗?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18.阅读全文,仿照第(8)段,在第(3)段的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第二天,儿子走了, 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的深刻含义。 (2分) 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昔有孟母,为儿成才,三迁居地;更有岳母,苦心刺字,教儿“精忠报国"。 材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春晖。(孟郊《游子吟》)
觉到比划不清时,又把锄头重新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送给儿子。 (7)一如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月光照亮了儿子屋里的小方桌和方桌上这块新的泥土。眼 前的情景让儿子想了又想,又和泥土对了一夜的话。泥土永远处在低处,所以不会从高处落 下来,跌得很痛。月光下,只有泥土黑漆漆一片,它不以光亮示人,它的光芒永在内心,才 有质朴浑厚的力量。泥土不会因为身处山峰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身处低谷而自卑。每一块泥 土都很自然、平静、从容,所以才如此博大、深厚。 (8)第二天,儿子走了,带着深深的羞愧。 (9)从此,儿子处世如泥土般低调,性情如泥土般内敛,为人如泥土般虚心,对待成 败得失亦如泥土般自然、平静和从容。 (10)几年之后,与儿子同时发迹的伙伴,三三两两地从很高的位置掉下来,跌得很痛。 只有儿子一步一步走得很稳。 (11)“发迹之后,我就扔掉了那把土。不过,好在失败之前,母亲送给了我这把土。” 儿子常对朋友们说,“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 16.文章构思巧妙,两次写儿子在不同经历中倾听泥土说话,第一次是在 时倾听,听到的是: ;第二次是在 时倾听,听到的是: 17.文中的“泥土”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泥土吗?请谈谈你的理解。(2 分) 18.阅读全文,仿照第(8)段,在第(3)段的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2 分) 第二天,儿子走了, 。 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的深刻含义。 (2 分) 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 分) 材料一:昔有孟母,为儿成才,三迁居地;更有岳母,苦心刺字,教儿“精忠报国”。 材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春晖。(孟郊《游子吟》)
材料三:有一对年轻父母,在空中缆车坠毁的瞬间,擎起爱的双臂,将儿子高高托起。 父母不幸遇难,儿子的生命却保住了 16.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念,只要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一定会有成功的机会。成 功;成功了,不要得意洋洋,应该谨慎、低调、虚心的待人处事。(5分,l、3两空各1分, 2、4两空各1.5分,意近即可) 17.文中的“泥土”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泥土,更是母亲的化身。母亲平凡、朴实如泥土 她巧妙地借泥土告诫儿子如何为人处世,并传达出对儿子深深的爱。(2分,意近即可) 18.带着无比的自信。(带着灿烂的笑容:带着美好的梦想。)(2分,意近即可) 19.画线句子意味深长。此时的儿子已深深地领悟到:这把土寄托着母亲的期盼,蕴含着为 人处世之道。如果失去了这些,就意味着失去了人生的一切。(2分,意近即可) 20.母爱是无声的,母爱是无私无畏的,母爱是无处不在的。(2分,意近即可) (一)(十)河南(共14分) 13元“遗产” 凤仙草 ①那晩,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 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 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 吃力。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 我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 了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③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 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 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④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 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⑤我回头望了她—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 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材料三:有一对年轻父母,在空中缆车坠毁的瞬间,擎起爱的双臂,将儿子高高托起。 父母不幸遇难,儿子的生命却保住了。 16.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念,只要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一定会有成功的机会。成 功;成功了,不要得意洋洋,应该谨慎、低调、虚心的待人处事。(5 分,l、3 两空各 1 分, 2、4 两空各 1.5 分,意近即可) 17.文中的“泥土”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泥土,更是母亲的化身。母亲平凡、朴实如泥土, 她巧妙地借泥土告诫儿子如何为人处世,并传达出对儿子深深的爱。(2 分,意近即可) 18.带着无比的自信。(带着灿烂的笑容;带着美好的梦想。)(2 分,意近即可) 19.画线句子意味深长。此时的儿子已深深地领悟到:这把土寄托着母亲的期盼,蕴含着为 人处世之道。如果失去了这些,就意味着失去了人生的一切。(2 分,意近即可) 20.母爱是无声的,母爱是无私无畏的,母爱是无处不在的。(2 分,意近即可) (一) (十)河南 (共 14 分) 13 元“遗产” 凤仙草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 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 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 吃力。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 我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 了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③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 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 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④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 不到 13 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⑤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 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