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年第3号 域替代物质投入,规模化生产带来的经济性重要性降低,产品逐渐可以在小型的、 分散的生产线上以更小的批次被制造出来。此外,开放式的创新平台将使得任何 企业和个体都有机会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周期不断缩短、 创新模式不断增多。因此,珠海市要顺应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明确创新 驱动的重要性,加大对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支持,吸引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 研发资源的集聚,鼓励企业与髙校、科研院所构建一体化的创新联盟,加快提升 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3.国内各省市将装备制造业置于优先发展地位。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国内已有20多个省市将装备制 造业置于优先发展地位,出台对接政策和规划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大对装备 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但在经济新常态下,由于多个行业的投资潮涌现,装备制造 业出现短期过剩和局部过剩的可能性很大。珠海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国 内竞争形势日趋激烈,优质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争夺也不断加剧,招商引资的 难度加大,这些要求珠海市政府和企业具有动态把握行业发展形势的能力,实现 精准导航和准确定位,根据本地产业基础、产业发展前景等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四、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 按照“全球视野、创新领航、生态为本、高端发展”的指导方针,围绕珠江西岸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做强做大、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以打造珠江西岸龙头为核 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以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产业带建设为保障, 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在更高层面、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上促进珠海市先进装 备制造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将珠海市建设成为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先进装备制 造业基地,谱写珠西龙头、特区标杆、宜业珠海的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重点突出。 对海洋工程装备、通用航空、电子信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加大 扶持力度,加快发展速度,把抢抓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着力 点和突破口,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力量上优先配置,集中精力大抓项目、抓大 项目;积极发展智能家居、打印机、智能电网等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积极 16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 年第 3 号 - 16 - 域替代物质投入,规模化生产带来的经济性重要性降低,产品逐渐可以在小型的、 分散的生产线上以更小的批次被制造出来。此外,开放式的创新平台将使得任何 企业和个体都有机会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周期不断缩短、 创新模式不断增多。因此,珠海市要顺应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明确创新 驱动的重要性,加大对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支持,吸引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 研发资源的集聚,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一体化的创新联盟,加快提升 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3.国内各省市将装备制造业置于优先发展地位。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国制造 2025”战略,国内已有 20 多个省市将装备制 造业置于优先发展地位,出台对接政策和规划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大对装备 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但在经济新常态下,由于多个行业的投资潮涌现,装备制造 业出现短期过剩和局部过剩的可能性很大。珠海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国 内竞争形势日趋激烈,优质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争夺也不断加剧,招商引资的 难度加大,这些要求珠海市政府和企业具有动态把握行业发展形势的能力,实现 精准导航和准确定位,根据本地产业基础、产业发展前景等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四、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 按照“全球视野、创新领航、生态为本、高端发展”的指导方针,围绕珠江西岸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做强做大、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以打造珠江西岸龙头为核 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以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产业带建设为保障, 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在更高层面、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上促进珠海市先进装 备制造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将珠海市建设成为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先进装备制 造业基地,谱写珠西龙头、特区标杆、宜业珠海的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重点突出。 对海洋工程装备、通用航空、电子信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加大 扶持力度,加快发展速度,把抢抓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着力 点和突破口,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力量上优先配置,集中精力大抓项目、抓大 项目;积极发展智能家居、打印机、智能电网等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积极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年第3号 引导企业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精深精优发展,形成 产业联动的良好发展格局。 2.坚持软硬融合。 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硬企业”越来越“软”,“软企业” 则越来越“硬”。其中,“硬企业”如以GE、西门子、博世、三菱等以大型先 进制造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技术环境为基础,叠加一些互相交叉的、边界较为模糊 的互联网相关概念,如物联网、云、大数据等,不断加强与“软”融合:“软企 业”如谷歌在机器人等工业自动化基础配套上积蓄力量,而微软则凭借自己在系 统软件方面的优势,与传统的工业自动化企业结盟,直接进入核心制造环节中, 通过不同方式加强与“硬”融合。目前珠海既有以制造见长的“硬企业”,又有 以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突出的“软企业”,未来需要加速软硬融合,不断提升先 进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3.坚持区域协同。 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的重大工 程,需要统筹协调珠江西岸六市一区乃至珠江三角洲各地区的产业布局,针对资 源禀赋不同、环境承载力制约和区域发展同质化等问题,明确各地区功能定位 既可以促进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又能做到全产业带、全珠三角地区一盘棋,促 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避免地区之间的产业同构和低 水平重复竞争及资源过度承载,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以实现 区域差异化、协同、可持续发展。 4.坚持绿色发展 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 重中之重,将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 举措来抓,强化政策激励,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经济与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机 结合,构建能源环境考评限制体系,形成富有珠海特色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促 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发展思路、行业选择与发展路径 (-)总体思路。 今后一段时期,坚持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 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 年第 3 号 - 17 - 引导企业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精深精优发展,形成 产业联动的良好发展格局。 2.坚持软硬融合。 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硬企业”越来越“软”,“软企业” 则越来越“硬”。其中,“硬企业”如以 GE、西门子、博世、三菱等以大型先 进制造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技术环境为基础,叠加一些互相交叉的、边界较为模糊 的互联网相关概念,如物联网、云、大数据等,不断加强与“软”融合;“软企 业”如谷歌在机器人等工业自动化基础配套上积蓄力量,而微软则凭借自己在系 统软件方面的优势,与传统的工业自动化企业结盟,直接进入核心制造环节中, 通过不同方式加强与“硬”融合。目前珠海既有以制造见长的“硬企业”,又有 以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突出的“软企业”,未来需要加速软硬融合,不断提升先 进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3.坚持区域协同。 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的重大工 程,需要统筹协调珠江西岸六市一区乃至珠江三角洲各地区的产业布局,针对资 源禀赋不同、环境承载力制约和区域发展同质化等问题,明确各地区功能定位, 既可以促进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又能做到全产业带、全珠三角地区一盘棋,促 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避免地区之间的产业同构和低 水平重复竞争及资源过度承载,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以实现 区域差异化、协同、可持续发展。 4.坚持绿色发展。 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 重中之重,将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 举措来抓,强化政策激励,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经济与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机 结合,构建能源环境考评限制体系,形成富有珠海特色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促 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发展思路、行业选择与发展路径 (一)总体思路。 今后一段时期,坚持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 2025”,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 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年第3号 规划(2015-2020年)》等有关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创 建海洋强国、建设横琴自贸片区和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良好契机,遵循“ 二三四”的总体思路,即以软带硬、以硬促软“一条主线”,快产业、慢产业“双 擎并举”,工作母机、装备产品、系统集成“三位一体”,技术创新、智能制造、 精准招商、人才培养“四轮驱动”,着力完善专业配套,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着力加强改革创新,着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将珠海打造成为“以海陆空 高端装备产业为核心、以智能制造为支撑”的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龙 头 打造“以海陆空高端装备产业为核心 以智能制为支揮”的珠江西岸先遘 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龙头 二三四”总体馬路 条主统 双掌并平 四轮要动 日闺闺 图5-1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业总体发展思路 (二)产业选择。 根据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中国装备制造业智库决策系统”1,采用定性分 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产业发展综合背景、产业发展可行性两大方面对 2016-2025年珠海市重点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行业进行评价比较 1.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建立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智库”,并依托强大的行业专家和经济学家团队创建了“ 中国装备制造业智库决策系统”。该决策系统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为国家及各级 地方政府选择重点发展的产业、细分领域或产业链环节提供决策参考。其评价结果综合显示在“综合得分 ”上,综合得分满分为24分,得分19-24分为重点发展产业,得分13-18分为相机发展产业,得分在12分及 以下为谨慎发展产业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 年第 3 号 - 18 - 规划(2015-2020 年)》等有关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创 建海洋强国、建设横琴自贸片区和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良好契机,遵循“一 二三四”的总体思路,即以软带硬、以硬促软“一条主线”,快产业、慢产业“双 擎并举”,工作母机、装备产品、系统集成“三位一体”,技术创新、智能制造、 精准招商、人才培养“四轮驱动”,着力完善专业配套,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着力加强改革创新,着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将珠海打造成为“以海陆空 高端装备产业为核心、以智能制造为支撑”的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龙 头。 图 5-1 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业总体发展思路 (二)产业选择。 根据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中国装备制造业智库决策系统”1,采用定性分 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产业发展综合背景、产业发展可行性两大方面对 2016-2025 年珠海市重点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行业进行评价比较。 1.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建立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智库”,并依托强大的行业专家和经济学家团队创建了“ 中国装备制造业智库决策系统”。该决策系统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为国家及各级 地方政府选择重点发展的产业、细分领域或产业链环节提供决策参考。其评价结果综合显示在“综合得分 ”上,综合得分满分为24分,得分19-24分为重点发展产业,得分13-18分为相机发展产业,得分在12分及 以下为谨慎发展产业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年第3号 智能 ●最优 ○最弱 与集成 2015年 场\内外市 ①●● 雷求/需求想 友「术、产业技术 )友展/发展前剂 情况 科在\及周边 市场)地区市 ③●● )●●●·●●3①①① 展 )●●●●●●●●●●●●● 綜合评 212021212021 (以24分为满分) 资料来源:机楝工业信息研究院“中国裘备刺造业智库决策系統 图5-2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选择依据 “中国装备制造业智库决策系统”的评价结果显示,在珠海市规划发展的先 进装备制造业中,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物流设备、智能制造 装备与集成、大数据、智能电网设备、节能环保设备、通用航空、游艇、船舶与 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3D打印、打印机、医疗器械等行业综 合得分均在20分以上,显见均可作为重点产业发展 (三)发展路径。 珠海市装备制造业整体起步较晩,基础薄弱,产业规模较小,核心技术以及 关键元器件的发展滞后,同时面临周边地区强大竞争压力。因而,珠海市要加快 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生态系统,以构建开放、多样的市场需求为前提,可靠的技 术来源为基础,高水平的制造能力为支撑,人才、资本等要素为保障,各方面相 互支撑,协同促进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业腾飞。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在近期,立足珠三角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的切实需求,同时利用区位优势, 紧密衔接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培育或移植一批参天大树型企业,在航空航天、海 19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 年第 3 号 - 19 - 图 5-2 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选择依据 “中国装备制造业智库决策系统”的评价结果显示,在珠海市规划发展的先 进装备制造业中,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物流设备、智能制造 装备与集成、大数据、智能电网设备、节能环保设备、通用航空、游艇、船舶与 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3D 打印、打印机、医疗器械等行业综 合得分均在 20 分以上,显见均可作为重点产业发展。 (三)发展路径。 珠海市装备制造业整体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产业规模较小,核心技术以及 关键元器件的发展滞后,同时面临周边地区强大竞争压力。因而,珠海市要加快 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生态系统,以构建开放、多样的市场需求为前提,可靠的技 术来源为基础,高水平的制造能力为支撑,人才、资本等要素为保障,各方面相 互支撑,协同促进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业腾飞。 1.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在近期,立足珠三角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的切实需求,同时利用区位优势, 紧密衔接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培育或移植一批参天大树型企业,在航空航天、海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年第3号 洋工程、轨道交通等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在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以制造端为基础,向价值链两端突进。在中期,实现主机产品生产规模化后,围 绕产品升级和工艺升级,瞄准珠江西岸努力打造的航空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 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高端市场,进一步培育基础制造能力和智能制造能力, 形成一批具有根植性的母机制造企业,围绕“参天大树”再“打造一片茂密树林” 在远期,鼓励优势企业开拓国际高端市场,使珠海成为全球先进装备硏发制造的 重要基地,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在航空航天、智能终端、智能家居、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现先进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形成高效率、集成式的 智能服务能力,构建一片丰茂的“生态系统”,进而形成全球性竞争优势 2.加快推进智能制造 鉴于珠海市提供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的现状,在近期,应稳扎稳打,以发展 基础型工作母机为主,待形成一定基础后,由点及面,大力发展系统集成能力, 积极引入设计院、自动化成套公司以及大型控制系统供应商落户珠海,围绕珠海 所瞄准的先进制造业提供系统集成设计、维护、开发等服务。在中期,通过引进 培育、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智能电子产品制造成套装备、智能物流成套装备等 产业化。在远期,力争形成集智能配置、运行优化、性能监测、故障诊断等功能 于一体的重大装备远程在线智能服务平台,并拥有若干个制造和服务能力的智能 集成平台,最终形成“智能装备+智能服务”的全方位产业能力。 3.大力增强创新能力 在近期,通过鼓励珠海市骨干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机构与国内外知名企业、 研发机构积极合作,对接优质创新资源打造开放式创新网络,并进一步挖掘珠海 制造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吸引各类创新资源集聚珠海。在中期,在 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航空设备等重点领域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 加快建立面向企业服务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公共信息和数据服务平台、创 新创业平台以及成果应用示范及推广平台。在远期,谋划布局先进装备制造业的 “智创中心”,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和社会 创新网络,大力鼓励开放协同创新,大力推进前端的设计创新、中间环节的工艺 创新和后端的服务创新 4.着力加强要素保障 鉴于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的多样性以及产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通过设 立产业基金、加强政府投资引导扶持等,加快布局重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强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 年第 3 号 - 20 - 洋工程、轨道交通等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在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以制造端为基础,向价值链两端突进。在中期,实现主机产品生产规模化后,围 绕产品升级和工艺升级,瞄准珠江西岸努力打造的航空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 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高端市场,进一步培育基础制造能力和智能制造能力, 形成一批具有根植性的母机制造企业,围绕“参天大树”再“打造一片茂密树林”。 在远期,鼓励优势企业开拓国际高端市场,使珠海成为全球先进装备研发制造的 重要基地,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在航空航天、智能终端、智能家居、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现先进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形成高效率、集成式的 智能服务能力,构建一片丰茂的“生态系统”,进而形成全球性竞争优势。 2.加快推进智能制造。 鉴于珠海市提供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的现状,在近期,应稳扎稳打,以发展 基础型工作母机为主,待形成一定基础后,由点及面,大力发展系统集成能力, 积极引入设计院、自动化成套公司以及大型控制系统供应商落户珠海,围绕珠海 所瞄准的先进制造业提供系统集成设计、维护、开发等服务。在中期,通过引进、 培育、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智能电子产品制造成套装备、智能物流成套装备等 产业化。在远期,力争形成集智能配置、运行优化、性能监测、故障诊断等功能 于一体的重大装备远程在线智能服务平台,并拥有若干个制造和服务能力的智能 集成平台,最终形成“智能装备+智能服务”的全方位产业能力。 3.大力增强创新能力。 在近期,通过鼓励珠海市骨干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机构与国内外知名企业、 研发机构积极合作,对接优质创新资源打造开放式创新网络,并进一步挖掘珠海 制造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吸引各类创新资源集聚珠海。在中期,在 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航空设备等重点领域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 加快建立面向企业服务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公共信息和数据服务平台、创 新创业平台以及成果应用示范及推广平台。在远期,谋划布局先进装备制造业的 “智创中心”,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和社会 创新网络,大力鼓励开放协同创新,大力推进前端的设计创新、中间环节的工艺 创新和后端的服务创新。 4.着力加强要素保障。 鉴于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的多样性以及产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通过设 立产业基金、加强政府投资引导扶持等,加快布局重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