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病患者在彻底杀虫治疗后肝纤维化仍可继续发展。因此,杀虫治疗后,使用针对肉 芽肿免疫调节和抗纤维化的药物治疗显得更加迫切。但因为目前对虫卵肉芽肿形成以及 由此引起纤维化的机制了解很少,所以,尚未成功研发出针对这两个环节、疗效确切、 副作用少的化学药物2。研究虫卵肉芽肿形成以及由其引起纤维化的机制,研发疗效 明确、副作用少,能直接抑制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减轻或延缓纤维化的药物对降低 血吸虫病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治疗病人、降低死亡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与细胞及体液免疫有关,尤其是前者在肉芽肿形成早 期起主要作用。血吸虫尾蚴通过疫水经皮肤感染人体,先后经过童虫、成虫阶段,最 后主要移行于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并寄生、产卵。虫卵随血流主要沉积于门静脉分支、 肝血窦前,在此,虫卵内成熟的毛蚴分泌可溶性虫卵抗原( soluble egg antigen,SEA) 并经卵壳上的微孔渗入肝周围组织。SEA被周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处理,经过处理 的抗原被递呈到辅助性的T淋巴细胞(Th)。同时,摄取了抗原的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 介素1(I-1),激活TH,后者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其中促进肉芽肿形成的有IL-1、IL-2 IL-4、IL-5、IL-13等;抑制肉芽肿形成的有IL-10、IL-2、IFN-γ等;还有各类细胞 趋化因子、移动抑制因子等。在上述各种细胞因子的共同参与下,大量巨噬细胞、中性 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等聚集到虫卵周围形成炎性肉芽 肿,随后肉芽肿中心坏死,形成嗜酸性脓肿,卵内毛蚴逐渐死亡,SEA分泌量减少,最 终停止,肉芽肿退化并开始局部纤维化,由此可引出严重临床症状2。在这些细胞因 子中,IL-4、IFNy在日本血吸虫肉芽肿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0。I-4由Th2 细胞产生,能促进Th2细胞自身的增殖、分化并刺激自身和其它Th2细胞分泌IL-5,而 IL-5通过刺激嗜酸粒细胞(EOS)增殖、分化而促进肉芽肿的炎性反应;IL-4能诱导单 核细胞分泌克隆刺激因子、促进巨噬细胞分化、促进淋巴细胞侵润而增强肉芽肿炎性反 应;I-4通过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IgE、IgG,而介导肉芽肿形成;此外, IL-4可抑制Th1细胞增殖,并下调Th1细胞在肉芽肿炎性反应中的作用。IFN-Y由Th1 细胞产生,能抑制Th2细胞增殖和IL-4、IL-5产生,从而减轻肉芽肿炎症,此外IFN-y 还抑制Ⅰ、Ⅱ型胶原转录而减轻纤维化等。总之,在血吸虫感染早期,肉芽肿形成过程 中,多种细胞因子均有增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及其复杂的网络。这些细胞因 子的综合作用调控着肉芽肿形成及以后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下调促进肉芽肿形成细胞 因子和/或上调抑制肉芽肿形成细胞因子的表达,是控制肉芽肿形成的一个理想途径。 版本1009.6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第 6 页 版本 1.009.626 病患者在彻底杀虫治疗后肝纤维化仍可继续发展 [8, 9]。因此,杀虫治疗后,使用针对肉 芽肿免疫调节和抗纤维化的药物治疗显得更加迫切。但因为目前对虫卵肉芽肿形成以及 由此引起纤维化的机制了解很少,所以,尚未成功研发出针对这两个环节、疗效确切、 副作用少的化学药物 [2, 4]。研究虫卵肉芽肿形成以及由其引起纤维化的机制,研发疗效 明确、副作用少,能直接抑制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减轻或延缓纤维化的药物对降低 血吸虫病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治疗病人、降低死亡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与细胞及体液免疫有关,尤其是前者在肉芽肿形成早 期起主要作用[2]。血吸虫尾蚴通过疫水经皮肤感染人体,先后经过童虫、成虫阶段,最 后主要移行于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并寄生、产卵。虫卵随血流主要沉积于门静脉分支、 肝血窦前,在此,虫卵内成熟的毛蚴分泌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 并经卵壳上的微孔渗入肝周围组织。SEA 被周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处理,经过处理 的抗原被递呈到辅助性的 T 淋巴细胞(Th)。同时,摄取了抗原的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 介素 1(IL-1),激活 TH,后者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其中促进肉芽肿形成的有 IL-1、IL-2 、 IL-4 、IL-5、IL-13 等;抑制肉芽肿形成的有 IL-10、IL-2、IFN-γ等;还有各类细胞 趋化因子、移动抑制因子等。在上述各种细胞因子的共同参与下,大量巨噬细胞、中性 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等聚集到虫卵周围形成炎性肉芽 肿,随后肉芽肿中心坏死,形成嗜酸性脓肿,卵内毛蚴逐渐死亡,SEA 分泌量减少,最 终停止,肉芽肿退化并开始局部纤维化,由此可引出严重临床症状[2, 4]。在这些细胞因 子中,IL-4、IFN-γ在日本血吸虫肉芽肿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 10]。IL-4 由 Th2 细胞产生,能促进 Th2细胞自身的增殖、分化并刺激自身和其它 Th2细胞分泌 IL-5,而 IL-5 通过刺激嗜酸粒细胞(EOS)增殖、分化而促进肉芽肿的炎性反应;IL-4 能诱导单 核细胞分泌克隆刺激因子、促进巨噬细胞分化、促进淋巴细胞侵润而增强肉芽肿炎性反 应; IL-4 通过刺激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 IgE、IgG,而介导肉芽肿形成;此外, IL-4 可抑制 Th1细胞增殖,并下调 Th1细胞在肉芽肿炎性反应中的作用。IFN-γ由 Th1 细胞产生,能抑制 Th2细胞增殖和 IL-4、IL-5 产生,从而减轻肉芽肿炎症,此外 IFN-γ 还抑制Ⅰ、Ⅱ型胶原转录而减轻纤维化等。总之,在血吸虫感染早期,肉芽肿形成过程 中,多种细胞因子均有增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及其复杂的网络。这些细胞因 子的综合作用调控着肉芽肿形成及以后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下调促进肉芽肿形成细胞 因子和/或上调抑制肉芽肿形成细胞因子的表达,是控制肉芽肿形成的一个理想途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虽然目前对于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国际上对非血吸虫病性肝 纤维化的发生机理研究较多,也较明确。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纤维组织过度沉积,是纤维 增生和分解不平衡的结果。反复或持续的慢性肝实质炎症、坏死,可使细胞外基质 ( 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主要为胶原纤维,合成过多而降解相对不足,从而 形成肝纤维化,它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肝星状细胞( hepatic stellate cell,HsC) 目前被公认为是ECM的主要来源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初始的中心环节。 所以,研究BSC的激活对探索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机理及肝纤维化的有效预防均有特 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HSC的激活是一个级联反应过程,其过程如下12:当肝脏受到各种损伤时,局部 的肝细胞、枯否细胞(巨噬细胞)、窦内皮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释 放多种细胞因子,其中最主要的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 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等, 它们共同作用于HSC,使其激活。被激活的HSC向肌成纤维细胞( myofibroblast,MB) 转化,同时表达大量的平滑肌肌动蛋白(a- Smooth muscle actin,a-SMA)、多种细 胞因子受体(例如PDGF受体和TGFβ1受体等)、以及Ⅰ、Ⅲ型胶原等ECM成分:并且 被激活的HSC自身又激活κ基因结合核因子( nuclear factor-K-gene- binding, NFKB)、分泌TGFβ1等细胞因子。此外,ECM中的Ⅰ型胶原等成分也可激活HSC。因此, 旦HsC被激活,受细胞旁分泌、自分泌的直接作用及所处环境胶原的间接作用,HSC 活化将逐渐放大并持续存在,即使除去诱因,活化也将继续下去。 HSC的激活主要是因为某些细胞因子作用于该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所致,在这些细 胞因子中,研究的最多,也最重要的是PDGF和TGFB113因子 PDGF为HSC最强的促分裂剂。枯否细胞(巨噬细胞)是主要合成PDGF的细胞 肝脏受损时,枯否细胞、血小板、窦内皮细胞及激活的HSC均可以分泌PDGF。当其与 PDGF受体(为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结合时,促使受体形成二聚体而被激活,随后受体 的酪氨酸残基发生自身磷酸化,继而先后激活Ras、Raf-1、MAPK(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激酶、ERK(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向核内 转位,促进有关转录因子磷酸化及基因表达而引起HSC的活化、增殖 第7页 版本1009.6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第 7 页 版本 1.009.626 虽然目前对于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国际上对非血吸虫病性肝 纤维化的发生机理研究较多,也较明确。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纤维组织过度沉积,是纤维 增生和分解不平衡的结果。反复或持续的慢性肝实质炎症、坏死,可使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主要为胶原纤维,合成过多而降解相对不足,从而 形成肝纤维化,它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4]。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 目前被公认为是 ECM 的主要来源细胞,HSC 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初始的中心环节 [4, 11]。 所以,研究 HSC 的激活对探索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机理及肝纤维化的有效预防均有特 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HSC 的激活是一个级联反应过程,其过程如下[4, 12]:当肝脏受到各种损伤时,局部 的肝细胞、枯否细胞(巨噬细胞)、窦内皮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释 放多种细胞因子,其中最主要的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 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等, 它们共同作用于 HSC,使其激活。被激活的 HSC 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 转化,同时表达大量的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多种细 胞因子受体(例如 PDGF 受体和 TGFβ1受体等)、以及Ⅰ、Ⅲ型胶原等 ECM 成分;并且 被激活的 HSC 自身又激活κ基因结合核因子(nuclear factor-κ-gene-binding, NFκB)、分泌 TGFβ1等细胞因子。此外,ECM 中的Ⅰ型胶原等成分也可激活 HSC。因此, 一旦 HSC 被激活,受细胞旁分泌、自分泌的直接作用及所处环境胶原的间接作用,HSC 活化将逐渐放大并持续存在,即使除去诱因,活化也将继续下去[4]。 HSC 的激活主要是因为某些细胞因子作用于该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所致,在这些细 胞因子中,研究的最多,也最重要的是 PDGF 和 TGFβ1 [4, 13, 14]因子。 PDGF 为 HSC 最强的促分裂剂 [4]。枯否细胞(巨噬细胞)是主要合成 PDGF 的细胞。 肝脏受损时,枯否细胞、血小板、窦内皮细胞及激活的 HSC 均可以分泌 PDGF [4]。当其与 PDGF 受体(为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结合时,促使受体形成二聚体而被激活,随后受体 的酪氨酸残基发生自身磷酸化,继而先后激活 Ras、Raf-1、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激酶、ERK(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 向核内 转位,促进有关转录因子磷酸化及基因表达而引起 HSC 的活化、增殖[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TGFβ1是一种对细胞生长、分化和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在肝受损时,TGFβ1由枯否细胞、淋巴细胞、窦内皮细胞及激活的HSC等合成,能促进 HSC的增殖和基因表达、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Ps) 合成、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tissue inhibitors of mmps, TIMPs)合成、 阻滞ECM的降解、促进ECM(例如,Ⅰ、Ⅲ型胶原)的生成。此外,TGFβ1还能增加PDGF 对HSC的增殖作用,故TGFβ1被认为是最强的促胶原生成因子,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 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TGFβ1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而 Smads是迄 今为止发现的TGFB1惟一作用底物,故TGFβ1- Smads信号通路对HC激活、BCM产生 的影响引起极大关注。 Smads是线虫Sma蛋白以及果蝇Mad蛋白具有同源性的蛋白家族,他们可以将TGFB 信号直接由细胞膜受体(为丝/苏氨酸受体)传导入细胞核内。根据 Smads功能不同分 为三类:第一类是膜受体激活的Smad(R- Smads),包括Smad2、3等,它们可与TGFβ1 受体直接作用,并被磷酸化,之后与Smad4结合,转位入核以调节靶基因转录;第二类 是通用Smad(co-Smad),目前只有Smad4;第三类是Smad7等,为TGFβ1-Smad信号转 导通路的抑制因子,可与R- Smads竞争性地结合受体,阻止R- Smads的磷酸化,从而阻 断TGFB1的效应。进入细胞核内的 Smads复合物可与不同的转录活化因子或转录抑制 因子结合而调节TGFB1的生物效应1 总之,因为PDGF、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干预这些信号通路就成为肝纤维化防治的理想选择 如前所述,HSC活化时伴有NFKB激活,而NFKB是一种重要的抗凋亡基因转录因 151。当HSC处于静息状态时,NFKB与其抑制蛋白结合,不表现活性,当HSC被激 活后,NFκB与其抑制蛋白解离而移位入核,诱导产生一组基因产物,它们的协同作用 能抑制TNF-α诱发的 caspase-8激活从而抑制HSC的凋亡,使HSC持续活化。 此外,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 cell lymphoma/ leukemia-2 protein,Bcl-2) 家族的成员是细胞凋亡的主要调节因子。Bc1-2蛋白家族细胞凋亡抑制因子有:Bc1-2、 Bcl-ⅪL等;细胞凋亡促进因子有:Bax等。有实验显示,给予抗肝纤维化的药物,可 以使激活的HSC中的Bcl-2/Bax比率下调,从而促进HSC凋亡。所以,通过抑制NF-xB 活性以及下调Bc1-2/Bax比率来增加HSC凋亡可能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新的靶点之 第8页 版本1009.6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第 8 页 版本 1.009.626 TGFβ1是一种对细胞生长、分化和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在肝受损时,TGFβ1由枯否细胞、淋巴细胞、窦内皮细胞及激活的 HSC 等合成,能促进 HSC 的增殖和基因表达、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 合成、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MPs, TIMPs)合成、 阻滞 ECM 的降解、促进 ECM(例如,Ⅰ、Ⅲ型胶原)的生成。此外,TGFβ1还能增加 PDGF 对 HSC 的增殖作用,故 TGFβ1被认为是最强的促胶原生成因子,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 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4, 13]。TGFβ1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而 Smads 是迄 今为止发现的 TGFβ1惟一作用底物 [4],故 TGFβ1-Smads 信号通路对 HSC 激活、ECM 产生 的影响引起极大关注。 Smads 是线虫 Sma 蛋白以及果蝇 Mad 蛋白具有同源性的蛋白家族,他们可以将 TGFβ1 信号直接由细胞膜受体(为丝/苏氨酸受体)传导入细胞核内。根据 Smads 功能不同分 为三类:第一类是膜受体激活的 Smad (R-Smads),包括 Smad2、3 等,它们可与 TGFβ1 受体直接作用,并被磷酸化,之后与 Smad4 结合,转位入核以调节靶基因转录;第二类 是通用 Smad (co-Smad),目前只有 Smad4;第三类是 Smad7 等,为 TGFβ1-Smad 信号转 导通路的抑制因子,可与 R-Smads 竞争性地结合受体,阻止 R-Smads 的磷酸化,从而阻 断 TGFβ1的效应。 进入细胞核内的 Smads 复合物可与不同的转录活化因子或转录抑制 因子结合而调节 TGFβ1的生物效应[4, 13]。 总之,因为 PDGF、TGFβ1-Smad 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干预这些信号通路就成为肝纤维化防治的理想选择。 如前所述,HSC 活化时伴有 NFκB 激活,而 NFκB 是一种重要的抗凋亡基因转录因 子 [15, 16]。当 HSC 处于静息状态时,NFκB 与其抑制蛋白结合,不表现活性,当 HSC 被激 活后,NFκB 与其抑制蛋白解离而移位入核,诱导产生一组基因产物,它们的协同作用 能抑制 TNF-α诱发的 caspase-8 激活从而抑制 HSC 的凋亡,使 HSC 持续活化 [17, 18]。 此外,B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蛋白(B-cell lymphoma/leukemia-2protein,Bcl-2) 家族的成员是细胞凋亡的主要调节因子[19]。Bcl-2 蛋白家族细胞凋亡抑制因子有:Bcl-2、 Bcl-XL 等;细胞凋亡促进因子有:Bax 等。有实验显示[20],给予抗肝纤维化的药物,可 以使激活的 HSC 中的 Bcl-2/Bax 比率下调,从而促进 HSC 凋亡。所以,通过抑制 NF-κB 活性以及下调 Bcl-2/Bax 比率来增加 HSC 凋亡,可能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新的靶点之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HSC活化后还表达多种MMPs、 TIMPS,从而调节ECM的成分和含量,使纤维化不断 持续发展。MMPs是一组锌蛋白酶,共有5类不同的酶蛋白分子,包括胶原酶(MMPl、MP8、 MP13)、明胶酶(MMP2、MMP9)、基质分解素(MMP3、MMP10、MMPl1)等5类,它们能 水解ECM中的多种成分,例如,其中的胶原酶水解ECM中的I、Ⅲ、Ⅲ型胶原:TMP 是MPs天然的体内抑制因子,包括TIMP-1~TIMP-4,它们与活化的MPs分子以1:1 的比例结合,抑制MPs活性,尤其是TMP-1在调节胶原水解中起重要作用2。此外, TIMP-1还能抑制活化的HSC凋亡四。显然,通过抑制TIMP-1即可以增加ECM中I、Ⅱl Ⅲ型胶原的水解,又可以促进HSC凋亡。所以,抑制TIMP-1将可能成为肝纤维化治疗 的又一新的靶点。 以上主要是关于血吸虫虫卵肉芽肿与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的关系,以及非血吸虫病性 肝纤维化发生的机理。但血吸虫病(尤其是日本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发生机理如何, 至今知之甚少。例如,虫卵肉芽肿早期淋巴细胞、枯否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 等分泌的细胞因子是否作为始动因子促进后续的肝纤维化的进程?是否也存在HSC的激 活、增殖?从整体、细胞、蛋白质、和核酸分子水平上了解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 生机理是本项目研究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肝纤维化主要因“气滞血瘀”所致,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抗炎保肝为主。而赤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白芍具有养血保肝、抗炎止痛等作用22, 所以,临床治疗肝纤维化中药方剂中,有不少含有赤芍、白芍成分。我们近年来研究 发现,白芍总苷(为白芍的有效部位,其中芍药苷含量占70%以上)通过清除自由基及 减少TGFβ1的生成,对抗人白蛋白所致的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此外,白芍总苷可以明 显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膝关节巨噬细胞样滑膜细胞的IL-1分泌,并且抑制成纤维样 滑膜细胞内MAⅨK信号通路中ERK等的磷酸化、减弱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总之, 白芍总苷通过对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以及自由基、IL-1、IL-2 等的影响而发挥其抗炎、保肝、抗肝纤维化、以及双相免疫调节等作用 赤芍( Radix paeoniae rubra)和白芍( Radix paeoniae alba)均取材于中药芍 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根圆。芍药苷( paeoniflorin)是芍药根的提取物, 也是白芍和赤芍的主要活性单体成分。芍药苷分子结构式为 版本1009.6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第 9 页 版本 1.009.626 HSC 活化后还表达多种 MMPs、TIMPs,从而调节 ECM 的成分和含量,使纤维化不断 持续发展。MMPs 是一组锌蛋白酶,共有 5 类不同的酶蛋白分子,包括胶原酶(MMP1、MMP8、 MMP13)、明胶酶(MMP2、MMP9)、基质分解素(MMP3、MMP10、MMP11)等 5 类,它们能 水解 ECM 中的多种成分,例如,其中的胶原酶水解 ECM 中的Ⅰ、Ⅱ、Ⅲ型胶原;TIMPs 是 MMPs 天然的体内抑制因子,包括 TIMP-1~TIMP-4,它们与活化的 MMPs 分子以 1∶1 的比例结合,抑制 MMPs 活性 [4],尤其是 TIMP-1 在调节胶原水解中起重要作用 [21]。此外, TIMP-1 还能抑制活化的 HSC 凋亡 [22]。显然,通过抑制 TIMP-1 即可以增加 ECM 中Ⅰ、Ⅱ、 Ⅲ型胶原的水解,又可以促进 HSC 凋亡。所以,抑制 TIMP-1 将可能成为肝纤维化治疗 的又一新的靶点。 以上主要是关于血吸虫虫卵肉芽肿与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的关系,以及非血吸虫病性 肝纤维化发生的机理。但血吸虫病(尤其是日本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发生机理如何, 至今知之甚少。例如,虫卵肉芽肿早期淋巴细胞、枯否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 等分泌的细胞因子是否作为始动因子促进后续的肝纤维化的进程?是否也存在HSC的激 活、增殖?从整体、细胞、蛋白质、和核酸分子水平上了解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 生机理是本项目研究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肝纤维化主要因“气滞血瘀”所致,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抗炎保肝为主 [4]。而赤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白芍具有养血保肝、抗炎止痛等作用 [23, 24], 所以,临床治疗肝纤维化中药方剂中,有不少含有赤芍、白芍成分 [4]。我们近年来研究 发现,白芍总苷(为白芍的有效部位,其中芍药苷含量占 70%以上)通过清除自由基及 减少 TGFβ1的生成,对抗人白蛋白所致的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此外,白芍总苷可以明 显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膝关节巨噬细胞样滑膜细胞的 IL-1 分泌,并且抑制成纤维样 滑膜细胞内 MAPK 信号通路中 ERK 等的磷酸化、减弱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总之, 白芍总苷通过对 T 细胞、B 细胞、巨噬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以及自由基、IL-1 、IL-2 等的影响而发挥其抗炎、保肝、抗肝纤维化、以及双相免疫调节等作用。 赤芍(Radix Paeoniae Rubra)和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均取材于中药芍 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根 [23]。芍药苷(paeoniflorin)是芍药根的提取物, 也是白芍和赤芍的主要活性单体成分 [24]。芍药苷分子结构式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CHOH OH OH OH OH 其分 子式为:C2H2O1;分子量为:480.45;熔点:196℃,毒性极低,具有抗炎、抑制 血小板凝聚、镇痛、抗过敏、免疫调节凹等作用。有报道,芍药苷通过诱导某些淋 巴细胞凋亡、改变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来发挥其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此外,芍药苷 还通过保护肝细胞,同时抑制肝细胞分泌Ⅳ型胶原等ECM成分来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圆。 但芍药苷在虫卵肉芽肿形成的早期,如何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抑制或降低炎性反应的强 度;而在肝纤维化形成的早期,又如何干预HSC的信号转导、影响HSC的凋亡,减轻或 延缓纤维化的形成,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研究药物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机制,对于减轻血 吸虫病的肝脏损害,抑制杀虫治疗后肝脏持续纤维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 研究中药芍药苷对虫卵肉芽肿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对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是本项目研 究内容之二。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WHo fact sheet on schistosomiasis THO. Geneva. 1996 2.赵蔚先,高淑芬,主编:实用血吸虫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82. 3.程钧朴,钱国希,朱海昌,周小双:173例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死因分析.上海预防医 学杂志,1994;6(2):29-30. 4.姚希贤,徐克成,编著: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1-10 Giboda M, Smith JM: Schistosoma mansoni eggs as a target for praziquantel; efficacy of oral application in mice. J Trop Med Hyg, 1994: 97(2): 98-102. 6. Matsuda H, Tanaka H, Nogami S, Muto M: Mechanism of action of praziquantel on the eggs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Jpn J Exp Med 1983; 53(6): 271-4 第10页 版本10096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第 10 页 版本 1.009.626 其分 子式为:C23H28O11 ;分子量为:480.45;熔点:196℃,毒性极低,具有抗炎 [25, 26]、抑制 血小板凝聚、镇痛 [26]、抗过敏 [25]、免疫调节 [27]等作用。有报道,芍药苷通过诱导某些淋 巴细胞凋亡、改变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来发挥其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28] ;此外,芍药苷 还通过保护肝细胞,同时抑制肝细胞分泌Ⅳ型胶原等ECM成分来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29]。 但芍药苷在虫卵肉芽肿形成的早期,如何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抑制或降低炎性反应的强 度;而在肝纤维化形成的早期,又如何干预 HSC 的信号转导、影响 HSC 的凋亡,减轻或 延缓纤维化的形成,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研究药物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机制,对于减轻血 吸虫病的肝脏损害,抑制杀虫治疗后肝脏持续纤维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 研究中药芍药苷对虫卵肉芽肿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对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是本项目研 究内容之二。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WHO fact sheet on schistosomiasis. WHO,Geneva.1996. 2. 赵蔚先, 高淑芬, 主编: 实用血吸虫病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1-82. 3. 程钧朴, 钱国希, 朱海昌, 周小双: 173 例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死因分析. 上海预防医 学杂志, 1994; 6(2): 29-30. 4. 姚希贤, 徐克成, 编著: 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 1-102. 5. Giboda M, Smith JM: Schistosoma mansoni eggs as a target for praziquantel: efficacy of oral application in mice. J Trop Med Hyg, 1994; 97(2): 98-102. 6. Matsuda H, Tanaka H, Nogami S, Muto M: Mechanism of action of praziquantel on the eggs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Jpn J Exp Med 1983; 53(6): 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