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人家厌学厌得理直气壮,轻松自如,轻松而没有负担。然而,这些 厌学的学生也正是问题学生,比如一个学生一次“赌球”输掉30万!对这样的 学生如何调动学习积极性还真是个大问题。 以上的几种情况,导致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缺乏 概括一下,这个班级的学生有如下特点:智力差,基础差,习惯差,成绩差, 毛病多。但是普遍有理想,想学习,课堂不有意捣乱,并且比较懂事,比较“听 话 二、语文教育方略——教师 分析学生的状况,是教育的前提,目的是建立教学措施。 这一节针对教师而言。我们知道,教学是双方面的事情。制定教学措施,采 取教学“方略”要有针对性。所以,前面对学生不足的分析是为了“引起疗救的 注意”,分析不足是为了制定措施,使我们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根据以上 的分析,我制定与实施了三年三班的语文教育“方略”。 (一)拉近距离,建立情感,树立形象,赢得学生。让学生接受我,喜欢 我,崇拜我。 作为教师,不管什么学科教师,要想上好课都要一个前提,这就是:千方百 计地让学生“接受我”“喜欢我”“崇拜我”。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和配合。但是,要想“赢得学生”,我却面临着三个不利因素。 先谈第一个不利因素。高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可以说个个都是“千才”。文 科班的杨光亮自不必说,单说刘日光和罗代国两位老师。两位老师是两个重点班 (刘老师一班,罗老师二班)的语文老师 刘日光是去年高三的重点班的老师,他曾在2008年高考中培养出了两个“状 元”:一个是广东省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和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单科状元。报纸和电 视上频频露面,名声显赫,另人景仰。罗代国则是广东省教坛“南粵新秀”,这 也是一位“抢分”(广东考试用语)高手,很有抢分策略和抢分经验。他的班级 由一年级带上来,每次考试成绩都比另一个理科重点班多几分,比我的班级多十 分多(有一次竟达12.04分!),有时竟然和文科重点班分数不相上下 相比之下,我到这里却是从零起步,毫无辉煌可言,头上只有一个“特级教 师”的空头名号。 更为不利的是,刘日光老师开始为我代了三节课。凭刘老师的名声和他的先 入为主,早已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第二个不利因素是生理的劣势。论年龄,论相貌,我都比不了刘日光罗代国 两位老师(对不住,其他老师我照样比不了)。这两位正当而立之年,风华正茂
所以说,人家厌学厌得理直气壮,轻松自如,轻松而没有负担。然而,这些 厌学的学生也正是问题学生,比如一个学生一次“赌球”输掉 30 万!对这样的 学生如何调动学习积极性还真是个大问题。 以上的几种情况,导致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缺乏。 概括一下,这个班级的学生有如下特点:智力差,基础差,习惯差,成绩差, 毛病多。但是普遍有理想,想学习,课堂不有意捣乱,并且比较懂事,比较“听 话”。 二、语文教育方略——教师 分析学生的状况,是教育的前提,目的是建立教学措施。 这一节针对教师而言。我们知道,教学是双方面的事情。制定教学措施,采 取教学“方略”要有针对性。所以,前面对学生不足的分析是为了“引起疗救的 注意”,分析不足是为了制定措施,使我们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根据以上 的分析,我制定与实施了三年三班的语文教育“方略”。 (一)拉近距离,建立情感,树立形象,赢得学生。让学生接受我,喜欢 我,崇拜我。 作为教师,不管什么学科教师,要想上好课都要一个前提,这就是:千方百 计地让学生“接受我”“喜欢我”“崇拜我”。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和配合。但是,要想“赢得学生”,我却面临着三个不利因素。 先谈第一个不利因素。高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可以说个个都是“干才”。文 科班的杨光亮自不必说,单说刘日光和罗代国两位老师。两位老师是两个重点班 (刘老师一班,罗老师二班)的语文老师。 刘日光是去年高三的重点班的老师,他曾在 2008 年高考中培养出了两个“状 元”:一个是广东省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和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单科状元。报纸和电 视上频频露面,名声显赫,另人景仰。罗代国则是广东省教坛“南粤新秀”,这 也是一位“抢分”(广东考试用语)高手,很有抢分策略和抢分经验。他的班级 由一年级带上来,每次考试成绩都比另一个理科重点班多几分,比我的班级多十 分多(有一次竟达 12.04 分!),有时竟然和文科重点班分数不相上下。 相比之下,我到这里却是从零起步,毫无辉煌可言,头上只有一个“特级教 师”的空头名号。 更为不利的是,刘日光老师开始为我代了三节课。凭刘老师的名声和他的先 入为主,早已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第二个不利因素是生理的劣势。论年龄,论相貌,我都比不了刘日光罗代国 两位老师(对不住,其他老师我照样比不了)。这两位正当而立之年,风华正茂
玉树临风,才华横溢,踌躇满志,锐气方刚,是学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相 比之下,鄙人年龄53,身髙不过一米六十七,齿摇发秃,暮气横秋,其貌不扬, 虽心态年轻,志向高远,自感精力旺盛,但外表形象先失了几分。“老而丑”的 我当然比不上刘、罗两位老师的“少而美”的风华。再加上年龄的差异,学生与 我自然在心理上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还有,这个班级的前任老师是一位 年轻貌美的女老师,早就在学生心中扎了根。 由此可见,要想“赢得学生”其难度可想而知了。 第三个不利因素是人类的“自然排斥性”。 人类具有某些“动物性”,这是事实。“排他性”是人类的“动物性”之一, 个稳定的群体中,突然来了一个外来者或后来者,那么这个群体就自然而然地 会“防范”与“排斥”他。所以,作为一个“外来人”或“后来者”,尤其是“临 聘人员”的我,自然明白这一点。 于是,我采取了一系列明智的做法——采取多种措施,拉近距离,建立情感, 避免或消除误解(语言上,心理上,行为上……),避免冲突(文化上,地域上, 理念上,习惯上,语言上……),说话尽量委婉讲究艺术性,要有震撼力冲击力 但不要有杀伤力,尤其我暗自告诫绝对不能骂人,包括不出格的诸如“混蛋”“坏 蛋”之类(班主任可以骂“臭蛋”)以避免被投诉 尽量将自己的美好示人,树立形象,赢得学生的接纳、信任和情感,贏得老 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和年级领导)的接纳,从而站稳脚跟,顺利地开展工作 我认为,从生存和工作的角度看,这都非常必要 事实上,我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赢得群体的好感和接纳需要一个过程 个磨合的过程。刚开始,无论学生还是班主任老师,都对我怀有一种看不见但 能感觉得到的“隔膜”,和我有一种陌生感与距离感。不说学生,先说一说班主 任廖老师。首先言明,廖建湘是深圳市名师,一位非常敬业并值得敬佩的好老师, 好班主任。不客气地说,在他的身上能发现我的影子,比如他为了做好班主任工 作,放弃了科组长的职位;他的班主任工作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我,比如他的细 心程度。我心里曾经用两个词形容我俩对教育的态度一一我是“痴迷”,而他是 “狂热” 但是,这位我所敬重的廖老师,当我和他谈起学生种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 良的学习现状,谈起差距,谈起我的措施,我的目标……我们在思想上不止一次 地发生“碰撞”与“冲突”。 这里的有些老师,包括班主任,都被狭隘的视野和狭隘的“护短”意识蒙住 了两眼。谈起班级,廖老师就说“我们班”或“俺班”,而不是“咱们班”。临 考前两天,班主任老师给我发短信说:“请您给我班同学写几句嘱托的话。拜托 了!”一一这口气明明是将班级看作自己的“私有”,明明站在科任老师的对立 面,或将科任老师“排除”在外,而不是实际上的“盟友”。他们只喜欢听对学 生如何“好”“好”“好”的评判,而不喜欢我谈学生的不足。当我谈到学生的
玉树临风,才华横溢,踌躇满志,锐气方刚,是学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相 比之下,鄙人年龄 53,身高不过一米六十七,齿摇发秃,暮气横秋,其貌不扬, 虽心态年轻,志向高远,自感精力旺盛,但外表形象先失了几分。“老而丑”的 我当然比不上刘、罗两位老师的“少而美”的风华。再加上年龄的差异,学生与 我自然在心理上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还有,这个班级的前任老师是一位 年轻貌美的女老师,早就在学生心中扎了根。 由此可见,要想“赢得学生”其难度可想而知了。 第三个不利因素是人类的“自然排斥性”。 人类具有某些“动物性”,这是事实。“排他性”是人类的“动物性”之一, 一个稳定的群体中,突然来了一个外来者或后来者,那么这个群体就自然而然地 会“防范”与“排斥”他。所以,作为一个“外来人”或“后来者”,尤其是“临 聘人员”的我,自然明白这一点。 于是,我采取了一系列明智的做法——采取多种措施,拉近距离,建立情感, 避免或消除误解(语言上,心理上,行为上……),避免冲突(文化上,地域上, 理念上,习惯上,语言上……),说话尽量委婉讲究艺术性,要有震撼力冲击力 但不要有杀伤力,尤其我暗自告诫绝对不能骂人,包括不出格的诸如“混蛋”“坏 蛋”之类(班主任可以骂“臭蛋”)以避免被投诉。 尽量将自己的美好示人,树立形象,赢得学生的接纳、信任和情感,赢得老 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和年级领导)的接纳,从而站稳脚跟,顺利地开展工作。 我认为,从生存和工作的角度看,这都非常必要。 事实上,我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赢得群体的好感和接纳需要一个过程, 一个磨合的过程。刚开始,无论学生还是班主任老师,都对我怀有一种看不见但 能感觉得到的“隔膜”,和我有一种陌生感与距离感。不说学生,先说一说班主 任廖老师。首先言明,廖建湘是深圳市名师,一位非常敬业并值得敬佩的好老师, 好班主任。不客气地说,在他的身上能发现我的影子,比如他为了做好班主任工 作,放弃了科组长的职位;他的班主任工作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我,比如他的细 心程度。我心里曾经用两个词形容我俩对教育的态度——我是“痴迷”,而他是 “狂热”。 但是,这位我所敬重的廖老师,当我和他谈起学生种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 良的学习现状,谈起差距,谈起我的措施,我的目标……我们在思想上不止一次 地发生“碰撞”与“冲突”。 这里的有些老师,包括班主任,都被狭隘的视野和狭隘的“护短”意识蒙住 了两眼。谈起班级,廖老师就说“我们班”或“俺班”,而不是“咱们班”。临 考前两天,班主任老师给我发短信说:“请您给我班同学写几句嘱托的话。拜托 了!”——这口气明明是将班级看作自己的“私有”,明明站在科任老师的对立 面,或将科任老师“排除”在外,而不是实际上的“盟友”。他们只喜欢听对学 生如何“好”“好”“好”的评判,而不喜欢我谈学生的不足。当我谈到学生的
诸多不良习惯和不足时,不等我谈准备采取的措施,廖老师竟然说“照你的标准, 直到高三毕业也很难达到!”—一明显的隔阂和护短情绪。他可能没有想到, 教师的工作性质就是谈论学生评价学生,教师工作的过程就是发现学生的不足 然后制定目标和措施,逐步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的过程。教师工作需要交流和配 合。经过几次思想上的“碰撞”,我感到教师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南北教师之间 的沟通的艰难,更不要说学生了!因此,我只能各自为战,按照自己的思想和工 作方式来开展工作了。 所以说,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采取的“拉近距离,建立情感”的措施是 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无论教育或教学,都是双方面的,都讲究一个“可接受性” 而让学生接受,就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建立情感,赢得学生的接纳、尊重。这是 教育或教学的前提 因此,一年来,我始终坚持“消除隔阂,避免误解,拉近距离,建立情感, 树立形象”的原则,让学生了解郭老师,尽量树立自己高大的形象,尽量展示自 己的“谦虚”,“和善”,“诚恳”,展示自己美好,将缺陷、短处和“丑陋” 的委琐的尖刻的一面尽量抛弃或掩盖。说话和做事讲究可接受性,嬴得了学生的 接纳,从而建立了良好的人际环境。 具体的做法不能一一详谈。只简单谈几点。 其一,让学生尽快地了解自己,树立“特级教师”的高大形象 众所周知,深圳人有一种自我优越感。认为除了深圳之外,其他任何地方都 是落后的,艰苦的,甚至野蛮的。在深圳人的心目中,一切来深圳的人都是来“打 工”的;在深圳学生的心目中,那些代课的“临聘”教师都是来此“谋生”的, 因此低人一等。 我认为,做教师应该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地做,不能窝窝囊囊忍气吞声地迁就, 不能让人家瞧不起。我和学生说明:我是“临聘”的,但是我绝不是来谋生的。 我是与众不同的我,我有远大的追求,是令一般教师无法企及的追求;我有我的 目的,不为常人理解的目的。 我来深圳的目的是:“五个了解 了解南方的教育,南方的课改,南方 的高考,南方的学生,了解岭南文化:“三个检验”一一检验我的语文教育理念, 检验我的教学措施,检验我的讲课方法;“三个完成”一一完成三部教学专著《基 础教育新理念新策略新实践》、《特级教师教育忠告,家长学生不可不读》、《特 级教师讲语文》。 进而让学生了解我的语文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成就。求得学生的配合 还让学生明白我的游历行程:珠海,厦门,桂林,丽江,海口,西双版纳, 香格里拉,贵州凯里,新疆达坂城,青岛,威海,大连和成都、西安、南京…… 个地方干一年,一边游览一边教学,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尝遍各地水果和风味 小吃
诸多不良习惯和不足时,不等我谈准备采取的措施,廖老师竟然说“照你的标准, 一直到高三毕业也很难达到!”——明显的隔阂和护短情绪。他可能没有想到, 教师的工作性质就是谈论学生评价学生,教师工作的过程就是发现学生的不足, 然后制定目标和措施,逐步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的过程。教师工作需要交流和配 合。经过几次思想上的“碰撞”,我感到教师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南北教师之间 的沟通的艰难,更不要说学生了!因此,我只能各自为战,按照自己的思想和工 作方式来开展工作了。 所以说,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采取的“拉近距离,建立情感”的措施是 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无论教育或教学,都是双方面的,都讲究一个“可接受性”。 而让学生接受,就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建立情感,赢得学生的接纳、尊重。这是 教育或教学的前提。 因此,一年来,我始终坚持“消除隔阂,避免误解,拉近距离,建立情感, 树立形象”的原则,让学生了解郭老师,尽量树立自己高大的形象,尽量展示自 己的“谦虚”,“和善”,“诚恳”,展示自己美好,将缺陷、短处和“丑陋” 的委琐的尖刻的一面尽量抛弃或掩盖。说话和做事讲究可接受性,赢得了学生的 接纳,从而建立了良好的人际环境。 具体的做法不能一一详谈。只简单谈几点。 其一,让学生尽快地了解自己,树立“特级教师”的高大形象。 众所周知,深圳人有一种自我优越感。认为除了深圳之外,其他任何地方都 是落后的,艰苦的,甚至野蛮的。在深圳人的心目中,一切来深圳的人都是来“打 工”的;在深圳学生的心目中,那些代课的“临聘”教师都是来此“谋生”的, 因此低人一等。 我认为,做教师应该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地做,不能窝窝囊囊忍气吞声地迁就, 不能让人家瞧不起。我和学生说明:我是“临聘”的,但是我绝不是来谋生的。 我是与众不同的我,我有远大的追求,是令一般教师无法企及的追求;我有我的 目的,不为常人理解的目的。 我来深圳的目的是:“五个了解”——了解南方的教育,南方的课改,南方 的高考,南方的学生,了解岭南文化;“三个检验”——检验我的语文教育理念, 检验我的教学措施,检验我的讲课方法;“三个完成”——完成三部教学专著《基 础教育新理念新策略新实践》、《特级教师教育忠告,家长学生不可不读》、《特 级教师讲语文》。 进而让学生了解我的语文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成就。求得学生的配合。 还让学生明白我的游历行程:珠海,厦门,桂林,丽江,海口,西双版纳, 香格里拉,贵州凯里,新疆达坂城,青岛,威海,大连和成都、西安、南京…… 一个地方干一年,一边游览一边教学,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尝遍各地水果和风味 小吃
这样一来,学生对我的情况了解了,我的形象树立了,也会获得了学生的配 合和敬重。 其二,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利用每一个机会展示 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思想、经验和与人的“不一样” 其三,与学生进行“语言贿赂”和“情感拉扯”。真心对待学生,像对待自 己的孩子一样当老师。与同学谈人生,交流人生经验,谈我的教育孩子的经历。 我在班级说过:“上帝对我不薄,让我的事业成功,让我的孩子成材。我要将我 的感恩之心化为行动。”“我的孩子成材了,但别人的孩子还没有考上大学,还 没有成材。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帮助这些孩子考上大学,让他们成材! 我与学生讲缘分。缘分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伦理(和为贵)的根,是 建设和谐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立足点 我对学生说,我们中国人是讲缘分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 在千万年无涯的时间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我们恰恰在此刚巧赶 上了。“缘”字难道不值得珍惜吗? 古人说:“百世修来同船度,千世修来共枕眠。”佛说:千年修得擦肩过 佛又说:前世的500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如果擦肩而过要修 千年,那么师生一场要修多少年呢?如此缘分,不万分珍惜,难道不遗憾吗? 有时,我还给校外住宿的困难学生买面包牛奶 学生被感动了,我的真情换来了学生的回报。学生家长给我的电话中说,同 学在日记中也写:“这不是一般的老师”,“老师像一位‘父亲’一样”,“像 父亲关心孩子一样关心我们”…他们给我鱼干肉干话梅吃,给我新鲜荔枝龙眼 毛丹吃,五月节给我粽子吃……没事找我闲聊或发短信,提醒我多穿衣服,询问 朝鲜俄罗斯图们江东北虎长白山大雪封山。有一次晚间10点多,学生给我发短 信说:“老师,台风快要登陆了。”“老师,要降温了,明天可要多穿衣服。”…… 其四,谈我的奋斗经历和我女儿的成长经历。以自身的奋斗经历鼓励学生 其五,说话讲究可接受性,尽量不刺激学生,不伤害学生,征得学生的理解, 让学生感到不好意思,不学对不住。 其六,进行“物质刺激”。每次考试,都认真分析总结。将那些品质好,有 良心,关心老师,或者成绩优秀,或进步较大的同学实施物质奖励。开始对语文 过100分的同学奖励两颗“利是糖”,后来根据学生的要求改为“巧克力”“金 丝糖”“金币”“山楂糕”……将每月学校发给老师的王老吉饮料、椰汁饮料、 杏仁露、苹果、梨子、橘子、柚子奖给学生。临高考前,我给每位同学每人两颗 “金币”糖,由衷地祝愿学生前程“金碧辉煌”,学生很是感动。通过这一系列 行动,拉近了师生距离,融洽了关系,为语文教学打下了感情基础
这样一来,学生对我的情况了解了,我的形象树立了,也会获得了学生的配 合和敬重。 其二,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利用每一个机会展示 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思想、经验和与人的“不一样”。 其三,与学生进行“语言贿赂”和“情感拉扯”。真心对待学生,像对待自 己的孩子一样当老师。与同学谈人生,交流人生经验,谈我的教育孩子的经历。 我在班级说过:“上帝对我不薄,让我的事业成功,让我的孩子成材。我要将我 的感恩之心化为行动。”“我的孩子成材了,但别人的孩子还没有考上大学,还 没有成材。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帮助这些孩子考上大学,让他们成材!” 我与学生讲缘分。缘分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伦理(和为贵)的根,是 建设和谐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立足点。 我对学生说,我们中国人是讲缘分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 在千万年无涯的时间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我们恰恰在此刚巧赶 上了。“缘”字难道不值得珍惜吗? 古人说:“百世修来同船度,千世修来共枕眠。”佛说:千年修得擦肩过。 佛又说:前世的 500 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如果擦肩而过要修 一千年,那么师生一场要修多少年呢?如此缘分,不万分珍惜,难道不遗憾吗? 有时,我还给校外住宿的困难学生买面包牛奶。 学生被感动了,我的真情换来了学生的回报。学生家长给我的电话中说,同 学在日记中也写:“这不是一般的老师”,“老师像一位‘父亲’一样”,“像 父亲关心孩子一样关心我们”……他们给我鱼干肉干话梅吃,给我新鲜荔枝龙眼 毛丹吃,五月节给我粽子吃……没事找我闲聊或发短信,提醒我多穿衣服,询问 朝鲜俄罗斯图们江东北虎长白山大雪封山。有一次晚间 10 点多,学生给我发短 信说:“老师,台风快要登陆了。”“老师,要降温了,明天可要多穿衣服。”…… 其四,谈我的奋斗经历和我女儿的成长经历。以自身的奋斗经历鼓励学生。 其五,说话讲究可接受性,尽量不刺激学生,不伤害学生,征得学生的理解, 让学生感到不好意思,不学对不住。 其六,进行“物质刺激”。每次考试,都认真分析总结。将那些品质好,有 良心,关心老师,或者成绩优秀,或进步较大的同学实施物质奖励。开始对语文 过 100 分的同学奖励两颗“利是糖”,后来根据学生的要求改为“巧克力”“金 丝糖”“金币”“山楂糕”……将每月学校发给老师的王老吉饮料、椰汁饮料、 杏仁露、苹果、梨子、橘子、柚子奖给学生。临高考前,我给每位同学每人两颗 “金币”糖,由衷地祝愿学生前程“金碧辉煌”,学生很是感动。通过这一系列 行动,拉近了师生距离,融洽了关系,为语文教学打下了感情基础
其七,以身作则。为了有说服力,让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语文老师,不能 像体育教练一样只说不练。写出来做出来让学生看看是最有说服力的。 比如作文一一几乎每篇作文我都要写“下水作文”,每篇作文都能做到和学 生“比一比”。比如日记一一我将写了二十几年的日记与学生交流。比如写作诗 歌,我将我写过的诗歌拿出来让学生读一读,讲一讲。比如治学态度一一我“坐 得住板凳,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比如语文习惯,比如人生态度 我工作守时,每天都是全校第一个到办公室:要求8点上班,我则是6点 35分左右,第一个到食堂,7点多一点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 工作时间决不打游戏,不看电影,不上网聊天,更不炒股…与教学无关的一律 不做。要求学生不浪费时间,我则不与同事闲聊,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其八,利用日记、作文与学生了解与沟通。通过评语,我和学生谈思想,谈 理想,谈人生,谈生活,谈为人处世。 比如,我让学生写一篇《我的人生格言》作文,要求自拟一则人生格言。引 导学生进行人生思考。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思想单薄,缺乏人生思考,更不用谈什 么人生格言了。我说,人生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怎么生(活着),二是怎么 死(是轰轰烈烈还是轻如鸿毛)。我们好不容易做了一回人,总得活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不能朦朦胧胧。做郭老师的学生,更不能不明不白地活着,活着要明 白活着的道理,就要思考人生。而学语文就要丰富自己的思想,要想说得好、写 得好,就得想得好一一准确,深刻,透彻,有深度,有厚度,说到点子上:就要 有思想。我清清楚楚记得,当我将我的人生思考——《郭培耘人生感言》(现更 名为《郭培耘人生格言80句》。见百度,新浪,搜狐,腾讯等网站“培耘博客”) 介绍给学生时,学生的惊讶佩服的表情 我将我的人生思考融入了我的写作和写作指导。当我印发了我的下水文《幸 福心语》等与学生交流时,我彻底地“征服”了学生,赢得了学生,学生在日记 中写道:“这位老师确实不一般”,“郭老师很有思想,他对人生有独特的见解”, “他竟然也有自己的人生格言 格言并不神秘”,“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像 位播音员和主持人”,“相见恨晚”… 这一切,为我的语文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进行“语文教育”。培养“语文情感”、“语文意识”、“语文习 惯”,努力在学生的内心播下一颗语文的种子。 我的教学思想是“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有三个支点一—“语文情感 语文习惯”、“语文意识”。我认为,不能就教学而教学,而要站在教育的高 度对待教学。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他要做的最为重要的不是在课堂上讲了些 什么知识,而是在教学中努力地培养“语文兴趣”、“语文情感”、“语文习惯”、 “语文意识”,时时刻刻地渗透自己的教学思想,渗透语文,在学生的内心播下 颗语文的种子。一旦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学习语文,将语文的学习化为不知 不觉的行为。语文素养不知不觉地就得到了提高。虽然说教学的“主阵地”在课
其七,以身作则。为了有说服力,让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语文老师,不能 像体育教练一样只说不练。写出来做出来让学生看看是最有说服力的。 比如作文——几乎每篇作文我都要写“下水作文”,每篇作文都能做到和学 生“比一比”。比如日记——我将写了二十几年的日记与学生交流。比如写作诗 歌,我将我写过的诗歌拿出来让学生读一读,讲一讲。比如治学态度——我“坐 得住板凳,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比如语文习惯,比如人生态度…… 我工作守时,每天都是全校第一个到办公室:要求 8 点上班,我则是 6 点 35 分左右,第一个到食堂,7 点多一点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 工作时间决不打游戏,不看电影,不上网聊天,更不炒股……与教学无关的一律 不做。要求学生不浪费时间,我则不与同事闲聊,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其八,利用日记、作文与学生了解与沟通。通过评语,我和学生谈思想,谈 理想,谈人生,谈生活,谈为人处世。 比如,我让学生写一篇《我的人生格言》作文,要求自拟一则人生格言。引 导学生进行人生思考。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思想单薄,缺乏人生思考,更不用谈什 么人生格言了。我说,人生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怎么生(活着),二是怎么 死(是轰轰烈烈还是轻如鸿毛)。我们好不容易做了一回人,总得活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不能朦朦胧胧。做郭老师的学生,更不能不明不白地活着,活着要明 白活着的道理,就要思考人生。而学语文就要丰富自己的思想,要想说得好、写 得好,就得想得好——准确,深刻,透彻,有深度,有厚度,说到点子上;就要 有思想。我清清楚楚记得,当我将我的人生思考——《郭培耘人生感言》(现更 名为《郭培耘人生格言 80 句》。见百度,新浪,搜狐,腾讯等网站“培耘博客”) 介绍给学生时,学生的惊讶佩服的表情。 我将我的人生思考融入了我的写作和写作指导。当我印发了我的下水文《幸 福心语》等与学生交流时,我彻底地“征服”了学生,赢得了学生,学生在日记 中写道:“这位老师确实不一般”,“郭老师很有思想,他对人生有独特的见解”, “他竟然也有自己的人生格言”,“格言并不神秘”,“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像 一位播音员和主持人”,“相见恨晚”…… 这一切,为我的语文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进行“语文教育”。培养“语文情感”、“语文意识”、“语文习 惯”,努力在学生的内心播下一颗语文的种子。 我的教学思想是“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有三个支点——“语文情感”、 “语文习惯”、“语文意识”。我认为,不能就教学而教学,而要站在教育的高 度对待教学。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他要做的最为重要的不是在课堂上讲了些 什么知识,而是在教学中努力地培养“语文兴趣”、“语文情感”、“语文习惯”、 “语文意识”,时时刻刻地渗透自己的教学思想,渗透语文,在学生的内心播下 一颗语文的种子。一旦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学习语文,将语文的学习化为不知 不觉的行为。语文素养不知不觉地就得到了提高。虽然说教学的“主阵地”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