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上期成都领川外国语学校半期语文试题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倜傥(tang) 酝酿( liang) 花团锦簇(c山 B.脑髓(sui) 卖弄(1ng) 尊君在不(fou C.菡萏(dan) 搓捻(nian) 人迹罕至(han) D.霎时(cha) 贮蓄(zh) 俄而雪骤(zhou)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撒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C.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辅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 D.园子的墙角,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上课铃虽然已经响了很久,但由于刚才的突发事件,教室里人声鼎沸,安静不下来 B.她喜欢数学,被大家选为数学课代表,而我喜欢语文,被选为语文课代表,真是各得其所 C.我上网査作业答案的秘密好像被妈妈发现了,她拿起我桌上的数学作业本翻来覆去地看 D.这次竞赛考了第一,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但当老师宣布结果时,还是让我有点喜出望外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把天府芙蓉园建设成市级森林公园,是武侯区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程 B.紫坪铺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成都地区使用外,还向绵阳、德阳等地输送 C.领川外国语学生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武侯区簇桥簇马路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5~8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019—2020 学年度上期成都领川外国语学校半期语文试题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24 分) 一、 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倜傥.(tǎng) 酝酿.(liàng) 花团锦簇.(cù) B.脑髓.(suǐ) 卖弄.(lòng) 尊君在不.(fǒu) C.菡萏.(dàn) 搓捻.(niǎn) 人迹罕.至(hǎn) D.霎.时(chà) 贮.蓄(zhù) 俄而雪骤.(zhòu) 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撒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C.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辅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 D.园子的墙角,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上课铃虽然已经响了很久,但由于刚才的突发事件,教室里人声鼎沸 ....,安静不下来。 B.她喜欢数学,被大家选为数学课代表,而我喜欢语文,被选为语文课代表,真是各得其所 ....。 C.我上网查作业答案的秘密好像被妈妈发现了,她拿起我桌上的数学作业本翻来覆去 ....地看。 D.这次竞赛考了第一,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但当老师宣布结果时,还是让我有点喜出望外 ....。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把天府芙蓉园建设成市级森林公园,是武侯区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程。 B.紫坪铺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成都地区使用外,还向绵阳、德阳等地输送。 C.领川外国语学生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武侯区簇桥簇马路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 5~8 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B.君与家君期日中期:约定,相约 C.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D.五十而知天命天命:上天的意旨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温故而知新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学而时习之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相委而去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A.(我)六十岁的时候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越过法度 B.(我)六十岁的时候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随心所做任何事情,不越过法度。 C.(我)六十岁的时候能听得进批评意见,七十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越过法度。 D.(我)六十岁的时候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顺从自己意愿,不越过法度。 8.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乙文和丙文都谈到了做人的诚信问题,选文都认为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人无信不立。陈 太丘弃友而去、陈元方入门不顾都是因为有人不守时,没有了做人的诚信。 B.甲文讲了谢太傅一家浓厚的文学氛围,乙文讲了陈元方的聪明机变,巧言回击了不守诚信 的人,它们分别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和《言语》篇。 C.丙文中曾子所说的话主要谈了做人的道理,侧重谈的不是学习方法和态度,而是侧重谈修 身。乙文讲陈元方小时的故事也是为了说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D.很多优秀人物都是从小就善于学习的人,这从甲文中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以及丙 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都可以看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 分) ①水何澹澹, 。(《观沧海》曹操)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请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任选一首,抄 写题目,并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燕子来时 王琪 ①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 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
A.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B. 君与家君期.日中 期:约定,相约 C.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D.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上天的意旨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温故而.知新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 学而.时习之 C. 择其善者而.从之 D. 相委而.去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A.(我)六十岁的时候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越过法度。 B. (我)六十岁的时候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随心所做任何事情,不越过法度。 C. (我)六十岁的时候能听得进批评意见,七十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越过法度。 D. (我)六十岁的时候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顺从自己意愿,不越过法度。 8. 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乙文和丙文都谈到了做人的诚信问题,选文都认为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人无信不立。陈 太丘弃友而去、陈元方入门不顾都是因为有人不守时,没有了做人的诚信。 B.甲文讲了谢太傅一家浓厚的文学氛围,乙文讲了陈元方的聪明机变,巧言回击了不守诚信 的人,它们分别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和《言语》篇。 C.丙文中曾子所说的话主要谈了做人的道理,侧重谈的不是学习方法和态度,而是侧重谈修 身。乙文讲陈元方小时的故事也是为了说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D.很多优秀人物都是从小就善于学习的人,这从甲文中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以及丙 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都可以看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76 分) 三、默写(共 6 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 分) ①水何澹澹, 。(《观沧海》曹操) ②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③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2)请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任选一首,抄 写题目,并默写全诗。(4 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12 题。 燕子来时 王琪 ①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 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
俊潇洒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 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②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 春天和希望。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影子,聆听燕语呢 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黯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③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 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过无边 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 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篇啁啾的燕语 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 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 惊扰它 ④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 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 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 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先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 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⑤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 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 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我天天 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⑥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 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们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 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 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 ⑦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燕子也越来 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选自《天津日报》,原文有改动) 10.根据全文内容回答:作者从燕子身上获得了哪些精神力量?(3分) 11.请为第③段画线句写一段赏析性批注。(3分) 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 批注: 12.请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的深刻 含意的理解。(4分) 五、作文(60分)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里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 的勇气和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什么事情,让你深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请以《那一次,我真的感到温暖》为题目,自主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
俊潇洒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 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②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 春天和希望。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影子,聆听燕语呢 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黯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③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 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过无边 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 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篇啁啾的燕语 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 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 惊扰它。 ④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 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 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 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先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 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⑤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 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 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我天天 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⑥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 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们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 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 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 ⑦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燕子也越来 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选自《天津日报》,原文有改动) 10.根据全文内容回答:作者从燕子身上获得了哪些精神力量?(3 分) 11.请为第③段画线句写一段赏析性批注。(3 分) 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 批注: 12.请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的深刻 含意的理解。(4 分) 五、作文(60 分)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里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 的勇气和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什么事情,让你深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请以《那一次,我真的感到温暖》为题目,自主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 600 字;④不得抄
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花下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诗歌的标题中应该填入下面哪个字?请选出并说理由, A.醉B.眠C.游 我选()理由: 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慢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 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 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之矣!” 注:①垩:e,石灰(一说白色的土)②慢:通“墁”,玷污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顾谓从者曰顾:照顾 B.使匠人斫之斫:砍,这里是用斧子削去 C.郢人立不失容失容:失色D.尝试为寡人为之为:替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5.庄子给随从的人讲匠人用斧子削去别人鼻尖上的白垩的故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结合 文章进行分析。(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曾经的语文教材上,对《朝花夕拾》有这样一句评语:“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 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篇目内容分析,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7.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现代文阅读(18分) 酿甜 周晓枫 ①去曲靖,一路的山。有时晴朗,天空浩荡:有时云涌,高处的云掩映着低处的云。薄 暮时分,两侧是介于墨绿与黛黑的山影,依然有珠灰色的云沉降下来,峰岭之间,云缕不绝
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 卷(共 50 分)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 题。 花下 唐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诗歌的标题中应该填入下面哪个字?请选出并说理由, A.醉 B.眠 C.游 我选( )理由: 2.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5 题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慢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 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 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之矣!” 注:①垩:è,石灰(一说白色的土) ②慢: 通“墁”,玷污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顾.谓从者曰 顾:照顾 B. 使匠人斫.之 斫:砍,这里是用斧子削去 C. 郢人立不失容.. 失容:失色 D. 尝试为.寡人为之 为:替 4.翻译下列句子。(6 分)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5.庄子给随从的人讲匠人用斧子削去别人鼻尖上的白垩的故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结合 文章进行分析。(4 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一)名著阅读(4 分) 6.曾经的语文教材上,对《朝花夕拾》有这样一句评语:“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 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篇目内容分析,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7.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二)现代文阅读(18 分) 酿 甜 周晓枫 ①去曲靖,一路的山。有时晴朗,天空浩荡;有时云涌,高处的云掩映着低处的云。薄 暮时分,两侧是介于墨绿与黛黑的山影,依然有珠灰色的云沉降下来,峰岭之间,云缕不绝
②涌云之下,层峦之间,生命丰富。孔雀的美仿若幻觉,大象的品德有如寓言,蝴蝶的 魔术、长臂猿的绝技……这里的动物,接近神迹。云南的植物,一定被神的嘴唇秘密吻过, 才能繁茂至此,才能铺开这辽阔而恍惚的梦境。 ③云南的茶有名,以普洱为最。那么粗朴而凝重的茶色,深琥珀般古老的时间,就这样 涓滴入口,缭绕在心。我到了曲靖的沾益,最早《山海经》里曾提及温水,这里在1985年 被水利专家确认为珠江源。我喝着用珠江的源头之水泡制的普洱茶……谁都无法溯游,回到 自己生命的源头,但每个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记忆的江河 ④云南的菌有名,奇怪的样子和味道。有的艳异如花,有的朴素如泥,有的表面滑腻, 菌盖上有层薄薄的黏液。有的平滑如伞,有的菌褶如书册,有的布满微雕般的蜂巢气孔, 活着的珊瑚。雨后多了许多采菌人,我深λ林间,亦有所发现。我发现的蘑菇颜色暗淡,隐 约几根像是松针的短梗,不仅散在菌盖表面,也镶嵌在牛粪色的菌褶之间。 ⑤云南的花有名。本来要攀登曲靖的马雄山,目的是探望珠江源,我却忍不住,不停记 录那些册间植物的名字:长叶女贞、大花卫矛、粉叶小檗、马雄杜郿 ⑥想到花,就想到花的媒人:蜜蜂。在曲靖的旧屋基乡,我参观“一窝蜂”计划养殖基 地。由于地处偏僻,锥状山体林立,这里人迹罕至,即没有工业也没有农业,自然生态未被 破坏,有的是覆盖山体的植被和花朵一一更适合养蜂,比种庄稼更环保 ⑦我记忆中的放蜂人,总是追逐着春天和花期,似乎是以最美好的方式流浪着。事实上, 这种浪漫实现起来非常辛苦,养蜂人并不轻松,就像他们的蜜蜂一样勤劳得近乎疲劳:一只 蜜蜂每天要造访几千朵花,一个养蜂人每年要辗转数千公里,风餐露宿,冷暖自知。他们不 断搬运沉重的蜂箱,寻找新的安置点。蜜蜂嗡嗡作响,而他们是沉默而孤独的。可我在罗平 看到的,恰恰相反。养蜂,把外出的打工者吸引回来,让他们不必在异乡颠沛流离,就在家 乡,就在故土,就在亲人旁边,安居乐业。这里出品的蜜叫“那色土蜜”,那色是彝语里彝 族人的意思;土蜜,指的是中华蜂的土蜂蜜。蜂箱不是常见的简陋板条箱,它设计精致,有 斜顶和苫草,蜜蜂像是从棚户搬进别墅。蜜蜂也不必远行,花太多了,这里有简直能淹死蜜 蜂的花海:它们的小翅膀轻轻振动,就能抵达那些人类难以抵达的陡峭山体,那是理想的蜜 源地。它们制造的花粉和蜜滴,清热解毒,清火润燥……那种甜,安慰舌尖和心尖 ⑧我很喜欢蜜蜂。它们在花朵上工作,用舞蹈的方式交流。它们的蜂巢充满建筑学的美 感,它们是情商出色的社会学家。它们是佩剑的小武士,不畏死亡地为了个人荣誉与集体安 危而战。它们是这个世界上伟大的媒人,每天都在缔结花朵的婚姻,让植物拥有果实的未来 与新生 ⑨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在曲靖罗平,认养一窝蜂,甜蜜两家人。“一窝蜂” 计划,采用与众不同的认养模式,认养者可享受蜂群一整年酿造的生态蜜,包括提供现场割 蜜的体验和食宿。每窝蜂对应着养蜂的贫困户,认养者不仅收获蜂蜜,也帮助了蜂农。蜂农 疼惜蜜蜂,说蜜蜂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蜂王和幼蜂:他们割蜜的时候只取一半,要给蜜蜂 留下充足的食物。他们感恩蜜蜂,感恩这些甜蜜的小劳力和袖珍的小媒人 ⑩据说,自然、优质的蜂蜜几乎不会变质。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百年、几千年也不 会变质,简直像液体的琥珀,经得起古老而漫长的岁月。蜜滴的浅金色真美!我一边用荞饼 沾着那色土蜜享受午后时光,一边想着关于蜜蜂的传奇。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 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选自《201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有删改) 8.体会文章标题“酿甜”的含义及作用。(4分) 9.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赏析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
②涌云之下,层峦之间,生命丰富。孔雀的美仿若幻觉,大象的品德有如寓言,蝴蝶的 魔术、长臂猿的绝技……这里的动物,接近神迹。云南的植物,一定被神的嘴唇秘密吻过, 才能繁茂至此,才能铺开这辽阔而恍惚的梦境。 ③云南的茶有名,以普洱为最。那么粗朴而凝重的茶色,深琥珀般古老的时间,就这样 涓滴入口,缭绕在心。我到了曲靖的沾益,最早《山海经》里曾提及温水,这里在 1985 年 被水利专家确认为珠江源。我喝着用珠江的源头之水泡制的普洱茶……谁都无法溯游,回到 自己生命的源头,但每个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记忆的江河。 ④云南的菌有名,奇怪的样子和味道。有的艳异如花,有的朴素如泥,有的表面滑腻, 菌盖上有层薄薄的黏液。有的平滑如伞,有的菌褶如书册,有的布满微雕般的蜂巢气孔,像 活着的珊瑚。雨后多了许多采菌人,我深入林间,亦有所发现。我发现的蘑菇颜色暗淡,隐 约几根像是松针的短梗,不仅散在菌盖表面,也镶嵌在牛粪色的菌褶之间。 ⑤云南的花有名。本来要攀登曲靖的马雄山,目的是探望珠江源,我却忍不住,不停记 录那些册间植物的名字:长叶女贞、大花卫矛、粉叶小檗、马雄杜鹃…… ⑥想到花,就想到花的媒人:蜜蜂。在曲靖的旧屋基乡,我参观“一窝蜂”计划养殖基 地。由于地处偏僻,锥状山体林立,这里人迹罕至,即没有工业也没有农业,自然生态未被 破坏,有的是覆盖山体的植被和花朵——更适合养蜂,比种庄稼更环保。 ⑦我记忆中的放蜂人,总是追逐着春天和花期,似乎是以最美好的方式流浪着。事实上, 这种浪漫实现起来非常辛苦,养蜂人并不轻松,就像他们的蜜蜂一样勤劳得近乎疲劳:一只 蜜蜂每天要造访几千朵花,一个养蜂人每年要辗转数千公里,风餐露宿,冷暖自知。他们不 断搬运沉重的蜂箱,寻找新的安置点。蜜蜂嗡嗡作响,而他们是沉默而孤独的。可我在罗平 看到的,恰恰相反。养蜂,把外出的打工者吸引回来,让他们不必在异乡颠沛流离,就在家 乡,就在故土,就在亲人旁边,安居乐业。这里出品的蜜叫“那色土蜜”,那色是彝语里彝 族人的意思;土蜜,指的是中华蜂的土蜂蜜。蜂箱不是常见的简陋板条箱,它设计精致,有 斜顶和苫草,蜜蜂像是从棚户搬进别墅。蜜蜂也不必远行,花太多了,这里有简直能淹死蜜 蜂的花海;它们的小翅膀轻轻振动,就能抵达那些人类难以抵达的陡峭山体,那是理想的蜜 源地。它们制造的花粉和蜜滴,清热解毒,清火润燥……那种甜,安慰舌尖和心尖。 ⑧我很喜欢蜜蜂。它们在花朵上工作,用舞蹈的方式交流。它们的蜂巢充满建筑学的美 感,它们是情商出色的社会学家。它们是佩剑的小武士,不畏死亡地为了个人荣誉与集体安 危而战。它们是这个世界上伟大的媒人,每天都在缔结花朵的婚姻,让植物拥有果实的未来 与新生。 ⑨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在曲靖罗平,认养一窝蜂,甜蜜两家人。“一窝蜂” 计划,采用与众不同的认养模式,认养者可享受蜂群一整年酿造的生态蜜,包括提供现场割 蜜的体验和食宿。每窝蜂对应着养蜂的贫困户,认养者不仅收获蜂蜜,也帮助了蜂农。蜂农 疼惜蜜蜂,说蜜蜂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蜂王和幼蜂;他们割蜜的时候只取一半,要给蜜蜂 留下充足的食物。他们感恩蜜蜂,感恩这些甜蜜的小劳力和袖珍的小媒人。 ⑩据说,自然、优质的蜂蜜几乎不会变质。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百年、几千年也不 会变质,简直像液体的琥珀,经得起古老而漫长的岁月。蜜滴的浅金色真美!我一边用荞饼 沾着那色土蜜享受午后时光,一边想着关于蜜蜂的传奇。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 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选自《2018 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有删改) 8.体会文章标题“酿甜”的含义及作用。(4 分) 9.回答下面的问题。(6 分) (1)赏析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