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三 语文试卷 (供课改实验区考生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3分) 河床每天感受着河水的重量,可它是被水(f) 盖的,河床一直蒙受着水的恩 (hui) 它怎么能泄露河流的秘密?河里的鱼知道河水的质量,鱼的体质依赖于河 流的水质,可是你知道鱼儿是多么忍辱负重的生灵,更何况鱼类生性沉默寡言,而且孤辟 它情愿吐出无用的水泡,却一直拒绝与河边的人们交谈。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请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方格中。(1分) ②改正语段中的一个错别字。(1分) 改成 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忍辱负重”的意思是 。(1分) 2.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 物,以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3.下面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三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在横线上。(3分) 随着铜芯价格的不断上扬,胶质电缆线成了犯罪分子炙手可热的物品,因而盗窃案件时 有发生。为维护社会治安,抨击犯罪分子的囂张气焰,3月9日,我市某县人民法院对偷盜 高速公路建设工地胶质电缆线的被告人俞某、钟某依法进行宣判,以盗窃罪判处俞某、钟某 有期徒刑二年、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 错误 错误二
2008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三 语 文 试 卷 (供课改实验区考生使用)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 分) 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3 分) 河床每天感受着河水的重量,可它是被水(fù)________盖的,河床一直蒙受着水的恩 (huì)________,它怎么能泄露河流的秘密?河里的鱼知道河水的质量,鱼的体质依赖于河 流的水质,可是你知道鱼儿是多么忍辱负重 ....的生灵,更何况鱼类生性沉默寡言,而且孤辟, 它情愿吐出无用的水泡,却一直拒绝与河边的人们交谈。 ① 根据拼音写汉字,请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方格中。(1 分) ② 改正语段中的一个错别字。(1 分) 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 ③ 语段中加点的词语“忍辱负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2.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 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 物,以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三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在横线上。(3 分) 随着铜芯价格的不断上扬,胶质电缆线成了犯罪分子炙手可热的物品,因而盗窃案件时 有发生。为维护社会治安,抨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3 月 9 日,我市某县人民法院对偷盗 高速公路建设工地胶质电缆线的被告人俞某、钟某依法进行宣判,以盗窃罪判处俞某、钟某 有期徒刑二年、一年,并处罚金 5000 元。 错误一: 错误二:
错误三 4.口语交际(3分)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即使他处在困境中。假设你家境优裕,而你的同桌是贫困学生。同 桌因没有十几元钱买必须的学习用品而发愁。你想帮助他,要如何对他说?(要说得得体 不伤自尊心。) 答 5.“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其中“豹子头”指的是 6.语序排列(2分)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下面介绍奖牌的 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奖牌背面镶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③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A①②④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②①⑤④ 7.按原文填空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2)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隹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8)读下面语句,任选其中三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 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① 8.下列诗词与作者及朝代连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一陶渊明一一东晋 B.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一一李白一一唐朝 C.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一一白居易一一唐朝 D.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一范仲淹一一宋朝 9.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回答10——12题(10分)
错误三: 4.口语交际(3 分)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即使他处在困境中。假设你家境优裕,而你的同桌是贫困学生。同 桌因没有十几元钱买必须的学习用品而发愁。你想帮助他,要如何对他说?(要说得得体, 不伤自尊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 ________。“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其中“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_。(2 分) 6. 语序排列(2 分) 2007 年 3 月 27 日,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 2008 年奥运会奖牌式样。下面介绍奖牌的 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奖牌背面镶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③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A.①②④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②①⑤④ 7. 按原文填空 (1)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2)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4) 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____________________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 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⑺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8)读下面语句,任选其中三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 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① 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诗词与作者及朝代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东晋 B.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李白——唐朝 C.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白居易——唐朝 D.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宋朝 9.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二、阅读(60 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回答 10——12 题(10 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为桔槔②。又三年艺成而大 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 矣。郁离子见而嗟之曰:“是殆类汉之老郎与,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艺事繇③ 已之学,虽失时在命,而不可尽谓非已也。故粵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伤于涝,人谓 之宜泄水以树黍,弗对,而仍其旧。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讦其获则偿所歉而嬴焉。故曰‘旱 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解】①盖:雨具②桔槔(jgao):井上汲水用的工具③繇(you):通“由"从,自。 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2)郑之鄙人学为盖鄙: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 译文 1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答: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二)阅读下面小诗,然后回答13-14题(5分) 乡色酒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乡色正好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①,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为桔槔②。又三年艺成而大 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 矣。郁离子见而嗟之曰:“是殆类汉之老郎与,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艺事繇③ 已之学,虽失时在命,而不可尽谓非已也。故粤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伤于涝,人谓 之宜泄水以树黍,弗对,而仍其旧。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讦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故曰‘旱 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解】①盖:雨具 ②桔槔(jié gāo):井上汲水用的工具。 ③ 繇(yóu):通“由”。从,自。 10.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2)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11.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 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2)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 译文: 12. 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 分) 答: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二)阅读下面小诗,然后回答 13-14 题(5 分) 乡色酒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乡色正好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 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3诗中的“你”指的是 的修辞手法。 (2分) 14.三十年前,“你……望我”:三十年后,“我…望你”,从中你看出诗人性格的变化吗? 3分) (三)阅读《那个孩子》,然后回答15—21题(18分) 那个孩子 朱萍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 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 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 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 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 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 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岀的滞重。这-刻,孩子很后悔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 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3.诗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2 分) 14.三十年前,“你……望我”;三十年后,“我……望你”,从中你看出诗人性格的变化吗? (3 分) (三)阅读《那个孩子》,然后回答 15——21 题(18 分) 那个孩子 朱萍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 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 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 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 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 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 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
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 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 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 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 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 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 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 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 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 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 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 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 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 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 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 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 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 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 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 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 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 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 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 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 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 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 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 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 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 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 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 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 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 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 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