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望月 凝提示:请仔细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l 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这段话,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lan(),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 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yi()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 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je()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 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wdn( 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①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⑤杜甫在《望岳》中用“ 来抒发 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 ⑥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成功写愁的诗词名句,如有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的亡国之君的绵绵哀愁;范仲淹的“人不寐, 的 戍边将士的家国之愁;也有李清照的“帘卷西风 ”的独自销 魂的闺中清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 有哪一条江河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坝能 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 座建筑能如此壮美的崇高?有哪一项工程能如此伟大的传奇? A.凝聚积淀写满见证 B.积淀凝聚见证写满 C.写满见证凝聚积淀 D.见证写满积淀凝聚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日前,①连云港市文化市场稽查队发现在例行检查时,有一家网吧接纳了多名未成 年人。近年来,②虽然有关方面扩大了对网吧的管理力度,然而未成年人泡网吧的现象 并没有从根本上绝迹。未成年人上网之所以屡禁不绝,③二是少数学生懒于学业,欺骗 家长,逃课上网:一是有些网吧经营者受利益驱动,顶风违纪,接纳未成年人进网吧。另 外,④无法准确判断上网者是否未成年人,这也是个别网吧经营者心存侥幸的原因之一。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答题纸第1页(共6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答题纸第1页(共 6 页) 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试卷总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命题人:望月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积累·运用(30 分) 1、阅读下面这段话,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 lán( ),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 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 yì( )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 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 jué( )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 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wǎn( ) 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 分) ①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 》)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 。 (朱熹《观书有感》)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 ( 《行路难》) ④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⑤杜甫在《望岳》中用“ , ”来抒发 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 ⑥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成功写愁的诗词名句,如有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的亡国之君的绵绵哀愁;范仲淹的“人不寐, ”的 戍边将士的家国之愁;也有李清照的“帘卷西风, ”的独自销 魂的闺中清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 有哪一条江河 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坝能 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 一座建筑能 如此壮美的崇高?有哪一项工程能 如此伟大的传奇? A.凝聚 积淀 写满 见证 B.积淀 凝聚 见证 写满 C.写满 见证 凝聚 积淀 D.见证 写满 积淀 凝聚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 分) 日前,① 连云港市文化市场稽查队发现在例行检查时,有一家网吧接纳了多名未成 年人。近年来,② 虽然有关方面扩大了对网吧的管理力度,然而未成年人泡网吧的现象 并没有从根本上绝迹。未成年人上网之所以屡禁不绝,③ 一是少数学生懒于学业,欺骗 家长,逃课上网;一是有些网吧经营者受利益驱动,顶风违纪,接纳未成年人进网吧。另 外,④ 无法准确判断上网者是否未成年人,这也是个别网吧经营者心存侥幸的原因之一。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处,改为 5、仿照下面的例句,以“哭”为内容,写两段话,要与例句形式相似,必须用比喻方法, 特别欢迎有独见、有创新的语句(4分) 例句:笑,你是嘴边一朵花,在颈上花园里开放:你是脸上一朵云,在眉宇双目间飞翔 仿写:哭, 6、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 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4分)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 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 丰碑!—个弱女孑能贏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 作品名称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 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7、品读下面诗歌,你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4分) 供选题目:嗅,触,梦。 示例:听\将心贴近二月\于是\我听到了\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理解·感悟(60分) (一)诗歌赏析。(4分) 饮酒[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诗中的“见”能否改成“望”,为什么?(2分) 9、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0-14题。(15分)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答题纸第2页(共6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答题纸第2页(共 6 页) 第 处,改为 5、仿照下面的例句,以“哭”为内容,写两段话,要与例句形式相似,必须用比喻方法, 特别欢迎有独见、有创新的语句 (4 分) 。 例句:笑,你是嘴边一朵花,在颈上花园里开放;你是脸上一朵云,在眉宇双目间飞翔。 仿写: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 2004 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4 分) 感动中国 2004 年颁奖词(节选)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 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 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____________作品名称:《___________》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 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7、品读下面诗歌,你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4 分) 。 供选题目:嗅,触,梦。 示例: 听\将心贴近二月\于是\我听到了\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二、理解·感悟(60 分) (一)诗歌赏析。(4 分) 饮 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8、诗中的“见”能否改成“望”,为什么?(2 分) 9、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 10-14 题。(15 分)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
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 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 平公日:“善哉 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①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①经:指儒家经典。②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戏君乎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及鲁肃过寻阳 1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文: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 1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 由是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 1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7题。(9分) 磨刀不误砍柴工 美国知名企业家比尔拉福,一个美国小伙子中学毕业之后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商人。后 来他考入麻省理工学院,但没有直接去读贸易的专业,而是选择了工科最普通的专业-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答题纸第3页(共6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答题纸第3页(共 6 页) 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 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 平公曰:“善哉!” 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①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①经:指儒家经典。②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 分) (1)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4)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文: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 1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 由是 。(每处所填不超过 5 字)(2 分) 1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5-17 题。(9 分) 磨刀不误砍柴工 美国知名企业家比尔·拉福,一个美国小伙子中学毕业之后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商人。后 来他考入麻省理工学院,但没有直接去读贸易的专业,而是选择了工科最普通的专业——
机械,这招棋很妙,做商贸,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大学毕业后,这小伙子,没有马 上投入商海,他考入芝加哥大学,开始攻读为期3年的经济硕土学位,几年下来他在知识 上已完全具备了商人的素质。出人意料的是,获得硕士学位后他还是没有从事商业的活动, 而是考了公务员,去政府部门工作。他深知经商必须具有很强的交往能力,何况官场险恶, 仕途多变,也容易培养自己机敏,老练和临危不惧的品格,在政府部门工作了5年后,他 辞职下海经商,业绩斐然,又过了2年他开办了拉福商贸公司。20年后,拉福公司的资 产从最初的20万美元发展到2亿美元。他终于成了美国大名鼎鼎的企业家 对待事业的成功,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做法。一种人是把成功永远留在梦幻里,另 一种则像比尔拉福一样,对自己既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又不急不躁,经过不断的知识积 累,丰富自己的阅历,一步一个脚印为自己的成功砍着荆棘、劈着顽石、架着桥梁、修着 道路。比尔拉福的成功验证中国一句俗话:磨刀不误砍柴工。 15、全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6、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7、读完此文,也许也引发了你对生活的思索。生活中的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完成自己的学 业?请结合本文谈一谈。(3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12分) 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 ①2004年12月26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15 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求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 财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 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 亚、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答题纸第4页(共6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答题纸第4页(共 6 页) 机械,这招棋很妙,做商贸,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大学毕业后,这小伙子,没有马 上投入商海,他考入芝加哥大学,开始攻读为期 3 年的经济硕士学位,几年下来他在知识 上已完全具备了商人的素质。出人意料的是,获得硕士学位后他还是没有从事商业的活动, 而是考了公务员,去政府部门工作。他深知经商必须具有很强的交往能力,何况官场险恶, 仕途多变,也容易培养自己机敏,老练和临危不惧的品格,在政府部门工作了 5 年后,他 辞职下海经商,业绩斐然,又过了 2 年他开办了拉福商贸公司。20 年后,拉福公司的资 产从最初的 20 万美元发展到 2 亿美元。他终于成了美国大名鼎鼎的企业家。 对待事业的成功,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做法。一种人是把成功永远留在梦幻里,另 一种则像比尔·拉福一样,对自己既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又不急不躁,经过不断的知识积 累,丰富自己的阅历,一步一个脚印为自己的成功砍着荆棘、劈着顽石、架着桥梁、修着 道路。比尔·拉福的成功验证中国一句俗话:磨刀不误砍柴工。 15、全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 分) 16、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17、读完此文,也许也引发了你对生活的思索。生活中的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完成自己的学 业?请结合本文谈一谈。(3 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8-21 题。(12 分) 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 ①2004 年12 月26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15 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求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 财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 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 亚、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
不乏人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③人类对这次大灾难年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 水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 海浪、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 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 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世纪全球海平 面已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 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 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 从沿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 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 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 居民只生活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 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 放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 是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 帮凶,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 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答题纸第5页(共6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答题纸第5页(共 6 页) 不乏人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③人类对这次大灾难年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 水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 海浪、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 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 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 世纪全球海平 面已平均上升了 10-20 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 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 2100 年,海平面还要上涨 9-88 厘米。 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 从沿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 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 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 1700 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 居民只生活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 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 放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 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 是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 帮凶,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 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