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9*3=27) 1.选出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百舸(k) 忤逆(w) 攜击(zhen) 苍茫(cang) B.箕踞(jj) 忸怩(niu) 戮没() 提秦王(t) C.怅寥廓( chang) 虱子(shi) 悄然(qio) 被八创( chuang) D.夜缒而出(zhu)万户侯(hou)青荇(xing)浪遏飞舟(ji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班配 忸怩不安 草菅人命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叱骂 怙恶不悛 不落巢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屋檐 挺而走险 流言蜚语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典押 徒有虚名 鬼斧神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盾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事物间普遍 存在的相对关系)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意思是:(这一切)激起思绪万端,试问广阔 的宇宙无垠的大地,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意思是:同来的许多同志曾在这一带聚会 游览,诗人回忆往昔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D.“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 明告诉我们:“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4、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 肉”五个成语都出自《鸿门宴 B、《大堰河一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在浪尖上》等都是艾青的著名作品 C、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
灵寿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9*3=27) 1.选出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百舸.(kě) 忤.逆(wǔ) 揕.击(zhèn) 苍.茫(cāng) B.箕踞..(jíjù) 忸.怩(niǔ) 戮.没(lù) 提.秦王(tí) C.怅.寥廓(chàng) 虱.子(shī) 悄.然(qiǎo ) 被八创.(chuānɡ) D.夜缒.而出(zhuì) 万户侯.(hóu) 青荇. (xìng) 浪遏.飞舟(j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班配 忸怩不安 草菅人命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叱骂 怙恶不悛 不落巢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屋檐 挺而走险 流言蜚语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D、典押 徒有虚名 鬼斧神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事物间普遍 存在的相对关系)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意思是:(这一切)激起思绪万端,试问广阔 的宇宙无垠的大地,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意思是:同来的许多同志曾在这一带聚会、 游览,诗人回忆往昔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D.“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 明告诉我们:“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4、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 肉”五个成语都出自《鸿门宴》 B、《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在浪尖上》等都是艾青的著名作品。 C、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
的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D、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 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5、加点词中与“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粪土”文言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白衣冠以送之 B、又前而为歌曰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军函陵 6、下列各句中加点放入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露一只臂膀D、燕王诚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惧怕 7、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④荆轲顾笑武阳 A、两个"微”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B、两个"微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相同 C、两个"微"字相同两个"顾"字相同D、两个"微"字相同两个"顾"字不相同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这次考试失误的原因是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 C、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我成绩进步很快。 D、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题。(3*3-9) 寻找地底的另一个生物圈吴再丰 近年来,人们得知在地底深处,没有阳光和氧气,且高温、高压的严酷环境中,出乎意 料地生息着各种微生物。它们完全不享受太阳的能量,大多是靠从地球内部涌现的化学能量 合成有机物来生存。这样的生活方式彻底推翻了我们此前掌握的科学知识,可谓是新的生命 的形式。 地下的温度随着靠近地球内部的热地幔而升高,每距地表深1000米,地温约上升20℃ 至30℃。我们知道现阶段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记录是113℃,所以乐观地估计生物生长的最 高温度值是120℃至150℃,由此认为在距地下5000米左右的地方仍是微生物可能生息的环 境。如果估算这样的地下微生物的生物量,有可能是远远超过迄今为止所知道的陆上或海上
的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D、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 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5、加点词中与“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粪土”文言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白衣冠..以送之 B、又前.而为歌曰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晋 军.函陵 6、下列各句中加点放入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D、燕王诚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惧怕。 7、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④荆轲顾.笑武阳 A、两个"微"字不同 两个"顾"字相同 B、两个"微"字不同 两个"顾"字也不相同 C、两个"微"字相同 两个"顾"字相同 D、两个"微"字相同 两个"顾"字不相同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这次考试失误的原因是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 C、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我成绩进步很快。 D、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3*3=9) 寻找地底的另一个生物圈 吴再丰 近年来,人们得知在地底深处,没有阳光和氧气,且高温、高压的严酷环境中,出乎意 料地生息着各种微生物。它们完全不享受太阳的能量,大多是靠从地球内部涌现的化学能量 合成有机物来生存。这样的生活方式彻底推翻了我们此前掌握的科学知识,可谓是新的生命 的形式。 地下的温度随着靠近地球内部的热地幔而升高,每距地表深 1000 米,地温约上升 20℃ 至 30℃。我们知道现阶段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记录是 113℃,所以乐观地估计生物生长的最 高温度值是 120℃至 150℃,由此认为在距地下 5000 米左右的地方仍是微生物可能生息的环 境。如果估算这样的地下微生物的生物量,有可能是远远超过迄今为止所知道的陆上或海上
的生物量总和。地下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物圈,这是地球上留下的至今尚未开拓的巨大生 地表附近的水,例如在农田中,每毫升有100万~1000万个微生物。据科研机构的调查 结果,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值几乎到地下840米不变。甚至在近1000米的地下,生存着几乎 与地上同样数量的微生物。地下微生物的住处是在地下的岩石等缝隙空间。因微生物的尺寸 是1微米左右,所以只要有此尺寸大的缝隙、裂缝和水,微生物就有存在的可能性 那么,在地底的大量生命是怎样维持生命的呢?其方法是靠地底的岩石营养为生。所谓 岩石营养是从无机物(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生存在无太阳和氧的地底的岩石营养生物将 氢或甲烷、硫化氧等氧化获得化学能量。氧化剂使用尽可能有的二氧化碳和硫酸、硝酸、铁、 锰等一切物质代替氧。这样获得化学能量的生活方式称之为“靠地球为生”的生活方式 地下是高温、高压,既无氧又无光的严酷环境。在讨论地下生物圈的物理量同时,还应 想到地下生物是地球诞生的原始生命的直系子孙,而非地上生物。不仅如此,作为地球生物 圈角落的地底那样的极限地带,也是与外星世界的交接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怎么回事? 要了解这个,知道极限环境下的生物是重要的。地球内部的巨大生物圈为我们探索生命起源 乃至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线索,也是留在地球上尚未开拓的广阔边界。(选自《百 科知识》2009年03期,有删节) 9、从原文看,下列对于“地底生物圈”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地底生物圈的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估计在120℃至150℃之间,最深处可能在距地 下5000米左右的地方。 B.地底生物圈的生物生活在地底深处无氧、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它们不依赖太阳能 而生存,而靠从地球内部涌现的化学能量合成有机物来生存。 C.地下微生物生存在1毫米的、有缝隙、裂缝和水的地下岩石中 D.地底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物圈,其中微生物最多,数量估计可能远远超过陆上或 海上的生物量的总和 10、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田往下840米的水中,根据科研机构调查,每毫升有100万~-1000万个微生物 在近1000米的地下,生存着几乎与地上一样的微生物。 B.地底微生物的生活方式颠覆了我们此前掌握的科学知识,可以说是新的生命的形式 C.地底的大量生命是靠从无机物(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为生。这样获得化学能量的 生活方式称之为“靠地球为生”的生活方式
的生物量总和。地下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物圈,这是地球上留下的至今尚未开拓的巨大生 物圈。 地表附近的水,例如在农田中,每毫升有 100 万~1000 万个微生物。据科研机构的调查 结果,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值几乎到地下 840 米不变。甚至在近 1000 米的地下,生存着几乎 与地上同样数量的微生物。地下微生物的住处是在地下的岩石等缝隙空间。因微生物的尺寸 是 1 微米左右,所以只要有此尺寸大的缝隙、裂缝和水,微生物就有存在的可能性。 那么,在地底的大量生命是怎样维持生命的呢?其方法是靠地底的岩石营养为生。所谓 岩石营养是从无机物(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生存在无太阳和氧的地底的岩石营养生物将 氢或甲烷、硫化氧等氧化获得化学能量。氧化剂使用尽可能有的二氧化碳和硫酸、硝酸、铁、 锰等一切物质代替氧。这样获得化学能量的生活方式称之为“靠地球为生”的生活方式。 地下是高温、高压,既无氧又无光的严酷环境。在讨论地下生物圈的物理量同时,还应 想到地下生物是地球诞生的原始生命的直系子孙,而非地上生物。不仅如此,作为地球生物 圈角落的地底那样的极限地带,也是与外星世界的交接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怎么回事? 要了解这个,知道极限环境下的生物是重要的。地球内部的巨大生物圈为我们探索生命起源 乃至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线索,也是留在地球上尚未开拓的广阔边界。 (选自《百 科知识》2009 年 03 期,有删节) 9、从原文看,下列对于“地底生物圈”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地底生物圈的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估计在 120℃至 150℃之间,最深处可能在距地 下 5000 米左右的地方。 B.地底生物圈的生物生活在地底深处无氧、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它们不依赖太阳能 而生存,而靠从地球内部涌现的化学能量合成有机物来生存。 C.地下微生物生存在 1 毫米的、有缝隙、裂缝和水的地下岩石中。 D.地底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物圈,其中微生物最多,数量估计可能远远超过陆上或 海上的生物量的总和。 10、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田往下 840 米的水中,根据科研机构调查,每毫升有 100 万~1000 万个微生物。 在近 1000 米的地下,生存着几乎与地上一样的微生物。 B.地底微生物的生活方式颠覆了我们此前掌握的科学知识,可以说是新的生命的形式。 C.地底的大量生命是靠从无机物(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为生。这样获得化学能量的 生活方式称之为“靠地球为生”的生活方式
D.我们要知道地底环境下的生物是可以更加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 ll、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底微生物完全无需太阳能。大多是利用地球内部涌现的化学能量合成有机物来生 存 B.传统意义的生物圈,主要是在陆上或海中,其中的生物都是利用太阳能生活 C.对地球微生物的起源研究可以让人类找到如何摆脱能源日渐减少的困境的办法,使 人类走出依赖太阳能生活的潜在危机。 D.地球生命起源的生活环境与地底生物圈的生活环境都属于极限环境,高温、高压, 既无氧又无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7题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 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 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 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 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 拜而不敢受命。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方食方:正 B、终再拜而辞曰再拜:拜两次 C、进取于君进:前进 D、以振百姓振:同"赈",救济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分食食之 ②食之不以其道 B、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①寡人不知②孰谓汝多知乎 D、①忠臣不为也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四、文言文翻译、诗词鉴赏和默写(23分)
D.我们要知道地底环境下的生物是可以更加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 11、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底微生物完全无需太阳能。大多是利用地球内部涌现的化学能量合成有机物来生 存。 B.传统意义的生物圈,主要是在陆上或海中,其中的生物都是利用太阳能生活。 C.对地球微生物的起源研究可以让人类找到如何摆脱能源日渐减少的困境的办法,使 人类走出依赖太阳能生活的潜在危机。 D.地球生命起源的生活环境与地底生物圈的生活环境都属于极限环境,高温、高压, 既无氧又无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7 题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 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 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 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 "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 拜而不敢受命。"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方.食 方:正 B、终再拜..而辞曰 再拜:拜两次 C、进.取于君 进:前进 D、以振.百姓 振:同"赈",救济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分食食.之 ②食.之不以其道 B、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①寡人不知. ②孰谓汝多知.乎 D、①忠臣不为.也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四、文言文翻译、诗词鉴赏和默写(23 分)
14、翻译下列句子(9分) 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2、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15、填空(6分) (1)她是有冂香一样的颜色,冂香一样的芬芳,冂香一样的忧愁, 。(戴望舒《雨巷》)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_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 清溪行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8分) 我对黑暗的柔情迟子建 ①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 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 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 ②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 了。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 ③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 有样地开着。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寻寻 觅觅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 ④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 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
14、翻译下列句子(9 分) 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2、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15、填空(6 分) (1)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 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_ 所作。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 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4 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18 分) 我对黑暗的柔情 迟子建 ①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 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 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 ②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 了。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 ③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 有样地开着。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寻寻 觅觅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 ④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 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