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阅读题66分) (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一3题。 和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诗的语言最具特点。宋代王安石把诗歌语言称为“诗家语”是有 其道理的。诗家语是诗人“借用”一般语言组成的诗的言说方式。一般语言一进入这个方式 就发生质变,意义后退,意味走出;交际功能下降,抒情功能上升;成了具有音乐性、弹性、 随意性的灵感语言。用西方文学家的说法,就是“精致的讲话″。从生成过程来看,诗有三 种:诗人內心的诗、纸上的诗、读者内心的诗。因此,诗的传播就是从诗人内心走进读者内 心。诗人内心的诗是一种悟,是无言的沉默。诗是文学,得从内心走到纸上,以言来言那无 言,以开口来传达那沉默。古人说:“常语易,奇语难。”诗人寻奇觅怪,恰恰是不成熟的表 现。诗人善于驾驭一般语言,才能见出他的功力。用浅近语言构成奇妙的言说方式,这是大 诗人之路。 诗家语的特点是“清洗”。诗的内蕴要清洗,诗家语也要清洗。清洗杂质是诗的天性 诗是“空白”艺术。高明的诗人善于以“不说出”来传达“说不出"。诗不在连,而在断 断后之连,是时间的清洗。诗在时间上的跳跃,使诗富有巨大的张力。臧克家的《三代》 诗只有六行,却既写出了一个农民的一生,又写出了农民的世世代代。从具象到抽象,从确 定到不确定,从单纯到复杂,皆由对时间的清洗而来。诗不在面,而在点,点外之面,是 空间的清洗。余光中的《今生今世》是悼念母亲的歌。诗人只写了一生中两次“最忘情的哭 声”,一次是生命开始的时候,一次是母亲去世的时候。“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 的笑声”。诗之未言,正是诗之欲言。 与万,简与丰,有限与无限,是诗家语的关学。诗人总是两种相反品格的统一:内 心倾吐的慷慨和语言表达的吝啬。从中国诗歌史看,从中国诗歌的四言、五言、七言古诗, 到近体诗、词、散曲、新诗,一个比一个追求倾吐复杂情感的更大的自由,这样的发展趋势
濉溪中学 2013-2014 学年度 高 二 上学期阶段考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 1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1 卷(阅读题 66 分) 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l 一 3 题。 和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诗的语言最具特点。宋代王安石把诗歌语言称为“诗家语”是有 其道理的。诗家语是诗人“借用”一般语言组成的诗的言说方式。一般语言一进入这个方式 就发生质变,意义后退,意味走出;交际功能下降,抒情功能上升;成了具有音乐性、弹性、 随意性的灵感语言。用西方文学家的说法,就是“精致的讲话”。从生成过程来看,诗有三 种:诗人内心的诗、纸上的诗、读者内心的诗。因此,诗的传播就是从诗人内心走进读者内 心。诗人内心的诗是一种悟,是无言的沉默。诗是文学,得从内心走到纸上,以言来言那无 言,以开口来传达那沉默。古人说:“常语易,奇语难。”诗人寻奇觅怪,恰恰是不成熟的表 现。诗人善于驾驭一般语言,才能见出他的功力。用浅近语言构成奇妙的言说方式,这是大 诗人之路。 诗家语的特点是“清洗”。诗的内蕴要清洗,诗家语也要清洗。清洗杂质是诗的天性, 诗是“空白”艺术。高明的诗人善于以“不说出”来传达“说不出”。诗不在连,而在断, 断后之连,是时间的清洗。诗在时间上的跳跃,使诗富有巨大的张力。臧克家的《三代》一 诗只有六行,却既写出了一个农民的一生,又写出了农民的世世代代。从具象到抽象,从确 定到不确定,从单纯到复杂,皆由对时间的清洗而来。诗不在面,而在点,点外之面,是 空间的清洗。余光中的《今生今世》是悼念母亲的歌。诗人只写了一生中两次“最忘情的哭 声”,一次是生命开始的时候,一次是母亲去世的时候。“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 的笑声”。诗之未言,正是诗之欲言。 一与万,简与丰,有限与无限,是诗家语的关学。诗人总是两种相反品格的统一:内 心倾吐的慷慨和语言表达的吝啬。从中国诗歌史看,从中国诗歌的四言、五言、七言古诗, 到近体诗、词、散曲、新诗,一个比一个追求倾吐复杂情感的更大的自由,这样的发展趋势
和社会生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相呼应。可是从语言着眼,与诗歌内容的由 简到繁正相反,诗家语始终提高着它的纯度,按照由繁到简的方向发展。五言是两句四言的 省约,七言是两句五言的省约 在诗家语的生成过程中,诗人有三个基本选择。第一,是文字的选择。诗的旨趣不是叙 述生活,而是歌唱生活。所以诗倾吐的是心灵的波涛,而落墨点却往往是引起这一波涛的具 体事象。杜甫不讲天下太不公道,却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第二,是组合的选择。 在诗里,文字的搭配有很大的自由。这种组合根本不依靠语言逻辑,而是靠抒情逻辑。“雁 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的笔下,“愁”可以被大雁“引”去,“月”可以被山“衔 来。第三,是句法的选择。优秀的诗在句法上都是很讲究的,许多名句和句法的选择分不开。 从散文的眼光看,诗句好像不通,其实诗句的妙在不通 1、下列关于“诗家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家语”即诗歌语言,它最具特点,被西方文学家称为“精致的讲话”。 B.“诗家语”是一种由一般语言组成的,但又能使一般语言发生质变的言说方式。 C.“诗家语”是王安石为区别其他文学样式而命名的,具有音乐性、随意性等特点。 D.“诗家语”要做到一与万、简与丰、有限与无限等相对形式的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言进入诗歌之后,其交际功能往往被弱化:相反,抒情功能得到了强化 B.诗从生成过程来看,有三种,即诗人内心的诗、纸上的诗、读者内心的诗 C.杜甫选取了能引起人们内心震撼的具体事象“酒肉臭”“冻死骨”来揭露天下太不 公道 D.中国诗歌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相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浅近语言构成的奇妙的言说方式优于诗人寻奇觅怪构成的言说方式 B.臧克家的《三代》一诗富有巨大的张力,使得这首诗时间跨度长,跳跃性大 C.《今生今世》通过一生中两次“最忘情的哭声”悼念母亲,是空间的清洗。 D.诗歌中文字之间的组合依靠抒情逻辑,如李白的诗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 艺绝人。孝宗召见,大悦,赐战袍、金钱
和社会生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相呼应。可是从语言着眼,与诗歌内容的由 简到繁正相反,诗家语始终提高着它的纯度,按照由繁到简的方向发展。五言是两句四言的 省约,七言是两句五言的省约。 在诗家语的生成过程中,诗人有三个基本选择。第一,是文字的选择。诗的旨趣不是叙 述生活,而是歌唱生活。所以诗倾吐的是心灵的波涛,而落墨点却往往是引起这一波涛的具 体事象。杜甫不讲天下太不公道,却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第二,是组合的选择。 在诗里,文字的搭配有很大的自由。这种组合根本不依靠语言逻辑,而是靠抒情逻辑。“雁 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的笔下,“愁”可以被大雁“引”去,“月”可以被山“衔” 来。第三,是句法的选择。优秀的诗在句法上都是很讲究的,许多名句和句法的选择分不开。 从散文的眼光看,诗句好像不通,其实诗句的妙在不通。 1、下列关于“诗家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家语”即诗歌语言,它最具特点,被西方文学家称为“精致的讲话”。 B.“诗家语”是一种由一般语言组成的,但又能使一般语言发生质变的言说方式。 C.“诗家语”是王安石为区别其他文学样式而命名的,具有音乐性、随意性等特点。 D.“诗家语”要做到一与万、简与丰、有限与无限等相对形式的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言进入诗歌之后,其交际功能往往被弱化;相反,抒情功能得到了强化。 B.诗从生成过程来看,有三种,即诗人内心的诗、纸上的诗、读者内心的诗。 C.杜甫选取了能引起人们内心震撼的具体事象“酒肉臭”“冻死骨”来揭露天下太不 公道。 D.中国诗歌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相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浅近语言构成的奇妙的言说方式优于诗人寻奇觅怪构成的言说方式。 B.臧克家的《三代》一诗富有巨大的张力,使得这首诗时间跨度长,跳跃性大。 C.《今生今世》通过一生中两次“最忘情的哭声”悼念母亲,是空间的清洗。 D.诗歌中文字之间的组合依靠抒情逻辑,如李白的诗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 艺绝人。孝宗召见,大悦,赐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遺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 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 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 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 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守城者开北门遁。西城犹 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日:“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 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土,岀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 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 寻除环卫官。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 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 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日:“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 负不常,岂宜遽自挫!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 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 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 也"。遂遁。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杀敌甚众,甲裳尽赤,逐北三十里。诸军发灵壁 再遇独留未动,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诸将问:“夜不火,火今日,何也?”再遇日 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 退邪? 嘉定元年,除左骁卫上将军。和好成,累疏乞归田里,赐诏不允,除保康军承宣使,降 诏奖谕,寻令带职奏事,提举佑神观。六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 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 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 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 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 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守城者开北门遁。西城犹 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 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 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 寻除环卫官。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 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 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曰:“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 负不常,岂宜遽自挫!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 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 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 也”。遂遁。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杀敌甚众,甲裳尽赤,逐北三十里。诸军发灵壁, 再遇独留未动,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诸将问:“夜不火,火今日,何也?”再遇曰: “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 退邪?” 嘉定元年,除左骁卫上将军。和好成,累疏乞归田里,赐诏不允,除保康军承宣使,降 诏奖谕,寻令带职奏事,提举佑神观。六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 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十一》) 4、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抚司克日进兵克:约定 遇郭、李兵裹创旋旋:立即 C.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致仕:退休D.诸军乃可安行无虞虞:忧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①宿州虽不捷 ②虽有槁暴 C.①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①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再遇的父亲经多次提拔,最后官至武义大夫。毕再遇则是靠父亲的恩荫做的官, 他武艺出众,得到孝宗皇帝的喜爱和赏赐 B.毕再遇用声东击西、分化瓦解等策略,很快攻下泗州的东西两城。当上级奖赏他 时,他却表现出一种以国事为先、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和气度。 C.攻打宿州的郭、李部队出师不利,毕再遇听说后立即率部驰援,与陈孝庆部会合, 起截击追击而至的金军,杀敌众多,大败金军并安全撤离 D.宋金两国议和后,毕再遇屡次上疏,表达告老还乡的愿望,但皇帝对他仍是极力 挽留,不仅表彰奖励,还多次为其加官晋爵。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4分) (2)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3分) (3)累疏乞归田里(3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洞霄宫①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①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 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十一》) 4、 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抚司克.日进兵 克:约定 B.遇郭、李兵裹创旋. 旋:立即 C.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 致仕:退休 D.诸军乃可安行无虞. 虞:忧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 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 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① 宿州虽.不捷 ② 虽.有槁暴 C.① 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 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① 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 ②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再遇的父亲经多次提拔,最后官至武义大夫。毕再遇则是靠父亲的恩荫做的官, 他武艺出众,得到孝宗皇帝的喜爱和赏赐。 B.毕再遇用声东击西、分化瓦解等策略,很快攻下泗州的东西两城。当上级奖赏他 时,他却表现出一种以国事为先、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和气度。 C.攻打宿州的郭、李部队出师不利,毕再遇听说后立即率部驰援,与陈孝庆部会合, 一起截击追击而至的金军,杀敌众多,大败金军并安全撤离。 D.宋金两国议和后,毕再遇屡次上疏,表达告老还乡的愿望,但皇帝对他仍是极力 挽留,不仅表彰奖励,还多次为其加官晋爵。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4 分) (2)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3 分) (3)累疏乞归田里(3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宿洞霄宫①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①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 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8、此诗颔联是写景佳句,写景很有特点,请简析写景手法。(4分) 9、诗的尾联提到了“芭蕉雨”、“枕上闻”,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请简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4)、渔舟唱晚, (《滕王阁序》) (5) ,形影相吊。(《陈情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小张和小李同时分配到一个山区乡工作两人相处得挺不错工作上也你追我赶领导对 他俩常常露出几分赞许。 乡政府侧有条阴沟附近的居民常把垃圾倒进沟里经水一浸泡便有一股恶臭的怪味 小张就常常地掏那阴沟干得热火朝天汘流浃背。小李也时时帮着干。领导开会时顺手就抓 了这么一个典型你看人家小张当然还有小李人家能掏那阴沟你们整天吊儿郎当,像个啥 后来还是小李不知从哪找来几块废旧水泥板盖严了那沟掏阴沟的故事才算告一段落。 小张主动到一个偏远村蹲点。有三户人家住得更远离那村子还有八九里山路不通公路 不通电骑个自行车有时还要驮着过岭,一年到头最大的愿望就是混个肚儿圆。小张经常去 那儿教他们一点种养技术引导他们因地制宜搞发展像种高山茶呀,贩野菜、挖药材给这三 户人家增加了不少收入。有时看人家小孩上学交不出学费小张还自个儿掏腰包。领导知道 后大加赞许亲切地拍着小张的肩意味深长地说不错。后来那三户人家从山里迁了出来据说 是小李花了半年的口舌才说服了他们。 那一年小张入了党接着小李也入了党 每年6、7月最怕的就是洪水。山区乡没有大江大河,别的还好些让人悬心的是那分布在
8、此诗颔联是写景佳句,写景很有特点,请简析写景手法。(4 分) 9、诗的尾联提到了“芭蕉雨”、“枕上闻”,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请简析。(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 分) (1)、 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3)、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4)、 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5)、 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政绩 小张和小李同时分配到一个山区乡工作,两人相处得挺不错,工作上也你追我赶,领导对 他俩常常露出几分赞许。 乡政府一侧有条阴沟,附近的居民常把垃圾倒进沟里,经水一浸泡,便有一股恶臭的怪味。 小张就常常地掏那阴沟,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小李也时时帮着干。领导开会时顺手就抓 了这么一个典型:你看人家小张,当然,还有小李,人家能掏那阴沟,你们整天吊儿郎当,像个啥。 后来还是小李不知从哪找来几块废旧水泥板盖严了那沟,掏阴沟的故事才算告一段落。 小张主动到一个偏远村蹲点。有三户人家住得更远,离那村子还有八九里山路,不通公路 不通电,骑个自行车有时还要驮着过岭,一年到头最大的愿望就是混个肚儿圆。小张经常去 那儿,教他们一点种养技术,引导他们因地制宜搞发展,像种高山茶呀,贩野菜、挖药材,给这三 户人家增加了不少收入。有时看人家小孩上学交不出学费,小张还自个儿掏腰包。领导知道 后大加赞许,亲切地拍着小张的肩,意味深长地说:不错。后来那三户人家从山里迁了出来,据说 是小李花了半年的口舌才说服了他们。 那一年,小张入了党;接着,小李也入了党。 每年6、7月,最怕的就是洪水。山区乡没有大江大河,别的还好些,让人悬心的是那分布在